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磊
(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 省情與發(fā)展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國納稅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
□孫 磊
(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 省情與發(fā)展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納稅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納稅信用體系建設涵蓋納稅信用法律制度、納稅信用評估體系、納稅信用保障機制及納稅信用道德體系等多方面內容。針對當前我國納稅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著眼于全局,堅持統(tǒng)籌兼顧,協(xié)調推進各項工作。
信用; 納稅信用; 體系建設
納稅信用是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進納稅信用體系建設,對于促進納稅人誠信自律,提高納稅遵從度和實現(xiàn)依法治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的納稅信用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實踐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缺陷和問題。深刻認識當前我國納稅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稅收信用管理的各項制度和舉措,是當前我國納稅信用體系建設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般而言,納稅信用是指納稅主體在國家稅收法律法規(guī)的制度規(guī)范下,在納稅過程中形成的以誠實守信為標準的行為能力。納稅信用涉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其他涉稅當事人等多方主體,涵蓋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發(fā)票使用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更重要的是,納稅信用的塑造和培育涉及到稅收立法、納稅信用評價、稅收監(jiān)管和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在此意義上,納稅信用就是一個包括諸多要素的有機體系,即納稅信用體系。推進納稅信用體系建設,也必將是一項涉及多方面任務和措施的艱巨繁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納稅信用法律制度建設
納稅信用法律制度是納稅信用體系諸多要素中最具有強制力的部分。在強調依法治國的社會環(huán)境中,納稅信用體系建設必須以法治化的方式展開。作為行政主體的稅務機關所實施的行為要遵循依法行政的要求,稅務機關推進納稅信用建設的權限、范圍和程序等都需要具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作為相對方的納稅主體的一切行為都要符合稅法制度所設定的權利義務規(guī)范。
(二)納稅信用評價體系建設
納稅信用體系建設的根本目標在于提升納稅領域的信用水平,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前提是要對納稅人的稅收信用情況形成準確的評價和認定。因此,對納稅人信用的評價工作,是推進納稅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前提和制度核心。納稅信用評價涉及納稅信息的采集、納稅信用等級的評定和評價結果的運用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作。
(三)納稅信用保障機制建設
納稅信用體系建設的內容,非僅限于納稅信用,必須輔之以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手段,概稱之為納稅信用保障機制,其主要包括稅務稽查和納稅服務。稅務稽查是稅務機關依法對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情況所進行的檢查處理工作。在對納稅人進行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的基礎上,根據納稅人信用評級狀況實施對納稅信用狀況的動態(tài)監(jiān)控,是稅務稽查的重要內容。同時,納稅服務也是納稅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世界各國納稅信用建設的實踐來看,越是納稅服務完善的國家,納稅信用程度就越高。加強和完善稅務機關的納稅服務功能,是保障納稅信用體系建設順利開展的必要舉措。
(四)納稅信用道德體系建設
從宏觀意義上講,社會信用狀況往往取決于同時期社會道德水平的高低。當前我國納稅領域信用缺失問題,與當前我國社會道德水平的總體滑坡有關。在當前我國社會信用法治建設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強調社會道德建設和道德規(guī)范的“軟約束”,尤其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納稅信用道德體系建設的推進,取決于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及納稅人納稅意識的普遍提高。
2014年,國家稅務總局發(fā)布了《納稅信用管理辦法(試行)》,重新構建了我國納稅信用管理的制度框架。從實踐效果來看,雖已取得一定的積極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仍然突出。
(一)納稅信用立法明顯欠缺
我國納稅信用缺失的普遍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和當前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有關。從社會信用立法情況看,我國現(xiàn)有立法尚不足以對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規(guī)范和約束,特別是信用信息條塊分割問題突出,難以形成有效的信用聯(lián)防機制和失信懲罰機制,失信成本仍舊過低;從稅收立法情況看,由于我國的稅收法律制定起步較晚,雖然歷經幾次修改,但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稅收法律體系仍不健全,有關稅收立法層次較低、隨意性大、權威性不足,有時甚至自相矛盾,在稅收執(zhí)法過程中常常無所適從。納稅信用管理立法也剛剛處于起步的階段。
(二)納稅信用評價體系不完善
由于我國實施納稅信用等級評價制度的時間短、相關制度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當前我國納稅信用評價實踐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是對納稅信用等級評價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在稅務機關的日常工作中,納稅信用等級評價仍是一項無足輕重的輔助性、次要性工作,信用等級評價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二是評價的主觀隨意性較大,公信力不足。由于缺乏統(tǒng)一完善的規(guī)范性要求,等級評定存在很大的自由度,人為因素較多,評定結果的客觀公允性難以得到保證;三是未能通過信用等級評定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懲戒機制。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結果的運用仍主要局限在稅務部門職能范圍內,參與全社會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程度和評價結果運用的聯(lián)動效應不高,在稅務機關內部所實施的激勵懲戒措施也明顯缺乏力度。
(三)納稅信用保障機制不健全
從當前的情況看,我國的納稅信用保障機制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就稅務稽查工作而言,當前的突出問題表現(xiàn)為涉稅案件的處罰率和處罰力度不夠,執(zhí)法剛性不足,難以形成有效的違法懲戒機制,對違法涉稅當事人也不足以構成強力震懾。就納稅服務工作而言,最突出的問題仍然是服務理念欠缺的問題。 “官本位”、“管理本位”等陳腐思想的影響仍未消除,衙門習氣和作風在稅務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此影響下,納稅服務形式固化、納稅服務創(chuàng)新滯后、服務質量和效率不高就成為必然。
(四)納稅信用道德建設嚴重落后
在近些年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的同時,在全社會范圍內卻出現(xiàn)了令人堪憂的道德滑坡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稅收領域的道德問題也不可避免地滋長。并且,在長期以來稅務機關的稅收宣傳中也往往只過分強調稅收的法定性和義務性,而很少從契約精神和誠實信用的角度加以宣傳,在增進依法納稅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方面效果不佳。與此同時,在稅務機關進行的稅務宣傳教育活動中,還存在著極為嚴重的擺形式、走過場現(xiàn)象,宣傳教育收到的實際效果甚微。
(一)進一步加快納稅信用立法步伐
對于我國納稅信用立法的完善,筆者認為,一是要加快制定統(tǒng)一的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確立完整、統(tǒng)一的制度規(guī)范。通過基礎性信用立法,就信用信息采集的方式、標準和程序,數據開放范圍的界定,失信行為的綜合懲戒等基本問題作出規(guī)定,指導和保障社會信用活動與行為健康、有序地發(fā)展;二是要逐步完善各項稅收法律制度。既要提高實體稅法的法律層級,增強立法權威性,扭轉目前行政機關既立法又執(zhí)法的尷尬局面,又要加強對稅收法規(guī)、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的清理力度,為納稅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更加明晰的法律依據;三是要以現(xiàn)有納稅信用管理辦法為基礎,逐步完善納稅信用管理的專項制度體系。
(二)進一步完善納稅信用評價制度
國家稅務總局在2014年出臺的《納稅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就納稅信用評價的相關制度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規(guī)定。但《辦法》對一些問題僅是作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有待于做出更為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規(guī)范體系:1.進一步完善納稅信用信息采集制度,著重解決內部稅務信息的整合問題和外部信息的采集問題,建立涉稅信息的分類管理和多種形態(tài)信息共享機制,推動形成與工商、銀行、公安、海關等部門相關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互換機制;2.進一步健全納稅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加快推進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的計算機自動化,增強評定程序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評定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3.進一步完善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應用制度,積極推動企業(yè)納稅信用評定結果納入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建立聯(lián)合激勵懲戒機制,使誠信納稅人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和待遇,也真正使失信者做到寸步難行。
(三)進一步加強稅務稽查執(zhí)法力度
針對我國稅務稽查執(zhí)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強調嚴格執(zhí)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義。1.加強稅務稽查的主動性。改變主要依賴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經驗和直覺或者社會群眾的舉報來確定稽查對象的做法,而是將納稅信用評級情況作為確定稽查重點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對納稅信用評價為D級和部分納稅信用評價為C級的納稅人,稅務機關要列入重點監(jiān)控對象;2.加大稽查執(zhí)法力度。要在增加稅務稽查人員監(jiān)督檢查頻次的同時,更多地采用追蹤執(zhí)法方式,對疑點對象實施多次復查和深入追查;3.加大對納稅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目前在我國各地對偷逃稅案件的處理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補代罰”、“以罰代刑”等處罰措施軟化不力的狀況。針對我國納稅信用高度堪憂的現(xiàn)狀,必須進一步嚴格稅務執(zhí)法,嚴厲打擊偷逃稅等違法犯罪行為。
(四)進一步改進納稅服務
一方面,要牢固樹立服務型稅收管理理念。切實推動稅收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從片面強調征管稽查轉到管理與服務并重、以服務促管理上來。1.在主觀上牢固樹立納稅服務理念,充分認識納稅服務在實現(xiàn)納稅管理現(xiàn)代化中的重要性,進而把服務意識貫穿于稅收征管工作中;2.要形成涵蓋納稅全程的服務體系,為納稅人提供全程服務。在前期要加強稅法宣傳教育,促使納稅人自覺納稅;在中期要以便捷、高效為原則,不斷改進辦稅程序,并以各種人性化、個性化服務創(chuàng)新為納稅人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種服務措施;3.主要是做好涉稅信息反饋處理工作??梢越梃b英、法、日等國家建立多元化納稅服務體系的思路,對納稅人進行細分,并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
(五)進一步強化納稅宣傳教育工作
加強稅法宣傳教育,是促使納稅人誠信納稅的重要動力:1.通過專門的稅收宣傳教育活動,培養(yǎng)誠信納稅意識。既可以依托各種形式的宣傳載體,進行廣泛的稅法宣傳教育,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社會群體,通過授課、演講等多種形式進行針對性的稅收知識宣傳;2.廣泛運用互聯(lián)網、廣播電視媒體、宣傳資料手冊、宣傳單等宣傳媒介,使納稅人能夠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稅收知識和納稅技術,提高誠信納稅意識;3.以現(xiàn)有的12366服務熱線、網絡在線解答等系統(tǒng)為依托,不斷提高咨詢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咨詢服務的專業(yè)性和指導性,使納稅人能夠足不出戶輕松解決納稅問題。
[1]叢明.健全和完善納稅信用體系[J].中國稅務,2005(1).
[2]包健.境外納稅信用體系借鑒[J].前沿,2012(9).
[3]樊勇.以納稅信用建設推動全社會誠信發(fā)展[J].中國稅務,2014(9).
[4]楊鈞宇.我國稅收宣傳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北方經濟,2012(12).
本文責編:趙鳳緩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ax Credit System in China
Sun Lei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Taiyuan, Shanxi, 030006)
The tax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tax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includes tax credit legal system, tax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tax credit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tax credit moral system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tax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system, we should focus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adhere to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work.
credit; the tax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2016—08—30
孫 磊(1977—),男,山西晉城人,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省情與發(fā)展研究所,講師,碩士。
F810
B
1008—8350(2016)04—00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