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杼
【摘要】結合小學語文的課程與教學改革進度可分析得知現(xiàn)今存在著課程目標不明確、課程內容落后、教學方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形式封閉、教師教學思想落后等諸多問題,推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需要將這些問題逐一穩(wěn)妥解決,如此才能謀求教學改革的重大成效。在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的今天,教學改革的成敗與否,既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更決定著課程改革是否在課堂中能夠生根發(fā)芽。因而教學改革亟待得到提高與改善。本文將對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進行深入分析,以求得對癥下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改革課程內容教學形式課程設置教學思想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的教學大綱明確得指出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它將語文視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確,語文是眾多學科的基礎,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做好很好的基礎鋪墊作用,人類所有的文化活動,諸如生產(chǎn)勞動、科技發(fā)明、人文教化等,都需要借助語言表達出來,它也是學生成才的奠基石。而在當今這個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下,人際交往與交流更是離不開語言的存在。此外,語文作為我華夏民族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由此可知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所在,而小學語文處在語文教學的起步與基礎階段,對之后的教學起著很重要的奠基作用,因而,我們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及努力。
一、 更新課程內容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
課程內容與語文教學息息相關,如若置課程內容落后于不顧而一味的著眼教學改革進度就相當于不看前路而一味埋頭前進,終有一日會與教學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或者說很難收獲預想的教學改革效果。而今,小學語文的課程內容比較落后,這于教學改革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是極為不利的,如此一來,更新課程內容顯得刻不容緩。當然,課程內容應與教學改革相匹配,結合教學改革與課程目標的雙向要求,適當?shù)母虏才耪n程內容。此外,教學內容應與時俱進,如若只是故步自封不求創(chuàng)新,很難滿足社會需求,容易與社會脫軌。
更細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內容,使之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是當下重中之重,使教學改革不為課程內容落后所累,教育部與學校方面應該共同努力,解決相關問題,以使教學改革步入正軌,也借此提高教學效果。
二、 改變單一的教學形式,引進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
當前,教學改革將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之上,很大的原因在于課堂教學被視為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捷徑,因而理所當然得成為了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但是如今的問題是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卻未得到改進。以前的那種立足于課本狠砸“雙基”以課堂大容量的方法教學不可否認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當下卻不再適用全部的教學情況,特別是在教學改革這么一個大環(huán)境之下,這一方法顯然不再是課堂教學的萬金油。改變這種“一言堂”“滿堂灌”的陳舊單調的老教法,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引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顯得格外有必要。
教學改革存在著無數(shù)種可能,對學校來講,需要的是勇敢的嘗試和科學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同時也相當于給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在給學生耳目一新的同時也成功俘獲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教學效果可以得以顯著提高。
當然,教學模式、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根據(jù)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而進行,這三者的選擇也對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及不可估量的影響,合理謹慎地選擇是教學的必然要求。
三、 改進課程設置,合理進行課程設置
新課程下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要求在目標設置時必須體現(xiàn)的,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具體操作上卻往往不是那么令人滿意,以至于原定的教學目標完成不了又或者是效果不佳。這在推進教學改革的道路上無疑是一大阻礙,解決這一阻礙也尤為必要。
合理的課程設置應當依據(jù)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計劃選定學科課程內容及相關活動的開展而進行,此外,由于小學生處在一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建立的階段,因而教師對于其生活、生命、幸福等觀念的教導也應謹慎并得到重視,將健康的“三觀”融入到教學之中是教師們不可懈怠的責任。當然,教師也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做出相當必要的調整,懂得變動創(chuàng)新也是教師成功教學的一大必要品質。
教學目標的差異也使得課程的設置有所不同,而多樣性的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有利于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發(fā)展,因此,我們對一篇課文目標的設置,應盡可能的多方面體現(xiàn)出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
四、 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活躍課堂氣氛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很多地方教學思想都較為落后,教師總是為學生的“學會”考慮得多,“會學”考慮得少;照本宣科的多,發(fā)散思維觸類旁通的少;上課精神萎靡的多,精神抖擻的少;課堂死氣沉沉的多,氣氛活躍的少。就這樣看來,教學改革收效甚微,教學效果每況愈下不是沒有理由。
必須提出的是教師們應該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思想,只有提高自身的教學思想才能適用于當今的教學改革,給學生們上一堂優(yōu)秀精彩的課。在教會學生的同時更應該教學學生學的本領,畢竟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擯棄照本宣科的落后教學,旁征博引更符合教學要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老師的情緒極易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教師如若精神萎靡,又怎么指望學生能將注意力投入到聽課學習上呢?要知道,一堂死氣沉沉的課遠遠比不上一堂氣氛活躍有度而教師老師深陷其中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