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開放評議與雙盲評議在國際科技期刊質(zhì)量控制中的價值

    2016-03-26 01:07:20李自樂郭宸孜李耀彪馬王淑平白雨虹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雙盲審稿人評議

    ■常 唯 李自樂 王 成 郭宸孜 李耀彪馬 健 王淑平 張 光 白雨虹

    1)中國科學(xué)院長春光學(xué)精密機(jī)械與物理研究所,吉林長春東南湖大路3888號 130033 2)蘇州生物醫(yī)學(xué)工程技術(shù)研究所,蘇州高新科技城科靈路88號 215163

    1 引言

    單盲評議一直是國際上科技期刊采用的比較主要的評議方式,但它在客觀性、公平性、偏見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1-2],有些評議結(jié)果也可能存在錯誤[3],評議過程中還可能存在欺騙行為[4]。為了減少這些問題,提高同行評議的客觀性、公平性,國際科技期刊界一直在進(jìn)行著各種嘗試,尤其是在近20年來,其中的2種嘗試是向著更透明(即:開放評議)和更加不透明(即:雙盲評議)兩個方向改變。雙盲評議是相對比較傳統(tǒng)的評審方式,但在國際科技期刊中的使用并不普遍,近年來有一些期刊做了這方面的嘗試,而開放評議則是網(wǎng)絡(luò)時代一種比較新的評議方式,近十余年,國際上有越來越多的期刊在向這種方式轉(zhuǎn)變。本文主要介紹國際科技期刊在同行評議中對這兩種方式的實踐,他們實施這兩種方式的初衷、具體做法,帶來的一些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可能引發(fā)的新問題等,以期為國內(nèi)科技期刊同行評議的改善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2 開放評議在國際科技期刊中的應(yīng)用

    2.1 開放評議的含義

    開放評議出現(xiàn)在20世紀(jì)末,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期刊在嘗試這種評議方式。對于開放評議,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被普遍接受的定義,Nancy McCormack認(rèn)為,它是一個作者和審稿人彼此不相互隱瞞身份的過程[5];Adrian Mulligan等人則更進(jìn)一步,認(rèn)為不僅僅作者和審稿人彼此不相互隱瞞身份,同時他們的身份也向大眾披露[6]。Mark Ware從與雙盲評議的比較角度進(jìn)行分析,認(rèn)為開放評議指作者和審稿人彼此不相互隱瞞身份,有時也會向公眾披露身份。但有時也指審稿人匿名但審稿意見公開的情形[7]。David Shotton則將其定義為一個完全透明的過程:稿件收稿后立即公布,接受評論,這些評論與正式同行評議結(jié)果一并決定稿件去留[8]。Ford對其進(jìn)行了梳理,認(rèn)為開放評議是作者和審稿人在稿件評審和發(fā)表過程中某個時刻彼此公開身份這樣一種現(xiàn)象,并給出了它的8個特征[9],其中5個特征是描述評議過程的,包括:評審意見是否署名;評審過程是否公開(審稿人和作者在評審過程中彼此知道身份,并可以互相討論);編輯是否控制評審過程;評議結(jié)果是否向大眾公開;是否允許讀者評議。另外3個是描述評議時間的,包括:出版前評議、出版中評議、出版后評議。

    這些定義實際上體現(xiàn)了開放評議的發(fā)展歷程。最初的開放評議是指評議雙方互相公開身份,彼此透明。一些期刊也將審稿人身份向其他審稿人公開。隨著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實施開放評議的期刊將評議結(jié)果隨同論文在網(wǎng)上出版,同時,一些期刊將論文置于所有讀者的評議之下,允許讀者對論文進(jìn)行評議。不僅如此,一些期刊還發(fā)展了新的評議方式,即收稿后不對論文做傳統(tǒng)的同行評議,而是在網(wǎng)上公開,接受讀者評議,學(xué)者們將這種評議方式稱之為出版后評議,與之對應(yīng)的前面的評議形式(在稿件處理階段進(jìn)行開放評議)稱之為出版前評議,這是根據(jù)評議發(fā)生時間的劃分。而根據(jù)評議公開的程度,可以將其劃分為受限開放評議(編輯部會邀請一些專家來評議稿件,只允許這部分人評議)、混合開放評議和完全開放評議(任何人都可以評議)。

    總結(jié)國際科技期刊開放評議的實踐,可以將之劃分為2層含義和3個層次。2層含義是指:審稿人身份的透明性和審稿范圍的透明性,后者指審稿意見和審稿權(quán)限開放的范圍,即向哪個范圍內(nèi)的人開放,允許進(jìn)行評議(但可能匿名)。3個層次包括,第1個層次:審稿人對作者公開身份;第2個層次,審稿意見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向所有讀者公開身份;第3個層次,評議候選人開放,即:所有人都可以對論文進(jìn)行評議,公眾評議結(jié)果對稿件去留有影響。

    2.2 國際科技期刊開放評議的實踐

    (1)出版前開放評議

    PLoSONE只實現(xiàn)了第1個層次的開放評議。其同行評議流程由編輯控制,編輯選擇審稿人、根據(jù)審稿意見決定稿件去留,期刊同行評議政策中,缺省提供的選項是匿名評議,但它鼓勵審稿人在審稿意見上署名,向作者公開身份。文章發(fā)表后,評審意見并不公開,讀者可以評論文章,但評論結(jié)果對編輯部處理稿件沒有影響。

    PeeJ的開放評議前進(jìn)了一步,但它是一種完全自愿式的[10],審稿人是否公開身份由審稿人決定、作者是否愿意公開審稿歷史由作者決定。稿件首先進(jìn)行傳統(tǒng)的單盲評議,但鼓勵審稿人在評審意見上署名。若審稿人同意署名,則其個人頁面中將能夠反映出對其此次同行評議工作的感謝(即便稿件被退稿)。如果稿件錄用,署名的審稿人會與該論文關(guān)聯(lián)。作者可以自愿選擇是否將整個同行評議過程與論文同時出版。如果選擇,則所有稿件的修改稿、審稿意見、作者回應(yīng)以及修訂材料會集結(jié)成一個下載包提供給讀者。

    BMJ、BMC部分期刊實現(xiàn)了第2層次的開放評議。出版前,稿件經(jīng)歷傳統(tǒng)同行評議過程,審稿人在審稿報告中署名。出版后,這些審稿意見作為出版前歷史隨同稿件一并發(fā)表。同時,發(fā)表的論文允許讀者進(jìn)行自由評論,但讀者評論結(jié)果不影響編輯部對稿件的處理決定。

    BMJ是較早進(jìn)行開放評議嘗試的期刊,在20世紀(jì)90年代末就進(jìn)行了開放評議實驗[11-13],驗證審稿人在得知要對作者、其他審稿人和讀者公開身份(審稿意見)時,對審稿過程及審稿意見質(zhì)量的影響,從實驗結(jié)果分析,審稿人是否知道對作者公開身份對評議結(jié)果質(zhì)量的影響微乎其微,對審稿費時基本沒有影響,但拒審率會提高,而且審稿人更傾向于給出積極的評審結(jié)果(給出拒絕發(fā)表建議的比例較低)。審稿人是否知道對其他審稿人公開身份對審稿質(zhì)量有一定的影響,審稿人是否知道對所有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審稿意見)公開身份對審稿質(zhì)量的影響也非常小(既沒有明顯的改善,也沒有明顯的不利影響),但審稿人花費的審稿時間相對較長,且拒審率會有所提高。從2014年秋季開始,BMJ要求審稿人署名,對所有研究論文和一部分學(xué)術(shù)論文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其出版前歷史,包括作者提交的原始稿件、同行評議結(jié)果(審稿人意見和編輯部最終決定)和作者的回應(yīng)[14]。

    BMC系列期刊包含2個系列——生物學(xué)方面的期刊和醫(yī)學(xué)方面的期刊。其中,所有生物學(xué)期刊采用傳統(tǒng)的同行評議,而醫(yī)學(xué)類期刊采用開放評議[15]。在這種方式下,審稿意見是署名的,作者知道審稿人是誰,如果稿件最終發(fā)表,讀者可以看到這些審稿意見和作者的反饋。審稿意見作為“預(yù)出版歷史”(pre-publication history)的一部分,隨同文章一并出版(預(yù)出版歷史包括稿件的所有版本以及編輯的評論)。

    (2)出版后開放評議

    F1000Research是使用出版后評議的典型案例,它的同行評議過程是作者自治的,沒有編輯的參與和控制。由作者負(fù)責(zé)尋找合適的審稿人(專業(yè)對口、且可以提供無偏見的審稿意見),然后由期刊工作人員代表作者邀請該審稿人審稿[16],作者和審稿人應(yīng)確保并聲明沒有利益沖突。稿件提交后,編輯部進(jìn)行基本檢查,通過后即可發(fā)表,一般在7天左右。發(fā)表后開始同行評議,評議聚焦于稿件的科學(xué)合理性,而不評論稿件的創(chuàng)新性和影響力。整個評議過程完全開放、透明,審稿人的姓名、機(jī)構(gòu)、評審報告均會隨同文章一并發(fā)表。

    期刊為審稿人提供了3個選項:同意發(fā)表(Approved)、同意發(fā)表但有保留(Approved with Reservations)、不同意發(fā)表(Not Approved)。對于后兩個選項,審稿人需提供相應(yīng)的理由及給作者的修改意見和建議。作者根據(jù)審稿意見對文章進(jìn)行修改,并可與審稿人進(jìn)行公開討論。作者對文章的多次修訂以及相應(yīng)的審稿意見將以不同的版本發(fā)表。

    文章發(fā)表后會立即被Google Scholar收錄。如果文章在同行評議中可以獲得2個‘Approved’意見,或者一個‘Approved’意見和2個‘Approved with Reservations’意見,該文章可以被PubMed,PubMed Central, Europe PMC, Scopus, 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British Library, CrossRef, DOAJ和 Embase收錄(這個列表在不斷增加)。一旦文章被收錄,它的所有修改稿,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集以及審稿意見都會被存儲到PubMed Central[17]。如果文章收到2個或2個以上的‘Not Approved’意見,并且所有審稿意見全部是‘Not Approved’,沒有其它2種意見,則文章會被從F1000Research平臺上的缺省搜索中移除,但仍然保留在網(wǎng)站上,可以通過網(wǎng)址或doi號訪問。

    一些期刊對開放評議進(jìn)行了進(jìn)一步發(fā)展,達(dá)到了第3個層次。典型代表是歐洲地球科學(xué)聯(lián)盟出版的一系列期刊,包括ACP(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18]、NPG(Nonlinear Processes in Geophysics)等。這些期刊的同行評議過程包括2個階段:①由編輯對稿件進(jìn)行初審,保證基本的科學(xué)和技術(shù)質(zhì)量。②稿件在期刊討論區(qū)發(fā)表,進(jìn)入交互式討論和公開評論階段,為期8周。在這一階段,編輯會邀請審稿人提供評論,這些審稿人可以署名,也可以選擇匿名;同時,其他讀者可以對稿件進(jìn)行評論(這些評論必須署名)。之后,編輯根據(jù)這些評論對稿件做出決定。無論稿件是否最終發(fā)表,在討論區(qū)發(fā)表的原始稿件、收到的各方評論以及作者的回應(yīng)都將永久保存。而且,每一種期刊對應(yīng)的討論區(qū)是一種獨立的期刊,擁有ISSN號和doi號,因此,這些討論可以被檢索和引用。與前面所述的開放評議相比,這種方式不僅使那些最終得以發(fā)表的論文評議者的工作得到了承認(rèn),對于那些被退稿稿件的評議者,其工作也得到了應(yīng)有的承認(rèn)。而且,退稿稿件經(jīng)作者修改后可以轉(zhuǎn)投其它期刊,一些期刊將這種發(fā)表在討論區(qū)的稿件看作是預(yù)出版,并不認(rèn)為是重復(fù)發(fā)表。同時,這種開放了的評議意見對后期投稿期刊審稿過程也是有幫助的。

    (3)Nature的開放評議實驗

    開放評議并不都是成功的。Nature在2006年進(jìn)行了4個月的開放評議實驗[19-20]。對參與實驗的稿件,在進(jìn)行傳統(tǒng)同行評議的同時,將稿件在網(wǎng)上公布,接受公開評論,公開評論要求評論者署名。當(dāng)傳統(tǒng)的同行評議完成時,公開評論過程結(jié)束,Nature收集所有公開評論,并從服務(wù)器上刪除該稿件。

    實驗中,參與者甚少(只有約5%的被邀請稿件同意參與實驗)。盡管編輯部通過多種方式(如email alert、highlight文章)宣傳這些文章,文章得到的關(guān)注也很高,每周有約5600個html頁面瀏覽量,以及基本相同的RSS種子。但是,讀者的這種興趣并未轉(zhuǎn)化為評論源,文章獲得的評論并不多,近一半(46%)的稿件未獲得任何評論,收到評論的稿件中,每篇稿件收到約2.4份評論,這些評論大多數(shù)是一些通用性的評論,對編輯判斷稿件質(zhì)量基本沒有幫助。

    Nature的實驗構(gòu)建了一個單純的開放評議環(huán)境,將稿件完全置于讀者的視角下進(jìn)行評議。編輯部對評議過程不做過多的干涉,不邀請?zhí)貏e的審稿人,作者的興趣不高,不愿意把自己的稿件置于公眾的評論之下,讀者參與評論的熱情也不高,得到的評論較少,有價值的更少。Nature根據(jù)對這個實驗的總結(jié),認(rèn)為實施開放評議還不夠成熟,因此決定暫不實施開放評議。

    3 雙盲評議在國際科技期刊中的實踐

    與開放評議相比,雙盲評議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它將審稿人和作者的身份全部隱匿,目的是使審稿人在審稿時不受作者身份、性別、種族、學(xué)術(shù)地位、發(fā)文歷史、所屬機(jī)構(gòu)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只專注于稿件內(nèi)容,給出公平的評審意見。

    雙盲評議中最重要的是隱匿作者身份。這也是目前雙盲評議受到質(zhì)疑的主要原因。目前實施雙盲評議的期刊,都要求作者來完成這項工作,但是,有些作者發(fā)現(xiàn),這實際上十分困難[21],在一些學(xué)科、尤其是小學(xué)科,審稿人很容易通過實驗方法、設(shè)備或引文而推測出作者?;ヂ?lián)網(wǎng)的高度發(fā)達(dá)更加劇了這一點。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在2011年停止了雙盲評議,原因在于搜索引擎的發(fā)展和廣泛使用使得編輯部在維護(hù)作者匿名這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差(越來越不容易保證作者的匿名)[22]。隱匿作者身份不僅僅對作者來說是困難的,它也增加了編輯部的負(fù)擔(dān),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在2009年終止了實施近20年的雙盲評議,轉(zhuǎn)為單盲評議[23]。因為他們覺得隱藏作者身份是一項復(fù)雜而費時的工作,而且雙盲評議并未顯示出非常優(yōu)越的效果,告知審稿人稿件的起源和相關(guān)背景會有助于審稿人更高效的審稿,更好的識別出稿件中的欺詐、重復(fù)發(fā)表等問題和彼此的利益沖突[24]。

    引入雙盲評議的目的是消除同行評議中的偏見,Budden等人對Behavioral Ecology在實施雙盲評議前后、以及其它5種一直實施單盲評議的相關(guān)期刊在同一時期作者性別比例變化進(jìn)行了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雙盲評議使女性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比例有了顯著增加[25],但其他學(xué)者卻對這一研究持批評態(tài)度,認(rèn)為其方法并不合理,雙盲評議并未顯著改善女性作者的比例[26-30]。

    盡管對雙盲評議的爭議一直很激烈,但一些大規(guī)模的讀者調(diào)查[31-32]以及一些期刊做的小范圍調(diào)查[33]都顯示科學(xué)家對雙盲評議的支持率最高,大多數(shù)科學(xué)家都喜歡或偏好這種同行評議方式。例如,Nature Geoscience在2012年的讀者調(diào)查顯示,約3/4的被調(diào)查者強(qiáng)烈建議或同意雙盲評議是一個好的想法[34]。

    鑒于雙盲評議廣受科技期刊主體——科學(xué)家的歡迎。2013年,Nature集團(tuán)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兩種期刊中實施雙盲評議實驗,在投稿時向作者提供雙盲評議的選項。雖然參與者不多(約15%的投稿者選擇了這種方式),與2012年作者調(diào)查中有約3/4的作者對雙盲評議感興趣這一數(shù)據(jù)有較大的出入[34],但后期的隨訪調(diào)查顯示科研人員對這種方式的熱情很高,不選擇參與這一實驗的主要原因是實驗要求作者必須確保稿件中不能顯示作者的信息。很少有作者在論文寫作之前或?qū)懽鞯脑缙诰椭浪麄兛梢赃x擇雙盲評議??梢岳斫猓瑢τ谀切┎恢肋@一選項的作者,一旦稿件已經(jīng)完成,他們不愿意為了選擇雙盲評議不得不修改稿件而延遲投稿時間[35]。

    調(diào)查結(jié)果揭示了更多有關(guān)系統(tǒng)的批評。其中最重要的反對是雙盲評議系統(tǒng)只有在強(qiáng)制實行時才會最有效,而不是像實驗中那樣作為一個選項。正如一個被調(diào)查者提出的:“那些可能從機(jī)構(gòu)屬性或個人聲望中獲益的作者將會選擇單盲評議,并且繼續(xù)從這種評議帶來的歧視中獲益”。編輯部表示在沒有得到作者團(tuán)體強(qiáng)有力的需求支持的前提下,不會使雙盲評議成為一個強(qiáng)制性的方式。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作者參與到目前的實驗中,這種反對意見會變得不那么重要。

    編輯部對該實驗所做的后期隨訪調(diào)查顯示,盡管被調(diào)查者對雙盲評議的支持有一些偏差,但幾乎所有被調(diào)查者都認(rèn)為應(yīng)該繼續(xù)這一實驗,因此,Nature集團(tuán)在這兩種期刊中繼續(xù)提供雙盲評議選項,不僅如此,2015年3月,Nature集團(tuán)開始在Nature和Nature系列月刊中提供雙盲評議的選項[36]。

    2015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開始由單盲評議轉(zhuǎn)變?yōu)殡p盲評議,與Nature集團(tuán)不同的是,該刊將評議方式轉(zhuǎn)換為雙盲,而不是為作者提供一個雙盲評議的選項。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期刊在嘗試這種評議方式,一些大型商業(yè)出版機(jī)構(gòu)的期刊中也有一小部分實施了雙盲評議,如 Elsevier的 Social Science&Medicine、 Health&Place、 Composite Structures等。Wiley的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Nursing Op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Anthropology of Consciousness、Global Strategy Journal、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Dialectica 等。

    對于雙盲評議,無論是定義,還是操作,都基本沒有爭議。但對其效果,尤其對其是否如最初設(shè)想的那樣可以減少性別歧視的爭議還比較大。但有研究證實其在減少機(jī)構(gòu)歧視等方面的無意識偏見中發(fā)揮了作用。

    4 開放評議與雙盲評議的特點與規(guī)律

    目前有許多有關(guān)開放評議和雙盲評議的討論,開放評議和雙盲評議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單盲評議中存在的偏見、不公平的問題,但它們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表1是對二者的歸納總結(jié)。

    表1 開放評議與雙盲評議的比較

    5 結(jié)語

    國際科技期刊在選擇同行評議方式時,會充分考慮本刊的學(xué)科特點、定位,在改變評議方式時更加慎重,一般會經(jīng)過廣泛的讀者調(diào)研和充分的實驗驗證,并且會隨著期刊發(fā)展和環(huán)境變化不斷進(jìn)行調(diào)整。對于這些評議方式的效果目前還存在爭議。從國際科技期刊開放評議的實踐和實驗來看,開放評議要達(dá)到評議效果,單純依靠科學(xué)團(tuán)隊的自覺評議是很難獲得足夠的可以判斷稿件質(zhì)量的評議結(jié)果的,Nature集團(tuán)的開放評議實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且,需要給審稿人工作足夠的承認(rèn),才能推動審稿人更積極的參與評議工作。而雙盲評議的實施中,來自各方的阻力較小,但由于科學(xué)研究的特點以及目前高度發(fā)達(dá)的網(wǎng)絡(luò)使得真正實現(xiàn)雙盲有一定困難。

    無論是雙盲評議,還是開放評議,都是出版領(lǐng)域向著更公平、客觀的遴選和發(fā)表科研成果的一種嘗試。同行評議是科學(xué)家的自律行為,需要科學(xué)家有正確的主觀認(rèn)識和良好的職業(yè)操守。無論是開放評議、還是雙盲評議,都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通過不同的形式幫助科學(xué)家實現(xiàn)自律。而且,任何一種同行評議的方式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在解決了原有評議方式存在問題的同時,可能會帶來一些新問題。例如,雙盲評議在消除潛在偏見的同時,也限制了各種背景信息在幫助審稿人評估稿件方面發(fā)揮作用。因此,同行評議方式的選擇需要依靠期刊自身的學(xué)科特點、學(xué)術(shù)定位來確定,并在實踐中不斷評估,對之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同行評議的作用。

    [1]Lee CJ,Sugimoto CR, Zhang G, et al.Bias in peer review[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64(1):2-17.

    [2]Cox D,Gleser L, Perlman M, et al.Report of the ad hoc committee of double-blind refereeing[J].Statistical Science,1993, 8(3):310-317.

    [3]BaxtWG,Waeckerle JF, Berlin JA, et al.Who reviews the reviewers?Feasibility of using a fictitiousmanuscript to evaluate peer reviewer performance[J].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1998,32(3):310-317.

    [4]Ferguson C,Marcus A,Oransky I.The peer-review scam[J].Nature,2014,515:480-482.

    [5]M cCormack N.Peer review and legal publishing:what law librarians need to know about open, single-blind, and doubleblind review ing[J].Law Library Journal, 2009, 101(1): 59-70.

    [6]Mulligan A.Quality,certification and peer review[J].Information Services&Use,2008,28(3-4):197-214.

    [7]Ware M.Peer review:recent experi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J].New Review of Information Networking, 2011, 16(1):23-53.

    [8]Shotton D.The five stars of online journal articles-a framework for article evaluation[J/OL].D-Lib Magazine,2012, 18(1/2).doi:10.1045/january2012-shotton.http://www.dlib.org/dlib/january12/shotton/01shotton.htm l.

    [9]Ford E.Defining and characterizing open peer review: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2013,44(4):311-326.

    [10]Open access copyright policy[EB/OL].[2015-11-01].https://peerj.com/about/policies-and-procedures/.

    [11]van Rooyen S,Godlee F,Evans S,Black N,Sm ith R.Effect of open peer review on quality of reviews and on reviewers’recommendations: a random ised trial[J].BMJ, 1999, 318:23-27.

    [12]van Rooyen S, Godlee F, Evans S, et al.Effect of blinding and unmasking on the quality of peer review:a randomised trial[J].JAMA,1998,280:234-237.

    [13]van Rooyen S,Delamothe T, Evans SJW.Effect on peer review of telling reviewers that their signed reviews m ight be posted on the web: random ised controlled trial[J].BMJ,2010,341: c5729.

    [14]Groves T,Loder E.Prepublication histories and open peer review at The BMJ[J].BMJ,2014,349: g5394.

    [15]What is‘open peer review’, as operated by the medical journals in the BMC series?[EB/OL].[2015-10-30].http://www.biomedcentral.com/authors/authorfaq/medical.

    [16]Guidelines for referees[EB/OL].[2015-10-30].http://f1000research.com/for-referees/guidelines.

    [17]How itworks: indexing[EB/OL].[2015-10-30].http://f1000research.com/about#section-box-4.

    [18]Interactive public peer review[EB/OL].[2015-10-30].http://www.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net/peer_review/interactive_review_process.htm l.

    [19]Overview: Nature’s peer review trial[J/OL].Nature, 2006:doi:10.1038/nature05535.http://www.nature.com/nature/peerreview/debate/nature05535.htm l.

    [20]Peer review and fraud[J].Nature,2006,444:971-972.

    [21]Jensenius AR.Double blind peer review[EB/OL].[2015-10-30].http://www.arj.no/2010/09/04/double-blind-peer-review/.

    [22]Brown A.Double-blind under review[J].Nature Nanotechnology,2014,9:871-872.

    [23]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author information pack[EB/OL].[2015-11-1].https://www.elsevier.com/journals/journal-of-adolescent-health/1054-139X?generatepdf=true.

    [24]Berg TD,Irwin CE Jr.Blind no more[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9,45(1):7.

    [25]Budden AE, Tregenza T, Aarssen LW, Koricheva J, Leimu R,Lortie CJ.Double-blind review favours increased representation of female authors.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008,231:4-6.

    [26]Webb TJ,O’Hara B, Freckleton RP.Does double-blind review benefit female authors?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08,237(7):351-353.

    [27]Engqvist L,F(xiàn)rommen JG.Double-blind peer review and gender publication bias.Animal Behaviour, 2008, 76: e1-e2.

    [28]Hammerschmidt K,Reinhardt K, Rolff J.Does doubleblind review favor female authors?[J]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8, 67: 354.

    [29]Moss-Racusin CA,Dovidio JF, Brescoll VL, et al.Science faculty’s subtle gender biases favor male students[P].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12,109(41):16474-16479.

    [30]Whittaker RJ.Journal review and gender equality:a critical comment on Budden et al.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008,23(9):478-479.

    [31]Peer review survey 2009:full report[EB/OL].[2015-10-29].http://www.senseaboutscience.org/data/files/Peer_Review/Peer_Review_Survey_Final_3.pdf.

    [32]Ware M, Monkman M.Peer review in scholarly journals:perspective of the scholarly community-an international study[EB/OL].[2015-10-29].http://publishingresearchconsortium.com/index.php/112-prc-projects/research-reports/peer-review-inscholarly-journals-research-report/142-peer-review-in-scholarlyjournals-perspective-of-the-scholarly-community-an-internationalstudy.

    [33]Moylan EC,Harold S, O’Neill C, et al.Open, single-blind,double-blind: which peer review process do you prefer? BMC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2014, 15: 55.

    [35]Peer-review variations[J].Nature Geoscience 2014, 7:1.doi:10.1038/ngeo2059.

    [36]Nature journals offer double-blind review.Nature, 2015,518:274.

    猜你喜歡
    雙盲審稿人評議
    《中國免疫學(xué)雜志》特約審稿人名單
    南京市集中“檢視”三方評議
    《軍事護(hù)理》2021年度優(yōu)秀編委、審稿人
    宜興市探索“雙盲”應(yīng)急演練提升實戰(zhàn)效能
    基于一項“多中心、隨機(jī)對照、雙盲”的臨床研究探討影響腎功能進(jìn)展的因素
    難忘的兩次評議活動
    公民與法治(2020年2期)2020-05-30 12:28:44
    特約審稿人遴選通知
    本刊評出2018年度優(yōu)秀作者和優(yōu)秀審稿人
    創(chuàng)新評議形式 提高評議實效
    對“自度曲”本原義與演化義的追溯與評議
    中華詩詞(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4
    曲水县| 应城市| 泽库县| 安义县| 察哈| 邮箱| 沙坪坝区| 新营市| 迁西县| 长泰县| 商丘市| 教育| 蒙自县| 桑日县| 江北区| 通州市| 铜山县| 林口县| 临夏县| 乌拉特中旗| 都匀市| 嘉峪关市| 揭东县| 长岭县| 修水县| 汉中市| 达孜县| 新民市| 吕梁市| 收藏| 凌源市| 榆社县| 石景山区| 富蕴县| 梁河县| 左权县| 乌什县| 台江县| 陇西县| 衡南县|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