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藹瑩
摘 要:近年來,地方高校圖書館建設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圖書館的功能性建設也越發(fā)健全,以服務客體的需求作為圖書館建設的目標,可以彰顯其社會服務性。文章主要概述了現(xiàn)階段地方高校圖書館的運行模式及其服務機制,并且確定圖書館的服務定位,為之后的圖書館建設提供理論佐證,給予實踐范式。
關鍵詞:需求角度;地方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模式;構建
地方高校圖書館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校圖書館不可或缺的元素,多年來憑借其獨特性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地方政府于高校圖書館建設而言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政府投入資金不斷擴大高校圖書館藏書資源,這在某種程度上促使高校圖書館傾向于社會服務模式,研究地方高校圖書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客體需求角度分析圖書館社會服務模式的模塊構建是本文探討的重點所在,希望以此促進地方高校圖書館建設逐漸趨向完善。
1 服務體系要素
1.1 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 從目前情況分析,依據(jù)國家相關規(guī)定,地方高校圖書館除了要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外,還應當在能力允許的前提下開放圖書館,讓社會及社區(qū)讀者能夠從高校圖書館受益,開通技術咨詢服務,可以適當收取一定的費用為圖書館帶來實際效益。根據(jù)相關調查顯示,很多地方高校圖書館逐漸開通社會化服務,這一比例已經超過43%,這其中超過半數(shù)以上為地方圖書館,他們的服務對象是政府機構;有8%提供科技查新;30%的圖書館則提供專題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在地方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中,社會服務模式已經初見端倪,具備良好的開端。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科技發(fā)展步伐的不斷加快,高校圖書館建設也在逐漸推陳出新,不僅選用學科背景不盡相同的人來館工作,同時引入比較先進的管理技術,比如網絡、聲像等技術,這在某種程度上促使高校圖書館建設更加完善,為服務地方做好了充足準備。
1.2 客體分類 地方高校圖書館為地方的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不僅服務于地方政治經濟,且可以為當?shù)毓駧ケ憷?,促進當?shù)匚幕目沙掷m(xù)發(fā)展。按照服務客體需求以及方式,從圖書館服務能力著手,服務客體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地方政府、地方企業(yè)、當?shù)鼐用?、社會特殊群體、館員及在校大學生。上述客體是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對象,由于每個客體的實際需求不同,因而依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按照其實際需求為其提供相對應的服務項目。
1.3 服務內容和手段
1.3.1 服務內容。地方圖書館的服務內容需要依據(jù)客體的實際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例如,對政府部門需要提供下述服務內容:第一,媒體輿情信息,涵蓋境外媒體報道的諸多內容,如當?shù)卣谓洕?、社會民生、輿情信息等;第二,媒體信息匯總、媒體信息簡報等;第三,高校相關專家學者依據(jù)自身能力給予前沿理論。上述信息內容對政府工作能夠起到參考依據(jù)的作用,可以有效了解政策的落實情況,尤其是涉及以下方面的內容:政策空白點、脫節(jié)點、交叉點及梗阻點。
1.3.2 服務手段。依據(jù)服務客體對資源的實際需求情況,從綜合角度分析圖書館整體建設,借助其優(yōu)勢資源,同時要根據(jù)場館條件,針對不同服務客體,為其制定恰當?shù)姆帐侄巍?/p>
以地方政府這一服務客體為例,地方圖書館為其提供服務的手段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這其中主要包含專題信息服務形式、資訊共享中心等,地方政府與圖書館通過雙邊合作能夠達到非常好的實施效果,在日常中借助溝通協(xié)調確定服務手段,以此推進圖書館為政府部門提供強有力的后援支撐。
2 服務模式構建
2.1 功能定位 從地方高校圖書館的整體建設層面分析,其在服務地方社會這一方面已經發(fā)揮了非常關鍵性的功效,這其中主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信息集成、信息開發(fā)、信息支持、資源共享。對于信息集成功能來說,需要建立相對應的數(shù)據(jù)庫,這樣才能使圖書館信息服務功能更為健全,對于服務客體來說減少了信息篩選時間。而信息開發(fā)功能,是需要基于客體的實際需求,給予綜合信息產品,同時提供專題信息產品。信息支持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主要是指參考咨詢服務。資源共享則需要整合多項資源,比如校內學科優(yōu)勢、文獻資源優(yōu)勢、企業(yè)資金優(yōu)勢及政府政策優(yōu)勢等,將資源的有效利用發(fā)揮至最大值,實現(xiàn)產出最優(yōu)化。
2.2 整體框架設計 地方高校圖書館的框架設計需要從實際需求角度分析,其服務社會的具體流程如下:從地方圖書館角度分析,需確定四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資源建設平臺、調研用戶需求、確定服務方式、組建服務團隊,針對前兩項建設而言,必須實施數(shù)據(jù)挖掘及深加工,而對于后兩項來說,需要調配人員,繼而完成服務合約,從用戶角度分析,其需要的產品類型分別是信息類產品、服務類產品,其與高校圖書館需要進行需求表達,完成產品反饋。
2.3 運行機制 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需要運行機制的科學配置才能真正發(fā)揮效應,建設工作才會更為圓滿。高校圖書館在向社會服務客體開放時需借助以下方面內容:組織決策、信息研發(fā)、利益平衡、績效機制,上述機制相互配合,共同協(xié)調發(fā)展。其中,組織決策在整個過程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信息研發(fā)屬于關鍵性的環(huán)節(jié),利益平衡屬于基本保障,而績效機制起到的是動力作用。高校圖書館基于自身的實際狀況,擬定科學的服務方案;信息研發(fā)機構發(fā)揮自身的職能作用,控制產品品質;利益平衡機制,借助規(guī)制政策,通過市場調節(jié)手段,以此平衡各方之間的關系,包括權利義務、成本收益等諸多方面,繼而實現(xiàn)雙贏;績效評價機制,通過檢驗模式運行狀態(tài),揪出問題,促進其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圖書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逐步壯大規(guī)模,藏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這在某種程度上為其提供社會服務給予強大的技術以及資源支持。文章主要探討了現(xiàn)階段我國地方圖書館社會服務的開展情況,詳細分析了基于客體需求層面高校圖書館如何開展社會服務等內容。
參考文獻:
[1]曲哲.從需求角度構建地方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模式[J].圖書館論壇,2014(05).
[2]高韜.北京地方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模式構想[J].新世紀圖書館,2014(09).
[3]馮英華,劉磊.基于需求的高校圖書館2.0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02).
[4]劉桂鋒.多種模式共存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0).
[5]龐麗川,魏聞瀟,閻世競,孟憲春.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個性模式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