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
明天,你好
熊芳芳
在聽一首歌:牛奶咖啡的《明天,你好》。
單曲循環(huán),畫面迭出,每個音符都在述說著我的過往。
看昨天的我們 走遠了
在命運廣場中央 等待
那模糊的 肩膀
越奔跑 越渺小
昨天的我,17歲就開始了粉筆生涯的我,在哪兒等待今天的我駐足回望呢?
啊,是了,就是那個菜花香里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一群只比我小兩三歲的初中一年級的孩子,我的笑我的淚我的汗水,我的愛我的痛我的幸福,都從那里出發(fā)。
剛剛中師畢業(yè)的我,偶爾還會為那個年代的政策而怨天尤人:上個世紀80年代,中專錄取分最高,生于農村家境貧寒的我,為了父母的苦衷和村里人眼熱的“鐵飯碗”,落寞地與大學失之交臂。
正是青春作伴好做夢的年華,我常常會想改行:每年必訂《上海服飾》雜志,憑著多年的美術功底親手設計請人縫制的服裝,在小鎮(zhèn)上總會掀起copy熱潮;在小鎮(zhèn)電視臺兼職做了半年的播音主持,以一名之差在荊州電視臺的千人海選的最后決賽中落榜。
那么容易就放棄你的夢想了嗎?
很多人都這么問。
是啊,如果我堅持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或者固執(zhí)地要做一名播音主持,今天的我,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然而,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自己:我從來沒有固執(zhí)地想要成為什么,我只是固執(zhí)地迷戀著奔跑。
于是,我從小鎮(zhèn)的舞臺跑上了市區(qū)的舞臺?!叭恕毖葜v大賽,縣團委組織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朗誦大賽,區(qū)級課堂教學大賽,市級課堂教學大賽,一路跑到湖北省課堂教學大賽的舞臺,并直搗全國課堂教學大賽現(xiàn)場,一路過關斬將,力拔頭籌。然后,我的課走向中國教育電視臺“西部教育”頻道,走向全國各地,走向獅城新加坡。
我也早已不再是那個菜花香里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青澀女子。我離開那片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走進古城荊州,幾年后又離開它走進江城武漢,又在幾年后離開武漢走進我魂牽夢縈的水鄉(xiāng)蘇州,五年后,我又離開蘇州去往羊城廣州,四年后的今天,我又來到了鵬城深圳。
17歲的我,你還好嗎?看著你漸漸走遠,我多少是該有些欣慰的吧?
然而,站在命運廣場的中央,看著你模糊的肩膀,卻發(fā)現(xiàn)自己越奔跑,越渺小。世界那么遼闊,曾經的自己卻沒有足夠的謙卑。奔跑讓我重新發(fā)現(xiàn)世界,也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
我從未為我起點上的那片土地而自慚形穢,卻常常為自己的學歷而自卑。好在,我遇到了一幫可以一起成長的孩子——
在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我永遠的4班和20班。
遇到他們的時候,我是個自以為已經有15年教齡的經驗豐富駕輕就熟的中學語文老師,我以為憑著我的經驗、智慧和愛心,可以輕松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轉型。
當然,你已經猜到了,我的想法太狂妄也太幼稚。
這幫孩子,給了我生命中第一次的挫折,也給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機會。
高中生和初中生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名校的高中生。
他們需要一個有視野、有思想、有學問的老師。而不是一個只會在課堂上組織一些活動弄得熱火朝天的老師。當然,活動也是需要有的;但它無法取代更深層的東西:視野、思想、學問。
于是,我開始頻頻從千家街步行到閱馬場,在省圖書館一泡就是一整天。
讀羅素,讀尼采,讀叔本華,讀薩特,讀愛默生,讀盧梭,讀陀思妥耶夫斯基,讀霍桑,讀梭羅,讀狄更斯,讀孟德斯鳩,讀黑塞,讀卡爾維諾,讀伏爾泰,讀華茲華斯,讀雨果,讀惠特曼,讀巴爾扎克,讀莫泊桑,讀哈代,讀列夫·托爾斯泰,讀肖洛霍夫,讀羅曼·羅蘭,讀卡夫卡,讀加繆,讀加西亞·馬爾克斯,讀鮑爾吉·原野……
我貪玩,于是跟他們一起玩古體詩詞的文字游戲,我先拋磚引玉:
蘇幕遮·別友人
麥子
水天茫,霧峰低,殘紅片片,秋來風景異。獨把剩盞酹江月,冷霜一地,寒光兩相宜。
聽長曲,懷舊憶,堪憐紅妝,前塵消無計。海棠落盡枝又老,滿城飛絮,柳色攜風去。
金明池·秋思
麥子
有情殘照,無意歸鳥,正是颯颯秋高。更聽取、西樓笙簫,曾記否、舊時漁謠。況晚來、霧鎖重樓,見歸帆、欲轉銀漢迢迢。總一種相思,萬般閑愁,且看雨打芭蕉。
春光歸去秋光老。徒榴花妖嬈,行人漸悄。縱尚有、繞廊淺笑,梧桐落、月伴深宵。憶往昔、一江春水,恰滿載桃夭,仙侶逍遙。待約了云英,到得藍橋,與伊共迎春曉。
秋思(其二)
麥子
秋草堪憐,向何處逢云天?是別有人間,憶舊日荷葉田田。蓬飛無根誰系?夏去難覓芙渠。
謂經長干問無由,砧杵使人愁。怕萬里鯨波,舴艋易破,好夢碎星河。孤鶩漫去云煙,問楊柳何解愁閑?若道故里無念,緣何青絲三千?
他們便也寫,且寫得如火如荼,有腔有調:
浣溪沙
普子恒
雪落江城滿心憂,幸得故人邀共游,把酒言歡欲何求?憑欄遠看日近山,清江漫游送客船,斜暉灑落滿江寒。
浪淘沙
文月
宿醉酒痕稠,短夢扶頭。梧桐飛到幾時休?萬里長天和逝水,無限清秋。
惆悵暮云收,漠漠層樓,幾家歌管咽春喉?猶有黃花無恙在,風雨橫流。
點絳唇
丁雪梅
斜行淡墨,霧失山寺驚鵲。畫入回腸,夢醒問圓缺。雕欄獨立,薄晚西風冷月。紙窗白,瀟湘不覺,一院丁香雪。
憶別
王舒嫻
山一程,水一程,柳外樓高空斷魂。
馬蕭蕭,車轔轔,落花和泥碾作塵。
風輕輕,水盈盈,人生聚散如浮萍。
人難尋,夢難平,但見長亭更短亭。
山無憑,水無憑,花飛人倦空月魂。
云淡淡,柳青青,宿雨還添淚一痕。
歌聲在,酒杯傾,往事悠悠笑語頻。
迎彩霞,送黃昏,且記心中月一輪。
天凈沙·人生
呂昊
殘垣斷壁碎瓦,敗草枯木殘花。往日門客如麻。千里朱家,枉有一世奢華。
憶江南
周弓強
月如璞,寂寞漫池邊,止水如鏡映玉盤。忽一頑魚戲中天,原亦不能眠。
如夢令
葉飛
星河轉,簟色寒,冷月鉤簾。挑燈夜看,一方信箋,笑顏浮斑斕。托心舊雁,人輕喃,
輕喃何時還,有聚,有散。
倚憑欄,空長嘆,似水流年。驚回夢魘,十年銷魂,風雨獨黯然。金石盡散,愁腸斷,愁腸怎得斷!天上,人間。
卜算子·父母心
葉揚韜
求學一春秋,時時為我憂。若得幾日無音訊,心中滿是愁。
噓寒問暖時,叮囑永不休。但知傷病苦痛處,一夜白了頭。
沁園春·求知
趙浩之
斗轉星移,春秋代序,轉眼一年又去。求學他鄉(xiāng),心有所寓,學會苦中求趣。立志若是堅毅時,又何妨身處異地。
每遇坎坷,萬千思緒,更與何人訴!心念親恩,倍感焦慮,惟有自努力。人若有夢學鯤鵬,又何懼暫且失去?
念奴嬌·實踐紀行
李耕
三十二里,七小時,堅持就是勝利。扎寨軍營,賞華彩,火樹銀花飛星。導彈擎天,警犬從命,倍感國防實力。高墻鐵網,青春好自珍惜。
誰說書生無用?荷鋤直下田間。揮汗如雨,感慨萬千。要在這,聯(lián)歡之夜暢敘。回首歷程,艱苦充實有益。真義自悟,世紀英才,風華正茂方出。
念奴嬌·魔獸爭霸
葉揚韜
井水滿溢,祭壇現(xiàn),參天古樹初露。精靈繞樹,英雄出,鬼怪哪堪重負。獵手小鹿,與熊共舞,集得神兵無數(shù)。只待寒夜,涌向不死鬼屋。
惡魔獻祭如虎,只身前軀,敵人任殺戮。熊咆龍吟,三軍奮勇,向前身不顧。流星隕落,亡靈哭,血光濺滿歸路。凌亂古廟,奪得江山如故。
于是一發(fā)而不可收。
我鼓勵他們寫“筆記本”博客,每日組內交流,發(fā)帖子,每周集體交流,評優(yōu)秀作品集;兩個班之間互相批閱作文并作評點交流,不定期地舉行詩歌創(chuàng)作朗誦賽、辯論賽、手抄報競賽;優(yōu)秀作文打印出來制作PPT,配上音樂、圖片,在全班播放;編輯奇思妙語錄(學生作文當中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每個同學都有屬于自己的筆名及相關詮釋,匯編學生自己寫作的文學專題研究論文集、打印佳作期刊印發(fā)供班際交流(親手為學生打印佳作,是我將近20年的習慣),并設閱讀導航……
來看看一次作文訓練之后我打印出來的佳作集的封面導讀:
閱讀導航
工穩(wěn)精深的《治舊迎新》(劉述博)P2
清新動人的《新新舊舊,舊舊新新》(張聞遠)P3
油滑尖刻而又不失嚴肅深沉的《我們的出路何在》(葉揚韜)P3
嚴謹豐富的《引一眼活水》(沈茜)P4
情蘊醇厚的《孔明之死》(張曉欣)P5
錦心繡口的《日新·月異》(何明靖)P6
低婉蘊藉的《日光之下無新事》(李璐)P7
秾麗甜美的《從七十歲出發(fā)》(羅佳)P8
恬淡睿智的《蛻變》(張琰)P9
耐人尋味的《面試》(江潮)P10
……
我會在他們的作品后面隨心所欲寫下或長或短的評語:
選取典型的意象重重疊加,將秋的意味濡染得濃而又濃,作者的心和眼卻躲在文字的背后靜觀細賞,暗品偷笑。笑城市的枯槁,笑城市里面人的孤寂,笑所有繁華背后的蕭瑟,笑人與自然在現(xiàn)代時空中的荒唐錯位……作者無意于尖刻的嘲諷,只將畫面直直地推到讀者的眼前,鏡頭所展示的景象層次清晰,立面繁多,細節(jié)真實,富有生活的質感。
——評鄒洋漾的《秋》
說是記不清了,而每一個細節(jié)無不關乎爺爺。爺爺?shù)膼劬驮谝粋€個細節(jié)當中,在一樁樁舊事當中,每一個做菜的步驟都是爺爺愛的行程。在過程中,愛與被愛的人都享受著生命的快樂、人間的幸福。記憶如此清晰,真情含蓄而固執(zhí)。記憶永不朽,爺爺也便永不朽。爺爺活在他的菜式中,而菜式已融入“我”的血液中。
——評黃黆的《一些舊事》
真實的細節(jié),靈動的筆觸,空靈的想象,婉轉的抒情,含蘊的意趣——小說家的手筆。
略微有一點頹廢,略微有一點消極,卻仍然是生活的寫真,生命的素描。
蘊藏在最底層的,恰是對生命熱烈的向往。就算是陰雨,也仍然挾裹了一些清麗,融化了些許激情;滌蕩了塵埃,也摒棄了死寂。
明天仍舊需要開窗,陽光仍舊悄然守候,植物的葉子或許多了一絲潤澤,跑道的長度或許還會加長,公車上的人無疑仍舊沉默,唱機里的音樂應該已經換了主角,無形的試卷不會比有形的試卷少,人生的使命就是不斷奔跑。
每天離自己遠一點,最好。
——評張辰的《一天》
一向很喜歡周瑞的語言風格和個性思想。飛揚恣肆,放達飄逸。這篇文章所表達的一些理想,我基本贊同,譬如快樂學習、因材施教、自主學習、順應天性、多些鼓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等。不過,還是覺得應當更好地把握分寸:雞鴨的學習是動物的本能,而人是高等動物,在學習動機、學習過程以及結果方面,我們和動物是有差異的。嚴格說來,雞鴨的“學習”不能稱之為學習。興趣,也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之分,因著對結果的期盼而在枯燥的過程當中保持恒久的興趣,那是間接興趣,這種興趣必須借助人的思維才能想象和理解,還必須借著意志來維持。因著思維與意志,人才成為了萬物之靈長。何況,子非雞,亦非鴨,又怎知它們在覓食游水的過程中就只有快樂沒有痛苦?呵呵,笑談。無論怎樣,喜歡你的文章,一如既往。
——評周瑞的《雞的教育》
就這樣讀啊寫啊,時光便悄然流逝,不知不覺,高考來臨。
命運在等待中醞釀答案,如同樹木在陽光中孕育果實。
2006年,這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數(shù)字,伴隨著另一串數(shù)字,讓我們的這個夏天綻放了極致的輝煌——
在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2006年的高考中,我所教的普通理科班4班過600分人數(shù)列全年級(22個班,不含兩個省招理科實驗班)之首,學生文月系此屆高考全年級(24個班)總分第一名獲得者(679分),4班語文單科高分率名列全年級第一。我教的另一個國際部理科班20班的學生張琰獲語文單科全年級最高分130分(也是全年級唯一一個過130的)。
在樸樹的《那些花兒》的歌聲中,他們各奔天涯,我也輾轉去了江南。
但丁雪梅以樸樹的這首歌為背景音樂制作的班級記憶VCR,永遠留在了我的生命里,那些花兒,也永遠在我記憶深處靜靜綻放。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里呀
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如今這里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
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三年以后,江南的一個明亮的秋日,我收到一封郵件:
google到的聯(lián)系方式,不知道有沒有效哈。
就是突然地想起了你,想起了那些時光,然后會小難過下,只是因為逝去吧。
總覺得你是那個地方,唯一讓我覺得溫暖的老師,是一直延續(xù)到今天的溫暖。
沒有別的請求,只是想知道你現(xiàn)在還好么。
是遠在廈門大學的女孩包茜發(fā)來的。
我的眼淚簌然落下。
該怎么說呢,我的寶貝們,是,你們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挫折,卻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和最重要的機會。
多么感謝命運,在我奔跑的路上,能夠遇見你們。
牛奶咖啡的歌聲依然在循環(huán)——
“長大以后 我只能奔跑
我多害怕 黑暗中跌倒
明天你好 含著淚微笑
越美好 越害怕得到”
長大以后就意味著奔跑,只能奔跑,雖然我害怕在黑暗中跌倒,雖然你們起初的質疑曾經讓我受傷而彷徨,但我還是對著每一個明天含淚微笑,向它問好,并且努力奔跑。
終于有了這么一天,你們肯對我說:
或許是因為周記后那些令人驚喜的評語,或許是因為那些由她精心挑選、仔細打印出來的交流習作,或許是因為那些署名為上帝的圣誕禮物,或許是因為那些她曾經幫助過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她每個月堅定不變地捐給貧困兒童的工資,或許是因為她虔誠的信仰,或許是她那面對困難時堅強的信心和淡定的笑容……誰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什么,那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年輕女教師,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真實的思考和真心的文字,她讓高中語文由一門在我們這些理科生看來遠遠趕不上數(shù)理化重要的學科,變成了一門完全融入生活的、無處不在的學科。
曾經有另一位老師告訴我們:“語文的外延便是生活的全部?!?/p>
是麥子讓我們真正地體驗到了,寫作便是帶著感情的理性思考,而語文便是生活的一點一滴。
——武漢大學 夏星,原華師一附中學生會主席
您說您只是一個普通的基督徒,為我們做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愿,上帝的愛指引著你關懷著我們。而對于我們這群孩子來說,對于我來說,全知全能的上帝太過于遙遠和抽象,我們親眼看到的,切身體會到的,是您的微笑,您的理想。個人的力量無疑是渺小的,而您的一言一行卻總能讓我暫時忘記在現(xiàn)實中的困擾。從您那里得到的點滴力量讓我能抽出身來,去真切地感悟自己的生活。
時至今日,或許那些作文的技法和閱讀的技巧我已逐漸淡忘,但是每當我困惑迷茫的時候,都會想起您假上帝之手給予我們的善良、感恩和愛。想到這些,我總能活得更從容、更瀟灑——是的,愛讓我們美好……
——武漢大學學生會主席 張曉欣,2008年奧運會火炬手
有時候想起以前你打出來貼在教室后面的精彩語錄,總覺得很懷念那時候的浪漫氣息。如今精彩語錄上的才子們投身了不同的行業(yè),不知道他們還是否記得,當年的后墻上,有一份精彩語錄,流淌著他們獨到的思緒。
——湖北經濟學院陳以哲
也許,正是因為“越美好,越害怕得到”,我才越發(fā)不敢觸碰那些留下我們記憶的過往,不敢獨自留在原地任記憶的潮水覆沒我,于是選擇了在那個夏天跟你們一起,奔向屬于自己的天涯。
在蘇州,我遇見了另一幫可愛的孩子,他們來自西北邊陲——新疆。在粉墻黛瓦的江南,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專著,撰寫了人生中第一個為期一年的專欄,并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成為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孩子們也最終各自飛往北大、浙大等重點學府。
對奔跑的迷戀,似乎是一種宿命。五年后我又去了廣州,在那片永遠不會飄雪的南國熱土上,我和另一幫孩子一起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奇跡:我出版了我的第二本、第三本和第四本專著,撰寫我人生中第二個和第三個專欄,并被《教育家》雜志做了大篇幅的深度報道:《生命語文:種子的事業(yè)》,孩子們批量發(fā)表的作品樣刊和稿費單如雪片般飛來,高考再創(chuàng)輝煌……
考入法國魯昂高等工程師大學的崔荻在給我的新書寫封底評論時說:
我不知道該怎么定義這位居然給過我三次作文滿分的“沒原則”的“蔑視高考”的老師。當別的老師強塞一疊疊答題技巧高分法寶時,她卻饋贈一捆捆閱讀美文時事新聞;當別的高三同胞都按部就班地把自己打造成老師統(tǒng)一給的圖紙所要求的樣子時,我們早已被她扔出課堂外,在各個吸引我們的領域挖土鉆洞:哲學宗教文學歷史電影界,建筑軍事天文地理娛樂圈。或許我又知道該怎么定義她,她揣著信仰審視世界,感性而隨心,所以她帶領的我們爆溢出自由思想的光芒,我們始終都是自己,或者,已超越了自己。
每一次,當高考的那個夏天結束,看著那些花兒各自奔向天涯的時候,我都難以抑制離別的傷感,只有跟他們一起奔跑,一起飛翔,才可以在新的起點上暫時放下那些感傷,才有勇氣含淚微笑,重新對下一個明天說“你好”。
好了,讓我們一起在歌聲中說再見——
每一次哭 又笑著 奔跑
一邊失去 一邊在尋找
明天你好 聲音多渺小
卻提醒我 勇敢是什么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鹽田高級中學)
編輯:蘇雨
責任編輯: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