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訓練要把握好讀寫結合的聯結點。教師從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花瓣飄香》一課中的對話入手,引導學生寫提示語,以讀導寫,從而達到了高效讀寫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源點 讀寫結合 以讀導寫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7-075
【設計理念】
讀寫結合旨在通過練筆活動促進言語形式與寫作方法的遷移。在練筆前,要把握好“源”點,即讀寫結合的聯結點,具體可理解為教學時要抓住課文的關鍵處,分析理解課文,從而節(jié)省時間進行習作訓練,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本設計從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花瓣飄香》中“我”和小女孩的對話入手,認識提示語,學寫提示語。
【教學過程】
一、 動畫激趣,回憶課文,認識提示語
1.同學們,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著一群快樂的動物,可自從來了一位伐木工,誰?。浚ü忸^強)幸福的生活常常被他攪得亂七八糟。瞧,他又來了。(播放視頻)
2.哪個部分吸引了你?
3.老師也被貓頭鷹涂涂和松鼠蹦蹦的對話情景所吸引了,咱們能不能把這段對話寫下來,寫得既生動又有趣呢?我們學習過的課文《花瓣飄香》中的一段對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文)
【設計意圖:運用聲像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調動學生觀察、思考、聯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動力、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學習。】
4.這里有幾人對話?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讀)
這些就是提示語(板書),它除了告訴我們話是誰說的,還有什么作用?文中又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呢?
(1)“我輕輕地問……”(板書:語氣)
“我”生怕傷害到小女孩,于是“輕輕地問”。
(2)“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板書:動作)
小姑娘知道自己摘花瓣的行為是不對的,但為了讓媽媽心情愉悅,減輕病痛,不得不這樣做。
(3)“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板書:神態(tài))
這淚水里有擔心媽媽的病情,有思念遠方的爸爸,有摘花瓣的委屈。瞧,這個神態(tài)描寫讓我們一下子就貼近了小女孩的世界。
5.小結:這就是提示語的妙處,通過描述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動作、神態(tài),使得對話更加的生動精彩。
6.位置標點有變化。
(1)這段對話還告訴我們提示語的位置可以在前、在后、放在中間。這樣,對話形式就更多樣了。
(2)我們再仔細看一看,提示語放在不同的位置,標點符號有何差別?(點明標點的變化)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例子,認識提示語,感知其在人物對話中的作用。從內容到形式,由點到面,層層深入,逐步使學生對提示語的幾種不同形式有了全面的領悟?!?/p>
二、借助畫面,學寫提示語
1.現在,我們就用剛剛學習到的寫提示語的方法,生動地再現涂涂和蹦蹦的這段對話情景吧。
2.老師將這段對話再播放一下,可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他倆的神態(tài)、動作啊。
3.請拿出練習紙,根據你的觀察和體會為對話填上恰當的提示語。(學生動筆)
4.投影交流反饋,教師適時評價。
從剛剛同學們的提示語中,你們發(fā)現哪一個字出現的次數最多——“說”。在寫人物對話時,大家總是習慣性地寫“你說”“我說”,其實有許多詞語都能表示“說”的意思,如喊叫、回答、嘀咕、嚷嚷、自言自語……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再次回顧感興趣的動畫片段,把上面學習到的寫提示語的方法——從動作、神態(tài)、語氣等方面來描寫,運用到對話描寫中。及時的投影反饋、點評,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落實。在此過程中,讓全班學生進一步“消化”方法,改正“頑疾”——“說”病。】
5.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寫好提示語其實并不難,記住這個小妙方:“動作神態(tài)靈活用,位置標點有變化,句中‘說字要豐富?!?/p>
【反思】
蘇教版教材中的課文語言規(guī)范、篇幅短小,不僅適宜增加學生規(guī)范化語言的積累,也便于學生從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方面進行練習。關鍵是教師要找準“源點”,精心指導,使學生有規(guī)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在本設計中,我始終以“如何寫好對話”為教學主線,選材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努力營造了輕松愉悅的習作氛圍。學生通過短短20分鐘的學習,讀懂了例文,認識了提示語,學習了從人物語氣、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將提示語寫具體、生動的方法。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