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昆 王維維 胡春祥
(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
4種無公害藥劑對楊卷葉象甲的毒力測定*
楊宗昆王維維胡春祥**
(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摘要:采用4種無公害殺蟲劑對楊卷葉象甲幼蟲進行室內(nèi)毒力測定的結(jié)果表明,吡蟲啉1 000、2 000、3 000倍液的胃毒效果較好,校正死亡率分別為100%、84%、74%;苦參堿500、1 000、1 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次之,校正死亡率分別為62%、67%、39%;森得保3個濃度藥劑的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校正死亡率低于55%;除蟲脲3個濃度藥劑的防治效果校正死亡率低于20%。
關(guān)鍵詞:楊卷葉象甲;無公害農(nóng)藥;毒力測定;防治
楊卷葉象甲(Byctiscus betlae)又名梨卷葉象甲,是多種闊葉樹的重要食葉害蟲。楊卷葉象甲在東北1年1代,以成蟲在地被物或表土層中越冬, 4月下旬~5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出土活動,越冬代成蟲出土后不善飛,成蟲具假死性,遇外界驚動或干擾即落下。春季楊樹展葉后,成蟲取食嫩葉補充營養(yǎng)后才開始進行交尾、產(chǎn)卵,雌成蟲產(chǎn)卵時用口器啃咬新發(fā)生葉柄,使葉片失水萎蔫,然后成蟲卷葉產(chǎn)卵于其中,一般將3~4片葉卷曲成筒狀,雌成蟲一生可產(chǎn)卵20~50粒。楊卷葉象甲嚴重危害時可使全部葉片被卷,造成樹木枯死[1- 5]。
目前,國外對楊卷葉象甲類害蟲防治均采取綜合防治技術(shù),目的是實現(xiàn)可持續(xù)控制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6 - 8 ]。在國內(nèi),有關(guān)楊卷葉象甲的生物學(xué)特性及防治方法報道較少,且在防治方面多采用化學(xué)藥劑,對環(huán)境的危害比較大。隨著環(huán)境問題的越來越嚴峻,對害蟲的生物和無公害防治越來越顯得重要[9]。對此,本試驗采用4種無公害藥劑對楊卷葉象甲進行了毒力測定。
1.1試驗材料
供試昆蟲2014年6月上旬,在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林場廊坊楊人工林內(nèi)采集楊卷葉象甲。
供試藥劑1.2%苦參堿水劑,恒源偉業(yè)生物科技生產(chǎn);森得保(阿維菌素和蘇云金桿菌(Bt)混合)粉劑,哈爾濱德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25%除蟲脲懸浮劑,上海生農(nóng)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10%吡蟲啉懸浮劑,南通功成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研究方法
藥劑配制10%吡蟲啉懸浮劑、森得保用蒸餾水分別稀釋為1 000、2 000、3 000倍3個濃度,25%除蟲脲懸浮劑稀釋為400、800、1 200倍3個濃度,1.2%苦參堿水劑稀釋為500、1 000、1 500倍3個濃度。
測定方法采集廊坊楊卷葉,剝開卷葉,統(tǒng)計2~3齡幼蟲數(shù),然后將幼蟲留在卷葉內(nèi),組合26組楊卷葉象甲幼蟲,每組20頭蟲,每種藥劑進行3個濃度的試驗,每個濃度2個重復(fù),并設(shè)置空白對照(空白對照為清水)。采用超低容量噴霧毒力測定方法直接向卷葉噴灑藥劑。噴藥后的第7天在雙目解剖鏡下觀察幼蟲的死亡數(shù),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統(tǒng)計分析采用廣義線性模型結(jié)合Wald卡方檢驗對死亡率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所用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7.0軟件進行。
從表1可以看出,對于楊卷葉象甲2~3齡幼蟲來講,吡蟲啉可使其死亡率達到90%以上,森得保死亡率達到44%以上,除蟲脲死亡率達到35%以上,苦參堿死亡率達到50%以上,其中,吡蟲啉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比較好。由此可以看出,吡蟲啉對楊卷葉象甲幼蟲的防治效果較好。
表1 4種無公害藥劑對楊卷葉象甲幼蟲的胃毒毒力測定
對數(shù)線性模型結(jié)合Wald卡方檢驗的結(jié)果表明(表2),除蟲脲和森得保各濃度間的差異不顯著,而吡蟲啉和苦參堿的各濃度間差異顯著。其中吡蟲啉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對楊卷葉象甲2~3齡幼蟲防治效果最顯著,森得保2 000倍液與苦參堿500倍液、1 000倍液的殺蟲效果差異不顯著,除蟲脲400倍液、800倍液、1 200倍液的殺蟲效果最不顯著,吡蟲啉三種濃度的藥劑差異均不顯著??偟淖饔眯Ч麨檫料x啉3 000倍液<吡蟲啉2 000倍液<吡蟲啉1 000倍液。試驗結(jié)果說明:吡蟲啉三種濃度比較,1 000倍液的殺蟲效果最好。由此可以看出,吡蟲啉對楊卷葉象甲2~3齡幼蟲的防治效果是顯著的。
表2 各藥劑濃度間死亡率的差異分析
如果要比較不同藥劑間的差異,就每種藥選一個濃度,再進行一次GLM。
3.1 4種無公害藥劑對楊卷葉象甲幼蟲的毒力測定結(jié)果表明,吡蟲啉1 000、2 000、3 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100%、82.5%、72.5%。苦參堿500、1 000、1 5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57.5%、60%、35%。森得保3個濃度的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校正死亡率低于44%;除蟲脲3個濃度防治效果最不理想,校正死亡率低于33%。在生產(chǎn)中建議首選吡蟲啉進行楊卷葉象甲幼蟲的防治。
3.2對于食葉害蟲的防治首先應(yīng)考慮采用生態(tài)調(diào)節(jié)的方法來平衡天敵和害蟲之間的數(shù)量,從而有效的控制害蟲的大面積發(fā)生,如營造混交林、利用天敵進行防治、加強經(jīng)營管理等。如果需要利用藥劑防治,應(yīng)該選用一些無公害藥劑,如吡蟲啉等。
3.3從上述分析中可知,吡蟲啉的殺蟲效果是顯著的,無公害藥劑雖對環(huán)境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還要注意用藥的時間,楊卷葉象甲在2~3齡幼蟲時的抗藥性較低,這個時間用藥的效果會比較好。另外,可在楊卷葉象甲卷葉期每周進行兩次噴藥防治,以減少下代的害蟲數(shù)量。
參考文獻
[1]楊俊學(xué),張國同,元青山.梨卷葉象甲的生物學(xué)特性及其防治[J].森林工程, 1999, 15(2): 11 - 12.
[2]胡揚.無公害生物藥劑對三種食葉害蟲的毒力測定及防治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碩士論文, 2007.
[3]趙綏林,蔡紀文.哈爾濱市三種園林害蟲發(fā)生期測報的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 2003, 22(2): 23 - 27.
[4]安瑞軍,李秀輝,張冬梅.榆紫葉甲生物學(xué)特性的研究[J].林業(yè)科技, 2005, 30(5): 18 - 20.
[5]劉巖,張立志,周素娟.黃褐天幕毛蟲生物學(xué)特性與防治[J].遼寧林業(yè)科技, 2004(5): 7 - 9.
[6]王大平.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渝西學(xué)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 2003, 2(4): 58 - 60.
[7]祝長龍,蔡紀文.哈爾濱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特點及防治[J].中國林副特產(chǎn), 2005(5): 52 - 53.
[8]張黎明,鄭劍鋒,朱鐵軍,等.走馬芹根部提取液對幾種常見森林害蟲的防治試驗[J].吉林林業(yè)科技, 2002(4): 18 - 19.
[9]胡躍華,榛卷葉象甲生物學(xué)特性及防治措施[J].遼寧林業(yè)科技, 2011(4): 32 - 33.
[10]盧麗華,王樹良,胡振生.梨卷葉象甲的生物學(xué)特性及防治技術(shù)[J].林業(yè)科技. 2001(04): 57 - 58.
[11]朱忠彬,張曉玲,王文亞.梨卷葉象甲防治技術(shù)的研究[J].北方園藝. 1994(3): 33 - 34.
(責(zé)任編輯:王岳)
Toxicity Test of 4 Kinds Nuisanceless Reagents on Byctiscus betlae
YANGZongkun
(Northeast Foresty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40)
Abstract To screen high effective pollution-free insecticdes for control of Byctiscus betlae, the stomach toxicity of 4 insecticides, imidacloprid, diflubenzuron, matrine and Sendebao (brand name, a mixture of BT and Avermectin) were assa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cted mortalities of 3 dilutions (1 000, 2 000, and 3 000 times) of imidacloprid were 100%,84%,and 74%,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rrected mortalities of 3 dilutions (500, 1 000, and 1 500 times) of matrine were 62%,67%,and 39%, respectively. By contras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3 concentrations of Sendebao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f which the corrected mortalities were all lower than 55%.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lubenzuron was the poorest, with corrected mortalities of less than 20%.
Key words Byctiscus bellae; Non-pollutedpesticide; Toxicitytest; Control
收稿日期:2015 - 10 - 30
通訊作者:胡春祥,教授,研究方向:森林有害生物治理。
作者簡介:第1楊宗昆(1987-),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昆蟲。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16)01 - 0028 - 03
中圖分類號:S763. 306. 7
文獻標(biāo)識碼:A
*國家林業(yè)局推廣項目:黑龍江省楊樹主要病蟲綜合控制技術(shù)[2006]7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