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嘩
?
“魚”與“漁”——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
◎李雯嘩
筆者學校開展“小組合作”改革也有二年了,其他科目陸續(xù)找到了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切入點,課堂效率明顯提高,而語文學科由于內(nèi)容無定量、批改無定法、衡量無定數(shù),一直無法確定切入點,連過河“石頭”都沒摸著的語文課,不幸被評價為“低效課堂”。
作為語文老師,筆者在難堪的同時倍感壓力,看著理科老師走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前列,筆者有一種被教改遺忘的感覺。筆者深知必須摸索出一條屬于語文課自己的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低效”。
在這兩年多的“小組合作”實踐活動中,筆者不斷地反思、總結(jié),感受最深的是:教師與其把“魚”直接喂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學習,遠不如教會學生“漁”,讓學生主動學習。正如《老子》所言:“授人以魚,不若授之以漁?!?/p>
美國心理學家赫伯特·格喬伊說過:“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盵1]所以作為傳業(yè)授道解惑的老師,應該重視變“魚”為“漁”。都說思想決定行動,所以筆者覺得要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其根本還是在于轉(zhuǎn)變老師的觀念。
首先要轉(zhuǎn)變備課觀念,多備學情,明確分工。以前備課多備老師,現(xiàn)在要把重心移到備學情上。老師不要總把問題往自己身上扛,“小組合作”課在備課時,必須明確三類知識分工:學生必須自己解決的;學生合作才可以解決的;教師必須點撥到位的。
其次要轉(zhuǎn)變主次觀念,學生是主,教師是輔。教師“滿堂灌”多數(shù)都是怕教少了,其實,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多教少教必須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而且語文內(nèi)容無定量,除了重難點知識外,老師多把時間給學生落實學法,讓學生“一課一得”,遠比教師唾沫橫飛,學生一無所獲有效。
最后還要轉(zhuǎn)變教法觀念,教法是主,模式是輔。都說教無定法,語文課型不同,講授的方法自然也不同,不能總被一些所謂的固定模式,束縛了教師的教法。除了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多從學生角度考慮,做好充分的準備,用豐富的教學方法,發(fā)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只有教師重視授“漁”了,才能讓學生有機會學會學習,脫離“文盲”。
陶行知說過:“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須教。教師所務惟在啟發(fā)導引,俾學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
在課堂上,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只有在課堂上讓他們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才有可能使他們掌握真正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達到“不教”的目的。
下面筆者以課堂實例來闡述如何在課堂上“授漁”。
上《蓮文化的魅力》這一課時,筆者采用了“小組學習”,提前一周布置,學習小組自己選擇專題,并根據(jù)書本的要求籌劃,組長分工,每人收集相關資料,最后組長整理,用電子文檔編輯好發(fā)送給筆者。在課堂上,教師讓小組把整理好的文檔進行展示,同時通過小組提問,來考查其他小組的學習情況。學生準備的內(nèi)容很充分,各個小組有類似的也有不同的,這樣就起到互補的作用,在展示之后,要他們總結(jié)這節(jié)課的心得,然后進行拓展。學生因為有充分準備,所以參與積極性高,一節(jié)課下來知識點全部完成,而且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與鍛煉,課后再讓小組把展示的作品出成手抄報,進行評比。這次綜合性學習課,教學時間不變,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次數(shù)增加了,教學效率明顯得到了提高。
通過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知道了如何自學,如何篩選信息,如何與學伴互助、合作學習。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增長了學習方法,在收獲“魚”的同時也學會了“漁”,一舉雙得。
老師的累,不僅在課堂,還有課后的批改,而語文老師的批改量是公認最多的,有時候教師開玩笑說改一篇作文就抵得上改一組英語選擇題了。所以筆者在考慮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嘗試用學習小組來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解放自己。
一些比較簡單的作業(yè),例如生字、拼音、古詩、文言文字句過關,完全可以通過小組交換的形式進行批改,同時制定相應的成績指標,給予一定的獎懲。這樣既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交給了學生批改的方法,練習了“漁”,又利用小組的合力,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促進學習
作用。
比較難的作業(yè),例如作文,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小組合作”在課堂上進行批改,借鑒其他科組老師的做法,筆者認為還是可行的。老師先教給學生批改作文的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扣、加分依據(jù),作文點評方法;然后安排小組進行交換批改,組內(nèi)交流,選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點評;老師針對優(yōu)秀作品提問,看同學是否明白其優(yōu)點,同時補充優(yōu)缺點,完善點評。但是這個操作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先老師教會各個步驟,然后再慢慢放手讓學生進行,同時及時指導、調(diào)整,等學生掌握好方法后可以徹底放給學生,同時老師在課堂上對精彩作品進行點評,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能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蓖ㄟ^批改訓練,學生很快能發(fā)現(xiàn)并掌握技巧,在批改別人作文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這樣,既節(jié)約了老師的教學時間,又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使得學習效果更高,真可謂一舉三得。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給筆者帶來的驚喜遠遠不止這些,但其中也不乏失敗的例子??傮w來說,筆者仍覺得授“漁”遠比授“魚”收效更高,只要教師能揚長避短,堅持教革,課堂效率定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李雯嘩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陳村鎮(zhèn)初級中學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