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林逸凡
先直觀感知,再精密驗證
——“f[f(x)]”型函數(shù)問題處理技巧
吉林 林逸凡
對于函數(shù)f(x),若f(x0)=x0,則稱x0為函數(shù)f(x)的“不動點”;若f[f(x0)]=x0,則稱x0為函數(shù)f(x)的“穩(wěn)定點”.高考中對不動點和穩(wěn)定點的性質進行研究討論的“f[f(x)]”型函數(shù)問題,是常見的經典題型.
1.標準答案:思維成品難共鳴
【例題】(浙江大學自主招生)設M={x|f(x)=x},N={x|f[f(x)]=x}.
(Ⅱ)f(x)為單調遞增時,是否有M=N?并證明.
【答案】(Ⅰ)略.(Ⅱ)M=N.用反證法證明:
①若f(x0)>x0,由于f(x)為單調遞增函數(shù),所以f[f(x0)]>f(x0),即x0>f(x0),矛盾;
②若f(x0)<x0,由于f(x)為單調遞增函數(shù),所以f[f(x0)]<f(x0),即x0<f(x0),矛盾.
綜合①②可知,f(x0)=x0,因此x0∈M,與假設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故M=N.
【評注】對于抽象函數(shù)問題,因為沒有給出具體的解析式,因此對其性質理解起來本就十分困難.標準答案僅僅是出題人思維活動過后的成果展示,雖然邏輯上滴水不漏,結構上完美無瑕,但正因其過于嚴絲密合、渾然天成,有時反而有種“無從下口”的感覺,不能體會解題思路的形成過程,難以產生“共鳴”,特別是第二問中,“反證法”的思想是一個最大難點,是很難想到的.
2.思路形成:先出草圖再潤色
如果f(x0)≠x0,不妨把f(x0)記為y0,則y0=f(x0),y0≠x0,用y0表示f[f(x0)]=x0這個條件就成了:f(y0)=x0.
現(xiàn)在已經有了下列條件:y0=f(x0)、f(y0)=x0、y0≠x0、f(x)單調遞增.
觀察這兩個條件:y0=f(x0)、f(y0)=x0,發(fā)現(xiàn)點(y0,x0)和點(x0,y0)都在函數(shù)f(x)的圖象上,可以畫出草圖如圖:
其中點(y0,x0)和點(x0,y0)這兩個點應該是關于直線y=x對稱的.
這個函數(shù)圖象顯然不滿足題意,因為題中要求函數(shù)是單調遞增的,這樣畫不管怎么樣肯定有一段區(qū)間上單調遞減.這是在當y0≠x0時,畫出的大致草圖,當y0=x0時,點(y0,x0)和點(x0,y0)重合,縮成了直線y=x上的一個點,這個時候函數(shù)f(x)就可以是在定義域上單調遞增的了.
現(xiàn)在就大概明白了單調遞增這個條件是怎么回事了,它原來是要求(y0,x0)和(x0,y0)這兩個點不會分別出現(xiàn)在直線y=x的兩側,也就只能重合了.至此已經可以輕松自然地按著這個思路繼續(xù)完成例題的證明,對這道題的設計思路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并且形成一個小結論:對于一個單調遞增的函數(shù)來說,它的不動點和穩(wěn)定點應該是完全一樣的.
再回過頭來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在做這類f[f(x)]型問題時,一般的處理方法是:
令f(x)的一個函數(shù)值為y0=f(x0),然后再把這個函數(shù)值y0視為一個新的自變量,代回f(x),再根據(jù)實際條件解題.
例如在這道題中,根據(jù)f[f(x)]=x的條件,(y0,x0)和(x0,y0)都在f(x)的圖象上.
3.效果驗收:牛刀小試露鋒芒
“f[f(x)]”型函數(shù)是常見題型,接下來通過以下幾道變式練習進行進一步的加強和鞏固,由于都是選擇和填空的小題,證明過程不要求很嚴密,重點在抓處理這類問題的“感覺”.
A.[1,e] B.[e-1-1,1]
C.[1,e+1] D.[e-1-1,e+1]
【解析】已知f[f(y0)]=y(tǒng)0,則y=f(x)過(f(y0),y0)和(y0,f(y0)),兩者若不是同一個點,則關于y=x對稱,又函數(shù)是增函數(shù),不可能有這種情況,所以,設g′(ln2)=3-2ln2>0,則g(t)是增函數(shù),則a∈[g(0),g(1)]=[1,e].
4.觸類旁通:思路大同走天下
在掌握基本技巧以后,除了“f[f(x)]”型函數(shù)問題,處理類似的“f[g(x)]”型函數(shù)問題也不在話下,如變式4.
【變式4】若函數(shù)f(x)和g(x)都是定義在實數(shù)集R上的函數(shù),且方程x-f[g(x)]=0有實數(shù)解,則g[f(x)]不可能是( )
【解析】令y=g(x),代入條件f[g(x)]=x中,∴f(y)=x,∴有g[f(y)]=g(x)=y(tǒng),故方程g[f(x)]=x有實數(shù)解,即系數(shù)b,c滿足x2+bx+c=x有實數(shù)解即可,x2+(b-1)x+c=0,Δ=(b-1)2-4c≥0,除了B選項,均滿足條件.
【反思】對抽象函數(shù)的性質探究,不妨先通過“形象但不夠嚴密”的手段,從題設條件(出發(fā)點)和結論(目的地)入手,通過對自己發(fā)起一系列低起點、多步驟的問題串,對解題形成一個大致思路,再著手解決具體問題,通過不斷修飾完善,使解題步驟連貫起來,變得嚴密.經歷“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過程,對這類型的題目形成整體的把控能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知識與方法的遷移,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面對難題,不再犯怵.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吉大附中實驗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