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廣南縣舊莫鄉(xiāng)昔板中心學?! £戇\超
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
云南省廣南縣舊莫鄉(xiāng)昔板中心學校陸運超
多年的中學語文教學中,筆者最困擾的是作文教學。作文教學中,一些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與情感失真。本文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使學生的作文與生活相聯(lián)系。
生活化 教學模式
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教師給出“記一個你最熟悉的人”的話題。學生會寫到爸爸、媽媽、教師。例如,“下雨天爸爸背我上學”“半夜生病媽媽背我上醫(yī)院”“天冷,媽媽給我送衣服,下雨給我送傘”“看見老師辛苦批改作業(yè)”等。這些作文內(nèi)容已沒有新意。為什么“老故事”一直不斷地在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呢?究其原因,學生生活體驗的缺乏導致學生寫不出真情實感,使作文內(nèi)容虛假。
語文教師該采取怎樣的做法突破這種困境呢?
現(xiàn)實生活是寫作源泉。學生要學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對生活現(xiàn)狀進行思考。這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重要前提。豐富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體驗,這是學生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的必由之路。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呢?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展現(xiàn)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熱情。學生把寫作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能點燃對生活的熱情,展現(xiàn)他們的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普通鄉(xiāng)村中學。對學生來說,農(nóng)村是廣闊的天地,有成群的雞鴨,野外有盛開的鮮花,視眼中有陡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淙淙的流水、平曠的土地、彎彎的河流。學生在這里生活、在這里成長。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么學生生活的一幕幕就會真實地展現(xiàn)在你面前。學生的作文會寫得順手,有生活氣息。
很多學生面對作文題目總是愁眉苦臉的,覺得無從下筆,其原因是沒有什么內(nèi)容可寫。一般情況,筆者是讓學生在假期寫自命題作文,但內(nèi)容一定要真實。筆者會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身邊的人和事,積累多樣的寫作素材。筆者讓他們擁抱自然,觀察朝霞夕陽,風雨雷電;讓他們沐浴陽光,享受春的和煦、夏的火熱、秋的喜悅、秋的寂寞;讓他走進親人,理解長輩們的良苦用心,學做家務,分擔家庭責任;讓他們盡情玩耍,在游戲中感悟生活的甜美。
例如,生活中的一個微笑、一聲叮嚀,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學生自己擬題,可以自己暢寫。筆者批閱學生作文時發(fā)現(xiàn)了很多感動,學生的作文表達著生活中生動真實的生命氣息。
教材中有很多文質(zhì)兼美、浸透著作家深刻情感的文章,彌補了學生生活體驗的不足,打開了他們走向多彩生活的大門。
例如,朱自清的《春》多角度地細致觀察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文章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生動活潑地展現(xiàn)了春天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美好景象。講這篇文章時正值秋天,筆者引導學生走進朱自清筆下的春天,加深對春天生機盎然的生命景象體驗。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讓你寫秋天,你會抓住哪些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
筆者所在班級的教室在五樓,可以放眼看到田野、河流、山川等。學生通過對秋天已有的情感體驗,誘發(fā)新的體驗。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依照《春》一文的表現(xiàn)手法,將自己對秋天的真實體現(xiàn)寫下來。如此一來,既有了表現(xiàn)手法的遷移運用,又加深了學生對秋天的生活體驗,拓寬了學生的生活視野,使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鍛煉了寫作能力。
學生的生活圈子狹窄,其閱讀體驗與生活體驗同等重要。閱讀體驗是學生借助書籍或其他信息渠道獲得的間接體驗。生活體驗是在個人實踐活動中直接經(jīng)歷并獲得的體驗。兩者都是寫作的源泉活水。
閱讀教學是體驗或作文積累素材的絕佳途徑。教學時,教師要抓住這一體驗的契機,創(chuàng)造表達機會,撥動學生的心弦,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事物形象與閱讀體驗,使學生頭腦中的語言材料完全活躍起來,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沖動,以此使學生學會仿寫,記錄即時的心靈感悟。
作文教學的真諦是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積累閱讀體驗,有效地促成學生的真實表達、真實作文,使學生走出寫作的困境。
ISSN2095-6711/Z01-2016-11-0108
陸運超,女,壯族,云南省廣南縣舊莫鄉(xiāng)昔板中心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