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成玉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臨床研究分析采用對照試驗的研究方法,選擇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本院消化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為觀察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0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方法,實驗組采用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方法,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人員被投訴次數(shù)、住院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在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人員被投訴次數(shù)、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等臨床評價指標上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消化內科住院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中實施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預防和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消化內科;護理管理;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滿意度
本院消化內科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干預成果,現(xiàn)將資料及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臨床研究分析采用對照試驗的研究方法,選擇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本院消化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為觀察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0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在41~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23±4.25);患者病程在1~1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94±2.26)年。實驗組患者中,胃潰瘍18例,膽囊炎15例,十二指腸潰瘍13例,其他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在42~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41±4.21);患者病程在1~11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12±2.91)年。對照組患者中,胃潰瘍18例,膽囊炎16例,十二指腸潰瘍12例,其他4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例數(shù)、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不具有顯著差異,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可知,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期間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方法,實驗組采用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方法,具體如下。
實驗組的護理管理體系中,職責是按照分級模式進行管理的,積極建立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的三級護理管理模式[1]。其中護士長主要要把控科室全局的護理質量,在把控的過程中要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完善,持續(xù)不斷地提升護理水平。護理組長是本體系中最活躍的因素,要幫助護士長完成各類工作,要對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進行了解和評估,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負責任的護士,滿足病人的需求,要對科室內護士的工作情況進行管理和監(jiān)控,一旦出現(xiàn)問題要立即處理,與此同時,還需要直接對病情嚴重的患者進行護理。責任護士要按照護理組長的安排對患者進行護理,還要對患者的護理文書進行質量方面的檢查,此外還需要對病房內的環(huán)境進行控制[2]。積極實施質控體系的前移,使小組內全部人員都參與到質量管理當中來,相互協(xié)作,各司其職,而護士長是整個科室把控護理質量的最終責任人。
1.3觀察指標
本組臨床研究分析中,兩組患者對比的臨床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人員被投訴次數(shù)、住院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對比方法采用X2檢驗,使用(n,%)進行表述;計量資料組間對比方法采用t檢驗,使用均數(shù)±平均數(shù)( ±s)表述;以0.05作為檢驗的水準,可信區(qū)間范圍是95%,當P<0.05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中,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0,對照組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4.00%(2/50);實驗組護理人員被投訴的次數(shù)為0,投訴率為0,實驗組投訴率為8.00%(4/50);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48/50),對照組為84.00%(42/50)。實驗組患者在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人員被投訴次數(shù)、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等臨床評價指標上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本文建議,消化內科在臨床護理工作應該實行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制度,建立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的三級護理管理體系,并以此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規(guī)范性和有效性。為了提高三級護理管理體系的實用性和可行性,本文在討論部分分析了護理組長的培養(yǎng)方法,希望給廣大臨床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護理組長在護理質量控制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作用非常明顯,將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因此應對護理組長進行專門的培訓。一般來說,培訓護理組長由護士長親自進行,在培訓過程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主要培訓質控方法和核心制度兩個方面,并且要教導護理組長如何通過交接班和查房來找出質量問題[3]。關于護理組長人員的選派,應該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及深化,組織崗位大練兵;選派優(yōu)秀的護理人員外出交流學習,充分吸收先進的護理管理經(jīng)驗和操作水平[4]。此外,在組內人員的選擇上,應該讓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帶動低年資的護士,對于缺乏護理經(jīng)驗、操作技術不成熟的低資齡護士或實習生,資深護理人員應該幫助她們提高技能,熟練日常護理的基本操作;克服內心的恐懼,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應該動作準確迅速[5]。
【參考文獻】
[1]柴劍麗,吳春燕,王文娟,應迎娟,蔣欣欣,熊曉玲.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xù)質量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5,02:170-174.
[2]周愛俠.護理干預預防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09:145-146.
[3]楊碧玉.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預防作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2:8-10.
[4]李玉霞.糖尿病腎病維持胰島素治療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危險因素分析和護理[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4,10: 1349-1350+
1353.
[5]孟秀云,姜立萍,陳燊.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預防作用[J].護理學雜志,2008,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