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丹
(百色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西 百色 533099)
性別視角下《傳揚歌》與《圣經(jīng)·箴言》中的賢妻形象分析
覃 丹
(百色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西 百色 533099)
《圣經(jīng)·箴言》(以下簡稱《箴言》)的第31章《論賢妻》和中國壯族《傳揚歌》的《為妻》篇中所構建的是猶太民族和中國壯族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形象。從性別視角來看,賢妻形象的本質是男權社會中,男性按照他們的期待對女性進行的刻板定型,目的是使女性朝著男性理想的方向發(fā)展。
《傳揚歌》;《圣經(jīng)·箴言》;賢妻形象;性別視角
《圣經(jīng)·箴言》(以下簡稱《箴言》)的第31章《論賢妻》規(guī)定了“賢妻”的具體標準,無獨有偶,中國壯族民間倫理道德長詩《傳揚歌》也專門以《為妻》篇規(guī)范了“賢妻”的各種行為準則。這兩個篇章分別構建了猶太民族和中國壯族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形象,是這兩個民族按照他們認定的社會倫理、社會道德、社會標準針對“妻子”的品質、典型特征、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進行的社會文化制約和預設,簡單地說,就是這兩個民族對“妻子”這一角色所作的“刻板定型(stereotype)”。
《傳揚歌》中認為能娶得一位賢慧的妻子比什么都重要:“娶得位賢妻,賽過無價寶”,而最理想的妻子就是“當家賢主婦,種地是好手??p補她偏巧,老少不用愁。清晨她早起,睡眠她在后。樸素又大方,客來會應酬?!盵1]41《箴言》①則認為娶妻當娶“才德的婦人”,娶得“才德的婦人”就是娶得賢妻,“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所謂“才”,是指在照顧家人、料理家務、增加家庭收入等方面表現(xiàn)得很能干;所謂“德”,指的是有虔誠的信仰,即敬畏耶和華。由此可見,品行端正、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是《傳揚歌》和《箴言》對于賢妻的共同定型。
1.貞潔溫順
賢妻的首要條件必然是恪守婦道、守持貞潔?!妒ソ?jīng)》中對于妻子的貞潔有著明確的律法規(guī)定:如果一個男人娶妻同房后發(fā)現(xiàn)女子不貞,她的父母就必須要拿出證明她貞潔的證據(jù),若無有力證據(jù),該女子就要被帶到她父母的家門口,任由本城人亂石打死,也就是說,貞潔是成為妻子的必備條件?!渡昝洝穼τ诓回憹嵉呐?,《箴言》進行了嚴厲的譴責,第7章《遠離淫婦》描述了一個有夫之婦趁丈夫出遠門引誘無知少年,無知少年上鉤后卻命喪黃泉的故事,故事的目的是以此訓誡年輕男性要遠離淫蕩女人,也以此從側面譴責那些淫婦,因為她們害人又害己?!秱鲹P歌》雖然沒有對女性的貞潔作出明文規(guī)定,但與《箴言》相比較,它對不貞潔女性的譴責則更為直接和嚴厲:“為妻不知羞,貞潔送他人。賣身給漢客,游蕩度光陰”;“可憐偷漢女,丟臉不知羞。她自作聰明,過后人恥笑。”[1]132這就表明兩個民族對妻子貞潔的重視如出一轍,都把其視為賢妻的必備條件。
除了對丈夫忠貞不二,賢妻還得有溫順的性格。性格溫順首先意味著脾氣溫和?!秱鲹P歌》中有言:“娶得位賢妻,公婆她侍候。和氣待雙親,話語甜心頭”[1]129,溫和的妻子能使家庭融洽和溫暖,而厲害的潑婦則不僅使丈夫頭痛不已,“娶得位潑婦,丈夫挨她損。句句她頂撞,天天吵不寧”[1]130,可能還會造成家散子離:“潑婦嘴巴饞,丈夫難臨頭。兒女怕如貓,爭往鄰村逃”[1]130?!扼鹧浴分幸舱J為這樣的潑婦只能讓丈夫退避三舍:“寧可住在屋頂?shù)慕巧?,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當然,性格溫順更重要的含義是要順從丈夫?!秱鲹P歌》明確點出了“夫唱婦也隨”;《圣經(jīng)》的規(guī)定則更具體:“你們做妻子的,要順從自己的丈夫……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因為古時仰賴神的圣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彼得前書》)
2.勤勞善良
《箴言》和《傳揚歌》中都把勤勞視為賢妻的重要品質?!扼鹧浴返摹墩撡t妻》篇采用了正面描寫,里面的妻子為了家庭終日忙碌,是賢妻的典范:“她照管家務,并不吃閑飯”;“未到黎明她就起來,把食物分給家中的人,將當做的工分派給婢女”;“她尋找羊絨和麻,甘心作手工活”;“她一邊手拿捻線竿,一邊手把紡線車”;“她覺得所經(jīng)營的有利,她的燈終夜不滅”。而她的勤勞也使得她自己和全家過著體面的生活:“她為自己制作繡花毯子,她的衣服,是細麻和紫色布作的”;“她不因下雪為家里的人擔心,因為全家都穿著朱紅衣服”。
《傳揚歌》的《為妻》篇則采用了反面描寫以抨擊懶婆娘:“晚上不紡線,獨坐懶洋洋。偷米上街賣,買布做衣裳。提秤約白米,又怕丈夫見。鍋中無米煮,口水送清湯”;“為妻不紡線,白日高枕眠。鄰家已織布,她未分籽棉。衣裳沒有換,好吃她占先,早晚出門去,補丁上下連”[1]130。在傳統(tǒng)壯族社會里,男人要負責耕田,女人要負責紡織和干家務,這種懶惰的妻子必然會使自己和家人遭他人的恥笑:“誰人喊喳喳,穿破衣爛衫。串村傳閑話,整天就會玩。穿一件布衣,前補后又爛。說她又賭氣,丈夫更難堪”[1]130。只有“種地又縫衣,夜忙到三更”[1]131的勤勞賢妻才能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保證全家過上好日子。
善良是賢妻的另一重要品質?!扼鹧浴分邪褞椭F人作為明確的律法:“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薄扼鹧浴分械馁t妻謹守教義:“她張手周濟困苦人,伸手幫補窮乏人”,隨時在幫助周圍有困難的人?!秱鲹P歌》也倡導要善良互助:“春耕待插秧,有牛要相幫”,“各人顧自己,前輩不主張”[1]126。而作為妻子的,《傳揚歌》要求她的善良不僅體現(xiàn)在幫助鄰居,更重要的是要善待公婆:“娶得位賢妻,公婆她侍候。和氣待雙親,話語甜心頭。心中有句話,會上下斟酌。有話不順心,過后不計較”[1]129;還要善待前妻的孩子:“后娘也是娘,肚里可撐船。兒女當親生,長大心溫暖”[1]136。
3.聰明能干
賢妻的另一個典型特征是聰明智慧?!秱鲹P歌》的《為妻》篇有:“肚里有明燈,照亮她的心。辦事人敬服,話語賽金銀”[1]129?!扼鹧浴返摹墩撡t妻》也有:“她開口就發(fā)智慧,她的舌上有仁慈的法則”。兩句話表達了相似的意思:賢妻說出的話總是至理名言,做事又處處考慮周全,自然她說的話辦的事都令人信服。
聰明智慧的賢妻當然明白單靠勤勞是不能讓自己家人過上舒心日子的,必須要多想辦法。崇商的猶太民族賢妻于是大膽投資、搞經(jīng)營、做買賣:“她想得田地就買來,用手所得之利栽種葡萄園”;“她覺得所經(jīng)營的有利,她的燈終夜不滅”;“她做細麻布衣裳出賣,又將腰帶賣與商家”。崇農的壯族賢妻則精心盤算如何擴大農業(yè)生產(chǎn)增加家庭收入:“卯時天微明,夫妻同下田”;“田地不夠耕,舍命入山林。日夜自操心,功夫不負人。不怕草茂盛,好苗靠人勤。進山另墾荒,砍大樹放平”;“雜糧隨手種,功夫不放閑”[1]121。
壯族賢妻的聰明能干幫助家庭過上了好日子,“家貧變小康”,不僅丈夫和家人對此很滿意:“妻聰明伶俐,夫滿意稱心”,“妻子人賢慧,全家樂陶陶”[1]130,也得到了周圍人的贊賞:“賢妻通情理,不枉來世間。持家好幫手,夫婦日子甜”[1]133。猶太民族賢妻的聰明能干更是幫助全家過上了富足的生活:“能力和威儀,是她的衣服。她想到日后的景況她就喜笑”。她喜笑顏開是因為她知道她的經(jīng)營和買賣會給她的家?guī)砻篮玫墓饩?、富足的生活。而她的聰明能干不僅得到了丈夫和子女的一致贊揚:“她的兒女起來稱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稱贊她說,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也使她獲得了全城人的敬仰:“愿她享受她的雙手所得,愿她的工作,在城門口榮耀她”。
如前所示,《傳揚歌》和《圣經(jīng)·箴言》中的賢妻形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這是男權社會文化建構的結果。在男權社會背景下,掌握了經(jīng)濟大權和話語權的猶太民族和壯族男性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都加強了對女性的支配權,并按照他們的期待對女性進行了刻板定型,企圖以此來影響現(xiàn)實中的女性,使其朝著男性理想的方向發(fā)展,從而達到塑造女性的目的,《傳揚歌》和《箴言》中的賢妻形象應該說就是這個目的下的產(chǎn)物。
1.男權文化建構的“完美榜樣”
自父系社會伊始,女性的“他者”身份就被男性文化武斷地設定了?!秳?chuàng)世記》中上帝耶和華先造亞當后造夏娃的次序就表明了男女的次序和等級。律法還明確規(guī)定:“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造的,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并且男人不是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為男人而造的”;“男人是女人的頭”。(《歌林多前書》)壯族創(chuàng)世神話《姆洛甲》也對男女等級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布洛陀擎起天,姆洛甲壓平地;布洛陀造太陽,姆洛甲造月亮;布洛陀造森林,姆洛甲造田地;布洛陀去開河,姆洛甲去開泉”[2]。在這里,雖然布洛陀和姆洛甲都是創(chuàng)世神,但把姆洛甲排在后面,這就表明布洛陀是主神,姆洛甲只是陪神和妻子,男女性的主客體之分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見,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猶太民族還是中國壯族,在男性書寫的歷史中,女性從來就被認為是附屬于他們的“次性別”,只能作為“他者”而存在。
但如何把女性變成真正的“次性別”和“他者”,掌握文化霸權和話語權的男性們知道他們需要一個榜樣來規(guī)范女性的思想和行為。夏娃顯然不合適,她不僅有著自我意識,甚至還引導男人犯罪;壯族的姆洛甲更加不合適,因為她人神合一、無所不能、無所不干,幾乎強大到可以喧賓奪主。于是猶太族和壯族不謀而合地分別構建出一個賢妻形象,她們在肉體上忠貞于自己的丈夫,在精神上順從于自己的丈夫,有著超強的理家能力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使丈夫臉面有光卻不會威脅到他的領導地位。這樣的女性既滿足了他們的期待——沒有自我、以丈夫和家庭為中心,又能服務于他們的男權意識——為規(guī)范女性行為作出了示范,無疑是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完美女性??梢哉f,《傳揚歌》和《箴言》中所塑造的賢妻形象其實是男權文化按照男性的體驗、理解、欲求而為女性構建出來的一個“完美榜樣”。
2.沒有自我的“賢妻良母”
在男權社會背景下,那些表現(xiàn)出自我的妻子自然不能稱為“賢妻”,如夏娃和姆洛甲,那些為了追求自我欲望而偏離道德規(guī)范的妻子更加不能稱為“賢妻”,她們反倒是要受到猛烈鞭撻的,唯有那些沒有自我、也沒有自我欲望,一心只為丈夫和兒女的妻子才能稱為賢妻。從《為妻》和《論賢妻》來看,“賢妻”一生主要有三樁大事:一是服侍丈夫,二是生兒育女,三是料理家務。顯而易見,家庭是她們活動的主要場所,而她們的一切言行也都是為了丈夫和家庭。為了丈夫,她們得持守貞潔、溫順平和;為了家庭和兒女,她們得聰明智慧、勤勞能干;此外,為了丈夫和家庭有個好名聲,她們還得樂善好施。總之,她們只為丈夫和家庭而活,“母職”和“妻職”是她們生存的一切意義,也是她們存在的正當性證明,毫無“自我”可言。對于她們沒有自我的付出,男權社會是褒揚有加:“妻輔助丈夫,甘甜做夫婦。不以貌取人,和諧心滿足。有人情來往,會盤算應付。遠親或近戚,都同樣照顧”[1]225;“賢惠的妻子是丈夫的華冠”。(《箴言》)
但是男性塑造“賢妻”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贊美和神化她們的“母性”和“妻性”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使其他女性以她們?yōu)榘駱?,自愿放棄自我實現(xiàn)的一切愿望和努力,以達到維護他們的霸權地位、把女性逐離社會生活的中心、使女性邊緣化的目的,所以對她們也只是褒揚有加而已,其實在他們眼里,“賢妻”在本質上與其他妻子并沒有區(qū)別。也因此,無論是在《為妻》還是《論賢妻》中,我們只看到關于賢妻家庭作用的描述,卻看不到關于她們家庭地位的任何描述,那是因為對于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他們早就作了規(guī)定?!妒ソ?jīng)》中有名的摩西“十誡”中的第十誡規(guī)定:“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仆婢、牛驢,并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中國壯族《布洛陀經(jīng)詩》中的《解母女冤經(jīng)》則說道:“嫁女得黃牛水牛,賣女得喝酒吃肉,父王哈哈笑,父王樂融融;賣女得手鐲來戴,嫁女得錢裝腰包?!盵3]1033-1034在《圣經(jīng)》里妻子被視為與房屋牛驢等值的財產(chǎn),而在《布洛陀經(jīng)詩》里女性在婚姻中則是買賣的對象,也就是說她們都只是等同于一件物品,并不被當做人看待。
3.性別平等的微弱顯現(xiàn)
要么被視為買賣對象,要么則被視為與房屋牛驢等值的財產(chǎn),可見在《傳揚歌》和《圣經(jīng)》時代,壯族和猶太民族的婦女地位都不高,但她們的地位相對于其他民族的女性還是要強很多。如壯族女性雖然在婚姻中是買賣的對象,但她們在某種程度上是有自主選擇丈夫的權利的。[4]在《解母女冤經(jīng)》就有描述由于某姑娘很出色,“上邊的青年來說情,下面的青年來提親。媒人登門第一次,女兒不開腔,父母也不敢答應”[3]1025-1026?!秱鲹P歌》中則專門有《擇婿》篇來開導青年女子:“一勸眾姑娘,學乖不學蠢。想去嫁財主,天下有幾人”;“二勸天下女,青春去不回。擇得朱門時,紅顏色已衰?!盵1]127不言而喻,如果壯族姑娘在婚姻問題上完全沒有自主性,也就無所謂“擇婿”、無所謂嫌貧愛富了。而猶太民族呢,雖然重男輕女,但也有許多律法保護女性。[5]比如:律法規(guī)定女兒在沒有兄弟的情況下可以繼承產(chǎn)業(yè),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也要曉諭以色列人說:‘人若死了沒有兒子,就要把他的產(chǎn)業(yè)歸給他的女兒’”。(《民數(shù)記》)此外,律法還有一些保護女性權益的條款,如要求人要公正地對待妻子,不可胡亂加以誹謗,信口詆毀妻子的名譽和貞潔者,要罰銀一百舍客勒②,并終身不準休妻。因此可以說,壯族和猶太民族對女性還是較為寬容的。
正是如此較為寬容的環(huán)境,使壯族和猶太民族女性在家庭里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發(fā)言權,也因此,《傳揚歌》和《箴言》所塑造的賢妻形象中其實也有性別平等的體現(xiàn)。從《為妻》和《論賢妻》的描述來看,雖然“賢妻”們的主要職責是在家庭,但是其活動場所與空間并不完全局限在家中。中國壯族的“賢妻”會和丈夫一起出去墾林開荒、耕田種地,猶太民族的“賢妻”會栽種葡萄園、出賣手工品。這就意味著她們在某些時候實際上和丈夫起著同樣的作用:共同承擔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也處于平等的地位:一樣都是生活的主體,沒有主客體之分。她們不再是弱者,不再只是順從、依賴、被動地遵從丈夫,而是和丈夫一樣有責任有擔當,同時丈夫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而是和妻子一起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共同承擔。這其實正是性別平等的內涵:發(fā)展自我,成長個性,分擔世界,共享世界。當然,無論是壯族還是猶太民族對于性別平等的容忍終究是有限的,“父權”話語永遠是兩性關系中的基本內核和總體特征,也因此,賢妻形象中所體現(xiàn)的性別平等是極其有限的。
無疑,《傳揚歌》和《箴言》中的賢妻形象是男性們按照他們的社會結構和制度塑造出的理想女性。不可否認,這個虛構的理想女性對構建社會道德、規(guī)范女性行為、維持社會秩序、促進家庭和諧曾起到過積極作用。但更不能否認的是,男性們塑造的這個理想女性有著一個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她們沒有自我,或者準確地說她們是忘掉自我、拒絕自我、否定自我,只圍繞丈夫和家庭而活著,遠離社會生活的中心,在男權社會中只能充當“客體”“他者”“被塑者”等次性別角色,是被邊緣化的人物。
注釋:
①本文所引用的《圣經(jīng)》內容均來自http://bible.kyhs.me/hhb/,除了出自《圣經(jīng)·箴言》第31章《論賢妻》的內容外,其他都標明章節(jié)。如《彼得前書》3:1-5表示的意思是前文出自《彼得前書》第3章第1-5節(jié)。
②舍客勒,古希伯來重量單位,約相當11.25克。
[1]梁庭望,羅賓.壯族倫理道德長詩傳揚歌譯注[M].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2005.
[2]農冠品.壯族神話集成[M].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2007:17.
[3]張聲震.布洛陀經(jīng)詩譯注[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
[4]羅志發(fā).壯族的性別平等[M].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32.
[5]賀璋瑢.歷史與性別——儒家經(jīng)典與《圣經(jīng)》的歷史與性別視域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2.
[責任編輯 劉曉華]
Analysis of the Dutiful Wives in Chuanyang Songs and the Proverbs in Holy Bible from the Gender Perspective
QIN D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aise University, Baise 533099, Guangxi,China)
The wife describes inTheProverbsinHolyBibleandChuanyangSongsis respectively the ideal wife of Jews and Zhuang. But from the gender perspective, the so-called dutiful wives in these two books are the women stereotype made by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which aims to make the women develop into the men's hope.
ChuanyangSongs; the Proverbs in Holy Bible; the dutiful wife; gender pers1pective
2016-09-11
廣西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點項目:“桂西民族語言文化與譯介研究”階段性成果。
覃 丹(1971-),女,壯族,廣西德保人,百色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
I29
A
1673-6133(2016)06-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