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曹瀟
摘 要:吳偉業(yè)女性題材詩歌創(chuàng)作頗豐,卻鮮有專文論及,本文將其詩作分為情詩戀歌、懷古詠史、感時傷事三類。他最擅長感時傷事一類,尤以長篇敘事詩名世,筆下的亂世女子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身世之感與故國之思滲透其中。
關(guān)鍵詞:吳偉業(yè);女性題材;感時傷事
作者簡介:劉潔(1990-),女,漢族,河南省商丘市人,遼寧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詩文;曹瀟(1992-),女,山西運城人,遼寧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8-0-02
以女性形象入詩古已有之,可追溯至我國詩歌的兩大源頭《詩經(jīng)》和《楚辭》,后代以女性為抒寫對象的詩作更是層出不窮。本文選取明清易代之際的詩人吳偉業(yè)為研究對象,從作品類型、藝術(shù)特色兩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作品類型
如果我們將詩人有關(guān)女性題材的詩作進一步細分的話,會發(fā)現(xiàn)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即情詩戀歌類、懷古詠史類、感時傷事類。
(一)情詩戀歌類
吳偉業(yè)曾經(jīng)年少輕狂,在煙柳繁華地留下足跡。他作于崇禎年間的《子夜歌十三首》就以自己早年狎妓生活為藍本,模仿女子聲口將深情娓娓道出,深得古辭神韻。不同于一般士子與歌伎露水情緣似的相遇相別,他滿懷真摯的愛情,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他與秦淮名妓卞玉京的交游上,代表作《琴河感舊四首》《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琴河感舊四首(其四)》“休將消息恨層城,猶有羅敷未嫁情。車過卷簾徒悵望,夢來揣袖費逢迎。青山憔悴卿憐我,紅粉飄零我憶卿。記得橫塘秋夜好,玉釵恩重是前生”,相愛之人不得相守,曾經(jīng)的過往渺如前世,讀來凄惻感人。《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紫臺一去魂何在,青鳥孤飛信不還,莫唱當時渡江曲,桃根桃葉向誰攀”,沉痛的哀思浸潤于字里行間,讓人想到古人感念妻子時才會寫的一系列悼亡詩。
(二)懷古詠史類
他的這類作品名為懷古,實則喻今,集中創(chuàng)作于清順治三年南明政權(quán)相繼顛覆時期和清順治十年應召北上途中。前者如《讀史雜感十六首(其五)》“聞筑新宮就,君王擁麗華。尚言虛內(nèi)主,廣欲選良家。使者螭頭舫,才人豹尾車??蓱z青塚月,已照白門花。”表面上是寫陳后主廣納妃嬪,實則諷刺弘光帝好色荒淫,末兩句點出這些被選中的女子悲慘的命運,她們在戰(zhàn)亂中被清兵擄去,免不了像王昭君一樣客死異鄉(xiāng)。后者如《揚州四首(其四)》“撥盡琵琶馬上弦,玉鉤斜畔泣嬋娟。紫駝人去瓊花院,青塚魂歸錦纜船。豆蔻梢頭春十二,茱萸灣口路三千。隋堤璧月珠簾夢,小杜曾游記昔年?!睋P州還是記憶中的揚州,只是那些記憶深處的豆蔻芳華再也無從尋覓,作者再次以昭君作比,指出這些正值妙齡的揚州女子同前詩中提到的南京女子一樣,亦遭清兵擄掠,最后也逃脫不了慘死北方的厄運。
(三)感時傷事類
吳詩中此類詩作包羅萬象,按女子身份大致可劃分成三類:貴族女子、妻女、歌伎。貴族女子類作品,如詠明田貴妃的《永和宮詞》,詠明寧德公主的《蕭史青門曲》,詠明長平公主的《思陵長公主挽詩》,詠明中山之女的《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等;妻女類作品,如悼念亡妻的《追悼》,痛失愛女的《哭亡女三首》,疼惜女兒小小年紀就遭逢國變母病雙重災難的《幼女》,憐惜女兒因夫家被流放與其夫君生人永隔的《贈遼左故人八首(其八)》等;歌伎類作品,如寫秦淮名妓陳圓圓的《圓圓曲》,寫秦淮名妓寇白門的《贈寇白門六首》,寫劉澤清歌伎冬兒的《臨淮老妓行》,寫一個貧家女子自小被家人賣入豪門做歌舞伎的《臨頓兒》等。作者以沉痛的筆調(diào)將以上亂世女子的悲慘命運一一道出:慶幸田貴妃死于國破之前,同情寧德公主淪落民間,哀挽長平公主抑郁而亡,悲憤中山之女慘遭清兵擄掠,痛悼妻女死于亂世,憐惜歌伎的悲歡離合……顯而易見,這些作品絕不是簡簡單單地敘述女子凄慘的身世,而是無一例外地與家國之痛、興亡之感融于一體,譜成一曲和著女子血淚的亂世悲歌?!秷A圓曲》最具代表性。它借吳三桂與陳圓圓悲歡離合的故事,諷刺吳三桂叛國投敵的丑惡行徑,辭采華艷,音韻流轉(zhuǎn),在當時廣為傳頌,堪與白居易的《長恨歌》相比肩。
二、藝術(shù)特色
吳偉業(yè)是清代詩人中的佼佼者,他在創(chuàng)作詩歌作品時,擁有自覺的藝術(shù)追求。
(一)選材和視角:歷史學家的視野
吳偉業(yè)自小喜讀史書,入仕之初,進任翰林院,肩負編修國史的職責,這些因素自然影響了他詩歌的題材取向?!肚覙泯S詩稿序》“古者詩與史通,故天子采詩,其有關(guān)于世運升降、時政得失者”,這種以時事入詩的創(chuàng)作思想滲透到他具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感時傷事詩就成為最有分量的一類。而此詩史觀一旦與女性題材相結(jié)合,就會將女性個體的悲歡離合與整個時代的風云變幻結(jié)合起來,身世之哀上升為家國之痛。公主、皇妃、王侯小姐,這些貴族女子暫且不論,就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青樓歌伎們也飽經(jīng)離亂之苦:陳圓圓幾經(jīng)搶掠,卞玉京到處流亡,寇白門顯遭轉(zhuǎn)賣,冬兒連坐牢中,臨頓兒自小被家人出賣換錢……這些薄命女子在亂世中一一沉浮,沒有一個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作者將自己的身世之感傾注到筆下諸女子身上,寫他們,其實也是在寫自己。
(二)立意和取向:對前朝的哀思
明清易代之際的吳偉業(yè)多生不逢時之嘆,不再有當年的凌云之志,以遺民自居,寄情于山水間。但最后還是受時勢所迫,不得已做了清朝的官員。仕明而明亡,不愿仕清而違心仕清,成為自己所不齒的貳臣,這是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心病。作者創(chuàng)作的雜劇《通天臺》,演梁朝沈炯亡國后流寓長安的故事,沈炯即是他的自我寫照。論者也多把他比作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四庫全書總目》:“其少作大抵才華艷發(fā),吐納風流,有藻思綺合、清麗芊眠之致。及乎遭逢喪亂,閱歷興亡,激楚蒼涼,風骨彌為遒上。暮年蕭瑟,論者以庾信方之?!绷⒌虏坏玫乃D(zhuǎn)而立言,由于對前朝懷有深深的負罪感,詩中飽含故國之思。公主、皇妃、妻女、歌伎等亂世女子成為他筆下的吟詠對象,他將對前朝的眷戀相顧熔鑄到對她們悲慘身世的深惋痛悼之中。愧對前朝、痛失名節(jié)成了困擾詩人一生的夢魘,他的《梅村家藏稿》以仕清分前后兩集,臨終時又給家人遺言自己墓碑上只提“詩人吳梅村之墓”七個字。
(三)詩體和風格:哀感頑艷的七言歌行
吳偉業(yè)的七言歌行博采眾長而自出機杼,在前人基礎(chǔ)上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高峰,世稱“梅村體”。《四庫全書總目》贊其:“歌行一體,尤所擅長,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韻為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韻協(xié)宮商,感均頑艷,一時尤稱絕調(diào)?!薄秷A圓曲》最能代表他這一詩體的特色。詩人巧妙地借吳三桂與陳圓圓的離合之情寫明清易代的興亡之感。詩中以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guān)這一典型沖突開篇,緊接著就引入陳圓圓,將吳三桂為一己私情投敵叛國的罪行諷刺于無形中。接著一改以往長篇敘事詩慣用的單線順序結(jié)構(gòu),運用追敘、插敘、倒敘等手法,敘述兩人相見伊始及圓圓身世。然后又回到文章開頭兩人戰(zhàn)場重逢的畫面。這一部分與作者文末的議論之間又夾入教曲妓師與女伴的感慨和陳圓圓自己的哀怨。而且每個層次的轉(zhuǎn)換是通過轉(zhuǎn)韻來實現(xiàn)的,這樣做不僅使情節(jié)波瀾曲折,還豐富了詩歌的韻律。再加上比喻、聯(lián)珠等修辭手法,歷史典故與前人詩句的運用,詩歌的表現(xiàn)力進一步增強,呈現(xiàn)出哀感頑艷、悲憤蒼涼的風格特色。除此之外,他的律詩也別開生面,具有聲妍律秀,華美動人的特點。如七言律詩《琴河感舊四首》就頗受錢謙益贊賞,稱其“聲律妍秀,風懷惻愴,于歌禾賦麥之時,為題柳看花之句。彷徨吟賞,竊有義山、致堯之遺憾焉?!?/p>
綜上所述,吳偉業(yè)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身世之嘆與家國之感的交織一一融入詩人的作品中。我們研究這樣一位男性詩人的女性題材詩歌作品,必將會與女性自身創(chuàng)作研究互為補充,從而對時下盛行的女性文學研究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清)吳偉業(yè)著,李學穎集評標校,吳梅村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2](清)吳梅村著,葉君遠選注,吳梅村詩選[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3]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