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為何不服中國
日本媒體曾發(fā)文,討論了日本為何不服中國。文章寫道,不少人認為盡管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軍力也已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然而日本仍然不服中國,這很令人詫異。文章指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并說明原因所在。
筆者在中國的網上看到過一篇“日本對中國緣何不服輸?”的文章。之前也有過“日本為什么至今不服中國”的文章。這兩篇文章都是從歷史現(xiàn)象分析了日本不服中國的理由。然而這種設問背后所體現(xiàn)出的大國意識讓人感到憂慮。不少人認為盡管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軍事實力也已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然而日本仍然不服中國,這很令人詫異。為此筆者想就此發(fā)表一下個人見解以說明這種觀點的錯誤所在。
筆者首先要指出的是這種設問本身就是一種跟不上時代的觀點。當今的國際關系已不只是由國家來左右,跨國企業(yè)及跨國境的非政府組織的影響力正不斷增強,投資資金的跨國境流動,一流藝術家和科學家的跨國境活動,都對世界產生了影響。國際關系由國家(政府)的力量關系來決定的這種想法也只是延續(xù)到了20世紀的前半期?,F(xiàn)今的國際關系已經不能只靠國家和國家的主從關系來討論了。用封建時代的陳舊觀點來討論現(xiàn)代社會將是沒有意義的。
退一百步,先從以往的以“國家”為標準的觀點來進行分析。就算是從過去的陳舊觀點進行分析,筆者也還是認為小國應該服從大國的這個觀點有問題。這是因為國家與國家的關系是不能僅由國土面積、經濟規(guī)模的大小和軍事實力來決定的。讓我們以16世紀后稱霸世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這幾個國家為例來具體說明一下。首先是國土面積,除西班牙以外,剩下的幾個國家都比日本的國土面積還小。當時各國人口也只不過是幾百萬到1千萬左右。
在軍事實力方面,19世紀初的法國在拿破侖的統(tǒng)治下?lián)碛兄鴫旱剐缘膶嵙?。盡管如此,小國英國也沒有向法國屈服。只有小規(guī)模陸軍的英國在與普魯士、俄羅斯結成同盟后,打敗了兵力是自己數(shù)倍強大的陸軍國法國。結果,當時人口僅有1千萬的小國英國(國土面積為日本的三分之二)稱霸了世界。只靠國土面積、人口多少及軍事實力是無法判定一個國家的優(yōu)劣的。
那么經濟實力方面又如何呢?到19世紀前半期為止,中國和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遠遠超過英國,擁有全球第1位和第2位的巨大經濟規(guī)模。經歷了產業(yè)革命的英國,經濟規(guī)模雖然比較小,卻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了廉價的工業(yè)產品。中印兩國的國內市場最終被英國產品奪走,中印的傳統(tǒng)產業(yè)也日漸衰退。到19世紀中期英國不但把印度變成其原料供應地,對中國也加強了經濟統(tǒng)治。
盡管曾經有過這樣的歷史性悲劇,中國人之中,似乎仍有人尚未從巨大經濟幻想中走出。中國的領導層早就將經濟發(fā)展重心從量的擴張轉變成質的提高。過去那種將GDP的規(guī)模視為國力的想法也已改變。盡管如此,如今還是有人只憑經濟規(guī)模來討論國際關系,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大國經濟幻想最嚴重的缺陷就在于因妄信自己的實力而難以客觀判斷他國的經濟狀況。“經濟停滯不前的日本不依靠中國的經濟就無法生存。日本終究會服中國”,這種想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這種討論并非基于經濟事實。因為日本對中國的出口總額只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3- 4%左右而已。同出口總額比率達到10- 20%的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其它亞洲各國相比,日本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是相對較低的。
還有觀點認為到日本的外國游客四分之一是中國人,如果中國游客不再去日本,對日本經濟的打擊將難以估量。其實這個影響也沒有街頭巷尾所說的那樣嚴重。中國訪日游客的人均消費額約為30萬日元左右,即使每年有500萬中國人來日本旅游,總消費額也只不過為1.5萬億日元。而日本每年的GDP達到500萬億日元,中國訪日游客的總消費額還達不到1%。2015年4- 6月的訪日游客(含中國人以外的外國游客)的消費也只不過將日本的GDP推高了0.03%。
對于日本經濟來說,喪失中國市場和中國游客是會構成打擊的,但僅憑這一點就認為日本將會消沉、聽從于中國的想法不免過于簡單。跟19世紀的英國一樣,日本在眾多的領域里仍然掌握著走在世界前列的產業(yè)技術,這些產業(yè)技術的優(yōu)劣將會決定經濟關系的主導權。更進一步地說,中國游客大量涌向日本,正是因為信賴日本產品的質量,尤其是對產品“安全性”的信賴。“安全性”這種用眼睛看不到的價值當然無法包含在GDP當中。
在論述國際關系時還會經常使用軟實力這一概念,強調通過文化和社會機制贏得他國尊敬、在國際關系中獲取優(yōu)勢地位。前面所提到的產品“安全性”就是軟實力的一種。巧妙利用軟實力的例子,還可以列舉17世紀至18世紀的法國波旁王朝的外交政策。當時的法國并不像后世拿破侖那樣以炫耀的軍事力量成為歐洲的政治中心,波旁王朝借助的是文化而非武力。
波旁王朝建造華麗的宮殿,將歐洲各國貴族云集一堂,不斷地舉行各種舞會、音樂會、芭蕾、歌劇和話劇。不知不覺中法語就成了歐洲的通用語言,法國的宮廷時尚也開始成為歐洲流行的先驅。波旁王朝不僅保護文化人,同時還積極保護科學家。19世紀英國和德國超越法國之前,法國還是一個科學最發(fā)達的國家。
日本在7、8世紀憧憬中國的唐朝,也是因為唐朝文化的魅力。很多日本人被中國的詩歌、音樂、繪畫和技術所吸引,自愿漂洋過海。當時的日本人并非是遭受武力威脅才學習中國文化的。憧憬、崇拜他國的感情是無法在強制的情況下產生的。比如說,附近的一個彪形大漢跑過來一邊揮舞拳頭、一邊恐嚇說“喂,你要服從我”,任何人也不會從內心產生尊敬。
(環(huán)球網2015.10.26村山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