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蔬菜開發(fā)中心 馬振玲
大棚春番茄—夏苦瓜—夏小白菜—秋萵筍高效栽培技術
南樂縣蔬菜開發(fā)中心 馬振玲
近年來,南樂縣大力發(fā)展蔬菜產業(yè),總結出了塑料大棚春番茄—夏苦瓜—夏小白菜—秋萵筍一年多熟高效種植模式。該模式茬口安排合理,一年多熟,取得了較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成為南樂縣蔬菜生產的主要模式之一。
大棚春番茄于12月中下旬播種,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5月上旬上市,6月中下旬采收結束。夏苦瓜于3月中旬用營養(yǎng)缽育苗,4月下旬套種于大棚東西兩邊, 6月中旬開始 采收,8月下旬采收結束。夏小白菜于6月下旬番茄拉秧后,輪播套種于苦瓜棚下,9月上旬采收結束。秋萵筍于8月下旬播種,9月中旬定植,12月下旬采收結束。
(一)品種選擇
選擇適于春早栽培、耐低溫、弱光、抗病害的品種,如金鵬1號、金矮紅等。
(二)播種育苗
1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每667m2播量為40~50g。播前苗床澆足底水,水滲下后薄撒一層營養(yǎng)土,而后均勻將種子播于苗床上,再覆蓋營養(yǎng)土0.8~1.0cm,幼苗出土后撤除床面覆蓋物,2葉1心時分苗至育苗盤中。苗齡一般為60~80d,待幼苗株高達25cm、莖粗0.6cm、現(xiàn)大蕾、葉色濃綠時,即可定植。
(三)定植
定植前先在畦面上覆蓋地膜,再按行距60cm、株距30cm于地膜上打孔移栽。栽后澆足定植水,用細土密封種植孔。當氣溫低于10℃時采取大棚加小棚雙層覆蓋方式。
(四)肥水管理
根據(jù)春茬番茄定植后的需肥特點,結合栽培土壤中等肥力水平進行科學配方施肥。
(五)病蟲害防治
播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苗床土壤處理,出苗后2葉期用80%代森錳鋅預防1次,在中后期每隔7~10d用異菌脲1 000~1 500倍液,或代森錳鋅(大生)5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虱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甲基克殺螨(滅螨猛)乳油1 000倍液交替噴施防治。美洲斑潛蠅可用40%阿維菌素(綠菜寶)乳油1 000倍液,或5%氟蟲脲(卡死克)乳油3 000倍液交替噴施防治。
(六)采收
5月上旬開始采收,6月下旬采收結束。
(一)品種選擇
選用翠玉或寧瓜1號。
(二)播種育苗
3月中旬播種育苗,播種前用50~60℃溫水浸種10~15min,邊浸種邊攪拌,待水溫降至室溫后再繼續(xù)浸種10~12h,然后再置于25~30℃下催芽。
(三)引蔓整枝
瓜蔓40cm左右時開始引蔓,引蔓時間以晴天下午為宜,以免折斷莖蔓。及時整枝,將50cm以下的側蔓全部剪出,并隨時摘除黃葉和細弱側枝,以利通風透光。
(四) 肥水管理
移植成活后應及時澆施催苗肥,每667m2施稀薄農家有機液肥1 000kg,以后每隔10d追肥1次。當?shù)?批瓜長至5~6cm時施1次重肥,每667m2施農家肥1 500kg加三元復合肥20kg。
(五)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等,主要蟲害有瓜實蠅、瓜絹螟、蚜蟲等??捎?2.5%腈菌唑乳油2 000~3 000倍液、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等預防白粉病。用72%克疫霜8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等防治霜霉病。防治瓜實蠅可用香蕉皮用敵百蟲浸后懸掛在瓜棚下,進行毒餌誘殺,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噴施防治。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5 000倍液防治瓜絹螟。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防治蚜蟲。
(六)適時采收
當瓜條生長充分、瓜皮瘤狀物凸出膨大、果頂開始發(fā)亮時即可采收,以保證品質,增加結果率。
(一)品種選擇
關于圖的點可區(qū)別全染色已進行了許多研究[1-4]。文獻[5]探討了完全圖、完全二部圖K2,n、星、輪、扇、路和圈的VDET染色;文獻[6]得出了mC3和mC4的VDET色數(shù);文獻[7-9]完全討論了完全二部圖K3,n,K4,n,K5,n的VDET染色;文獻[10]部分討論了完全二部圖K7,n的VDET染色。本文主要討論K10,n(10≤n≤90)的VDET染色并且得到了K10,n的VDET色數(shù)。
選擇適應性強、耐熱、優(yōu)質、高產抗病的品種,如夏冠、署綠等。
(二)整地施肥
番茄拉秧后及時翻耕除苦瓜壟以外的田塊,夏小白菜生長期短,每667m2施用有機肥250kg,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還要多施用速效氮肥,每667m2再施用尿素10kg,深翻后整平做畦,每標準鋼架大棚做3個畦,畦面寬1.5m。
(三)播種及播后管理
6月下旬播種,每667m2播量為1.0~1.5kg,直播于畦面,將畦面壓實后澆水,經(jīng)25~30d后即可采收,每667m2生產小白菜400~500kg,可連續(xù)種植兩茬。
(一)品種選擇
選用適應性、耐熱性強、對高溫及日照反應遲鈍、抽薹晚、增產潛力大的品種,如二白皮、上海大圓葉等。
(二)播種育苗
播種前必須進行低溫浸種催芽,長出2片真葉時間苗。
(三)定植
當幼苗4~5葉時定植,行距40cm,株距30cm,每667m2定植5 000株左右。
(四)肥水管理
定植前3~5d深翻土壤,深翻前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2 500kg,整畦時在栽培行中間開溝,每667m2施普鈣、三元復合肥各25kg,一般畦帶溝寬1.4m,畦高25cm,要求畦直,溝渠暢通,以利排灌。
進行無公害萵筍生產,施肥必須堅持以有機肥為主、追施化肥為輔的原則,收獲前30d不再追肥。
(五)病蟲害防治
萵筍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和蚜蟲等。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施防治,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