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華
【摘要】工程項目口譯因其極強的專業(yè)性和跨學科性給口譯員帶來了一系列挑戰(zhàn)。其中,缺乏術語儲備和專業(yè)背景,語言基礎不扎實,以及譯員角色認知是擺在譯員面前的三大難點。應對三大難點的三大對策和技巧主要包括積累術語和專業(yè)知識,合理運用翻譯策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谧g從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預判難點和合理使用策略是口譯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
【關鍵詞】口譯 工程項目口譯 策略 難點
一、工程項目口譯的特征和標準
口譯是指“對口頭表達的信息及文本進行的口頭翻譯”。工程項目口譯并非單純的口頭翻譯,這類口譯通常包含著大量的術語,行話以及專業(yè)背景知識,專業(yè)性極強。除了專業(yè)性和跨學科性這兩大顯著特征外,工程項目口譯還有簡潔性,系統(tǒng)性和客觀性等特點。
鑒于工程項目口譯所具備的種種特征,譯員在執(zhí)行口譯任務時也應當遵循一定的標準。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大標準:一是準確。這是基本和主要要求。二是流暢。不連貫流暢的表達既會破壞雙方的交流氛圍,也會影響口譯質(zhì)量耽誤雙方的時間。三是專業(yè)。譯員在措辭和表達時應盡量使用術語和行話。例如“Those two detectors cant talk to this RTU.”這句話,如果譯員將“talk to”翻譯成“交流”而不是“發(fā)送信號”的意思就會影響雙方的理解和交流。
二、工程項目口譯的三大難點
1.缺乏術語儲備和專業(yè)背景。術語(terminology)是通過語音或文字來表達或限定科學概念的約定性語言符號,是思想和交流的工具。術語可以是詞,也可以是詞組,用來正確標記生產(chǎn)技術、科學、藝術和社會生活等各個專門領域中的事物、現(xiàn)象、特性、關系和過程。普通的詞匯專業(yè)化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儀表盤“斷電”,他們會使用“get power down”而不是“turn off power”。再例如,“contact close”是“觸點閉合”而不是“關閉接觸”。另外,譯員若不了解工程領域的基本原理和工程項目的方案或技術設計,就無法做到隨機應變,思維同步,舉一反三。
2.語言基礎不扎實。語言基礎主要包括聽、說、讀、寫四大部分。其中聽力障礙是譯員的一大難題。工作中,譯員既會聽到一般的日常表達,也會聽到深奧難懂的專業(yè)知識,再加上聽辨的及時性和一次性的特點都會給譯員帶來壓力。
作為口譯員,信息的輸入和輸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雙語基本功?;竟Σ辉鷮崟е驴谧g中出現(xiàn)一些漏譯和錯譯的現(xiàn)象。
3.譯員角色認知。譯員在跨文化交際中除了充當信息傳遞者的角色,還擔任著協(xié)調(diào)員的角色。通常,工程項目口譯大多是以現(xiàn)場陪同口譯的形式進行的。這就要求譯員承擔更多的溝通和服務的工作。
三、應對工程項目口譯難點的三大策略
1.積累術語和專業(yè)知識。術語和專業(yè)知識的積累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持續(xù)性的學習和儲備。這要求譯員在整個口譯過程中做個有心人。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項目資料,向技術人員或其他譯員問詢,閱讀書籍,網(wǎng)上搜索等多種方式補充工程技術專業(yè)的背景知識。
2.合理運用翻譯策略。在工程項目口譯中,筆者初步將譯員頻繁使用的翻譯策略分為三點,即增補、省略、替換或滯后調(diào)整。
(1)增補。為了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信息,譯者往往需要對譯文作一些增添或刪減,把原文隱含的一些東西適當增補出來。例如,“The best cond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這句話為方便中方人員的理解,譯員應補充翻譯成“最好的導體電阻最小,最差的導體電阻最大?!?/p>
(2)省略。省略的主要目的是省去一些可有可無的冗詞贅語,刪去一些不符合目的語表達習慣的詞語。此外,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客戶有著重復啰嗦的表達習慣,為了譯文的簡練和節(jié)約雙方時間,也可以采用省略的對策。例如“When the pressure gets down, the pilot light is on.”可省略翻譯為“氣壓低,指示燈亮”。
(3)替換。就算是經(jīng)驗豐富的譯員也難免會在口譯的過程中遇到難翻譯或不會翻譯的地方。遇到陌生的術語,譯員可請求發(fā)言人解釋術語的含義,作替代說明。例如,在遇到“無功功率”一詞時,可向中方人員虛心請教了其含義,得到“它的功率不能轉化為熱能機械能”的解釋,再將其描述為“The power cannot be transformed to heat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外方電氣工程師很快就理解譯員指的是“reactive power”。
3.發(fā)揮譯員的主觀能動性。“所謂譯者主體意識,指的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體現(xiàn)的一種自覺的人格意識及其在翻譯過程中的一種創(chuàng)造意識。這種主體意識的存在與否,強與弱,直接影響著整個翻譯過程,并影響著翻譯的最終結果,即譯文的價值”。譯員在工程項目口譯中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為中外雙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溝通和服務工作,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首先,譯員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承擔溝通和服務的工作。其次,譯員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減少雙方因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宗教、習俗等產(chǎn)生的沖突。譯員“處理的是個別的詞,而他面對的是兩大片文化。”最后,譯員應同工程師充分溝通以對其發(fā)音,說話的習慣和節(jié)奏有大致了解??傊こ添椖靠谧g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的工作,需要口譯人員有術語及專業(yè)知識的積累,扎實的雙語基礎,而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譯員順利完成口譯任務的保障。
參考文獻:
[1]Mark Shuttleworth&Moria; Cowie.翻譯研究詞典[M].譚載喜,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韋孟芬.英語科技術語的詞匯特征及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