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佛教因明因式和形式邏輯證明之間從起源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因明起源于印度論理學,而邏輯證明則起源于古希臘傳統(tǒng)論理學。文章從佛陀的五明廣義作為切入點對佛教因明進行討論,并對因明的特點、推理進行解說。為了闡明佛教因明同形式邏輯的異同,文章對形式邏輯特點也作了說明。
關鍵詞:因明;形式邏輯;異同
作者簡介:普華杰(1988-),男,藏族,青海尖扎人,青海民族大學藏學院13級邏輯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因明與形式邏輯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B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8--01
前言:
我們不能將佛教的因明同形式邏輯證明等同起來來看,因為這樣做會割裂佛教源遠流長的文化所賦予因明的特殊含義。所以我們應當從佛陀的五明廣義上來看待因明。
一、因明及形式邏輯的概述
因明屬于印度論理學的范疇,“因明”這個詞是根據梵語的發(fā)音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指立論或者推理的學說。因明借助于立論和說理教化眾人、啟發(fā)智慧,讓人們可以撥開云霧見光明,看到事物的本質,具有去偽存真的含義。在中文中“邏輯”一詞是希臘文的音譯,具有理性、規(guī)律等意思。它具有兩種含義:①它是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事物同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規(guī)律性。也表示能夠反映人們認識這種規(guī)律性的人類思維特征。②它表示能夠正確地認識事物規(guī)律的科學的思維。
(一)因明的特點
因明的特點總體來說,主要是:①重視理論能夠去偽存真的能力。②能夠運用外界事物和道理來論證自己理論的論點,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確性。③有真立破及似立破四法悟地,真現比及似現比四法自悟,以悟他為目的。④在似能立中有三十三種過失。
(二)形式邏輯的特點
人們根據自己的思維對具有不同特點的事物進行歸類、總結和歸納得出這些事物存在的共性,這就是人們的邏輯形式。它具有認識事物、表達思想、論證論點的作用,具有強烈的思辯性。對形式邏輯進行學習將會提高人們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人類社會不斷發(fā)展前進的推動力量,有助于人們思想的嚴密性和表達語言的精確性。形式邏輯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形式邏輯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思維的方式和推理規(guī)則,并將人類的推理規(guī)則作為研究重點。②根據事物的前提條件進行邏輯推斷和演繹,并以演繹結果作為最終的觀點和結論。③重視通過各種概念、推理、演繹的運用來證明自己的論點。④推論多是三段式,但是在進行推論的過程中對過失重視程度不夠。⑤重視演繹和推論,運用三段有直言、選言、假言之分。
二、因明合因式與形式邏輯證明異同分析
(一) 因明的推理
一種理論或者主張要想得到世人的認可必須首先滿足兩個條件:①自己必須在思想上得到領悟。②能夠利用理論讓他人在思想上得到領悟。在這個過程中現量、比量及似現量、似比量,屬于認識論范圍。現、比二量即獲得知識的工具途徑。筆者對這些佛教用語嘗試著一一進行解釋。真現量:指的是現實中所接觸的東西,它能夠為人體的感覺器官所直接認識。能夠為人類所直接感應到是人類所有知識的起點。真比量:是真現量的進一步升級,它是在真切感受到的事物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人類思維的歸納、加工、總結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似現量:具有一定的概念性和思維型,對真理朦朦朧朧的還分別不清。似比量:指的是一種錯誤的推理,在錯誤推理的過程中自然得不到正確的結論。真能破:指的是利用語言使得真理越辯越明。而似能破則是指自身的論點有問題,對方的論點本來就是正確的,所以辯論的結果必然是自己的失敗。真能立:指要想使得自己的學說成立首先就必須理論正確,在正確理論的基礎上使用正確的語言將這種思想表達出來。似能立:同真能力的意義相反。由因明所衍生的三支比量同形式邏輯的三段論法同樣具有三種大致相同的三部分形式組成,在佛教因明當中:宗、因、喻同邏輯證明中的大小前提以及結論的功用相似,在進行證明的過程中,無論是因明還是形式邏輯證明都必須確立理論的大前提,這是出于確立理論方向的需要,小前提則是起到進一步加強和支持大前提所作的補充。而證明過程則是緊緊圍繞這兩個前提所進行的演繹和推理。
(二)形式邏輯的推理
邏輯就是科學的思維方式,下面筆者就從形式邏輯的幾點概念開始對形式邏輯的推理方式進行解說。概念:概念就是人腦中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去除一般和非本質的特性,能夠真切的反映事物特性的理性思維部分。概念已經脫離了對事物認識的表面化、膚淺化,抓住了事物內部的聯系。一切科學論證都必須借助于概念來完成。概念和語言:概念是由一定的具有邏輯性的語言來表達的。概念就是語言的思想內容,只有借助于語言,概念才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判斷:判斷就是指對事物進行肯定或者否定的思維方式。推理:就是對人們未知的或者是當前所看不到的現象或者事物進行有根據的推測或預言的過程。
形式邏輯研究就是不對一個個單獨的推理或者邏輯過程進行研究,而是根據這些推理的特點進行歸類,讓它們形成一種種類型,進而對這些大的類型進行研究哦并歸納出具體的、共有的推理過程和形式。這種規(guī)則一旦為人們所掌握,人們就可以利用它對事物進行思考并論證,判斷哪些是正確的推理,哪些是錯誤的推理,這就是一種叫做三段論推理。
(三) 因明與形式邏輯的關系
形式邏輯所關注的對象是現實事物,它所研究的是同實際事物相關的知識以及這種知識在現實中是否真正行得通。因明不僅重視結論和推理的內容正確與否,另一方面還關注結論同前提的正確性。于是因明實兼演繹與歸納二者之所長而與西方的演繹邏輯大異其趣。
三、結語
因明是一種對事物進行歸納和演繹的方式,西方邏輯是把歸納法與演繹法分開來研究。它與形式邏輯既有有機聯系又有基本的區(qū)別。
參考文獻:
[1]祁順來.藏傳因明推論式與形式邏輯“三段論”[J].青海民族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