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廣東 東莞 523000)
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等教育質量觀分析*
陳玲玲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廣東 東莞 523000)
高等教育質量一直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點,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高等教育在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社會對高等教育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斷研究高等教育質量問題。人本主義主要表現(xiàn)為滿足人和重視人的身心發(fā)展,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想給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對高等教育理論產生了較大影響。文章簡單分析了人本主義含義,解讀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研究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等教育質量觀。
人本主義;高等教育;質量觀
人本主義指的是人本主義哲學前提下的一種重視人、以人為本、滿足人的發(fā)展與成長、將人的發(fā)展作為尺度的哲學思想,在高等教育質量中,人本主義是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核心,通常由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來體現(xiàn)高等教育人才的價值。因此,高等教育質量通常圍繞符合個體及社會發(fā)展的人才而展開。人本主義教育是將人本主義心理學生作為基礎,重視學生的心態(tài)和學習動機,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的思想,營造出寬松、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
人本主義教育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重視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幫助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愿望,開發(fā)學生天賦、潛能,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選擇、自我成長。人本主義教育中同樣重視師生之間的關系,強調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態(tài)度,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營造平等、快樂的學習氣氛。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發(fā)展進而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度重視了社會價值取向,輕視了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高等教育質量的判斷就更加重視其社會服務功能,片面追求社會需求和消費者的滿意,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需要。
(一)人本主義視角下高等教育質量本質觀
人本主義教育觀的觀點認為高等教育質量是不斷滿足人發(fā)展和學習的需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對其教育質量觀也產生了多重認識,其決定權不再是由教育系統(tǒng)內部來決定,而是通過教育系統(tǒng)外部來確定。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樹立人本主義質量觀,引導人們創(chuàng)造利于教育改革的輿論,推動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
1.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高等教育質量觀滿足了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需求,也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對人的多重要求。高等教育質量在實踐中體現(xiàn)出兩種基本觀點,一是高等教育質量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過程中,通過對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為新知識學習做好準備,是一種內適質量。二是將高等教育質量看作是學生對社會經濟需求的滿足手段,是一種外適質量。
人本主義高等教育質量觀是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對教育質量的特點、內涵、評價機制和生成機制等問題的看法,體現(xiàn)出了人文主義精神,將全面發(fā)展作為人質量觀的目標。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高等教育質量內涵主要囊括四個方面內容,一是明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推動社會和人類的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二是需要教育的主體包括了社會也包括了人,現(xiàn)代教育不僅僅是滿足社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個人發(fā)展的要求,教育和社會、人的發(fā)展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三是學生是教育主體,教育的目的就是推動學生的發(fā)展。通過對“人”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出教育的價值。四是根據(jù)教育的本質要求盡可能讓人實現(xiàn)社會價值,得到最完善的發(fā)展。教育要把人的培養(yǎng)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學生人格,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精神。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東莞理工學院城市2015-2016學年度院級質量工程項目”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一般項目)——”從一流大學《質量報告》透視其本科教育質量觀——基于人本主義視角“項目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玲玲(1983,03-),女,廣東湛江人,碩士,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2.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質量觀的特征。站在人本主義的角度,高等教育必須是重視人的發(fā)展、滿足人的發(fā)展需求的教育。要重視學生在教育中的作用,盡量滿足學生需求。人本主義高等教育質量觀是重視人在教育質量中的作用,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高等院校學生在身心上已經較為成熟,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學生的主體位置不能發(fā)生動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因此人本主義教育質量觀需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高度重視學生在教育質量中的意義。
高等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自我成長、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高等教育質量觀是將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為切入點,通過教育活動來實現(xiàn)學生的需求。根據(jù)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可以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受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需求已經得到滿足就不會再有激勵作用。低層次需求逐漸得到滿足后,高層次需求才會起到明顯的激勵作用。
(二)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教育質量的生成觀
高等教育系統(tǒng)通過對相關信息的組合優(yōu)化,然后不斷地進行內部整合和外部影射,在一定時間內得到的新增加量?;诖苏J識,高等教育又是一種生產過程,生產的產品就是教育服務,服務對象是學生、社會、國家。
1.高等教育質量與教師密切相關。正如羅杰斯所言,教師是促進者,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而不是學生學習的訓練者。教師的教學水平對高等教育質量有較大的影響。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加強,高等院校逐漸擴大了招生,而教師水平和素質卻停滯不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就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加強建設教師隊伍,堅定人才強國戰(zhàn)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校人才不僅要掌握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實踐教學方法。教師掌握知識之后,還要通過進一步延伸,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促使學生所學知識能夠運用到相關行業(yè)中去,為社會提供優(yōu)質服務。
2.高等教育質量與學生有密切關系。高等教育質量和其社會責任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判斷高等教育質量中,履行社會職責就是一個關鍵因素。社會的變化發(fā)展對教育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促使高等教育的職能的增加。古今中外,高等院校都是將培養(yǎng)人才作為出發(fā)點,高等教育堅持以人為本,首先要適應社會,然后服務社會,繼而改造社會,最后引領社會發(fā)展,是高等院校的責任之一。高等教育質量觀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關系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利用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方法,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不在過分強調學生成績。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教師滿足了學生學習需求之后,還要把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作為前提,綜合分析適合學生的學習風格,找到適應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高等教育質量與領導的管理密切相關。高等教育質量與管理和領導相關,因為任何組織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有序及有效的管理工作。不論組織規(guī)模大小情況或合適與否,有組織就一定有領導活動。領導是促使?jié)摿Πl(fā)揮出來的催化劑。在高等院校中,日常活動也是在領導活動基礎上進行的,領導活動在高等教育質量中的作用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保證秩序的主要力量;領導自身有良好的生產能力;通過決策等活動影響競爭及挑戰(zhàn)的回應。領導在高等院校中是處于主體支配地位的,也是一種權威性較高的運作過程,因此會影響整個教育系統(tǒng)。領導活動在高等教育質量中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高等院校中,領導的領導行為從開始到結束恰好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領導過程。該過程中,領導的主體力量體現(xiàn)在品德、意志、權利、智力及才干上,在高等院校有限的資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領導是一種個人傾向性較高的社會行為,其他社會行為無法比擬。領導的決策出現(xiàn)錯誤可能影響整個教育局面,浪費社會資源。而領導決策正確合理將會獲得相應的成功。高等院校中,領導可以通過適當?shù)男袨槭痉逗途褚龑W校組織產生主導性的影響。
(三)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教育質量評價觀
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評價對高等院校和社會都有重要影響,高等院校離不開科學合理且全面的評價,是高等院校整合和改進的參考依據(jù),有利于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改進,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質量。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高等教育質量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的發(fā)展,二是人的滿意情況。
1.人的滿意度可以體現(xiàn)出質量。高等教育質量觀的要求就是滿足人和重視人的發(fā)展,具體而言就是適應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適應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需求。高等教育質量的評價也可以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出發(fā),從這五個層次入手。學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可以生成一種滿意度,包括對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的滿意,也包括日后學生規(guī)避威脅及危險需求的滿意度。人本主義高等教育質量是對學生實現(xiàn)自我需求滿足的最高層次需求。
2.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高等教育質量觀是以人為本,促進學生成為全能型人才。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是相適應的。在社會的物質精神需求上體現(xiàn)出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而社會發(fā)展需求也給人的發(fā)展提出了一定要求,促使人才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專門機構,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必須接受社會的檢驗,具有一定素質和能力的人才可以獲得社會認可,所以高等教育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技能,還要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廣闊的事業(yè)、合理的知識構架、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交往能力等。
從人本主義教育學入手,分析了人本主義含義,闡釋人本主義教育學的概念,重點解讀了人本主義視角下高等教育質量的內容,包括其本質觀、生成觀及評價觀,細化了高等教育質量的衡量標準,進一步推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
[1]董添華.高等教育質量標準的特性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2]王宇飛.論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等教育質量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3]周哲.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模式[J].商界論壇,2014(12).
[4]金家新.高等教育質量的人本立場、生命缺位與教育救贖——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視角[J].理論導刊,2015,11:32-36.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The fun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ocie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Therefore,the society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and it isnecessary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ll the time.Humanism mainly manifests in satisfying and emphasizing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The education thought of humanism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to our country's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ought,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heory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humanism,interprets humanism education thought,and studies quality 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
humanism;higher education;quality view
2096-000X(2016)16-0035-02
G64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