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曉
(廈門大學 臺灣研究院,福建 廈門 361005)
?
我國高校境外辦學的動因分析和對策建議
鄢曉
(廈門大學 臺灣研究院,福建 廈門 361005)
在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實現(xiàn)將優(yōu)質教育資源“引進來”的同時,我國有越來越多的高校也積極通過境外辦學尋求自身教育資源的“走出去”。傳播中華文化,彰顯我國教育和文化軟實力;推介我國高校強勢專業(yè),引導其參與國際競爭;開展區(qū)域研究,促進高校學術水平的發(fā)展;拓展海外教育市場,在教育全球化競爭中占領先機是高校境外辦學的主要動因。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國高校境外辦學應完善相關政策法規(guī);加強頂層設計,進行宏觀指導;明確境外辦學的定位;掌握當前全球化教育市場的競爭規(guī)則;健全境外辦學質量保障體系。
境外辦學;動因分析;主要問題;對策建議
據(jù)教育部最近一次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截至2016年3月,我國高校境外辦學機構已達5個,項目數(shù)量已達98個[1]。 這5個機構分別是老撾蘇州大學、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云南財經(jīng)大學曼谷商學院、北京語言大學東京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在英國卡迪夫大學設立的北師大-卡迪夫中文學院。據(jù)了解,我國已有35所高校赴境外開展辦學活動。由此可見,我國高校在利用中外合作辦學實現(xiàn)“引進來”的同時,也將“走出去”提上日程,加快各自境外辦學的步伐。
國內媒體和學者們對于這一現(xiàn)象褒貶不一:有人持樂觀其成的態(tài)度,認為這是我國在教育和文化方面軟實力增強的體現(xiàn),預示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崛起;也有人表示擔憂,認為這有可能只是我國高校的一廂情愿,甚至是一種賠本賺吆喝的行為。從整體上看,我國高校境外辦學仍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這一行為的最終利弊尚有待觀察。對目前我國高校設立海外分校的這一熱潮,我們要保持冷靜,更要明確境外辦學的目的,對境外辦學做出準確合理的定位。
(一) 全球范圍內高校海外分校的設立情況
據(jù)“無國界高等教育觀察者”(the Observatory on Borderless Higher Education)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截至2013年12月,全球有200所可授予學位的高校海外分校。目前,高等教育輸出國的數(shù)量達到了24個,東道國的數(shù)量則達到了67個。在已設立海外分校的高校中,美國高校數(shù)量最多,達78所。承辦最多境外分校的東道國是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有37所[2]。美國大學爭相在境外設立分校,迅速占領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的新興市場的這一行為被媒體形容為美國大學席卷全球的“教育淘金熱”。另據(jù)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英國將鼓勵其公立院校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8個目標國家開設分校,以促進英國教育出口,實現(xiàn)將英國廣受歡迎的教學技能資本化的目標[3]。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也逐漸開始轉變單純作為教育輸入國的角色。例如我國高校境外辦學已分布在阿富汗、亞美尼亞、孟加拉國等全球22個國家[2]。雖然發(fā)展中國家海外辦學的擴張速度比較緩慢,但是全球海外辦學20%的輸出國已不是傳統(tǒng)印象上的教育出口國,海外辦學輸入輸出格局正在改變。新增加的教育輸出國有許多是發(fā)展中國家,所謂的“南—南”模式正在逐漸形成[4]。
(二) 國外學者對于本國境外辦學的動因分析
對于發(fā)達國家紛紛在海外設立分校的原因,《轉型期的教育:高校海外辦學及其趨勢》一書作者之一的克里斯多佛·里格羅斯(Christopher Ziguras)認為,教育資源、生源及現(xiàn)階段教育經(jīng)費投入之間的不均衡是高校海外辦學的內在動因,海外辦學是教育資源向著生源和現(xiàn)階段教育經(jīng)費投入聚集地流動的表現(xiàn)形式[5]。
其他學者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立陶宛學者埃格勒(Girdzijauskaite Egle)和阿斯塔(Radzevicience Asta)認為,拓展學術是高校設立海外分校最看重的因素。其論點在于,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需要通過新的教育經(jīng)驗和教學技能,特別是通過適應新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方能得以發(fā)展[4]。澳大利亞學者西蒙·馬金森(Simon Marginson)認為,提升學校國際聲譽和形象是促使高校建立海外分校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6]。高校用他們的聲譽作為資本進入新的市場,這充分體現(xiàn)了折衷理論[7]。高校在海外設立分校與跨國公司爭取其海外所有權優(yōu)勢類似,高校利用自身的品牌、知識產(chǎn)權、聲譽等資源在東道國市場管理和經(jīng)營實踐中積累新的所有權優(yōu)勢[8]。這些所有權優(yōu)勢利用得越好,對高校區(qū)位優(yōu)勢的擴大就越有利。
與發(fā)達國家境外辦學有明確的目的相比,我國高校境外辦學的動因尚不夠清晰,文章將對此進行分析。
(一) 傳播中華文化,彰顯我國文化和教育軟實力
2012年,在教育部黨組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擴大會議上,郝平副部長在發(fā)言中提到要“推動高校赴境外辦學”。他提到:“高校赴境外辦學工作是我國教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總體來看,境外辦學是我國教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必須提前謀劃?!盵9]
從老撾蘇州大學和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辦學定位來看,傳播中華文化是我國高校設立海外分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開設包含了中醫(yī)、中文及中國文學等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專業(yè)。據(jù)了解,老撾蘇州大學還設立了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考點,且常年開展?jié)h語言培訓。可見,漢語言培訓在高校境外辦學的工作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二) 推介我國高校強勢專業(yè),引導其參與國際競爭
有學者對1998—2008年的ESI數(shù)據(jù)庫進行搜集和整理,得出各所“985工程”大學入圍世界各學科專業(yè)前1%的學科名稱列表[10]。結果顯示,我國“985工程”高校的優(yōu)勢學科有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等11個專業(yè)之多,顯示了我國高校在境外辦學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如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首階段的若干科系中就包含了其入圍世界各學科專業(yè)前1%的化學工程。境外辦學是將我國高校的強勢專業(yè)推介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途徑。
(三) 開展區(qū)域研究,促進高校學術水平的發(fā)展
在對高校設立海外分校的相關研究中,一些學者提到,高校設立海外分校有益于高校開展區(qū)域研究,如一些西方國家高校在中東地區(qū)所設立的分校,給西方國家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機會[11]。我國高校境外辦學對我國開展區(qū)域研究與合作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如同濟大學佛羅倫薩分校就明確表示,該分校將充分利用佛羅倫薩作為文化藝術之都的優(yōu)勢,將“藝術學”作為主要學科方向,并致力于更多的跨學科、通識類課程的開發(fā)研究。
(四) 拓展海外教育市場,在教育全球化競爭中占領先機
從長遠來看,境外辦學是全球趨勢,無法阻擋。特別是當前我國的中小學已經(jīng)出現(xiàn)生源萎縮的現(xiàn)象,許多中小學教師面臨無課可上、無學生可教的尷尬局面。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少子化現(xiàn)象也會越來越普遍,生源減少這一因素最終會沖擊高等教育。屆時,我國的高校也將面臨美國高校當前所面臨的生源萎縮現(xiàn)象。因此,實施境外辦學,吸引境外生源,率先搶得先機,對于我國高校而言勢在必行。
(一) 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校境外辦學尚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境外辦學在漢語教學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從目前我國高校境外辦學所設置的一些專業(yè)來看,許多高校在漢語教學中投入了較多的精力。需要指出的是,把漢語教學作為辦學重點這一定位與我國的孔子學院目前承擔的任務有較多的重疊??鬃訉W院是為了開展?jié)h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而設立的。但是與高校的海外分校不同,孔子學院品牌已經(jīng)形成,在全球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其自有的一套較為成熟的語言教學和文化傳播方案。從這點上看,我國高校境外辦學迫切需要重新調整“漢語教學”在辦學中所占的比重,將漢語教學作為一個學習的基本課程,而不是一門專業(yè)來設置?;蛘呖梢钥紤],將漢語教學這一任務交由孔子學院完成,在具備基本的漢語能力后再銜接到分校的學習中來。
2. 海外分校定位不夠明確。從目前舉辦的海外分校專業(yè)設立情況看,有的高校對分校的專業(yè)設置有近期和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朝著一個完整分校的規(guī)劃發(fā)展;有的則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明確,仍有將“分?!币暈閲鴥葞熒M馀嘤柣鼗蜃鳛橐粋€暑期學院的短期合作項目來運行的情況,對專業(yè)建設沒有較明確的發(fā)展規(guī)劃。這樣定位對專業(yè)的“走出去”“走得穩(wěn)”是否有足夠的動力支持令人擔憂。
要讓這些專業(yè)“走得穩(wěn)”,應該通過對東道國學科專業(yè)需求進行科學調研,以符合當?shù)厍袑嵭枰?,這樣才是境外辦學專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力保障。
3. 高校承擔著高財務風險。我國現(xiàn)行財政政策明文規(guī)定不允許公辦高校對境外辦學進行投資。因此要保障境外辦學的校園建設、教師聘任、管理人員配備、教學設備資料購買等所需的經(jīng)費,高校所面臨的壓力不小。與在國內其他地區(qū)設立分校不同,高校在海外設立分校承擔了很高的財務風險。目前高校海外辦學經(jīng)費均需依靠募集社會資金來提供,如果無法在辦學經(jīng)費上得到保障,那么就很可能面臨巨大的損失,甚至是被迫終止境外辦學項目。這樣的例子是切實存在的,例如新南威爾士大學設立在新加坡的分校,僅僅維持了兩個月,即造成了3800萬美元的損失[12];密歇根州立大學迪拜分校已經(jīng)損失了數(shù)百萬美元,2010年起停止招收本科生,該校能否繼續(xù)辦下去還是個未知數(shù)[13];最近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設立在新加坡的分院也宣布由于財政問題于2014年停止招生[14]。
4. 高校境外辦學缺乏質量保障。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是境外辦學的生命線,但是我國境外辦學的質量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對我國高校境外辦學的監(jiān)管工作只能依靠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來進行,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定期在教育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wǎng)上公布教育涉外活動的信息(目前以發(fā)布自費留學中介相關信息為主),并對國(境)外學歷學位進行認證,但是這些工作對質量的監(jiān)控效果是十分有限的。沒有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來對境外辦學的質量進行監(jiān)控,這對我國高校境外辦學長遠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 若干對策建議
1. 完善相關政策法規(guī)。我國《高等學校境外辦學暫行管理辦法》(現(xiàn)已廢止)發(fā)布已十多年,在這期間,國內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以及全球教育市場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現(xiàn)行管理辦法已明顯滯后于現(xiàn)實發(fā)展的需要。盡管2012年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加強涉外辦學管理的通知》,但從通知內容來看,其更多的是針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一些不良現(xiàn)象提出的,對我國高校境外辦學的關注不夠。因此,我國迫切需要出臺與當前高校境外辦學相適切的政策法規(guī),對境外辦學的定義、類型進行補充和更新,對赴境外辦學的高校的辦學資質作出規(guī)定,對高校境外辦學的審批程序、評估程序、學位認證、退出機制等方面進行準確的說明,最終規(guī)范高校境外辦學行為。
2. 加強頂層設計,進行宏觀指導。政府應對高校境外辦學起到更積極的鼓勵和推動作用。政府對于“走出去”的高校進行一定的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現(xiàn)階段的境外辦學中,我國高校與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高校相比還沒有明顯的資源優(yōu)勢,政策支持是很多高?!白叱鋈ァ钡闹匾獥l件。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鼓勵政策,與潛在的東道國加強外交和文化聯(lián)系。這既為我國高?!白叱鋈ァ贝罱蛄汉推脚_,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高校在東道國辦學提供了一個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保障。在保證高校境外辦學質量的前提下,政府應精簡審批程序,避免高校為舉辦境外辦學而花費過多額外的精力,以幫助高校降低申報和審批的成本。
3. 明確境外辦學的定位。從國內外大學設立海外分校的實踐效果看,海外分校是否能夠良好運行發(fā)展,與校方對海外分校的定位是否清晰休戚相關。因此,我國高校要制定科學的境外辦學規(guī)劃,對本校境外辦學的定位要有清晰的認識。定位的不同,直接決定了辦學目的不同,相應的辦學性質、辦學規(guī)模、專業(yè)設置等都會有所差別。而定位、辦學性質、辦學規(guī)模、專業(yè)設置等又決定了辦學投入和經(jīng)費來源等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與應對??芍^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有所疏忽。目前,我國高校不論是境外辦學的機構還是項目,在辦學定位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要堅持公益性,但是也不能忽視財政的現(xiàn)實問題;要宣傳中國文化,但也不能忽視專業(yè)的適應性;要堅持境外辦學高質量,但也不能忽視可能存在的“稀釋”作用;要堅持服務當?shù)兀且膊荒芎鲆曈行Ю脜^(qū)位優(yōu)勢。與此同時,高校應對境外辦學存在的風險,如財務風險、政策風險、文化沖突和差異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政治環(huán)境風險等妥善謀劃、有效規(guī)避。
4. 掌握當前全球化教育市場的競爭規(guī)則。當前,美英等發(fā)達國家仍持續(xù)在全球設立海外分校,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如印度)也在努力構建本國的全球化教育版圖。我國高校要清晰把握全球化教育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洞悉制度框架的差異。高??梢酝ㄟ^選拔或引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來為我國高校的境外辦學工作服務。高校還可以通過有效獲取并利用有利于辦學的各種因素,如與海外華人、校友建立聯(lián)系,建立和完善校友會;加強對潛在東道國社會、歷史、文化、跨境教育市場、跨境教育法律政策等關鍵信息的了解;積極尋求社會力量如各種公益基金、個人慈善捐款、東道國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動我國高校境外辦學的進程。
5. 健全境外辦學質量保障體系。質量保障體系有內外部之分。在外部保障體系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應借鑒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教育輸出國跨境教育質量保障的經(jīng)驗,將境外辦學盡快納入我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之中,對高校舉辦境外辦學的機構和項目進行全程監(jiān)控和有效管理。在內部保障體系方面,高校對輸出的教育質量應進行嚴格控制,將境外辦學當作母校的一個品牌來建設。對海外分校的專業(yè)設置、師資配備、招生資格、管理人員的規(guī)范、教學設施的配置等都要保證與母校有同等的高質量、高水平。另外,由于境外辦學的辦學經(jīng)費無法從國內母校獲得,只能依靠向社會籌資,對于辦學經(jīng)費的籌集和使用情況學校應設立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辦法,以此為境外辦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提供足夠的經(jīng)費保障。
[ 1 ]柯進,劉博智.面向世界,中國教育咋建“朋友圈”——人大代表熱議教育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服務[N].中國教育報,2016-03-16(01).
[ 2 ]Lawton L, Katsomitroa A.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es:Data and Developments[EB/OL]. (2012-12-01)[2015-07-20].http://www.obhe.ac.uk/documents/view_details?id=894.
[ 3 ]駐英國經(jīng)商參處.英國政府鼓勵公立院校設立海外分校[EB/OL].(2013-08-02)[2015-07-20]. http://china.huanqiu.com/News/mofcom/2013-08/4203851.html.
[ 4 ]Egle G, Asta R.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 Framework and Strategy[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 2014(110):301-308.
[ 5 ]孫敏,王煥現(xiàn).歐美高校為何熱衷海外辦學[N].中國教育報,2011-07-05(003).
[ 6 ]Marginson S. Dynamics of National and Global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HigherEducation, 2006(52):1-39.
[ 7 ]Dunning J H, Lundan S M.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theGlobalEconomy[M].Massachuset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8:116.
[ 8 ]Shams F, Huisman J. Managing Offshore Branch Campuses: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Institutional Strategies[J].JournalofStudiesinInternationalEducation, 2012(16):106-127.
[ 9 ]郝平.推進教育發(fā)展改革的幾點體會——在教育部黨組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擴大會議上的發(fā)言[EB/OL]. (2012-11-17)[2015-07-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76/201211/144979.html.
[10]趙星.我國985高校優(yōu)勢學科的國際影響力[EB/OL].(2009-03-28)[2015-07-2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2956.
[11]Knight J.Education Hubs: A Fad, A Brand, An Innovation? [J].JournalofStudiesinInternationalEducation,2011(15):221-240.
[12]Becke R J.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es[EB/OL].(2014-08-02)[2015-07-20].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70428130551462.
[13]迪拜:密西根州立大學迪拜分校開設研究生新課程[EB/OL]. (2013-05-18)[2015-07-20].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xns/zxzx/274047.shtml.
[14]Girdzijauskaite E, Radzeviciene A. Opportunities of Competitiveness of Latecomer University[EB/OL]. (2014-08-02)[2015-07-20].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70428130551462.
(責任編輯劉倫)
Motivatio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Go Abroad to Run Schools
YANXiao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mong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 number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importing education resources of superior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more and more are making effort for running schools oversea to export our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motivation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run schools oversea include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display our soft power; promoting the strong specialties to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arrying on area study to improve research level; expanding the education market oversea to take an advanced statu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cluding consummating the policy and regulation of running schools oversea; enhancing the top design and guiding in the macro view; clearing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schools oversea;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egulations of global education market;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quality assurance of running schools oversea.
running schools oversea; motivation analysis; mai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10.13316/j.cnki.jhem.20160417.006
2015-08-04
鄢曉,博士后,從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研究。
G640
A
1673-8381(2016)03-0066-05
網(wǎng)絡出版時間: 2016-04-17
網(wǎng)絡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60417.092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