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登全
在人們的交流中,生活是一個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匯。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于生活的解釋有多種,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況、生存等等。從廣義上看,生活是指人類的各種活動,如教育活動、社交活動等等。而“化”用在名詞和形容詞之后,就成了動詞的象征,意思是使之成為、變?yōu)槟撤N性質和狀態(tài)。所以,生活化就是使之貼近生活、轉變?yōu)樯钪械囊徊糠?、達到生活中的理想狀態(tài)。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以生活為中心、在生活中進行、從生活中出發(fā)并回歸生活的、滿足現(xiàn)實生活需要的思想教育活動。
第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目標理想化。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過于理想化,脫離了生活實際,有空想的成分在內。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往往提倡大學生形成毫無瑕疵、通體為善的人格,卻絲毫不考慮這種人格是否有實現(xiàn)的可能和必要。例如一些高校提倡大學生學習兢兢業(yè)業(yè)做貢獻,積勞成疾堅持工作的勞動模范,卻不關注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團結友善等發(fā)生在大學生身邊的好人好事。前者固然高尚,值得推廣,但卻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缺乏大眾基礎,無法真正地融入大學生的心靈。
2、教育內容知識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qū):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就具備了相應的思想政治觀念。所以,某些高校熱衷于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情感體驗。大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無法真正落實到實踐中。
3、教育價值工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強調社會價值和政治職能,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價值和個體意識,強調個體對社會的服從,忽視個體在社會中的需求。對于一些有爭議的社會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避而不談,害怕學生思想出現(xiàn)自由化、無組織化的現(xiàn)象。這種方式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第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構想。
1、教育目標要貼近生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貼近生活,是指教育目標既要符合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具有現(xiàn)實性的一面,又要有理想主義的特征,具有理想化的一面。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從理想過度到現(xiàn)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由培養(yǎng)圣人轉變?yōu)榕囵B(yǎng)普通人、現(xiàn)實人,允許大多數(shù)人都能夠達到目標的要求。所以,高校在制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時候,在樹立理想的同時,也要貼近大學生的實際,貼近大學生的生活,考慮社會的潮流和趨勢。此外,目標的制定也體現(xiàn)出層次性。由于大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他們的思想層次和思想意識也不盡相同。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教育目標的制定要體現(xiàn)出層次和梯度,使得不同思想層次和思想意識的大學生都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教育內容要來自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地喊口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是使學生正確地看待世界、獲得幸福。要實現(xiàn)這一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以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為分析對象,教會大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方法,讓他們真正學會生存,成為生活的主人。從生活中摘取教育內容,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和素材,應該是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關心的熱點問題和疑難問題;要按照生活的邏輯而不是知識的邏輯來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領域;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提高大學生接受的積極性等等。
3、教育途徑要融入生活。首先,高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一向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所以,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結合現(xiàn)實,在實踐中踐行理論知識。社會實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莫大的助益。高校要結合學校實際,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例如鼓勵學生參加公益性活動、軍訓、志愿者活動等等。其次、家庭、社會、高校要協(xié)同合作。思想政治教育絕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它需要社會、家庭的配合和參與。三方形成合力,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學生在日常環(huán)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者單位:淮陰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