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業(yè)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基礎教學組
憶我校名譽教授吳鹿鳴先生
成都工業(yè)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基礎教學組
吳鹿鳴先生是首屆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首批國家級機械基礎教學團隊帶頭人、著名機械工程教育專家、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資深教授。2004年先生受聘擔任我校名譽教授,為我校加強“機械基礎”系列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傾注了大量心血,提供了無微不至的無私關懷與指導。
1957年,21歲的先生從唐山鐵道學院畢業(yè)后留校工作,站上了三尺講臺,這一站就是60年。他身材魁梧、聲音洪亮、口才極佳,站在講臺上更是神采奕奕,激情迸發(fā),深受學生愛戴。
先生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從教60年來,先生一直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高素質專業(yè)人才為己任,致力于機械工程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潛心于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和課程資源建設,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模式,為機械工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為我國機械工程教育作出了杰出貢獻,是機械基礎學人心目中的一代名師,在國內享有崇高聲譽。先生曾擔任機械設計教研室主任、國家工科機械基礎教學基地及國家級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兼任三屆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教育協會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是浙江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
先生是一位與時俱進的人,他善于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安话卜帧钡姆N子總在先生的心中萌發(fā)著。先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以學生為本,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建設了“五位一體”(團隊、名師、名課、實驗示范中心、工科基地)的機械基礎教學平臺;完善了分層次、模塊化、開放型的“1+3”新型實驗教學體系,構筑了國內領先的機械基礎實驗教學平臺。當互聯網教育的浪潮襲來時,先生率先在互聯網上面向全球開設了“機械設計概論”,同時又在西部率先開啟了“機械設計”MOOC課程。目前該課程在全球關注度排名第三,也是我國唯一一門關注人數超過3萬人的大學課程??删吹氖?,在年近耄耋之時,仍然帶領團隊處于機械設計教學第一線和課程改革的國際前沿。
先生以教書育人為己任,而且樂于指導和幫助同行開展人才培養(yǎng)。教學的辛苦不言而喻,可他甘之如飴:“我把育人當成人生最大的樂趣。”年近八十高齡仍堅持站在教學第一線,一直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課,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先生在一直關心和指導我校的機械基礎教育和教學團隊建設。我校的前身是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2012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自1913年建校以來已經連續(xù)辦學100余年。在電子高專時期,先生就經常到我校指導機械基礎的課程教學改革。先生在我校作過《課程、課堂、質量——精品課程“機械設計”分析與點撥》和《搞好課程建設,提升教學質量》的報告。先生提出高等學校提升質量的關鍵是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課程建設要打破傳統的課程模式,深化課程意識,理清專業(yè)課程體系,明確課程與專業(yè)的關系,使課程從狹義課程過渡到廣泛課程,并逐步走向學科的融合,走向自主創(chuàng)新,走向新的制高點。通過課程,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多年來我校機械基礎教學團隊秉承先生的先進理念,不斷進行課程建設,成效顯著。還記得一次先生應邀前來我校指導MOOC,當時天正下著雨,先生不顧近八十高齡,到校后立即開始了《肩負重任 擁抱MOOC——信息時代下“機械設計”課程與課堂改革亮劍》的報告。報告持續(xù)了2個小時,贏得了師生的多次掌聲,大家紛紛表示受益良多。會后先生進行了答疑和指導,然后又馬不停蹄地趕回交大繼續(xù)工作。在先生的指導和關懷下,“機械設計”課程在我校率先進行了MOOC的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生甚至親自站上我校講臺,示范如何上好一堂課。先生主要講授“機械設計”課程,他不僅能把枯燥的機械設計講活了,而且十分重視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課堂中常常是激情互動,教室里掌聲和笑聲不斷。學習“機械設計”課的同學總以能上他的課為榮,都說聽先生講課是一種享受。同學們還暗地里稱奇:先生講課時很少看講稿,卻能揮灑自如、一氣呵成。其實誰會知道,先生課前都要精心規(guī)劃設計,他說:“課前充分的準備是課堂講好的前提,而課堂質量取決于精湛的教學藝術和積淀的學術造詣?!苯滩囊?yōu)橹v稿,講稿要變?yōu)楦垢?,像著作家一樣寫出好教材,像劇作家打磨劇本一樣打磨講稿,規(guī)劃好課堂上分分秒秒的安排。先生常常教誨我們要從教書匠演變?yōu)橐幻硌菁?、指揮家,臺上演出與臺下互動有機結合。講臺就是舞臺,而教師就是幕后指揮的導演,又是舞臺上的表演家。他告訴我們,教師要真正關愛學生,多元化幫助學生,要有責任心,要發(fā)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的批判精神,做到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
我校升本后,先生一如既往地關心、教導和支持我們。他親自指導我們建設和申報了我校本科辦學歷史上第一個省級教學示范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我校教學團隊每一次到西南交通大學國家級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參觀學習,先生都親自幫我們聯系相關人員,并且不顧高齡,親自接待,帶領我們參觀,一路講解,毫無保留地傳遞經驗,并將所有相關資料都提供給我們。先生教導我們一定要用大局觀來看待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要以高標準將其建設成為學生就業(yè)、成長成才的助推器。2014年四川省大學生機械設計創(chuàng)新大賽在西南交大舉行,先生作為評委會主任,親自到我校參賽區(qū)指導、點評作品。在師生面前,先生始終帶著微笑,都是鼓勵的話語,同學們也積極地和他交談。2015年的一天,先生主動給我們打電話,提醒我們要將創(chuàng)新實踐課程融入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當中,還說要親自來給我們上第一課,不曾想到這竟成了我們與先生的訣別。
多年來,我校機械基礎教學組經常到西南交大拜訪先生,探討教育教學心得,請教教育教學方法,先生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親力親為,帶領我們開拓新航向。我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一定會努力工作,勇于擔當,開拓進取,把我校機械學科、機械學院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以告慰先生。
萬眾敬仰,百世流芳,師道永存!敬愛的吳鹿鳴教授安息!
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4.001
編者按:首屆國家教學名師,首批國家級機械基礎教學團隊帶頭人,著名機械工程教育專家,西南交通大學資深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成都工業(yè)學院名譽教授、《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編委吳鹿鳴先生,于2016年9月18日19時09分,在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因病去世,享年80歲。多年來,先生對我?!皺C械基礎”系列課程的建設給予了無私、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指導。先生的逝世,不僅僅是我校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良師,更是我國機械工程教育界的重大損失。我校機械基礎教學組教師特撰文沉痛悼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