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亮,張聞東,胡培佳,錢伶敏,祝永福
(1.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合肥 230061;2.安徽中醫(yī)藥第一附屬醫(yī)院,合肥 230038)
針刺相關井穴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
程紅亮1,張聞東1,胡培佳1,錢伶敏1,祝永福2△
(1.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合肥 230061;2.安徽中醫(yī)藥第一附屬醫(yī)院,合肥 230038)
目的:觀察針刺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療效。方法:治療組選用中沖、涌泉等穴位治療,對照組選用口服西藥尼莫地平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4 d、28 d和35 d后記錄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中醫(yī)證型量表,并評價治療前及治療35 d后的療效。結果:針刺井穴組治療35 d后各量表得分較治療前改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針刺井穴可顯著改善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和生活能力。
針刺;井穴;血管性認知障礙;臨床研究
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1]是由腦血管病危險因素或腦血管病引起的不同程度認知功能障礙到癡呆的一大類臨床綜合征,又稱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血管性癡呆、有血管性成分的阿爾茨海默病和不符合癡呆診斷標準的血管性認知損害。研究資料顯示,如果早期治療VCI是可防治的,具有可逆性[2-3]。因此探索VCI發(fā)病的相關因素及發(fā)病機制,尋找積極有效的手段防治VCI已成為當今醫(yī)學面臨的緊迫任務和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4-5]。2011~2014年筆者以尼莫地平為對照觀察和評價針刺井穴治療VCI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表1、2顯示,72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均為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針刺井穴組和藥物對照組各36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ROCKWOOD及美國國立神經疾病和卒中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與加拿大卒中網(Caladiail Stroke Network,CSN)聯(lián)合頒布的血管性認知障礙統(tǒng)一標準[6]。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延緩衰老專業(yè)委員會工作小組制定的《血管性癡呆診斷標準》(研究用)[7]。
表2 2組文化程度比較(例)
1.3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yī)VCI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癡呆診斷標準;臨床癡呆分級量表(CDR)得分0.5、1、2;年齡45歲以上85歲以下,男女均可;志愿參加本課題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嚴重聽力和視力障礙者;影像學檢查未能發(fā)現(xiàn)腦血管病;心、肺、肝、腎、腦功能衰竭者;老年抑郁癥患者、精神病患者和失語患者。
1.5 終止和剔除標準
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堅持治療者、中途不合作者;針刺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者;違背試驗方案,中途用其他治療者;病例選擇不符合納入標準,符合排除標準;未按規(guī)定接受檢測且無法判斷療效,最終資料不全、無法判斷療效者。
2.1 針刺組
主穴涌泉、中沖,取穴標準參照高等院校教材《針灸學》。配穴:肝腎陰虛、痰瘀阻絡者加肝俞、腎俞、太沖、行間、太溪、豐隆等;脾腎陽虛、痰瘀阻絡者加隱白、陰陵泉、脾俞、腎俞、厲兌、豐隆等;痰瘀化熱、上擾清竅者加大敦、隱白、豐隆、膈俞、內關、太沖等;腎精虧虛、髓海不足者加腎俞、中脘、足三里、太溪、肝俞、脾俞等。使用φ0.32×25 mm~50 mm華佗牌不銹鋼一次性針灸針,75%酒精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進針。治療20 min,每日1次,每周休息1 d,共治療5周。
2.2 西藥對照組
口服尼莫地平片(Nimodipine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 20003010)每次30mg,每日3次,共服用5周。
3.1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并記錄簡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經精神科問卷(NPI)、中醫(yī)核心癥狀表和Hachinski缺血指數(shù)評分。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建立Excel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2組治療前后簡易智能量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神經精神科問卷表、中醫(yī)核心癥狀及周邊癥狀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數(shù)表評分采用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3.3 治療結果
3.3.1 針刺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各量表評分變化 表3顯示,針刺治療5周后,針刺組和對照組MMSE、MOCA、ADL、NPI等量表得分均較前改變明顯(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得分改變明顯(*P<0.05),表明治療后針刺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3.3.2 針刺組和藥物組治療前后各癥狀人數(shù)變化 表4、5顯示,針刺組治療后神思不聚、多忘善誤等認知障礙類癥狀患者人數(shù)顯著減少,言語重復、言辭顛倒等言語障礙類癥狀顯著減少,忽哭忽笑、夜間躁擾不寧等精神障礙類癥狀一般顯著減少,表情呆滯、表情淡漠等情感障礙方面癥狀一般顯著減少,庶事皆廢等活動能力障礙類一般減少;藥物組治療后認知障礙類癥狀、情感障礙類癥狀、言語障礙類癥狀人數(shù)一般顯著減少,精神障礙類癥狀人數(shù)一般減少,活動能力癥狀減少不明顯,說明針刺相關井穴組在改善VCI患者認知癥狀、言語癥狀、活動能力癥狀方面要優(yōu)于藥物組。
表3 針刺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各量表評分
表4 針刺組治療前后各癥狀人數(shù)變化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組治療前進行組間人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組治療前后人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2組均可明顯減輕患者中醫(yī)核心癥狀;針刺組與藥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刺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藥物組。
表6顯示,針刺和藥物均能減少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中醫(yī)核心癥狀發(fā)生頻率,針刺組減輕作用優(yōu)于藥物組。表7顯示,針刺組和藥物組總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針刺和藥物均能改善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中醫(yī)核心癥狀,針刺組改善作用優(yōu)于藥物組。
目前臨床治療VCI有下列2種觀點[8],一是認為控制VCI的危險因素,重視生活方式的調整,包括飲食控制、戒煙和適度鍛煉。二是通過對腦血管病的積極治療及改善認知程度來治療VCI。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害屬于中醫(yī)學“中風癡呆病”范疇,針灸治療VCI[9-101]在改善腦循環(huán)、清除自由基、保護神經元、調節(jié)記憶相關神經遞質等方面具有多環(huán)節(jié)、多水平、多層次、多途徑的調整作用。井穴是腧穴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穴中的特定穴,位于十二經脈之氣“始生始發(fā)”的部位?!鹅`樞·九針十二原》:“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明確指出井穴為諸脈氣所出之處,為經脈氣血之源泉,可見其在經絡系統(tǒng)中的重要性。如《針灸大成》所云:“所出為井,井象水之泉?!比绻鹘浘ㄖ畾庋蛔?,即經脈氣血源泉匱乏,就會影響全身的經脈氣血循行。從標本根結理論而論,井穴為十二經之根部所在,如《靈樞·根結》中又將“根”歸于井穴,隱含有井穴為臟腑、經氣之根本的含義?!案Y”指經氣的所起與所歸,即經氣循行兩級相連的關系,因此井穴即為陰經和陽經經氣相互交換循行的處所。由于井穴位于四肢末端顯露充分,因此隨時可取且皮薄肉少、易于定位刺法簡單,最易激發(fā)經氣,針感強烈而效果明顯??梢娋ㄊ桥R床要穴之一,對于臟腑氣血、經脈之氣的調節(ji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治療取腎經井穴意在腎為先天之本,腎主藏精,腎精不足則腦髓失充。而取心包經意在心包絡心、心主神明,而神明與認知息息相關,取此二穴標本兼顧。故臨床針刺“涌泉”“中沖”易于激發(fā)經氣,調節(jié)臟腑經絡功能,治療遠離腧穴部位的臟腑病、頭面五官病和神志病等。
表5 藥物組治療前后各癥狀人數(shù)變化
表6 針刺組和藥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s)
表6 針刺組和藥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s)
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針刺組 36 40.1±2.12 13.5±1.51組△*藥物組 36 39.8±2.21 26.3±2.03△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表7 中醫(yī)核心癥狀觀察表總療效統(tǒng)計[例(%)]
鑒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使得本研究收集的病例有限,對療效的評價有一定的影響等有待改進。另外本研究采用的某些癥狀判定表,因其部分主觀因素偏多,可能對療效評定有些影響;再有本研究同時未進行多角度、多水平、多因素的分析研究,針刺井穴對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內在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1]血管性認識功能損害專家共識組.2007血管性認識功能損害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12):1052-1054.
[2]An XL,Li CL.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15,71(2):673-677.
[3]Snyder HM, Corriveau RA, Craft S, etal. Vascular contributions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J].Alzheimer's&dementia: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2014:1-8.
[4]楊芳,劉倩倩,王麗娟,等.中國人群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部分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 (3):626-632.
[5]Ihle-Hansen H,Thommessen B,F(xiàn)agerland M W,etal.Multifactorial vascular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and TIA: a 12-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Society,2014,9:932-938.
[6]李焰生,俞羚,高枚春,等.美國國立神經疾病和卒中研究所-加拿大卒中網血管性認知障礙統(tǒng)一標準[S].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7,1(15):4-14.
[7]田金洲,韓明向,涂晉文,等.血管性癡呆診斷、辨證及療效評定標準(研究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4(5):329-331.
[8]馮濤,王擁軍.認識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新角度:時間窗、亞型和協(xié)同效應[J].中國卒中雜志,2010,5(11):879-881.
[9]李飛,蔡榮林,翟亮.辨經刺井配合顳三針對早期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P300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3,33(9):784-787.
[10]趙奕,許能貴,孫健.通督調神針刺法治療血管性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556-6557.
R246
A
1006-3250(2016)06-0835-03
2015-12-23
安徽衛(wèi)生廳中醫(yī)藥科研課題(2012ZJ37)-針刺相關井穴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自然科學重點項目(KJ2013A175)-針刺井穴調控ERK/JNK/p38MAPK信號通路干預血管性癡呆大鼠神經細胞凋亡的研究
程紅亮(1975-),男,安徽合肥人,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從事針灸防治腦病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通訊作者:祝永福,E-mail:zyf240@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