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偉
“現(xiàn)在,一旦發(fā)現(xiàn)有潛力的藝術家,資本會馬上跟進,無論畫廊或藝術家都很難不低頭,這已不是大師產生的時代”
2015年10月的一天,利阿賀拿藝術空間的負責人王煒陪一位十多年前認識的朋友在北京798藝術區(qū)喝咖啡,后者提出去他新開的畫廊看看。
不到5分鐘,一件2000元的小幅作品順利成交。這種非“預謀”的生意,開業(yè)半年來,王煒已遇到多次。
整個藝術品市場在人們的觀望中依然有點冷清,作為藝術品一級市場的畫廊業(yè)卻處于新一波開業(yè)潮。2015年上半年僅北京地區(qū)便有數(shù)十家新畫廊“逆市入場”。
北京畫廊協(xié)會會長程昕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每個行業(yè)處于發(fā)展周期的最低點時,卻是新的從業(yè)者進入的最佳時機?!?/p>
據(jù)他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以每10年為一個階段,中國畫廊業(yè)經歷了摸索期和發(fā)展期,數(shù)次起落后已有超過百倍的成長。
接下來,它將再次在探索中不斷修正發(fā)展,特別摸索了解如何與金融等外來力量合作。
藝術消費的回歸
王煒從事藝術品行業(yè)已10年之久。2004年他到今日美術館做媒介顧問,一年后任該館藝術禮品商店經理,接觸到像方力鈞、徐累等名家的限量版版畫交易及衍生品制作。
彼時,當代藝術在國內剛起,王煒成為中國最早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之一。后來,他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辦了自己的藝術禮品店。
“大約三四年前,我有了做原創(chuàng)藝術品交易的念頭。”王煒說,他在中央美術學院結識過許多等待被發(fā)掘的年輕藝術家,且多年來自己也收藏藝術品,開畫廊可謂水到渠成。
2015年3月,利阿賀拿藝術空間在798藝術區(qū)陶瓷三街順利開業(yè),準備工作只用了一個多月。
比如,地方是朋友介紹的。如今在798藝術區(qū),尋找通透且價格合理的空間已非易事;首展都是相熟的藝術家的作品,有了信任基礎,他們不會計較畫廊的資歷。
擁有多年藝術品或相關行業(yè)從業(yè)經歷,是新一代畫廊主或從業(yè)者的共同特點。比如希帕畫廊總監(jiān)李燕玲也先后在藝術市場分析研究機構、藝術類媒體及一家外資畫廊工作了近十年。
他們直接參與了中國藝術市場的成長,練就了敏銳的市場直覺。王煒就被朋友們戲稱為“最大優(yōu)點是知道該把哪件藝術品賣給誰”。
一般來說,畫廊盈利來源于三方面:原始藏家每年固定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藝術品,日常展覽主要是吸引新藏家,此外是展會收入。
多數(shù)畫廊約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作品都在展會上賣出,更有甚者八成收益都依靠展會。
開業(yè)半年,王煒舉辦了6次展覽,總體收支平衡之余略有盈利,與大部分開業(yè)數(shù)年后才能實現(xiàn)持平的畫廊相比已是難得。他根據(jù)藏家身份、購買初衷、藝術判斷力等,針對性地做推介。
“比如甜美的工筆畫或小清新風格比較好賣,但都有時間段。我一般不把這類作品推薦給藏家?!彼f,藝術品位的進步就像吃辣椒,隨著感受力增強,藏家會被更好的藝術品吸引。
對于小型畫廊來說,90%以上的藏家都是非專業(yè)的。他們雖然對升值有一定預期,但多數(shù)還停留在心理滿足階段。
藏家變身畫廊主
王煒把新一波畫廊開業(yè)潮更多看做一種職業(yè)現(xiàn)象:個人生活問題解決后,職業(yè)理想的選擇是最自然的事,“沒幾個人為了賺錢開畫廊,靠畫廊賺錢并不容易,何況市場環(huán)境也不好?!?/p>
但是,當下中國畫廊業(yè)新一輪洗牌的另一個亮點是藏家開畫廊。
2014年,尋找事業(yè)新契機的李燕玲就把目標確定在畫廊業(yè)的外來新勢力上。
“如果急于盈利,難免束縛手腳,而藝術需長期堅持,沒有相當?shù)慕洕鷮嵙茈y堅持?!彼治稣f,當下畫廊業(yè)新加入的勢力多是既有經濟實力又懂藝術的人。
恰在此時,李燕玲接到來自美籍華人企業(yè)家、著名攝影作品收藏家靳宏偉的工作邀約。
靳宏偉是世界四大圖片社之一——法國希帕(SIPA)圖片社的最大股東,他曾是攝影師,出國前曾在《上海畫報》做攝影編輯。上世紀80年代末到美國頂尖藝術院?!R里蘭藝術學院學習攝影,成為該院163 年建校史上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該校第一位華人攝影碩士。
迫于生計,靳宏偉后來選擇了經商。生意做大后,他開始按攝影史將許多世界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收入囊中,迄今為止他的歐美攝影大師收藏已近2000件。
從2011年開始,一些中國策展人邀請靳宏偉回國做展覽,每次都是上百件的規(guī)模。越來越多的作品急需一個安放之處,2014年下半年他萌生了在國內開辦畫廊的想法。
“起初是想找個地方放藏品,后來覺得有會客、展示的功能更好,去年年底落實空間裝修事宜,今年3月21日畫廊就正式開館了。希帕很有活力,工作效率非常高!”李燕玲說。
有了雄厚資本做后盾,希帕畫廊的經營顯然更從容,幾次展覽“每件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繼續(xù)購買攝影作品,是希帕畫廊支持中國當代攝影的方式之一”,李燕玲說,“我們想做的藝術項目還有很多,現(xiàn)在還不夠盡興?!?/p>
此外,開館剛半年多的希帕畫廊今年已經參加了“藝術北京”“大理攝影節(jié)”“PHOTO上?!钡热齻€藝術博覽會。在國內也有兩個頗重要的攝影收藏展:上海攝影藝術中心(SCOP)開館展《原作100:靳宏偉歐美攝影大師收藏展》、中華世紀壇北京攝影周《觸摸經典:靳宏偉中國當代攝影收藏展原作100》。
希帕畫廊還將于12月12日推出2015年的最后一檔展覽——《侯登科十年回顧大展》,頒獎典禮和研討會也將同步在希帕畫廊舉辦。
“優(yōu)秀的畫廊主往往從好的經紀人或藏家轉換過來?!崩钛嗔嵴f,這部分人具備經濟實力,掌握核心信息,擁有收藏判斷力和話語權。
靈活的跨界推廣
據(jù)王煒介紹,傳統(tǒng)畫廊一般以策展人制或學術主線制為基礎,比如一張畫從一塊布賣到1000萬元,總要給出一個說法。
在他看來,這種追求應該更加溫和,更多從人的本性、視覺和整體感受出發(fā),就像學院派作品不一定不好,但這樣的做派與當下的時代并不對接。
“一些老牌畫廊的展覽很程式化,一開展就知道是怎樣的路子?!蓖鯚樥f,藏家日趨多元化和年輕化,商業(yè)畫廊不能強推固定的價值觀;而年輕的藝術家們也更注重表達自我,不會為了學術而學術。
“跨界”是更為靈活的經營策略。比如,王煒曾邀請意大利高端家具設計師做中西結合的設計展,中國傳統(tǒng)的竹根與意大利匠人手工技藝的質感融合,“以商品樣態(tài)出現(xiàn),但也是藝術品,既可作為實用器物,也有收藏價值?!彼f。
2015年8月,利阿賀拿藝術空間展出的年輕女藝術家李填鈿的“水彩內衣——LOVE ME MORE”系列作品引起兩家內衣品牌的合作興趣。
“奢侈品品牌在周年慶等活動中要尋找宣傳點,比如將藝術與產品對接。”王煒說,可以把藝術品變?yōu)閷嵨?,或把某些藝術元素應用在產品上。如此,小眾的藝術就變成大眾的產品。
這種推廣方式的好處是把藝術家?guī)敫嗳说囊曇?。王煒說,多數(shù)年輕藝術家都很接受跨界合作的方式,他們喜歡接觸其他行業(yè),并不擔心影響創(chuàng)作的純粹。
與此同時,許多經受住市場考驗生存下來的第一代畫廊也在思考轉型,它們已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成為中國畫廊業(yè)的中堅力量。
2000年,程昕東創(chuàng)辦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藝術空間。近年來,他以項目的形式打造了一個流動的團隊和虛擬的平臺,比如2013年先后在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的國家級美術館做巡展。
“這樣既可以把中國當代藝術推介到更多平臺,還可以打開國外的藏家資源?!彼e例說,2009年他在古巴國家美術館做過一次中國三代藝術家的展覽,當時并沒有銷售。不曾想時隔6年,一位旅居法國的古巴收藏家找到他,提出購買其中一件作品。
新一輪資本介入
李燕玲回憶說,上世紀末藝術生存渠道很少,堅持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相對有限,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淘汰與選擇。而當中國藝術市場慢慢崛起,藝術家數(shù)量大增、層次也變得多元,這種新局面給畫廊經營者的分辨力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藏家變身畫廊主,也折射出資本對藝術市場的又一輪注入,且規(guī)模更大。比如2014年成立的今格空間位于北京工人體育館西門,其投資人曾在山西做煤炭生意。
希帕畫廊所在的草場地藝術區(qū)紅1號院A院,共有三家畫廊,全部是新畫廊,另兩家在2013年、2014年成立,希帕畫廊是最年輕的。但它們無一例外都有其他產業(yè)支撐,如家具、房地產。
一些稍有資歷的畫廊也在積極對接外來資本,比如江浙一帶的民間資本,或相對而言更“溫柔”的國外資本。
在程昕東看來,雖然以往藝術品背后也一直存在資本的影子,但由于缺乏相對專業(yè)的評估系統(tǒng),市場一旦回落,資本便隨即撤出。如很多藝術品基金、股票等短時間內就銷聲匿跡。
現(xiàn)在,雙方仍處于試探性的“初戀”階段,許多投資者聘請藝術市場專業(yè)人才擔任經理人,以企業(yè)的方式運營畫廊。
多年來,中國畫廊的成長和資本總是無法有效對接,拍賣行可以開畫廊,藝術家的作品也可以直接上拍。
而在西方,作為藝術品流向市場的第一個渠道,畫廊敢于對拍賣行說“不”。他們和藝術家一起從容成長,5年至10年后作品會自然地出現(xiàn)在拍賣市場上。
于是,當中國畫廊業(yè)在拍賣行的擠壓和互聯(lián)網的裹挾中邁向第三個10年,西方同行們很驚奇:“中國的畫廊怎么還能生長?”
2015年11月9日,紐約佳士得“畫家與繆斯:20世紀藝術家晚間特拍”專場上,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以1.7億美元購得意大利繪畫大師亞美迪歐·莫迪利亞尼的《側臥的裸女》,摘得全球藝術品拍賣記錄中的“榜眼”。
事實上,莫迪利亞尼生前困窘潦倒,才華一直得不到認可。他沒能像朋友畢加索一樣獲得商業(yè)上的成功,年僅36歲便離開人世。
“現(xiàn)在,一旦發(fā)現(xiàn)有潛力的藝術家,資本會馬上跟進,無論畫廊或藝術家都很難不低頭,這已不是大師產生的時代。”程昕東說。
如此,對于優(yōu)質藝術家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這是畫廊業(yè)尤其是一些老牌畫廊將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