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寶,唐玉華
(金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金湖 211600)
夏季陰雨天氣魚塘管理應對措施
鄭國寶,唐玉華
(金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金湖 211600)
2016年入夏以來,連續(xù)陰雨天氣較多,特別是進入梅雨期之后,中到大雨天氣增多,造成魚塘水位上漲,光照減弱,水體營養(yǎng)物質缺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較差,加之夏季投飼量大,池中殘餌及排泄物較多,引起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的升高,造成池水缺氧、水質變壞和底質惡化,致使病原菌大量繁殖,稍有不慎,極易引發(fā)魚病,輕則造成魚類生長減緩,重則導致死魚事故的發(fā)生,給養(yǎng)殖生產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因此,廣大養(yǎng)魚者切不可掉以輕心,而是要高度警惕,切實抓好以下應對措施。
及時加高、擴寬、夯實塘埂,維修好泄洪、防逃、增氧、打水等生產設施,防止破埂、漫塘、逃逸和機電設備損壞等事故的發(fā)生。同時備足巨能氧、應激靈等物品,以備急用,防患于未然。
堅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早晨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浮頭輕重程度;中午結合投飼查看池魚的活動和吃食情況;傍晚檢查全天池魚吃食情況和池水上漲情況,仔細分析全天“塘情”,準確判斷池魚有無浮頭預兆和大水浸埂或沖垮注排水口攔魚設施造成池魚逃逸的可能。對發(fā)現的問題,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不留隱患,如遇突發(fā)性天氣,還應增加夜間巡塘。
一旦出現浮頭或泛塘,應滿負荷連續(xù)開啟增氧機,并立即啟動全池潑灑巨能氧或超能氧的應急增氧預案,保持池水溶氧達到5 mg/L以上,讓池魚充分享受“氧調”,盡快恢復正?;顒?、攝食,確保池魚安全快樂生長。
雨水過后,水溫增高,魚類食欲增強,投飼量加大,池中殘餌及排泄物增多,池底污物上浮,致使水面泡沫聚積,造成水體透光性減弱,水色水質變壞,在下風口甚至能聞到腥臭味。消除措施是:于晴天9:00—10:00全池潑灑“凈水先鋒”,泡沫嚴重水域加重處理,以盡快消除水面泡沫。若水色較清,可全池潑灑肥水素、培藻素,以促進浮游植物繁殖,改良水色。若池水白濁,可全池潑灑EM菌調水王,以消除水中亞硝酸鹽、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抑制水中有害細菌繁殖,快速澄清水色。
雨期過后,塘底有機物較多,溶氧偏低,亞硝酸鹽、氨氮、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含量升高,導致水質變壞和底質惡化,對魚類的健康生長產生威脅,此時應及時進行調水改底。調水方法是全池潑灑解毒護水寶,以迅速分解水體中的殘餌、排泄物及其他有害物,快速降解水體中的亞硝酸鹽、氨氮、重金屬等有毒物質。改底方法是全池潑灑“底毒凈”,以分解富營養(yǎng)化底泥,抑制其變黑發(fā)臭,阻止池底致病菌生長,修復和改良池底生態(tài)環(huán)境。
進入夏季,氣候環(huán)境多變,低氣壓、雷陣雨、強風暴等突發(fā)性天氣時有發(fā)生,水質和底質變化都易引發(fā)魚類產生應激反應。防范措施是:提前潑灑“菌毒雙殺”,以降解池中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消除底泥發(fā)黑、發(fā)熱、發(fā)臭現象。產生應激時全池潑灑“應激靈”,以增強魚類抗應激能力,保持池魚平安生長。
夏季高溫多雨,是魚病暴發(fā)流行季節(jié),病毒、細菌、寄生蟲容易導致魚類發(fā)病。主要采取預防措施:投喂用維生素C、免疫多糖、出血平、病毒靈等藥物制成的藥餌,以增強魚體抗病力。潑灑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以殺滅水體細菌和病毒。使用阿維菌素或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預防寄生蟲病的發(fā)生。一旦池魚發(fā)病,應及時診斷病因,科學選擇藥物,合理確定藥量,快速進行治療,將魚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將損失降至最低。
高溫低壓、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池魚極易產生應激反應,主要表現為浮頭、泛塘、少食、發(fā)病等,輕則造成池魚生長緩慢,重則導致死亡。所以養(yǎng)殖者應根據市場行情,只要有利可圖,就應擇機起捕賣魚,出售部分已經達到商品規(guī)格的成魚,以控制池塘載魚量,降低養(yǎng)殖密度,實現穩(wěn)產、高產、高效之養(yǎng)殖效果。
10.3969/j.issn.1004-2091.2016.09.020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