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素蘭 張祿勇
所謂的課程資源指的是教學與課程信息的來源,也可以指所有有利于教學和課程的人力以及物力。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對于課程資源有著相關的標準;利用及開發(fā)課程資源時,需要有著發(fā)展、開放、融合的課程觀,將課程資源中涉及人文教育的有關功能全部發(fā)揮,同時需要將教學資源組合全面優(yōu)化,這樣才能將課程目標有效地進行并實施。為了保障教育教學實效能夠有所提升,新課改的能力與知識能夠實現(xiàn),方法與過程能夠進行,價值觀、態(tài)度以及情感之間能夠三維協(xié)調統(tǒng)一進行的培養(yǎng)目標順利開展,所以需要將教學方法改良,將各類課程資源都合理采用、重視并開發(fā)。相關的實踐表明,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增進教師關系以及促進教學方法的改變、擴展與豐富相關教材這三點有著極佳的作用。
一、小學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為何需要開發(fā)
(一)課程資源分類
課程資源指的是能夠將教學目標促進并實現(xiàn)的因素集合,其分為以刊物、故事、影片、社會基礎為主的校外資源和以教學環(huán)境、教學體制、教具、教師為主的校內資源。兩者相比,校內資源對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有著更加重要的幫助,將校內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與管理,能夠保障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終目標順利實現(xiàn),而校外資源能夠在校內資源被合理利用時,對其進行引證、輔助以及補充,有效地補充相關的知識,確保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內容能夠更加完善,同時能與時俱進。
(二)開發(fā)小學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意義
目前部分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資源開發(fā)僅僅停留在表面,并未針對某種形態(tài)的資源開展剖析以及細化,缺乏足夠的深度。其次,如今培養(yǎng)綜合性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有關教育核心理念,而現(xiàn)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主要就是為了提升學生對善惡的辨析能力、認知客觀世界的能力和對事物現(xiàn)狀的判斷以及觀察能力。
二、小學品德課程教學資源開發(fā)
(一)教材創(chuàng)新使用方式
教材是目前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料,可并不是唯一資料。因為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同時學校之間也有著不同的特點,并且學生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需要提供更多的選擇給學生以及教師。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就需要學校、地區(qū)、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對教材開展二次開發(fā)并且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師與學校需要將教材當成課程資源使用的同時,積極利用并且努力開發(fā)每個地方所暗含的人文、社會、自然等方面的思想品德課程資源,同時大膽整合教材內容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如何在圍繞課程標準開展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育的同時,不是生搬硬套進行教學而是根據(jù)教材教給學生知識,提升其思想品德程度才是關鍵。不應“教”教材,而應用教材“教”。
(二)對社會資源進行挖掘
思想品德課程并非僅僅在課堂中開展即可,還需要各種實踐活動配合,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資源有著廣泛的來源,所以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中的相關需求,指導學生能夠參與各種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并不局限于校內,校外也可以充分挖掘有關課堂資源。開展實踐活動時,需要將班隊活動以及少先隊活動與事件活動相互聯(lián)系,同時實踐內容需要緊密圍繞課堂主體以及學校的傳統(tǒng),例如,專題調查、參觀訪問等,這樣能夠讓學生將直接的體驗與間接認識相互聯(lián)系,將校內外資源充分開發(fā),并且讓學生有著主動參與其中的興趣。
(三)網絡資源開發(fā)
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如今課堂教學已經有著網絡教學的先例,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也不例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網絡資源也逐漸運用其中,讓學生能夠利用網絡進行資料搜尋并且整理素材開展學習,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網絡資源進行分享,這樣既能讓學生有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讓其開闊視野,課余時也能學習思想品德課程。
三、小學品德課程資源選擇與運用開發(fā)
(一)課程資源需圍繞教學目標
教授品德課程的任課老師需要將所有課程資源全面運用,以教科書為主,針對實際情況設計有關的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活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師指導用書、教科書、課程標準需要充分了解,每項內容都要深度解讀,根據(jù)參考課本中的要求設定活動目標,并且依照已確定的活動目標挑選適合的課程資源,這樣能夠保證課程資源不會繁多而無序。第二,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授課內容需要以學生為主,而不是僅僅完成課程指標或者應付性教學。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就是為了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并且在生活中能夠實際使用,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各方面都尚未成型,需要正確地引導,為此所挑選的課程資源需要使學生能夠從中有所收獲,比如生活經驗、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方式、價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等各項課程資源,同時教師需要根據(jù)這些課程資源開發(fā)各種適合的教學活動或者場景。第三,考慮學生水平會存在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部分學生可能存在特殊情況或者有學生已經在某方面具備該項素質,所以課程內容不僅需要符合一般學生的學習需求,還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提升課程資源的內容或者有所減少,從而確定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課堂教學計劃。
(二)激勵和監(jiān)督相互結合
課程資源的改革開發(fā)需要依照所制定的規(guī)定進行,在制定的道路以及目標上不斷前進。為了保障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夠順利進行,所以需要廣泛開展監(jiān)督,并且由社會群體、教育機構以及教育主管部門針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狀況進行評估。同時依照課程資源開發(fā)評價結果,對開發(fā)人員進行物質與精神上的獎勵,確保課程資源開發(fā)人員保持高度的積極性。評價方式可以采用社會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不同的評價方式,在此基礎上建立相關的獎勵措施,這樣能夠保障評價的客觀性,同時也能夠確保課程資源開發(fā)始終滿足時代的需求。
(三)篩選其他課程資源
雖然課本是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重點課程資源,但是為了能夠與時俱進,需要將小學思想品德課程與社會資源相互結合,不脫離實際。社會中有著豐富的思想品德的課程資源,其種類較多,廣度與深度也遠超出課本所能提供的。為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中,可以引用相關的課程資源,讓學生的視野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面向廣闊的社會生活中。不過,因為小學生尚不具備成年人的判斷力,在與社會思想品德資源接觸時,需要教師從旁輔助篩選。教師需要從社會中挑選符合小學生的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應為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與分析問題的內容,同時也應為學生所關注的話題,這樣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并且將社會課程資源轉變?yōu)樗枷肫返聦嵺`的內容。社會資源中包括了網絡教學資源、時政新聞教學資源、鄉(xiāng)土教學資源等,這些課程資源能夠極大地豐富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并且有助于開發(fā)出更多課程資源。另外,這樣也為小學思想品德課程豐富了實踐內容,更加貼近教學目標所要求的課程資源。
(四)學生課堂資源需合理運用
學生是課程教育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其中的參與和組織者,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教師不應有以自身為主或者高高在上的想法,需要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自主性全部激發(fā)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者與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或者聽眾。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目標進行課程資源開發(fā),充分挖掘出學生課堂資源,讓課程資源由學生的知識、愛好、感受、生活經驗組成。給學生提出個人看法,無論對錯,讓學生有質疑的機會,并且讓其能夠大膽猜測或否定的空間,即使學生的想法或者看法在教師的觀念中完全不能想象。這樣可以讓教學充滿活力,并且依照學生的興趣所創(chuàng)建的課程資源,他們也會愿意參與其中,這樣的課程資源在使用時不會受到任何學生的排斥,同時也是最適合他們的。
(五)教師自身課程資源挖掘
雖然教師并不是課堂中的主體,但卻擔負著教導學生的重任,如果其素質不達標,將無法擔任課堂引導者的工作,也將會使得其他課程資源的選擇或者開發(fā)利用程度產生局限性。所以為了能夠避免這種困局,需要讓其豐富起來,從社會知識、教育知識、學科知識等各方面著手,讓其綜合素質有所提升,這樣才能保障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能夠順利進行。
四、結語
為了能夠提升國內人們的思想以及素質,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其也是國民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基礎,將會對小學生今后的人生觀念、品行、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擔負著塑造良好思想的重任,將會對他們的終生發(fā)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為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受到人們的重點關注,并且隨著新教育理念的提出,自主、探究、互動的觀點也受到了社會的認可,同時也逐漸運用到了教學過程中,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也并不例外。為了將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需要從課程資源著手,不斷改進,不斷開發(fā),這既是為了讓課堂內容與時俱進,讓學生的視野有所拓展,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不會因為課程資源不符合其興趣,而遭受排斥。
【作者單位:重慶市潼南區(qū)古溪鎮(zhèn)小學校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