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趙鑫光
高三一輪復習綜合檢測(一)
吉林 趙鑫光
需要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Mn—55 Fe—56 Cu—63.5
一、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關于環(huán)境污染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酸雨由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化而成,pH小于5.6,絕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B.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與較大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形成氣溶膠,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在空氣中懸浮時間長,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huán)境質量影響很大。
C.溫室效應氣體主要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O2、CH4大量排放到大氣中,致使地表溫度上升的現象。
D.一般把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屬稱為重金屬,如鋇、銅、銀、鉻、鎘、鎳、鉛、鉈、錫、汞等。重金屬的化合物(以及少數重金屬單質)對環(huán)境的污染稱為重金屬污染。
2.分子式為CxHyO2的有機物Q,其中氧的質量分數為20.25%,碳的質量分數是氫的質量分數的6倍,在稀硫酸中經加熱轉化為A和B,其中A與乙酸乙酯互為同分異構體且能與NaHCO3反應,若不考慮立體異構,則Q的結構最多有 ( )
A.16種 B.12種
C.10種 D.8種
3.X、Y、Z、M是4種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與M、X與Z位于同一周期。X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接近50%。Z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比X原子少1。M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除稀有氣體元素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Y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H2YO3
B.Z和M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離子化合物,它與鹽酸反應可以生成兩種鹽
C.X、Y、Z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中,Y的氫化物最穩(wěn)定
D.四種元素的原子半徑由大到小依次為Y>M>Z>X
4.有下列有機反應:①甲烷與氯氣光照反應 ②從乙烯制聚乙烯 ③乙烯使溴水褪色 ④從乙醇制乙烯 ⑤從乙醛制乙醇 ⑥從乙酸制乙酸乙酯 ⑦乙酸乙酯與NaOH溶液共熱 ⑧油脂的硬化 ⑨從乙烯制乙醇 ⑩從乙醛制乙酸,對它們的反應類型說法正確是 ( )
A.②③⑤⑨的反應類型相同
B.⑥⑦的反應類型不同
C.④與其他九個反應的類型都不相同
D.⑧和⑩屬于同一種反應類型
5.常溫下,下列有關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
A.25℃時,NaX溶液的pH=8,c(Na+)-c(X-)=9.9×10-7mol/L
B.向飽和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至pH=7,所得溶液中:c(Na+)>c(ClO-)>c(Cl-)>c(OH-)
C.1L0.1mol/L(NH4)2Fe(SO4)2·6H2O的溶液中:
D.pH均為9的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其c(Na+)的大小順序為②>①>③
6.下圖是某微生物電池的原理示意圖,它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正極反應中可以生成H2O和CO2
B.當負極消耗180g葡萄糖時,正極需要的氧氣體積為134.4L
C.根據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該電池在較高溫度下反應速率較快
D.該電池的負極反應為C6H12O6+6H2O-24e-6CO2+24H+
7.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
A.進行焰色反應時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后,在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火焰的顏色
B.用排水量氣法測量反應生成的氣體體積時,當反應停止后立即調整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之后水平讀數
C.使用分液漏斗進行萃取分液操作前要檢驗分液漏斗是否漏水,具體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蒸餾水看活塞處是否有水漏出,若無水漏出該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D.使用酸式滴定管進行酸堿中和滴定時,滴定前應進行的準備是:洗滌——潤洗——排氣泡——調零
二、必考題:本題共3小題,共43分。
8.(14分)水煤氣(主要成分是CO和H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最近,一種新的制取水煤氣的方法是在一定條件下,利用高級固態(tài)烷烴與水蒸氣反應。
(1)寫出一定條件下某高級烷烴A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水煤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烷烴用通式表示):___________;若生成的水煤氣的平均摩爾質量為10.5g/mol,則該高級烷烴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一碳化學,是研究以含有一個碳原子的物質為原料合成工業(yè)產品的有機化學工藝。工業(yè)上常利用CO和H2在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一步合成甲醇。已知其熱化學方程式:
(2)若在一體積為2L的恒容容器中,使用1mol烷烴A與水蒸氣反應的產物進行甲醇的合成,當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測得CO的轉化率為94.12%,則此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__________________;反應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____。
(3)若已知:
試寫出由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1mol CH3OH(g)和H2O(g)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關于反應CO(g)+2H2(g)CH3OH(g)在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的描述正確的是________。
A.2v正(CH3OH)=v正(H2)
B.容器中CH3OH濃度與CO濃度相等
C.CO的含量保持不變
D.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
(5)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是將燃料(甲醇的水溶液)和氧化劑(氧氣或空氣)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一種發(fā)電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則該電池的負極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電池工作過程中外電路轉移的電子為12mol時,消耗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____________。
9.(15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了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創(chuàng)新了具有國際影響的抗瘧藥——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種新型倍半萜內酯類烴的含氧衍生物,為無色針狀晶體,熔點為156~157℃。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水中幾乎不溶。實驗室用乙醚浸取法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工藝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提高操作Ⅱ的效率,操作Ⅰ應該進行的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Ⅲ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操作Ⅳ的名稱是__ __________。
(3)操作Ⅴ進行的是重結晶,其基本步驟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確定提取出的青蒿素的分子式,實驗人員又按照下圖所示裝置進行了相關實驗:
a.連接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稱量反應前裝置C、D中儀器和藥品的總質量,記為m1、m2;
c.將14.10g青蒿素精品放在硬質玻璃管A中,點燃A、B的酒精燈,充分燃燒;
d.實驗結束后冷卻至室溫,稱量反應后裝置C、D中儀器和藥品的總質量,記為m3、m4;
e.計算。
(4)裝置C、D 中盛裝的藥品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作用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使用上圖裝置進行測定,會產生較大的實驗誤差,具體的改進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青蒿素是烴的含氧衍生物,用合理改進后的裝置進行實驗,稱得:
裝置 實驗前/g 實驗后/g C 24.70 34.60 D 105.6 138.6
由上述數據進行計算可以確定的是_____________;若通過其他的方法可以測得青蒿素的分子量為282,則青蒿素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用于測定分子量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
A.核磁共振氫譜 B.質譜
C.紅外光譜 D.X-射線衍射光譜
10.(14分)鐵及其化合物在工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1)高溫條件下,鐵和水蒸氣反應生成某種鐵的氧化物,請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價亞鐵離子的檢驗通常使用如下方法:向2mL 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 KSCN溶液,無現象;再滴加5%H2O2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約為1.5mol/L、pH約為5),觀察到溶液變紅。
(2)某次檢驗時發(fā)現,溶液變紅后10秒左右紅色褪去,有無色氣體生成。為探究褪色原因,取褪色后溶液兩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無現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現紅色,則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價鐵離子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將足量的Fe2(SO4)3溶液在煮沸條件下被25.00mL的0.049mol/L羥胺(NH2OH)的酸性溶液還原為亞鐵離子。生成的亞鐵離子用0.020mol/L的KMnO4溶液滴定,到達終點時消耗KMnO4溶液的體積為24.65mL。
(3)根據數據計算上述反應中羥胺的氧化產物是______。
A.N2B.NO C.N2O D.NO2
氫氧化鐵膠體可用于工業(yè)和生活用水的除雜凈化,在加熱條件下將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氫氧化鐵膠體。
(4)向盛有10mL飽和氯化鐵溶液的試管里投入足量鋁片,可以觀察到如下現象:①黃色溶液很快變成紅褐色,過一會兒溶液中有紅褐色沉淀生成。請猜測溶液變成紅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語言表述和方程式表示),如何用簡單的方法驗證你的猜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1.0g該水合草酸亞鐵晶體(FeC2O4·2H2O)放在一個可以稱出質量的容器里加熱,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橫坐標為反應溫度,縱坐標為固體的相對質量(B處為0.8g,C處為0.4g,D處為0.43g)。
(5)寫出上述三個區(qū)間的質量發(fā)生突變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從給出的3道化學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多答則按所答的第一題評分。
11.【化學——選修:化學與技術】(15分)
鍍鋁鋅鋼板具有優(yōu)良的耐腐蝕性,正常使用壽命可達25年。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進行沖壓、剪切、焊接等;表面導電性很好。電鍍過程中產生的鍍層廢渣經分析由55%的鋁、43%的鋅、1.5%的硅和少量化學惰性雜質組成。某工廠擬利用以下流程對該廢渣進行綜合利用:
已知:鋁、鋅的氫氧化物均為兩性氫氧化物,但氫氧化鋅能溶于氨水,生成四配位的配合物。
回答下列問題:
(1)在酸溶之前增加操作①,對廢渣進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3)產品1的名稱是冰晶石(Na3AlF6),該產品的一種重要的工業(yè)用途是_____________,生成產品1的同時有氣體X產生,則相關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②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溶液2中溶質可能為_____________。
(5)經過操作④除氨后,溶液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已知產品2的名稱是立德粉,主要成分是ZnS和BaSO4,用作白色顏料,則生成產品2的方程式為________。
(6)工業(yè)上制取BaS的方法是用焦炭在高溫下還原重晶石(BaSO4),請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2.【化學——選修:物質結構與性質】(15分)
已知圖1、圖2、圖3為三種晶體結構的基本單元,對其簡單描述如下:圖1中,白圈位于立方體的頂點和面心,黑圈位于體內八個小立方體的中心。圖2是在圖1的基礎上去掉四個互不相鄰的黑圈。圖3是在圖2的基礎上將所有的黑圈都變?yōu)榘兹?,但位置保持不變?/p>
回答下列問題:
(1)圖1為常見的螢石型(CaF2)結構,而硒化銣晶體(Rb2Se)屬于反螢石型結構(即陰離子和陽離子的位置與螢石結構相反),則每個晶胞中包含________個Rb2Se單元,硒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____。
(2)在圖1晶胞中,Se2-周圍與它距離最近且相等的Rb+的數目為________個;Rb+與Rb+的最近距離是邊長的________倍。
(3)圖2為常見的立方硫化鋅結構,在晶胞中,S2-離子(黑圈)占據Zn2+離子(白圈)構成的四面體空隙,它的占有率是________,已知Zn2+離子在三維坐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成(0,0,0),(0,1/2,1/2),(1/2,0,1/2),(1/2,1/2,0),若圖2中左下角的Zn2+離子坐標為(0,0,0),則晶胞中與之最近的S2-離子坐標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第四周期某元素A的氯化物也具有圖2所示的結構,若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一個單電子且M層電子全充滿,則該氯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若測得晶胞的邊長為540.0pm,則該氯化物的密度為________g/cm3。
(5)圖3為常見的金剛石型結構,單晶硅的結構與之相似,則單質硅的一個晶胞中應該含有________個硅原子;若定義空間利用率等于屬于該晶胞的原子的體積與晶胞體積的比值,則金剛石型結構的空間利用率為________。
13.【化學——選修:有機化學基礎】(15分)
聚碳酸酯無色透明,耐熱,抗沖擊,阻燃,在普通使用溫度內都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性能接近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沖擊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劑就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一條合成聚碳酸酯的路線如下圖所示:
已知在強堿條件下可發(fā)生下列反應:
(1)根據合成路線推測A的名稱為____________;③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
(2)化合物C、E中的官能團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碳酸二甲酯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一種同分異構體F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兩分子F可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六元環(huán)狀化合物G,試寫出由F生成G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mol化合物E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
(5)化合物E中至少有________個原子共平面。
(6)以丙烯為唯一有機原料,其他無機原料任選,寫出合成化合物F的路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和解析】
1.B(本題考查與環(huán)境污染相關的STSE問題)
【解析】PM2.5是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固體顆粒,尺寸不在1~100納米之間,不能形成膠體,分散在空氣中不能稱為氣溶膠,故選B。
2.A(本題考查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
【解析】由題意可知該有機物分子式為C9H18O2,A為丁酸及其異構體,共2種,B為戊醇及其異構體,共8種,因此同分異構體總數為16種,故選A。
3.B(本題考查元素推斷及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解析】根據題意知X為O元素;Y是S元素;Z是N元素;M是Na元素。Y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硫酸的化學式可表示為H2YO4,A錯誤;Z和M組成的離子化合物可能是Na3N。Na3N +4HCl3NaCl+NH4Cl,與鹽酸反應生成兩種鹽,B正確;X、Y、Z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中,X的氫化物H2O最穩(wěn)定,C錯誤;四種元素原子的半徑由大到小依次為M>Y>Z>X,D錯誤。故選B。
4.C(本題考查有機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解析】題干中所述反應的反應類型依次為:①取代,②加聚,③加成,④消去,⑤加成,⑥取代,⑦取代,⑧加成,⑨加成,⑩氧化。因此③為加聚和加成不同,A錯誤;⑥⑦均為取代,B錯誤;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故選C。
5.A(本題考查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
【解析】A選項根據電荷守恒c(Na+)+c(H+)=c(X-)+c(OH-)可得出c(Na+)-c(X-)=c(OH-)-c(H+)=1× 10-6mol/L-1×10-8mol/L=9.9×10-7mol/L,正確;B選項飽和氯水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中性,c(ClO-)<c(Cl-),錯誤;C選項(NH4)2Fe(SO4)2·6H2O的溶液中電荷守恒式為c()+2c(Fe2+)+c(H+)=c(OH-)+2c(),錯誤;D選項酸性CH3COOH>H2CO3>,所以同濃度的溶液的堿性:CH3COONa<Na2CO3,pH均為9的三溶液,物質的量濃度CH3COONa最大,NaOH最小,但Na2CO3中含有Na+為2倍,故①>②>③,錯誤;故選A。
6.D(本題考查原電池相關知識)
【解析】由圖可知該電池左側為負極,右側為正極,A選項正極只產生水而不產生二氧化碳,錯誤;B選項需要氧氣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才是134.4L,錯誤;C選項由于微生物在該電池中起到類似催化劑的作用,高溫會使微生物失活,導致速率降低,錯誤;D選項負極應發(fā)生氧化反應,正確;故選D。
7.D(本題考查實驗的基本操作)
A選項焰色反應不能使用玻璃棒,應選用鉑絲或鐵絲,錯誤;B選項反應停止后應等到溫度冷卻至室溫后再調平讀數,錯誤;C選項分液漏斗除檢查活塞是否漏水外還應檢查頂塞是否漏水,錯誤;D選項滴定前的準備是洗滌——潤洗——排氣泡——調零,正確;故選D。
8.(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基本原理,共14分)
(1)CnH2n+2+nH2O→nCO+(2n+1)H2(2分)
【解析】(1)根據烷烴的通式為CnH2n+2可以寫出相應方程式,再根據可得n=7,故化學式為C17H36。(2)根據方程式,CO為17mol,H2為35mol,生成甲醇達到平衡后,CO剩余1mol,H2剩余3mol,生成甲醇為16mol,故,放出熱量為16mol×90.8kJ/mol=1 452.8kJ。(3)(2×①-②+③)/2可得,[2×(-90.8)-(-566.0)+(-483.6)]/2=-49.6kJ/mol。(4)注意該題問的是達到平衡時描述正確的,而不是能證明達到平衡的標志,故ACD均正確。(5)負極為燃料發(fā)生氧化反應,故電極反應為CH3OH+H2O-6e-CO2+6H+,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氧氣為3mol,轉化成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67.2L。
9.(本題主要考查綜合化學實驗,共15分)
(1)對干燥的青蒿進行粉碎(破碎粉化)(2分)
(2)過濾(1分) 蒸餾(1分)
(3)加熱溶解——趁熱過濾——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2分)
(4)無水氯化鈣(或P2O5)(1分) 堿石灰(或氫氧化鈉固體)(1分) 吸收反應后生成的水(1分) 吸收反應后生成的CO2(1分)
(5)在左側加裝除去空氣中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的裝置,同時在右側加裝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D的裝置(2分)
(6)青蒿素中CHO的原子個數比(青蒿素的最簡式)(1分) C15H22O5(1分) B(1分)
【解析】(1)粉碎青蒿后可以增大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乙醚浸取的速率。(2)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混合物的方法是過濾,分離可溶性固體和液體混合物的方法是蒸餾。(3)重結晶的基本過程是:加熱溶解——趁熱過濾——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4)無水氯化鈣(或P2O5)的作用是吸收反應中生成的H2O、堿石灰(或氫氧化鈉固體)的作用是吸收反應中生成的CO2。(5)造成誤差的原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對實驗結果有影響,所以應在通空氣前和氣體出口處增加除去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的裝置。(6)根據反應物的質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可以確定青蒿素中CHO的原子個數比為C∶H∶O=15∶22∶5,再根據分子量確分子式,確定分子式的方法應用質譜法。
10.(本題主要考查Fe及其化合物的綜合知識,共14分)
(2)溶液紅色褪去是因為SCN-發(fā)生了反應而不是Fe3+發(fā)生反應(2分)
(3)C(2分)
(4)Fe3++3H2OFe(OH)3+3H+,投入足量鋁片,2Al+6H+2Al3++3H2↑,促進Fe3+水解,水解平衡右移生成氫氧化鐵膠體(2分) 用一束光照射紅褐色溶液,若產生一條光亮的通路證明生成氫氧化鐵膠體(2分)
【解析】(1)鐵與水蒸氣反應生成的鐵的氧化物是Fe3O4。(2)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判斷發(fā)生反應的是SCN-,而不是Fe3+。(3)根據得失電子相等0.02×0.024 65×5=0.049×0.025×(x+1),可得x=1,產物應為+1價的氮的氧化物,故選C。(4)2Al+6H+2Al3++3H2↑,促進Fe3+水解,會生成更多的Fe(OH)3,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特有的性質。(5)該熱重曲線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失去結晶水:144/(144+36)=80%,第二步是草酸亞鐵分解生成氧化亞鐵:(56+16)/(144+36)=40%,第三步是氧化亞鐵氧化成四氧化三鐵:(56×3+16×4)/3/(144+36)=43%。
11.(本題主要考查化學與技術中廢渣的分離提純、回收利用的綜合知識,共15分)
(1)增大與酸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2分)
(2)硅、化學惰性雜質(2分)
【解析】(1)粉碎是為了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2)Si和化學惰性雜質不溶于硫酸形成溶渣。(3)冰晶石的重要用途是作電解煉鋁的助熔劑,生成冰晶石的方程式為6NH4F+NaAlO2+2NaOHNa3AlF6+6NH3+4H2O。(4)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混合物的方法是過濾,溶液中主要成分為[Zn(NH3)4]SO4和(NH4)2SO4。(5)除氨后溶液的主要成分是ZnSO4,生成立德粉的方程式為ZnSO4+BaSBaSO4+ZnS。(6)工業(yè)上制取BaS的方程式為。
12.(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結構基礎,三種典型晶胞結構的相關知識,共15分)
(1)4(1分) [Ar]3d104s24p4(2分)
(2)8(1分) 1/2(1分)
(3)50%(1分) (1/4,1/4,1/4)(2分)
(4)CuCl(2分) 4.18g/cm3(2分)
(5)8(1分) 34.01%(2分)
【解析】(1)Rb2Se是反CaF2結構,即陰陽離子交換位置,但晶胞中的結構單元數仍為4個,硒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為[Ar]3d104s24p4。(2)Se2-周圍的Rb+配位數應為8,與螢石中Ca2+周圍的F-配位數一致,Rb+與Rb+的最近距離是晶胞邊長的一半。(3)Zn2+離子構成的四面體空隙中的一半被S2-離子占據,故占有率為50%,根據題干描述的原子分數坐標的確定方法可知所求坐標為(1/4,1/4,1/4)。(4)由A的原子中只有一個單電子且M層電子全充滿,可知A為Cu,則該化合物為CuCl,密度的計算公式為:ρ=。(5)一個金剛石晶胞中的原子數為個,在金剛石晶胞中,設原子半徑為R,由于原子在晶胞體對角線方向上相切(相鄰兩個碳原子之間的距離為晶胞體對角線的四分之一),可以計算出晶胞參數:a。則空間可利用率。
13.(本題主要考查基礎有機化學的綜合知識,共15分)
(1)苯酚(1分) 取代(1分)
(2)羥基(1分) 酯基(1分)
【解析】(1)根據反應可推出A為苯酚,反應③為酯交換反應,屬于取代反應。(3)根據題意,碳酸二甲酯的一種同分異構體,且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機化合物是乳酸,兩個乳酸分子間脫掉兩分子水可形成六元環(huán)狀結構。(4)酯的水解需要消耗2mol NaOH,生成的苯酚又要消耗2mol NaOH,所以一共消耗4mol NaOH。(5)至少共面的原子有10個,如下圖所示(用黑點標出共面的原子):。(6)丙烯與氯氣加成生成1,2-二氯丙烷,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水解生成1,2-丙二醇,催化氧化可制得丙酮酸,加氫還原得到乳酸(化合物F)。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吉大附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