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代篇小說家中的少見奇才”白先勇的筆下,塑造了諸多生動的人物形象,《永遠的尹雪艷》中尹雪艷的人物形象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白先勇筆下的尹雪艷是一個“冰雪美人”,一個“冷”字貫穿了整個人物形象塑造的始終,他從尹雪艷的言語之冷、外貌之冷和性格之冷三個方面入手,將尹雪艷“冰冷”的特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永遠的尹雪艷;人物形象;冰冷;言語;外貌;性格
作者簡介:喬禹,1992年出生,女,福建省邵武市人,文學學士。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8-0-02
隨著1979年《當代》于創(chuàng)刊號首次刊載白先勇小說《永遠的尹雪艷》,為白先勇小說進軍大陸文壇打了頭陣,之后,白先勇的作品陸續(xù)被介紹和發(fā)表。白先勇被譽為“當代短篇小說家中的少見奇才”[1],歐陽子對于白先勇的小說人物有著極高的評價:“讀者看白先勇的小說,必定立刻被他的人物吸引住。他的人物,無論男女老幼,無論教育程度之高低,個個真切,個個栩栩如生。我們覺得能夠聽見他們,看見他們。白先勇的小說,幾乎全以人物為中心,故事總是跟著人物跑的。身為一個男人,白先勇對一般女人心理,具有深切了解。他寫女人,遠比寫男人,更細膩、更生動”[2]。尹雪艷的人物形象被視為白先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最為經典的人物之一。
尹雪艷這一形象給讀者的印象極其容易概括,那就是“冷艷”。白先勇塑造尹雪艷這一人物形象時,在起名上很有講究。之所以給主人公命名為“雪艷”,是因為作者要將她塑造成一個“冰雪美人”的形象。白先勇曾經說:“我當初取這個名字的時候,就考慮到:她是冰雪美人,叫“雪艷”,好極了……讓她姓尹,這個字那么一彎下來,一勾,我覺得很美,合乎我心里的要求。”無論從語言、性格還是外貌上來說,這個“冷”字都貫穿了尹雪艷人物形象。
一、言語之冷
作者在塑造尹雪艷時,幾乎讓她處于“失語”的狀態(tài)。整篇小說從頭到尾,作為主人公的尹雪艷只說過九句話。這九句話的主要內容包括安慰干爹吳經理和宋協(xié)理太太,與來尹公館的其他客人打趣、招待徐壯圖:
從對話的場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讓尹雪艷“開腔”都是在安慰、招待別人之時。細究尹雪艷說話的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兩個特點:第一,說話十分妥帖,每一句話都符合當時場景和說話人的身份,每一句話都讓聽眾感到舒服和得體,正如白先勇在小說開頭對尹雪艷描寫:“尹雪艷也不多言、不多語,緊要的場合插上幾句蘇州腔的上海話,又中聽、又熨帖?!盵3];第二,說話的內容看似殷勤,無論是安慰還是噓寒問暖,內含的感情幾乎都是一致的。如果我們把尹雪艷的說話對象換成任何其他人(比如吳經理換成王經理,宋太太換成李太太),這句話都是通用的,即使說話對象的身份可能有別,但絲毫不會影響說話的效果,這種通用的感情實質上不帶有任何感情的表現(xiàn),就像是外交辭令一般。尹雪艷說話大多數(shù)時候是置身事外的,她說的話也無關于自己的利益。這種話語中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存在,只有類似于官方話語的冷冰冰的感覺??此埔笄诘脑捳Z實際上包含著尹雪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氣質,作者對于尹雪艷語言的設置讓讀者能感受到尹雪艷的“冷”。
二、外貌之冷
小說通篇圍繞著“尹雪艷永遠是尹雪艷,在臺北仍舊穿著她那一身蟬翼紗的素白旗袍,一徑那么淺淺的笑著,連眼角兒也不肯皺一下”[4]而展開。尹雪艷的外貌描寫,作者并沒有使用精致的描寫,而是簡約卻不粗糙的幾句話而帶過,我們甚至無法判斷出尹雪艷的年齡和長相。對于尹雪艷最細枝末節(jié)的描寫,不過是“雪白的肌膚”、“細挑的身材”、“容長的臉蛋兒”、“俏麗甜凈的眉眼子”。沒有過分細致的描繪,尹雪艷的外貌是要靠讀者自己在腦海中勾畫而形成的。這種模糊的描寫卻在事實上抓住了中國傳統(tǒng)審美中最為世俗而通用的標準。雖然沒有言及尹雪艷的面容究竟如何,卻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讓讀者在自己的閱讀體驗中塑造出一個“冷美人”的歡場女子形象。
無論是“蟬翼紗的素白旗袍”,還是“雪白的肌膚”,都與“白色”息息相關,瓦倫丁曾在《色彩的美》中指出,對于色彩,人會產生“下意識聯(lián)想”[5],白色令人不自覺地與冰雪相聯(lián)系,出于對“冰”、“雪”、“霜”的觸覺體驗,白色自然而然與“冷”聯(lián)系起來。而白色的另一層含義是肅穆,與死亡相聯(lián)系,在我國的傳統(tǒng)中,黑白兩種顏色多用于葬禮,“素白旗袍”、“一身銀白”將尹雪艷與死亡暗暗聯(lián)系,同時在小說敘述的過程中,作者多次提到“八字硬”、“重煞”以及與尹雪艷有瓜葛的男子遭遇的飛來橫禍,也是對白色死亡寓意的暗示,這使得讀者在心理上感到尹雪艷的“冷”,讓人不由得敬而遠之。這樣,一個無論在讀者心理活動中還是在讀者的印象里都是“冰雪美人”的尹雪艷的形象便被勾勒了出來。
尹雪艷的神態(tài)甚少變化,每每有對于她的表情神態(tài)描寫,左不過是“笑吟吟”與“莊重”,微笑如同例行公事一般地掛在她臉上,而莊重讓讀者感到無形中的距離感。表情變化往往能夠折射出人內心狀態(tài)的變化,而尹雪艷從來不失分寸,“嘴角掛著一流吟吟淺笑”的尹雪艷站在人堆子里時,總像是冷艷逼人的冰雪化成的精靈一般;尹雪艷與王貴生在國際飯店十四層的摩天廳共進華美的宵夜,王貴生說他愿用金條搭成天梯為尹雪艷去摘彎彎的月牙兒,尹雪艷也是“吟吟地笑著不出聲”;她像“通身銀白的女祭司”,像“雙手合抱的觀世音”;在參加徐壯圖的葬禮時,她“凝神斂容”,如一陣風般來去。喜怒不形于色的尹雪艷并不像一個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而更像是帶有某種象征意味的神明,讓人難以接近,細究這種距離感也會讓讀者的內心感到一陣寒意。
三、性格之冷
作者在小說的開篇談到,尹雪艷是迷人的,而究竟哪里迷人,實在是講不清、數(shù)不盡。事實上,尹雪艷的迷人來自于她語言與行為上的“熨帖”與“得體”。看似是一種令人舒服的狀態(tài),而事實上,這正是她性格之冷的體現(xiàn),這種“冷”源自于對一切缺乏感情。紗廠老板王貴生不惜重金追求尹雪艷,甚至宣稱自己可以為她摘月亮,為了能“用鉆石瑪瑙穿串成一根鏈子”,把尹雪艷“牽”回家去,他不擇手段地賺錢,最終犯了重罪、下獄槍斃,而尹雪艷對此的反應,不過是“在百樂門停了一宵”;洪處長拋棄妻子,答應了尹雪艷的眾多條件,終于使得尹雪艷成為了“洪夫人”,然而在洪處長破產之后,尹雪艷幾乎沒有猶豫地選擇了離開洪處長,作者說尹雪艷“離開洪處長時還算有良心”,只是帶著蘇州娘姨和名廚離開了,這更是一種赤裸裸的反諷;徐壯圖與尹雪艷交情并不深,在徐壯圖過世之后,尹雪艷去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卻在追悼會后約好了晚上牌局的牌搭子。尹雪艷看似有情,看似處處留情,事實上卻是最為冰冷無情的。誠如前文所提到的,盡管作者在筆下將她塑造成一個美女,臉上有著笑吟吟的神情,能夠說出讓人舒服的話語,然而事實上,這都是尹雪艷“冷”與“無情”的表現(xiàn)。小說在強調“尹雪艷總也不老”,詩中有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老”的唯一秘方在于“無情”,可見尹雪艷總是無情的,她的性格里幾乎是沒有溫度的。
這位“冷美人”在白先勇的筆下被塑造的活靈活現(xiàn),雖然無論從言語、外貌還是性格都讓讀者感到冰冷,但任是冰冷也動人,尹雪艷的人物形象以其突出的特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考文獻:
[1]夏志清.白先勇論,臺北人[M].臺北: 晨鐘出版社,1971,231.
[2]歐陽子.序一,白先勇文集(第1卷),寂寞的十七歲[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0.3.
[3]白先勇.臺北人[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1-18.
[4]白先勇.臺北人[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1-18.
[5]程正民.文藝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