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
(新鄉(xiāng)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音樂選擇與創(chuàng)作和茶藝表演藝術交相輝映
魏華
(新鄉(xiāng)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茶藝表演藝術可以追溯到久遠的古文明時代,在漫長的時間年輪中,茶文化蘊含了博大精深的藝術內容,包括了茶藝表演中的沖泡藝術、表演藝術、環(huán)境藝術等形式,而茶藝之中的表演藝術離不開音樂的氛圍,在茶藝表演藝術中融入體現意境和內涵的音樂,可以烘托出茶藝的文化氛圍,提升茶藝表演的美學效果。背景音樂的選配、樂器的選配、詞曲的創(chuàng)編、國畫的點綴等各個方面都賦予了茶藝表演更多的思想文化內涵。
音樂;茶藝表演;藝術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揉合有儒、道、佛等宗派的思想精髓,成為了中國文化藝術中的一朵奇葩。人們從簡單的沖泡一壺茶開始,逐漸發(fā)展為茶的沖泡技巧和技藝,衍生出不同的茶藝文化,它們各有其演繹的程式,在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之中,再輔之以富有韻味的背景音樂,展現出茶藝文化的獨特魅力。茶藝音樂還可以影響品茶者的心境,使品茶者在茶藝表演中獲得唯美的藝術享受。
茶藝表演遵循茶道精神和美學理念,以茶的泡飲為媒介,融合了文學、音樂、服裝、書法、繪畫等文化內容,構成了具有特定主題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在長久的茶事活動中生成的文化現象。它迎合了品茶者在品茗過程中的審美需求,演化成為現代百花紛呈的茶藝表演創(chuàng)造活動。
茶藝表演可以依照茶藝表演的題材內容,進行如下分類:
2.1仿古茶藝
仿古茶藝以歷史人物、事件為素材,再經過藝術加工和提煉匯聚而成,它有宮廷茶藝和文士茶藝兩種。其中:宮廷茶藝是古代君王敬神祭祖或者宴賜群臣而設,場面恢宏,高貴奢華,極具皇家的雍容華貴之氣派。文士茶藝主要以文人騷客為主,講究茶藝之品、茶藝之韻,注重茶藝表演中的幽雅情境和怡悅的氛圍,顯現出文人的詩琴書畫之趣、修身養(yǎng)性之悟。
2.2民俗茶藝
我國的各地民族風俗差異較大,然而對于茶的愛好和需求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寬闊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各民族的傳統(tǒng)飲茶風俗不同,如:白族的三道茶、湖州的青豆茶、納西族的龍虎斗茶、回族的罐罐茶等,豐富多彩的民族茶藝表現出獨具風味的地方特色。
2.3宗教茶藝
宗教茶藝與我國的佛教、道教有深厚的緣分,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茶藝內涵和要旨。其中:道家茶藝講求淡泊、寧靜、質樸的獨有韻味,渴望以茶求靜;佛家茶藝內蘊的是“靜省序凈”的禪宗文化,渴望的是通過品茶參悟其中的禪理,達到以“茶”助禪,由茶入佛的境界。歸結我國的宗教茶藝,大多莊嚴肅穆,具有特殊的、約定俗成的禮儀形式,如:禪茶、太極茶藝、三清茶藝等。
2.4創(chuàng)意茶藝
創(chuàng)意茶藝是一門創(chuàng)作藝術形式,是選取某一特定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構思和設計,在遵循茶性的前提下,拓展茶藝表演的創(chuàng)意思維,它在時代的進步和演變過程中,顯現出日益旺盛的生命力,造就出符合時代內容的新型創(chuàng)意茶藝。
3.1依據茶藝表演形式和環(huán)境選取和創(chuàng)作音樂
茶藝表演展現出豐富而多彩的藝術形式。然而,不同類型的茶藝表演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背景音樂,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之下,可以賦予茶藝表演以無以言喻的深厚魅力,從而激發(fā)茶藝表演者的藝術靈感,增強茶藝表演的藝術感染力。因而,要根據茶藝表演的類型選取適宜的背景音樂,這樣,即可顯現出獨特的形體藝術和音樂情感體驗,生成獨特的茶藝文化現象。在茶藝表演中融入茶品自身的歷史背景、藝術主體等內容,則可以打動品茶者,勾攝品茶者的心神,例如:在品味長嘴壺茶藝表演之時,可以配上節(jié)奏明快的背景音樂《雨打芭蕉》、《步步高》等曲目;在欣賞舒緩的茶藝表演動作之時,可以配以傳統(tǒng)的音樂曲目,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這些古樸而雅致的傳統(tǒng)古典曲目,可以顯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內涵。同時,在茶藝配樂的背景音樂中,我們還可以推陳出新,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古代十大名曲”,還可以引入創(chuàng)新的背景音樂形式——新世紀音樂,它注重思想性和原創(chuàng)性,如:中國的薩頂頂、林海、希臘的雅尼、瑞士的班得瑞等新世紀音樂創(chuàng)作組合,它們與茶藝表演的融合,可以讓人心生寧靜,在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追求中,使品茶者的心靈得到凈化,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生活有更為深入的認知和理解。想象一下,在熾熱暑季的茶藝表演之中配以林海的《琵琶語》,使人恍若看到汩汩的山泉流淌入杯中,絲絲的琵琶語讓人躁動不安的靈魂安靜,充滿了蕩滌之后的輕松與愉悅。
3.2依據茶的不同品種選取和創(chuàng)作音樂
不同品種的茶出自于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它要受到不同地域、節(jié)氣、日照等因素的滋養(yǎng),從而釀造出不同韻味的茶。如:鳳凰茶具有獨特的花香和蜜韻,它的口味醇厚而濃郁;鐵觀音茶則有淡淡的白玉蘭花香,回味清爽而甘甜;普洱茶具有口感醇甜的韻味、回味持久、揮之不去;茉莉花茶則勿庸置疑帶有淡淡的茉莉花香。這些不同品種的茶有其各自的獨特回味,因而,在品茗這些不同品種的茶時,欣賞的茶藝表演要依據茶種的品性,選取與茶性相符的背景音樂。
例如:欣賞《安溪茶藝》的茶藝表演藝術,就要選取與茶性相匹配的背景音樂,要選取泉州本地古老的南音音樂,在品茗茶葉、欣賞洞簫吹奏的過程中,品茶者猶如親眼看到流淌的清溪、茶園的碧綠、茶香的氤氳蒸騰。在欣賞烏龍茶的茶藝表演藝術時,可以選取悠然的背景音樂,如:《出水蓮》,使品茗者恍若神游于茶的故鄉(xiāng),在不著一言的茶藝表演的情境下,使茶藝欣賞者忘卻凡塵的諸多憂愁和煩惱。在品茗碧螺春之時,其茶藝表演藝術可以結合笛子名曲《姑蘇行》作為背景音樂,在頗具江南絲竹風味的笛音之中,品茗者在欣賞碧螺春徐緩展開的姿態(tài)之中,猶如漫步于太湖美景的堤畔之上,別具韻味。在品茗龍井茶藝表演藝術時,可以配以浙派版本的背景音樂,還可以配以《平湖秋月》的音樂,此曲刻畫了素月當空、水波蕩漾、微風拂面的美景,在流暢抒情的音樂之中,使人流連忘返,感覺品龍井猶如尋覓到知音一般,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在品茗紅茶茶藝表演之時,可以配以《梅花三弄》的背景音樂,顯現出紅茶為“茶中之梅”的美譽,這首展示梅花高潔品質的古曲,用澄明清澈的“一弄”泛音,展現出紅梅怒放的姿態(tài);用急促高亢的“二弄”曲調,顯現寒梅不畏風霜、傲然挺拔的姿態(tài);用高潮迭起的“三弄”樂曲,掀動“風蕩紅梅,舞玉翻銀”的鮮明情調,宛如傲雪之中的暗香浮動,令人難以忘懷。在品茗云南的普洱茶藝表演之時,可以用“茶馬古道”的《鐵馬吟》,使欣賞者聯想到茶馬古道的峻峭與景色的優(yōu)美意境,在仿馬蹄聲的彈奏中品味獨特的滇文化。
3.3依據茶藝表演類型選取和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
對于仿古茶藝可以選取適宜朝代的古曲背景音樂;對于創(chuàng)意茶藝表演可以選取主題表現內容的背景音樂,如:《茗香繞厝里》背景音樂,就可以運用于茶藝表演之中,通過鳥鳴聲與陶笛聲的相互呼應,再配以空靈的和聲背景,驟然地將欣賞者的思緒牽引到大自然鄉(xiāng)村風光之中,仿佛可以呼吸到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還有創(chuàng)意茶藝表演之中,配以《情沁巖韻》的背景音樂,烘托出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之探春的傷情離別之情,又配以洞簫與鋼琴相結合的音樂,顯現出探春惜別傷感而剛烈的情結。對于宗教茶藝表演藝術,如:禪茶,則可以將中國傳統(tǒng)茶藝文化與“禪”文化相融合,通過“禪茶”不同的動作和手勢,佛門謂之為“手印”,茶藝表演者可以伴隨音樂的節(jié)奏變換手中的姿勢,傳遞出茶藝與禪意相融合的體驗。對于傳統(tǒng)民俗茶藝表演,可以使茶藝表演者身著民族服飾,向觀眾展示具有民族風情的茶藝風貌,要選取與民族特色習俗相符合的背景音樂,例如:在普洱茶藝表演中,身著云南基諾族傳統(tǒng)服飾的表演者,可以伴隨優(yōu)美動聽的云南民族歌曲,現場表演茶藝;云南大理的“三道茶”表演中,可以在民樂的伴奏下穿插舞蹈表演,以地道的土陶茶具盛茶獻給品茗者,別具民族風味。還有富于藏族特色的茶藝表演,可以融入新世紀音樂——一首由薩頂頂所創(chuàng)的梵語版的《萬物生》,可以在表演酥油茶藝的過程中,融入神秘風情的梵語歌詞和原生態(tài)的民族演繹,可以將欣賞者帶入神秘的西域,感受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又如:欣賞潮汕的烏崠玉蘭香單絲茶藝表演,可以在王俊雄的《煙雨江南》背景音樂之中,感受到旋律優(yōu)美、風格古樸而儒雅的韻律,在品茗載有潮汕歷史的單叢之時,仿佛咀嚼著潮汕茶文化的塵煙紗縵,恍若置身于蒙蒙細雨之中,在滋潤有千株古樹單絲之中,品味悠然自得的怡然神情。
對于歷史悠久的茶藝表演藝術,要根據不同的茶品種、茶文化、茶環(huán)境,賦予不同的音樂選擇和創(chuàng)作,不僅要拓寬茶藝選曲的范疇,而且要追求茶藝表演的深度,以審美的眼光,挖掘茶藝表演中的文化、音樂元素,要體現出與茶品相符合、與“茶境”相匹配的背景音樂,使欣賞者在品茗茶的過程中,欣賞到背景音樂與茶藝表演相融的特有韻味,在茶藝馨香之中感受不同的茶藝表演藝術形態(tài),感覺不同茶藝表演中恍若量身訂做的音樂創(chuàng)作,獲得靈魂的升華。
[1]宋曉維.試論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選擇 [J].廣東茶業(yè),2013(3):34-37.
[2]林東波.芻議茶藝表演背景音樂的選擇和創(chuàng)作[J].福建茶葉,2011 (5):47-49.
[3]楊清霖,陳玉瓊.茶藝表演中的創(chuàng)新元素[J].廣東茶業(yè),2015(5):32-34.
[4]黃婧.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選擇[J].中外企業(yè)家,2014(15):248.
[5]葉娜,王魁.茶藝表演中的背景音樂研究[J].音樂時空,2014(22):115.
[6]金剛石.論茶藝表演藝術的形體與音樂結構[J].藝術品鑒,2015(10):111+53.
[7]王靜雪.茶藝文化中的民樂藝術[D].河北大學,2008.
魏華(1977-),女,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