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贇
摘要:物理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物理概念的形成、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高中物理 實驗教學
一、利用物理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生正處于感性時期,相較于單調乏味的物理概念教學,直觀有趣的實驗教學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所以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精心設計物理實驗,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如在教學《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時,教師可分別設計三個實驗,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實驗一:將閉合電路中的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在切割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是否產生了感應電流;實驗二:將磁鐵插入金屬線圈中。在這個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當磁鐵插入、暫停、抽出的過程中,線圈是否產生了感應電流。通過觀察實驗,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磁鐵在插入與抽出時,金屬線圈的磁場發(fā)生改變,產生了感應電流,而磁鐵在線圈中停止不動時,磁場并未發(fā)生改變,也沒有產生感應電流;實驗三:用變阻器或開關來控制一個線圈的電流。在這個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斷開回路、閉合回路的瞬間以及快速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時,是否產生了感應電流。
以上三個實驗中,感應電流的產生分別會發(fā)生磁場或面積的變化,教師可逐步引導學生找出一個包含了其他兩者的物理量——磁通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感應產生電流的條件。
二、科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流水線式的實驗教學不僅會讓學生感到物理課程單調乏味,還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應適當?shù)卦黾訉嶒灥膽眯?、趣味性和探索性,讓學生真正成為物理實驗的主人,教師則成為物理實驗的合作者與組織者。如在教學《物態(tài)變化》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先進行演示實驗,然后依據(jù)實驗現(xiàn)象來講授晶體凝固、熔化的條件,以及其反應的過程與特點。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以其凝固與熔化的知識作為教學載體,科學地引導學生探究晶體凝固與熔化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先從學生身邊的事例著手。如可從“水凝結成冰,冰融化成水”這些常見的日常事例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引出凝固與熔化這一現(xiàn)象,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凝固與熔化的條件,并鼓勵學生猜想與探究凝固與熔化的條件,最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合理利用實驗來驗證物理規(guī)律
通過實驗來驗證物理規(guī)律,可以將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鮮活化、直觀化,從而有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利用實驗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教學重點是研究物體的運動,教學難點是分析與探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如果教師只講解理論知識,就難以讓學生全面、直觀地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變化規(guī)律。對此,教師可以準備好相應的實驗器材,與學生一起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四、物理實驗教學設計生活化
教師可以從學生常見的現(xiàn)象或事例著手設計實驗,就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知識,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并以此為基礎,逐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現(xiàn)象或事物背后所蘊含的規(guī)律與特質。如在晾衣服時,水會從衣服上“跑掉”,這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汽化現(xiàn)象,教師可以引入這一事例,讓學生直觀、快速地認識到水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大大提高了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高中物理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探索與改進實驗教學方式,以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軍暉.新課程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自主探究模式的構想與實施[J].物理實驗,2007,(1).
[2]梅正鋒.新課改視野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11).
[3]韓瑛.新課標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探討[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3).
[4]尹紹偉.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如何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J].科技信息,2009,(4).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猶縣油石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