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剛輝
摘 要:根據《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當前中職學校德育課程設置四本必修教材和2本選修教材。筆者從事中職德育課教學近15年,就當前德育課程設置的現狀重點從課程內容、學生學習效果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德育課程設置改革勢在必行和大幅度精簡教材數量這兩點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現狀;之我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004-02
一、中職學校德育課程設置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職學校德育課先后經歷了1993年(以政治體系為核心)、2001年(以知識體系為核心)、 2009年(以育人體系為核心)三次重大改革。
2009年9月(第三次改革)開始實施的《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指出,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包括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課程。心理健康作為選修課納入德育課程體系。
德育選修課程的教學時間,一般不少于64學時。選修課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外,還應根據國家形勢發(fā)展進行時事政策教育,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學生社會實踐、專業(yè)學習、頂崗實習進行預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預防教育、環(huán)境教育、廉潔教育、安全教育等。
洛陽市教育局根據《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文件要求,結合本地區(qū)實際又加了一本《就業(yè)指導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這樣中職德育課共六本書,六本書要求兩年完成教學任務。筆者從事中職德育課教學近15年,就中職學校德育課程設置現狀進行兩點分析。
二、對中職學校德育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
1、從課程內容上來說,內容過多過難且陳舊。當前中職德育課程設置內容過多過難且陳舊,許多內容基本與普通高中原來的政治課的內容一致。就拿其中《經濟政治與社會》和《哲學與人生》兩本書來說,這兩本書是原來普通高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其內容相當于原來普通高中整個三年的政治課程,現在放在職業(yè)高中要求用一年學完。除了這兩門德育課程以外,中職生至少還需要學習三門德育課程,可以想象中職德育課程內容該有多么多。
現行教材偏重對學生進行德育理論的教學,理論性過強內容多理解起來難度大。如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材不夠淺顯,哲學與人生教材內容理論性太強,經濟政治與社會內容較多,以致德育教學難以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切實體現師生互動關系,教材內容缺乏可操作性。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需要,普通高中很早就進行了政治教材課程改革,采用了適應形勢發(fā)展的新教材。然而,當前中職德育課程的很多內容仍然采用普通高中已經廢棄的老教材。
2、從學生學習來說,學習效果十分不理想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本身在文化素養(yǎng)、行為習慣、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上整體低于普高學生。再加上中職德育課程的六本教材在內容上大多偏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僅僅局限于知識性的理論說教和抽象思維,常常因缺乏社會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虛空、形式、無效,也常常因難以幫助學生解釋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與困惑,而被視為“假、大、空”。
因此,無論從外部原因還是內部原因分析,中職生很難培養(yǎng)對德育學科的學習興趣。面對六本德育教材,剛開始還想學點,時間長了就會慢慢地放棄。許多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感覺乏味,提不起興趣;由于缺乏社會閱歷,他們對教師所授內容似懂非懂,或者假作認真聽課狀、或者干脆不聽課而做自己的事;課程講授完了,留給學生的東西并不深刻,達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對中職學校德育課程設置的建議
1、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問題,德育課程設置改革勢在必行。
德育課程是我國中職學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2015年1月教育部對2004年發(fā)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進行了修訂,印發(fā)了《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
德育大綱已經發(fā)生了改變,實施了六年之久《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體現的是2004年發(fā)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文件精神,已經嚴重脫離了現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應該進行改革,以適應新的德育大綱,體現新時期的新要求,真正實現德育課是學校德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
新的德育大綱已經實施,作為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德育課程應該及早改革,全面落實新的德育大綱要求,實現德育課程的應有功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2、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大幅度精簡教材數量,真正實現德育的實效性。根據《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要求,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該文件要求所有的中職學校學生至少要學習四本德育教材,對中職生知識學習要求比較全面,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學生按照要求去做,可以完成德育課的德育目標。但是,在德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德育課程存在“投入大、產出少、實效性低”,學習效果十分不理想。許多中職學校對德育課不重視,德育課不能開足開齊等諸多問題。
針對在德育課教學實踐中暴露突出問題以及中職生自身學習能力較差的現實,我認為與其設置那么多課程,學生學不會又慢慢喪失興趣,不如精簡德育課程數量,讓學生輕輕松松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德育教材。對于這四本必修教材,我認為開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職業(yè)道德與法律》兩門課程就完全可以了。這樣一方面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另一方面德育教師也可以減輕教學壓力,不再疲于應付,而是認認真真地對待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真正實現德育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鄒 芬.中職德育課學生學業(yè)評價的探索[J]. 學園.2014.(9):173-174.
[2] 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
[3] 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教職成[2014]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