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印志林
研究經典題型 探析創(chuàng)新方式
——以無機推斷試題為例
江蘇 印志林
無機推斷題是高考最經典的題型之一。研究發(fā)現,近年高考中的無機推斷題在傳統(tǒng)的直線型、三角型、歸中型等基本形式的基礎上有了很大改變,下面就其創(chuàng)新形式略加分析。
高考需要在有限的幾道試題中,考查高中全部知識內容,這就形成了一題多個知識點的命題趨勢。而無機推斷題經常與物質結構、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化學反應原理、定量分析等內容相融合,體現出較強的綜合性。
例1 (2016江蘇)在給定的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的是 ( )
解析:SiO2是酸性氧化物,與鹽酸不反應,A項錯誤;SO2和H2O反應生成的是H2SO3,B項錯誤;N2與H2在一定條件下可化合生成NH3,NH3與HCl可化合生成NH4Cl,C項正確;工業(yè)上用電解熔融的MgCl2的方法制鎂,D項錯誤。
答案:C
例2 (2016全國Ⅰ)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m、p、r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單質,通常為黃綠色氣體,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為2,s通常是難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屬性Z>X>Y
C.Y的氫化物常溫常壓下為液態(tài)
D.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為強酸
解析:n是元素Z的單質,通常為黃綠色氣體,則n是Cl2,Z是Cl元素;0.01mol·L-1r溶液的pH為2,說明r是一元強酸;Cl2和二元化合物m生成一元強酸r和有漂白性的q,則m是水,r是HCl,q是HClO;Cl2和二元化合物p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生成HCl和難溶于水的混合物s,則p是CH4,s是CH4的氯代產物;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則四種元素依次是H、C、O、Cl。推出有關元素后,根據元素的位、構、性關系即可確定答案。
答案:C
無機推斷題中的一框多解現象很常見,這類試題體現出較強的開放性,注重考查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只有基礎知識掌握牢固、視野開闊才能順利解答這類試題。
例3 (2015福建)純凈物X、Y、Z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X可能是金屬銅
B.Y不可能是氫氣
C.Z可能是氯化鈉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解析:若X是Cu,則Y是Cl2,Cu在Cl2燃燒產生CuCl2,電解CuCl2溶液產生Cu和Cl2,符合上述轉化關系,A正確;若X是Cl2,則Y是H2,H2在Cl2中燃燒產生HCl,電解HCl的水溶液(鹽酸)產生H2和Cl2,符合上述轉化關系,B錯誤;若Z是NaCl,則X、Y分別是Na和Cl2中的一種,電解NaCl溶液產生H2、Cl2和NaOH,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C錯誤;若Z是SO3,而X、Y可能是O2和SO2中的一種,SO3溶于水產生H2SO4,電解硫酸溶液實質是電解水,產生H2和O2,不符合上述轉化關系,D錯誤。
答案:A
在傳統(tǒng)的推斷題中,物質間的轉化關系人為設計的成分較多,缺乏真實的應用背景,學生解題時經常是一步不通,全題皆錯。在最近幾年的高考中,無機推斷題有了一些明顯改變,經常給出一些工業(yè)生產或實驗流程圖,試題的背景更有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
例4 (2016浙江)為落實“五水共治”,某工廠擬綜合處理含廢水和工業(yè)廢氣(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慮其他成分),設計了如下流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固體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氣,且需過量
C.捕獲劑所捕獲的氣體主要是CO
解析:工業(yè)廢氣通過過量石灰乳時,其中的CO2和SO2被吸收生成CaCO3和CaSO3,A項正確;氣體1為N2、NO和CO的混合物,氣體1與X反應的產物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了NaNO2,則產物中應有NO和NO2,有關反應為NO+NO2+2NaOH2NaNO2+H2O,故X為空氣,且不能過量,B項錯誤;CO與NaOH溶液不反應,捕獲劑所捕獲的氣體主要是CO,C項正確;和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N2,D項正確。
答案:B
例5 (2016浙江)磁性材料A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組按如圖流程探究其組成:
請回答:
(1)A的組成元素為___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C可溶解銅片,例舉該反應的一個實際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化合物A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一種淡黃色不溶物和一種氣體(標況下的密度為1.518g·L-1),該氣體分子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F→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慮H2O、H+、K+、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紅棕色固體B為Fe2O3,Fe2O3與鹽酸反應后生成黃色的FeCl3(C)溶液,FeCl3與KSCN溶液反應生成血紅色溶液D。無色氣體E溶于水后得到酸性溶液F,F溶液與I2反應后生成無色溶液G,G溶液酸性變強,說明原來的酸為弱酸,且具有還原性,則F為H2SO3,E為SO2。
原化合物A中含有鐵元素和硫元素,根據質量關系進行換算可求其化學式:
所以,A的化學式為Fe3S4。
(2)C為FeCl3,FeCl3溶液可以溶解銅,用來制印刷電路板。
(3)A與硫酸反應生成硫,另一氣體的摩爾質量為1.518g·L-1×22.4L·mol-1=34.00,則該氣體為H2S。該反應生成FeSO4、S和H2S,離子方程式為:Fe3S4+ 6H+3H2S↑+3Fe2++S。
(4)H2SO3和I2反應生成H2SO4和HI,不考慮H2O、H+、K+、I-時,溶液G中主要含有SO2-4,可能還有未反應完的H2SO3分子??捎娩^鹽檢驗,H2SO3可以用氧化劑氧化成后再檢驗,實驗時應先檢驗,后檢驗H2SO3。
答案:(1)S、Fe Fe3S4(2)制印刷電路板
(4)H2SO3+I2+H2OH2SO4+2HI 取溶液G,加入過量BaCl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有SO2-4;過濾后取濾液,滴加H2O2溶液,若再產生白色沉淀,則有H2SO3
無機推斷題的呈現形式很多,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推斷題,均應遵循這樣的推斷思路:迅速瀏覽、整體掃描、產生印象、尋找“突破口”,突破點由點到面,隨時檢驗,注意聯(lián)系,大膽假設,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驗證確認。解題的關鍵是仔細審題,依物質的特性或特征轉化來確定“突破口”,順藤摸瓜,進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斷。推斷題的解題方法及推理過程可簡單表示如下: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橫山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