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華
(甘肅省臨澤縣城關小學,甘肅臨澤734200)
小學中高年級數(shù)學“學案導學”的實踐與反思
林燕華
(甘肅省臨澤縣城關小學,甘肅臨澤7342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新教育改革體制下,課程改革的種類和形式繁多,“以學定教,學案導學”就是其中較引人注目的一項,這種以“導”為主的促學可以有效地改善課堂的教學結構以及課堂效益,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受到小學教師的歡迎。雖然學案導學有各種優(yōu)勢,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其中所出現(xiàn)的部分爭議、困惑以及不解,都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自我發(fā)展。因此,本文就“學案導學”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中的實踐將展開思考和分析。
學案導學;數(shù)學;小學
“學案導學”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為主體,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以學案為載體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有學案設計、課前模擬和嘗試、課堂實踐、課后拓展、教師語錄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倡導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學習方式轉變?yōu)樽寣W生自主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讓學會與會學同時進行,最終達到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也是新教育改革體制中“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體現(xiàn)。
(一)新教育改革體制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呼喚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般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由教師設計教案,在課堂的實踐中也是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這種教學方式經(jīng)常造成“滿堂灌”的局面,在課堂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次要角色,教學方法受到重視,學習方法不被看重,同時教師在課堂中也是提問多過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小學是教育的起步階段,小學中高年級數(shù)學的教育對學生今后的思維、數(shù)學學習能力都有重要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常常是“一概而論”,忽視了學生個體,使學生自學能力較差,對數(shù)學產(chǎn)生厭煩心理。新的教育改革將這個問題提上案點,呼吁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學習主動權。
(二)教學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新的教育改革體制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其實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看重?!皩W案導學”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學會自我探索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一)出示學案,明確學習內容
在“學案導思”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前應先對教學進行設計,同時引導學生對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重點問題進行預習,給出其中的方向,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據(jù)案自學
在布置學案后,學生可以通過對原有的知識的概括性理解去理解新的知識,并實現(xiàn)知識的擴充、轉換、合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對課程進行思考,嘗試自我解答,以此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的講授也穿插在其中,選擇合適的時間引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進行系統(tǒng)的、全面的學習。
(三)精講總結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說要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自我提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對學生的探究、討論內容進行指導,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錯誤論點也要進行講解和剖析,并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將學生的錯誤問題展現(xiàn)出來,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四)課后練習
在學案導思中,要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不僅僅包括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還應包括學生課后主動鞏固。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應當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未完成的問題以及疑惑放到課后繼續(xù)思考,也可以在課堂中布置習題,讓學生在課后完成。
(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美國大學中有一句名言:“我聽見的,就忘記了;我看見的,就領會了;我做過的,就理解了?!薄皩W案導思”教學模式中先“先學后導”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注重教育而輕視學習、強行向學生灌輸知識點的填鴨模式,給學生時間與機會自主學習、自由思考,通過學習實踐來獲取知識,同時也提高學習能力。
(二)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學案導思”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積極的、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驅動,學習欲望增強,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能夠緩解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有利于教學的實施,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學案導思”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在學案設計、使用上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目標,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導者,教師不再成為一個課堂中自顧自講的主體,而是真正參與到學生的思考中來,指導學生會學、學好,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能不斷地探索和反思,向專業(yè)型教師發(fā)展。
“學案導學”雖然受到老師與學生的歡迎,但畢竟是新事物,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值得我們不斷去探索和挖掘,而“學案導學”中的巨大潛力以及對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符合了現(xiàn)代教育方式,只要我們通過不斷研究和實踐,找準方向,就可以讓“學案導思”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1]赫會英.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6).
[2]曹天平.小學數(shù)學導學案實施的思考[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7).
[3]付守良.導學案設計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
[4]林暉玲.小學數(shù)學“學案導學”研究[J].教師,2014(24).
[責任編輯金東]
G62
A
1673-9132(2016)33-0144-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94
課題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5]GHB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