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衛(wèi)華
摘 要: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語文課程應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轉變教學模式。本文旨在對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關鍵詞:情境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61-01
教育體制的改革,重點在于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與觀念,進而確保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氛圍之中。實踐證明,將情境教學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之中,能夠極為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興趣,與過去傳統(tǒng)、死板的填鴨式教學有著根本性的差異?;谶@一點,廣大小學教師都應大力推動新課改的深化,將情境教學模式更廣泛的應用于語文課堂之中。
一、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解析
1、情境教學的含義。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等特點,合理構建和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趣味性強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就叫做情境教學,這種模式對于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的鞏固和強化,以及課堂整體效率的提高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2、語文情境教學所具有的特點。
(1)生動鮮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豐富的神態(tài)表情、肢體動作以及語言等方式,并充分借助圖像、音頻、視頻等媒介來使學生充分領會教學內容,并在腦海中形成鮮活的印象,從而起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實現教學效果的全方位提升;(2)情感豐沛。由于情境教學對課文中所提到的情境進行了模擬和重構,這對于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領悟和體會有著非常大的幫助,通過這種模式,教師能夠較為容易地引導學生進行內容和情感的體會和把握,進而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跨越時空的“對話”;(3)情、意交融。由于情境教學大多會涉及到實際生活,憑借教師的描述、演繹以及深入渲染,實現情境的鮮活重現,這對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知作者意圖、提升自身的審美鑒賞水平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在體會課文情、意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價值觀的凝練和升華,這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意義非凡。
二、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方式分析
1、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情境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由教師精心準備、認真設計而成。這就要求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等都有著深入的了解,并能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與之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溝通模式。可以說,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保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才有提升課堂效果的可能性。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親身示范,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對學生進行影響,才能夠促使學生養(yǎng)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進而使學生真正對學習感興趣、真正愛上學習。
2、在課堂中引入問題情境。
在課堂中,如果學生一直較為沉默,教學效果必然不會特別理想。學習成效來源于學生心中的疑惑,教師只有在導入學習內容之前將問題擺在學生面前,引發(fā)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疑惑和困擾,進而使學生擁有對學習的渴望。在實際教學實驗過程中,筆者經常會試著向學生提問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問題,以此來活躍課堂氛圍,養(yǎng)成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習慣。不僅如此,在課堂中進行適宜的疑問情境的設置,能夠使學生收獲求知欲得到滿足的喜悅,進而對語文學習更富熱情和積極性。
3、創(chuàng)設開放式情境教學。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大多未能體現出情境教學的開放性,這對于學生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而言無疑是有著極大的約束和干擾的。長此以往,學生的興趣、熱情以及自信心都會受到影響?;谶@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正視和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核心地位,并給學生足夠的表達自己想法、提出心中疑問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教師必須重點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問、敢于質疑、敢于表達的能力,盡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最后,在學生表達完自己的見解之后,教師應通過適當的方式予以鼓勵和肯定,從而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4、將課堂重心從教師轉向學生。
總的來說,情境教學的核心在于將課堂的主體地位從教師手中交還給學生,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而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在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才是小學課堂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和核心,其主要任務在于將教材中的文本內容原封不動地傳遞給學生。在這樣一個傳遞過程之中,學生的求知與探索的過程實際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種極度僵化的模式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已經喪失了自主選擇、主動學習的機會和權利,僅僅只是在機械地、被動地接受教師允許學生接受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已。
5、充分聯(lián)系實際。
作為人生中知識獲取與儲備的起點,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確保自己想要傳達的內容以一種精準、確切的方式為學生所接受,并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其進行驗證、發(fā)掘和再次學習。只有使學生將自己的實際生活和課文的內容、思想充分摩擦、碰撞,才能讓學生對作者的情感和心路歷程有著最直接、最深入的體驗。
三、結語
目前,情境教學對于學生的求知欲、學習熱情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都有著關鍵影響。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情境教學模式也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課程資源較為匱乏、教師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未能完全轉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始終未能得到充分激活,等等。因此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應更加努力,堅持不懈地對情境教學的應用進行深入探索,為學生的未來人生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 靜.建構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分析[J].科教文匯,2014,(11):175-175,179.
[2] 王維秀.淺談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0):313-313.
[3] 熊 偉.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讀與寫(上,下旬),2014,(18):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