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久麗,龍 云(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承德067000)
?
論茶包裝的色彩語言藝術
敖久麗,龍云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色彩對于商品包裝設計而言具有先聲奪人的作用,色彩運用合理的包裝能夠增加商品的文化性與藝術性,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促進商品的營銷。本文首先分析了色彩與心理感受、歷史文化、年齡層次和文化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而后從文化性、地域性、藝術性和商品性等四個方面論述了茶包裝的色彩語言藝術特征。
關鍵詞:茶;包裝;色彩;人文理念;特點
敖久麗(1973-),女,蒙古族,河北平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油畫研究。
龍云(1968-),男,河北平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畫研究。
色彩語言藝術是包裝設計的生命所在,是社會文化系統(tǒng)最有力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它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物質載體。精良的設計對于商品本身而言具有巨大的促進與提升作用,茶葉包裝同樣如此。精美別致、設計合理的茶葉包裝不僅能夠增加產品的文化內涵,帶給消費者以美的享受,還能夠在銷售方式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直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進而達到促進宣傳與營銷的目的。
色彩是文化意蘊的彰顯,將不同的色彩搭配運用于茶葉包裝設計之中,會產生不盡相同的審美感受,激起各異的情緒體驗。例如,自然清新的綠色是茶葉包裝的首選色彩,它與茶葉本身綠茶(我國第一大茶類)湯的顏色一致,是最能夠突出茶葉自然特性的顏色。心理研究發(fā)現(xiàn),綠色是一種生存本能的顏色,對人類的心理安定及平復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能夠指引人們創(chuàng)造外在生活與內心世界之間的平衡,幫助人們找到合理的休整方式,進而達到理想的物我和諧之境。棕色也是茶葉包裝經常選用的顏色,它帶給人們一種堅定、誠實、穩(wěn)固、安全的感受,暗示人們要懂得享受愜意而舒適的生活。紅色是傳統(tǒng)中華文化中最為喜慶的色彩,將這種色彩運用到茶葉包裝設計之中,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一種高貴、吉祥、如意、歡喜、隆重的感受。
另外,每個國家和民族基于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對于色彩都有不同的偏好。例如,日本地域狹小、人口密集,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人們希望能夠從設計中獲得安靜、雅致的心理補償,因此針對日本消費者的茶葉包裝色彩不宜使用深色系及冷色系,而應當采用能夠帶給人們溫暖與陽光的明亮色系。針對美國消費者的茶葉包裝則應當注重使用紅色、藍色與白色這三種色彩,這是美國星條旗的組成色彩,符合美國人民的審美偏好,傳達出堅毅、自信以及開拓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的精神,能夠與美國消費者產生共鳴,促進產品的銷售。對于中國而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的茶文化同樣歷史悠久、意蘊豐厚,其內涵涉及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社會學、心理學等各個方面,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藝術,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獨特的生活特征與文化情趣,它提倡自然、和諧、質樸、簡約、廉潔、清和、求真、求美的理念,具有濃厚的歷史感與文化感,因而在包裝設計上要特別融入一些品味的過程。綠茶色澤翠綠,香馥醇厚,具有形美、色美、香郁、味醇的特點,是茶中極品,應當選用綠色或藍色,營造出清新怡然的格調;紅茶湯色清亮、味中有香,溫厚濃郁的感覺不溢言表,可以選用紅色、黃色等暖色調,將濃厚的茶香展現(xiàn)出來;白茶湯色杏黃、氣味醇和、清香淡雅,宜選用清淡柔和的色彩;花茶色澤清淡、口味香甜,包裝色彩應當以柔和的粉色、黃色為主。由此可見,茶葉本身不僅僅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文化,茶葉包裝不僅要能夠起到良好的保護茶葉的作用,還應當能夠承載、展現(xiàn)茶葉文化,并與這種文化相得益彰,既不過分寡淡、毫無信息傳達可言,又不過分包裝、華而不實。
同時,茶葉包裝的色彩還應當考慮到消費年齡層次的審美特點。據相關調查,青少年大都喜愛鮮艷明亮的顏色,而成年人基于其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文化知識,更加偏好沉穩(wěn)、大氣的色彩。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色彩審美差異,茶葉產品應當根據其特性,按照目標消費者的色彩審美特點,進行各自不同的包裝色彩設計。例如,康師傅冰綠茶是一款針對青少年設計的時尚運動茶飲料,自然純正、酸甜爽口,符合年輕人的味覺特點;根據青少年喜愛明亮色彩的心理特征,這款產品在包裝色彩設計上以鮮活的草綠色為整體色調,表現(xiàn)出該飲品清涼爽口的口感,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包裝上還印有形象代言人的圖像,其衣著靚麗活潑,與草綠色形成鮮明的視覺對比,為青少年消費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再如,西湖龍井茶是一款較為高檔的茶葉商品,其自身定位為高端饋贈禮品,消費群體定位為高端商務人士,相對于青少年而言,成年人多偏愛穩(wěn)重、低調的色彩,也就是那些明度、純度與飽和度都較低的色彩。為了迎合目標消費者的審美理念,彰顯中國茶文化的豐富內涵,該茶葉產品在包裝設計上采用的是成熟穩(wěn)重的淺棕色或土黃色作為背景色彩,營造出一種復古的氛圍,直接勾起了消費者的懷舊心理,也正好顯示出西湖龍井茶的歷史之悠遠。在背景色之上搭配的圖案色彩則采納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經典墨色,或濃或淡,為了實現(xiàn)色彩明暗的平衡,設計中還融入了鮮艷的紅色,同時為了維持畫面在復古韻味上的平衡感,這一抹紅色則是以傳統(tǒng)印章的方式呈現(xiàn),可謂是畫龍點睛,讓設計成為一幅山水畫作。
當然,色彩審美心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的文化藝術流派會陸續(xù)形成,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成果日新月異,社會上及自然界中會發(fā)生各種各樣不可預知的現(xiàn)象,人們對于美學價值的理解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繼而對其色彩審美心理也會產生一定作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后,色彩會被賦予嶄新的時代意義和精神內涵,以此來滿足人們在興趣、愿望、思想等領域的期望。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仍處于計劃經濟時代,社會物資比較匱乏,經濟發(fā)展較為落后,人們對于美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歷史局限性,當時大眾所認可的色彩主要是紅色、綠色、黃褐色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與精神文化生活均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審美意識與審美標準不斷提升,人們對色彩的認識也更加全面,更加講求色彩的美觀性及其與商品本身搭配的合理性,茶葉包裝在色彩設計上取得了巨大進步,色彩選擇范圍不斷拓展,色彩搭配也更為大膽新穎,亮黃色、枚紅色、粉紅色、天藍色等多種色彩均出現(xiàn)在茶葉包裝上。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我國工業(yè)發(fā)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發(fā)展模式存在一定問題,這也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失衡問題,生態(tài)學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這一大背景下,色彩理論學家將色彩設計與生態(tài)理論研究結合在一起,響應人們向往自然、返璞歸真的心理訴求,提出了自然色調的理論,以往人們認為在茶葉包裝中融入金色和銀色是華麗、高貴的象征,而此時則為生態(tài)學的追隨者所摒棄,轉而采用包括淡綠色、淡藍色等更加質樸與天然的顏色,將包裝畫面定格為海洋、森林、冰川、泥土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舒適自然的美感。
另外,茶葉包裝在色彩設計上還可以考慮將個性化特征納入其中。色彩是視覺傳達的重要載體,色彩審美是人們內心世界的折射,也是時代內涵在人們內心的寫照。色彩對人們的視覺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它與人們的情緒密切相關,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感應,繼而形成各異的心理體驗狀態(tài)。邁入新世紀以來,流行時尚花樣繁多,人們對于色彩搭配的要求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征。茶葉包裝中的質樸色彩在中老年人中會引起較大呼聲,但是對于年輕人群,一味的復古與簡約并不能滿足其審美需求。因此,在進行包裝色彩設計時,設計師應當首先在目標消費群體中進行細致的調查,了解消費者對于色彩的喜好,根據調查結果來確定色彩的搭配與運用,而不應當自行想象消費者可能會喜歡哪些顏色,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切決定都要立足于大數據分析之上,“用數據說話”,表達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首先,茶包裝在色彩設計方面應當具有文化性。茶葉在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茶葉及飲茶相關知識的專題著作,我國也被公認為是茶葉的故鄉(xiāng),由此形成的意境幽遠的茶文化同樣獲得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與認可。在包裝設計上,設計師應當充分把握茶葉的文化特性,突顯商品的文化性與深刻性,提高商品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例如,“野生王”的茶葉包裝設計采取了中國古典山水畫的形式,以素雅古樸的土黃色為主調,輔以一定面積的青山綠水,淡雅的色彩之中呈現(xiàn)出一幅峰巒疊起、輕煙薄霧、峽谷溪流的自然景象,既暗示了茶葉的品性,又反映出中國茶文化所特有的儒雅內涵與深遠意境。
其次,茶葉包裝色彩應當體現(xiàn)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水土條件是不同的茶葉品質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同的茶葉在品質上就不可避免地彰顯出顯著的地方特性。如果在包裝設計上能夠展示出茶葉本身的地域性特征,那么消費者可以迅速明確茶葉的形態(tài)及口感特征,更加有利于消費者決策以及茶葉本身的品牌打造。例如,“云南建水綠茶”的包裝上采用了建水最有代表性的燕子洞與孔廟的照片,圖案底色為純度及飽和度都較高的綠色,將該地區(qū)得天獨厚的美麗風景與淳樸自然的民風民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款包裝色彩明亮、艷麗但是又不過于強烈,在不失民族特色的同時還能使消費者樂于接受。
再次,茶葉包裝在色彩運用上應當具有一定的藝術性。我國民間藝術歷史悠遠、千姿百態(tài),其圖形意象造型精美、寓意深厚,承載著人們對未來世界的憧憬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間藝術在色彩運用上既符合物理性的視覺結構,又具有精神性的心理架構,“紅紅綠綠,圖個吉利”是很多民間藝人在色彩運用上的至高準則,以反映氣氛的熱鬧與心理的歡快。民間剪紙多以單獨的紅色為主,木板年畫大都將紅色與綠色、黃色、紫色等對比運用,彩塑則多以紅色、黃色、藍色等原色,黑色與白色兩個極色,以及橙色、紫色、綠色等間色為主,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給人帶來生機勃勃、熱情奔放的心理感受。茶葉包裝色彩設計師可以繼承傳統(tǒng),借鑒民間藝術在色彩應用和搭配上的理念,結合當下的流行色彩藝術,創(chuàng)造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完美融合的色彩設計形式。
最后,茶葉包裝的色彩設計應當立足于茶葉的商品性。盡管茶葉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但歸根結底,其本質上終究是商品,需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唯有成功宣傳并銷售出去,茶葉的價值才能夠體現(xiàn),所以,茶葉包裝設計師應當特別注重茶葉的商品性。茶葉包裝的色彩設計必須依據商品包裝的功能、目的與要求而進行,不可不顧商品的性質、形態(tài)與消費環(huán)境而臆想設計,不能夠喧賓奪主,這一點在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趙大川,俞鳴.龍井茶圖考[M].西泠印社,2004 (4).
[2]視覺設計研究所.設計配色基礎[M].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4 (1).
[3]愛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1).
作者簡介:
基金項目: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課題“點彩技法”在寫實油畫中應用性研究與實踐”(編號:PT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