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七小學 郭 超
?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觀察日記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七小學郭超
摘 要:學生每天會接觸很多人和事,值得記的東西很多。曲折生動的故事、饒有趣味的談話、別具風韻的情態(tài)、如詩似畫的景色都是學生寫作的極好材料。教師應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描寫對象,堅持寫觀察日記,這也是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觀察日記 閱讀 語言積累
“處處留心皆學問?!薄吧钪胁皇侨鄙倜?,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觀察條件,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陶行知談到兒童教育時提出:“解放兒童的空間,不要把兒童關在籠中,使他們能到大自然中、大社會里擴大知識的眼界,取得豐富的學問?!苯處煈幸庾R地帶動學生認識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觀察花草樹木、日月星辰、山川田野、村舍都市、人際關系、市井生活等。教師應讓學生走出去多感受世界,帶領學生參加一些適當?shù)纳a(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促使學生仔細體會觀察的益處。
例如,一件精美禮物,長輩贈送的一件新玩具或是自然景物的狀態(tài),春、夏、秋、冬千變?nèi)f化的氣象,人物的舉止與音容笑貌,不同場合的社會現(xiàn)象等。通過比較,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地把它們記錄下來。如果學生只觀察不記錄,即使再有趣的事物,再生動感人的場面,時間久了也難免忘記。教師在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
如果在生活中看到某樣東西,觀察后應試著想一想,觸景才會生情。思考是將觀察的原料化為收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四季中動物、植物、景物、人物的變化。春天來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春天,觀察春天大自然的變化。
例如,一棵小樹何時發(fā)芽?何時長葉?何時開花?形狀、顏色有何變化?夏天、秋天、冬天有什么變化?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留心家庭生活,觀察父母,留心校園、操場、教室的變化,觀察同學、教師、好朋友的言談舉止有哪些使人印象深刻?有的學生情感豐富,觀山時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海時能“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賞花時能“日出江花紅勝火”,對月時時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一些美的情感體驗。
思考是需要培養(yǎng)的,思考的“小花”只有經(jīng)過精心呵護才能“搖曳多姿”。不會觀察思考的人,即使有眼睛也和盲人一樣,看不到生活中的奇跡。因此,認真思考,日記之“花”才能更美麗。
日記可以是記錄一景、一事、一人的短文,看起來易寫,但要寫好必須細致觀察,精心構想。細致地觀察才能準確把握景、事、人的形態(tài),寫出來才能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精心構想才能把要寫的對象寫“活”。這就需要學生留心生活,現(xiàn)實生活中包含豐富的日記內(nèi)容。
另外,一天中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和接觸的人很多,學生不能像記流水賬似地全寫下來。教師應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主題,捕捉情節(jié),表露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記錄自己的經(jīng)歷,五彩的生活才會被真實記錄下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出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古往今來的名人、作家都是博覽群書的典范。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文章源于豐富的語言積累,閱讀就是為了積累語言。這里所說的閱讀指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尤其突出課外閱讀。專家研究指出,學生的閱讀量只有達到了課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語文能力。大量讀書、背誦,豐富語言積累是學生樂于表達的源泉。
寫好日記是寫作的基礎。經(jīng)常寫日記有助于豐富想象和思維,促進智力發(fā)展,有利于擴大視野,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有利于詞匯積累,鍛煉口語交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日記可避免學生寫作文時出現(xiàn)抄書、抄報,互相抄襲的不良行為。
一個小小的日記本有著無限廣闊的天地,思想感情的“駿馬”可以任意馳騁:想象世界,探求真理,追求未來;一個小小的日記本可以描下宏偉藍圖的第一筆,可以壘起萬丈高樓的第一塊基石;一個小小的日記本可以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倉庫”,為學生邁向文學殿堂鋪就一條金光燦爛的道路。
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抓好練寫日記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多體會、勤練習,為作文教學打下堅實基礎。主要方法有:
1.循序漸進
教師應傳授學生常用的觀察方法,全面、細致地觀察事物,避免走馬觀花,只見一斑,不見全貌。學生觀察事物主要依靠各種感覺器官,通過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形成全面認識,文章內(nèi)容才會顯得豐滿并富有層次感,描寫對象才會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2.特征觀察
一個物體存在有別于其他物體的顯著特征。心理學證明,觀察對象的形狀總是首先進入小學生的感覺器官。學生應從不善觀察的眼睛變成愛觀察的眼睛,從課內(nèi)到課外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感受生活的真諦,感受人間的真情,陶冶情操,使他們感到作文與生活一樣,是對生活的再現(xiàn),從而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興趣。
文章編號:ISSN2095-6711/Z01-2016-05-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