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李紹果
自然環(huán)境中的物質(zhì)運動和能量交換
浙江 李紹果
圖1為江西三清山“司春女神”景觀,組成該景觀的巖石為花崗巖。圖2為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序號代表內(nèi)外力作用。讀圖完成1,2題。
1.組成該景觀的巖石,按成因分類屬于圖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該景觀從形成到出露所經(jīng)歷的地質(zhì)過程依次是( )
A.巖漿侵入-風化侵蝕-侵蝕搬運-地殼抬升
B.巖漿噴出-地殼抬升-侵蝕搬運-風化侵蝕
C.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侵蝕-侵蝕搬運
D.巖漿噴出-侵蝕搬運-地殼抬升-固結(jié)成巖
下圖中的虛線為某中緯地區(qū)低壓的槽線。讀圖完成3,4題。
3.如果該槽線位于北半球,且東北端的氣壓低于西南端,則槽線西北和東南的風向分別為( )
A.東北、東南 B.東北、西南
C.西北、西南 D.西北、東南
4.如果槽線東北端的氣壓高于西南端,該類槽線夏天出現(xiàn)在我國華北地區(qū)時,最可能出現(xiàn)( )
A.暴雨和冰雹天氣 B.揚沙或者沙塵暴天氣
C.連綿的陰雨天氣 D.干熱風(焚風)天氣
下表為某四地氣溫、降水統(tǒng)計資料。完成5,6題。
氣溫(℃) 降水量(mm)地點 緯度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__①3 4°3 6′ 2 4.5 1 1.0 1 1 9.0 6 6.3 1 1 4 5.9 __②1°1 8′ 1 8.0 1 5.6 5 8.3 1 7.6 1 0 6 1.5 __③6 0°2 4′ 1.5 1 4.5 1 9 0.1 1 4 8.0 2 2 5 0.0 3 5°0 0′ 1 9.9 7.2 3.8 1 6 6.1 7 0 1.9④
5.四地氣候類型的判斷,正確的是( )
A.①溫帶大陸性氣候;③地中海氣候
B.②熱帶草原氣候;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C.①溫帶季風氣候;③亞熱帶季風氣候
D.②熱帶雨林氣候;④溫帶季風氣候
6.導致④地降水豐沛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流影響,大氣中水汽含量豐富
B.位于中緯度地區(qū),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C.海陸熱力性質(zhì)形成的季風環(huán)流顯著
D.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帶來豐沛降水
下圖模擬某流域在人為開發(fā)前后的變化,該模擬可為日后流域開發(fā)提供參考。據(jù)此完成7,8題。
7.此模擬研究主要針對的是( )
A.降雨增加 B.蒸發(fā)減少
C.濕地調(diào)蓄 D.植被破壞
8.人為改變后造成的流域各項特性變化,其中包括( )
①河流流程縮短 ②流水侵蝕加強 ③河流流速加快④流域面積擴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讀世界某區(qū)域圖,完成9,1 0題。
9.英國( )
A.地處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交界處
B.西部海岸線曲折,珊瑚礁發(fā)育好
C.多數(shù)河流短,含沙少,無結(jié)冰期
D.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西高東低
1 0.途經(jīng)該區(qū)域的洋流( )
A.使北美洲與歐洲間的海輪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歐洲西部地區(qū)濕度升高、氣溫降低
C.在與其他洋流交匯的海域不易形成漁場
D.進入到北冰洋海域,使當?shù)啬芤姸茸儾?/p>
雨季帶來大量降水會導致河水顯著上漲,出現(xiàn)汛情。若汛情出現(xiàn)在4—6月份稱為前汛期;若汛情出現(xiàn)在7—9月份稱為后汛期。下圖為我國某省近3 0年月均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1 1,1 2題。
1 1.導致該省出現(xiàn)前汛期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冷暖空氣交匯 ②夏季風的暴發(fā) ③臺風頻發(fā)過境④對流運動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該省最可能是我國( )
A.遼寧 B.山西 C.浙江 D.廣東
1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 0分)
2 0 1 6年1月2 0—2 3日,我國南方多地迎來了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下圖是該時段雨雪分界線推進示意圖。
(1)指出圖中丙地風向,判斷過境丙地的天氣系統(tǒng)并簡述理由。(8分)
(2)該時段,圖中四地雨雪分界線平均推進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并說明判斷理由。(6分)
(3)果農(nóng)在1月1 9日前,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法或熏煙方法來保護果樹,請分別說明其中的地理原理。(6分)
1 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 2分)
2 0 1 4年8月1 6日,青藏鐵路的延伸線拉日鐵路(拉薩—日喀則)正式通車運營。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略圖和拉薩7月降水量日平均變化圖。
(1)說出拉薩7月降水量日變化特征,從熱力環(huán)流原理分析其成因。(8分)
(2)說明拉日鐵路基本沿河谷分布的原因。(4分)
1 5.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略圖,圖中等值線為等高線(單位:米)。完成下列問題。(2 0分)
(1)描述圖示地區(qū)主要地形區(qū)的分布狀況。(6分)
(2)說出西安市的氣候類型和自然帶名稱。(4分)
(3)簡析河流在A,B兩地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作用。(1 0分)
【參考答案與解析】
1.B 在地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中,只有一個箭頭指向的是巖漿巖,花崗巖是最常見的巖漿巖之一。
2.C 組成該景觀的巖石為花崗巖,從形成到出露所經(jīng)歷的地質(zhì)過程首先是巖漿侵入作用,后來發(fā)生地殼上升運動,最后受到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等作用,花崗巖出露地表。
3.C 已知虛線為北半球中緯地區(qū)的槽線,且槽線東北端的氣壓低于西南端,槽線西北部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指向東,右偏成西北風;槽線東南部水平氣壓梯度力大致指向北,右偏成西南風。
4.C 結(jié)合圖示等壓線畫出北半球的鋒面氣旋圖,則槽線西南端可能為低壓中心,該低壓槽處應形成暖鋒,多為連續(xù)性降水。
5.B 仔細讀取表中四地的氣溫和降水資料,四地氣候類型分別為:①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②熱帶草原氣候、③地中海氣候、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6.D 結(jié)合緯度位置和氣候統(tǒng)計資料,④地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海岸,西風從海洋帶來大量的暖濕氣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7.D 根據(jù)圖示可知,人為開發(fā)前后植被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從而導致流域其他地理環(huán)境要素發(fā)生變化。
8.C 植被破壞后河流流程變長;出現(xiàn)溝蝕,流水侵蝕加強;植被破壞,森林涵養(yǎng)水源能力減弱,河流流速加快;流域面積變化與植被破壞無關。
9.C 英國位于亞歐板塊內(nèi)部;珊瑚礁生長于熱帶亞熱帶的溫暖淺海,而英國位于溫帶海區(qū);英國的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島國影響,河流流程較短;植被覆蓋率較高,河流含沙量較少;受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冬季氣溫高于0°C,河流無冰期。
1 0.D 流經(jīng)英國沿海的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北美洲至歐洲的海輪則可順風順水,但試題未告知海輪航行方向;對沿岸氣候起增溫增濕作用;在英國的東北部,北大西洋暖流與自北冰洋南下冷水相遇而形成北海漁場;進入北冰洋,來自大洋的暖濕空氣蒸發(fā)加大,空氣濕度增加,多海霧,大氣能見度下降。
1 1.A 每年4月份冷氣空越過南嶺,和海面上來的暖濕氣流交匯,帶來大量降水;5月中旬后南海季風開始暴發(fā),帶來持續(xù)性強降水。
1 2.D 春夏之交,夏季風開始在華南一帶盛行,同時北方冷空氣仍較活躍,冷暖空氣多活動于華南地區(qū),華南4月份開始進入雨季。
1 3.(1)東北風(2分),冷鋒(2分)。
理由:該時段我國主要受亞洲高壓控制,盛行偏北風,冷氣團主動向南移動,與暖氣團相遇形成鋒面(2分);過境時形成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2分)。
(2)?。?分)
理由: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丁地雨雪分界線向南推進的距離最大(4分)。
(3)塑料薄膜覆蓋法:塑料薄膜能有效地阻擋地面輻射,提高地溫,減輕凍害(3分)。
熏煙方法:增強大氣逆輻射,有效減少地面熱量損失,減輕凍害(3分)。
1 4.(1)特征:拉薩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拉薩降水集中在夜晚)(2分)。
成因:拉薩位于河谷中(2分);夜晚時,谷底溫度高,形成相對的暖空氣(2分);山地降溫較快,冷空氣順著山坡下沉,抬升谷底暖空氣,水汽上升易成云致雨,故該地多夜雨(2分)。
(2)拉日鐵路沿河谷分布,地形起伏相對較?。?分);沿線人口、聚落較多,交通運輸量大,同時可促進沿線經(jīng)濟的發(fā)展(2分)。
1 5.(1)秦嶺山脈位于南部,呈東西走向(2分);渭河平原位于中部,東西延伸(2分);黃土高原位于北部,千溝萬壑(2分)。
(2)溫帶季風氣候(2分),溫帶落葉闊葉林帶(2分)
(3)A處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溝谷地貌(5分);B處流水速度平緩,以沉積作用為主,形成沖積平原(5分)。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康市明珠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