馮侖
如今的現(xiàn)實問題可能就在于太無理想了,每個人都被自身那一點物質(zhì)需求牽著走。
數(shù)年前,我和王石去戈壁,車壞在路上,沒有信號,聯(lián)系不上任何人。司機下了車,不斷地看地面,看有沒有車轍。最后他總算發(fā)現(xiàn)一條最新的路,就把車開到上面橫過來停著。他說:“剩下的事情,就只有等了。”
一個小時后,我們等到一輛特別大的貨車。
這件事讓我一直在想,什么是最讓人感到恐懼的呢?不是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沒有水的時候,而是沒有方向的時候。
但是這個方向要怎么確定呢?這來自于你心中的價值觀,是非判斷。有了方向感、有了理想,人會變得快樂,生命會變得簡單。特別是碰到金錢問題的時候,如果有價值觀、有理想,算賬對你來說就非常簡單。方向?qū)α耍鉀Q一個問題,就上一個臺階。
我主張根據(jù)現(xiàn)實和價值觀來確定我們的追求,提出自己的理想。
對于很多人來說,公司成為掌控著他們的最大機器。公司的目標裹挾了他們的理想,公司要利潤,它便要用KPI、股權(quán)激勵諸種將他們控制起來。你就會要去掙那些奇怪的錢,那些你作為個人的時候很難會去掙的錢——比如利用信息優(yōu)勢向病人賣假藥。
但是,公司如果由有理想、有價值觀的人來主導(dǎo),盡管它是一個經(jīng)濟組織,它仍會是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就像有公司所聲言的“不作惡”。
有人要問,既然現(xiàn)實如此艱難,總要有人要來裹挾、打壓我們的理想,堅持理想是否還值得,它的好處是否值得我們堅持。論起好處,哲學里有個經(jīng)典詰問,說做好人有什么好處呢,能加工資不?正確的回答是,成為好人,本身已經(jīng)是一種恩賜了。
當我們大家在一起談理想的時候,猶如爬山之前在山腳下散步,每個人都信誓旦旦地說,“我要上山頂”。爬上去不到三分之一,就只剩一半人了;再往上走,到了最后,就只剩五六個人了,其他人都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半山腰上的人都在說風涼話,“上去干嗎,上去了一會還要下來”,在山腳下的人說,“有這工夫,不如去看個電影、談個戀愛、旅個游”,所有人都在給自己找理由,最后上了山頂?shù)哪莻€人告訴大家,“我看見了很多風景”,仍然會有很多人不以為然。
其實,關(guān)于登山的理由,經(jīng)典回答是,“因為山在那里”。
我們永遠都在講理想,卻永遠都不能夠擁抱理想。在我看來,理想永遠是從現(xiàn)實中孕育出來的,因為不滿,所以有夢想,因為沒有,所以才需要,因為很弱小,所以想強大。
去哪兒、為什么要去那兒,這是理想回答的問題;怎么去、什么時間去、怎么到達,這是現(xiàn)實中每天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每天之所以有能力在現(xiàn)實中披荊斬棘,是因為理想已經(jīng)給了我們方向。
所以,這并非是一個好壞比較的問題,而是,你若沒有方向,你便哪兒也走不出去。如果你一生就是走著環(huán)路,在每一個路口等燈,按部就班一圈圈繞,你是不需要理想的,理想也不是給奴隸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