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嬌
(文山學院 黨政辦公室,云南 文山 663099)
高校校史館工作思考
陳正嬌
(文山學院 黨政辦公室,云南 文山 663099)
高校校史館和高校檔案館一樣,是高校文化傳承與弘揚的基地,其容納并展示著高校發(fā)展與變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校史館內容及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生動性、原始性、直觀性、開放性等特點決定了其不可替代的記錄、宣傳、激勵教育、借鑒、藝術熏陶等功能。作為高校的重要宣傳窗口,校史館的投入、設計與建設、館藏內容的豐富、辦展方式、宣傳方式、數(shù)字化建設等工作的完善是當前高校校史館工作者和檔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之一。
高校;校史館;檔案館
高校校史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檔案館一樣,校史館先天性具有的文化儲存、文化傳播、文化教育功能使其成為信息社會人們關注的新亮點。[1]作為高校重要的宣傳窗口,高校做好校史館工作意義深遠。
(一)高校校史館的定義
高校校史館,是高校發(fā)展建設過程中詳實記錄和反映學校歷史原貌資料的存放地,以文字、圖表、聲像、實物等不同載體的物件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著高校發(fā)展的歷史原貌,從檔案視角角度看,它是高校檔案館功能的再延伸。在日趨強調檔案文化建設的今天,高校校史館的職能和價值已經不僅僅是提煉加工館藏資源,宣傳檔案編研成果,而且已經成為高校彰顯歷史文化底蘊、建設校園文化和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2]
(二)高校校史館的特征
1.內容多樣、生動形象。高校校史館館藏內容豐富多彩,有反映學校地理概貌、建筑風格、校園風光等校園風貌的照片,有反映高校機構變遷中的校名匾牌、公章等實物,有高校榮譽之路上的獎杯、獎狀、獎牌、證書,有名人專欄的親筆字畫,有課堂教學設施原物與教學成果實物,有科研成果樣品等,這些館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載體不一,都以其獨特的面貌生動形象地反映著高校歷史變遷中的真實面貌。
2.原始性。校史館的館藏內容大多源于綜合檔案館(室),其真實性不容質疑,都是經過反復查考論證得出的。
3.直觀性。凡是列入高校校史館館藏的所有物件,不管內容是文字、圖表、聲像還是實物,不管載體是金、銀、玉、石或膠片、磁盤、光盤等,都直接真實地記錄了高校發(fā)展的歷史滄桑。
4.風格迥異。不同形式、不同載體的眾多館藏,每一件物品的展出設計,都要將其歷史環(huán)境、社會背景及物件本身內涵等因素從藝術的角度綜合考慮,因此,每一件展示品都有其最佳的藝術形態(tài),如此一來,會形成不同的風格流派。
5.專題性強。校史館的展區(qū)專題性較強,同一展區(qū)的內容關聯(lián)性強,因此,就呈現(xiàn)出人物專題、重大活動專題、組織機構延伸專題等。
6.開放性。相較于高校檔案館(室)而言,高校校史館館藏的保密性有別于檔案館,其對參觀人員特別是社會參觀人員、國外參觀人員的容納性強于檔案館,開放性極強。
(一)歷史記錄功能
高校校史館收藏了高校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有歷史意義的物件,它記錄了高校的發(fā)展歷程,積累沉淀著高校文化,再現(xiàn)著學校發(fā)展的歷史瞬間,濃縮了學校的發(fā)展與變遷,因此,高校校史館和檔案館(室)一樣,都是高校歷史的記錄者。
(二)宣傳功能
高校校史館將風格迥異的物件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在廣大師生、校際交流合作者、社會外來參觀人員、外國來訪者的面前,展品的具體性和生動性,直接將高校的發(fā)展縮影呈現(xiàn)于參觀者面前,內容的全面性、形象的生動性毫無疑問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參觀者了解到學校的發(fā)展與變遷,因此,高校校史館的宣傳功能毋庸置疑。
(三)激勵教育功能
通過校史展覽,將各種內容豐富、形象逼真的館藏展示于廣大師生,這些校史不但記載著高校的發(fā)展歷程,更反映出高校每個歷史階段所處的社會背景、人文環(huán)境以及當時的教風、學風等,生動地演繹著學校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校史展覽與校史講解等過程,對校史不僅起到宣傳作用,也教育和激勵著師生們作為當下的高校人,對學校的榮辱興衰要有強烈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激發(fā)愛校情操,督促其從我做起,努力做好高校人,竭力為學校的發(fā)展與建設做出貢獻。
(四)借鑒功能
高校校史館的大部分館藏來源于學校的檔案館(室),向教職員工、校友、社會等征集、收集的外來物件相對較少,因此,其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毋庸置疑,這些館藏囊括了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領域的成果、經驗等,它蘊含了學校專業(yè)、學科、校園文化建設等相關方面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其對科學定位高校發(fā)展前景有著不可替代的借鑒功能。
(五)藝術熏陶功能
高校校史館的展品,從確定主題、內容,到陳列形式都注入了藝術手段,使得每件展品都具有獨特的風格,讓參觀者在第一時間被藝術所吸引,近而了解展品內容,也可以說,參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樣的氛圍既陶冶了參觀者的情操,又使其在審美過程中身心愉悅,展品的形象、內容和藝術形態(tài)將長久銘記于參觀者內心,這對參觀者,尤其是在校大學生而言,無疑是最好的藝術課堂。
(一)不重視館體建設和投入
大多高校,尤其是起步晚、發(fā)展相對落后的新建院校,沒有專門的校史館,甚至有的院校把學校實物檔案存放處當校史館,沒有真正理解校史館在學校發(fā)展建設中的功能作用,不重視校史館的建設和經費投入。
(二)校史館工作沒有納入學校常規(guī)工作
長期以來,檔案館工作、校史館工作等經濟效益不明顯的冷門工作,被社會、學校嚴重邊緣化,許多高校從領導到師生對校史館存在的意義都缺乏正確的認識,大多高校校史館的作用僅限于校慶、評估期間等的臨時性利用,校史館的日常管理、人員編制、規(guī)章制度等相關工作根本就沒有納入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如此一來,利用一次,大亂一次,待應付完相關工作后,校史館工作又陷入更加嚴重的混亂狀態(tài),常年累月無人問津。
(三)館藏來源單一
高校校史館的大多館藏源于檔案館(室)的實物檔案,對學生、教職工及社會上與本校有密切關聯(lián)的物件的征集、收集較少,致使一些珍貴的材料、物品散存在外,館藏內容匱乏和單一,對展覽效果極為不利。
(四)宣傳力度不大、宣傳方式落后,開放力度不夠
對校史館的利用大多以舉辦展覽為主,并通過展覽宣傳校史,這種方式宣傳力度弱,宣傳方式、渠道單一,開放力度不夠,參觀人員大多局限于校內師生,外來單位、人員極少,同時參展對象數(shù)量也有限,承辦人員擔心許多珍貴的、獨一無二的展品在參展過程中受損、遺失,又怕承擔責任,于是干脆讓其退出參展活動。這樣一來,那些意義更為深遠的展品根本無法面世,影響了辦展效果。此外,展覽地點幾乎都在校內,展品出校門現(xiàn)象極為罕見。
(五)缺乏榜樣性專題展
學校發(fā)展變遷中不乏那些對社會有著正面影響又與學校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事件和人物,因時間、空間跨度等因素,材料的征集工作難度較大,完整性及真實性的鑒定等都十分困難,因此,許多高校要舉辦榜樣專題展力不從心。
(六)辦展呈孤軍奮戰(zhàn)式
大多高校的校史展,都是以本單位某一職能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形式完成展覽任務,鮮見與外單位、社會人員等聯(lián)合辦展形式。
(七)校史館數(shù)字化進程慢
校史館館藏內容的數(shù)字化是實現(xiàn)網上校史展覽的前提,通過網上展覽,校史不受限于時間、空間,能讓更多的人觀看并了解,從而擴大學校的知名度,但大多高校的此項工作進度緩慢甚至仍然沒有起步。
(一)高校校史館的設計與建設工作
設計理念就是設計的靈魂,那么對于校史館的靈魂在于歷史,淹沒歷史的設計肯定是非常失敗的設計。[3]作為高校精神資源的駐扎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地,高校校史館的窗口形象是高校整體形象的濃縮窗口,因此,校史館的館體設計從選址、建筑風格到內部裝修等每個細節(jié)不但要融入高校的文化觀念,也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氛圍,并結合所在地區(qū)的人文環(huán)境等社會環(huán)境因素,來充分體現(xiàn)學校的特色,高校校史館的整體規(guī)劃與布置在保證獨立、開放的同時,亦要與學校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盡量讓其成為學校的亮點。為了適應技術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及參觀者需求,當代校史館的建設可以采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模式,即在“傳統(tǒng)模式”的基礎上配以“多媒體”和“背投影電視”等現(xiàn)代手段,借助展板、展架、燈箱的展現(xiàn),復合材料的運用,多彩造型的設計,以聲、光、電的結合輔助圖片和文字,達到聲情并茂、繪聲繪色的效果,既具有個性與現(xiàn)代感,又風格美觀大方、凝重大氣,從多種感官出發(fā)給參觀者以巨大的震撼和深刻印象,從而使展出更加生動有趣,不枯燥,提高辦館質量。[4]因此,高校要科學規(guī)劃校史館的設計與建設工作,提前做好相關工作。
(二)將高校校史館工作納入學校常規(guī)工作
校史館作為學校的編年史,是以陳列學校發(fā)展歷史、展示學校辦學過程、理念和不同時代學校歷史原貌的場館;既是學校傳統(tǒng)文化與校園文化集中表現(xiàn)的舞臺,又是對外宣傳學校的重要窗口;既是學校大學精神的物化凝結,又是歷史的傳承,緬懷歷史,啟迪未來,文化積淀的平臺;是學生德育教育的生動素材和人文教育基地。[5]因此,高校要將校史館的建設和發(fā)展提上學校的議事日程,改變傳統(tǒng)的校史觀念,努力探索校史館建設和發(fā)展的可持續(xù)之路;必須改變大多高校校史館工作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只有將校史館工作納入學校常規(guī)工作,才能落實校史館的人員編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工作經費納入學校經費預算等,如此,校史館才能成為獨立的運行機構,貫徹落實好學校的相關政策,有保障地安排部署校史館日常工作。
(三)豐富館藏內容,多渠道征集相關材料及物件
1.做好“雙館”資源建設與共享工作。校史館的建立離不開充足的史料支撐,而高校檔案部門豐富的館藏檔案資源恰好能夠為校史館的建設提供可靠的文字聲像和實物資料。[6]因此,做好高校的“雙館”資源整合工作至關重要。這里的“雙館”指高校的檔案館和校史館,校史館的大部分資源源于檔案館,作為校史館館藏的資源后盾,檔案館在為校史館提供資源的同時,亦為自身的館藏提供了更加廣泛的展示平臺,擴大了檔案的利用范圍,校史館能為檔案館館藏實現(xiàn)檔案的自身價值,因此,兩館的建設與發(fā)展息息相關,檔案館只有不斷豐富和提升自身館藏內容及其價值,才能為校史館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展品,校史館通過舉辦展覽,將展品形象和價值深入參觀者內心,才能體現(xiàn)其作為檔案宣傳平臺的意義及存在的價值。
2.做好學生、教職工、社會資源的征集、收集工作。高校學生、教職工以及與高校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社會名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獲得的特殊榮譽,且對學校師生和社會有正面教育意義的榜樣人物、典型事例,校史館要排除萬難收集、征集相關材料和物件,對十分珍貴的原件,校史館可以通過掃描、復制等方式后將原件歸還,這樣既豐富了館藏,也可以降低征集、收集難度。
(四)加大宣傳力度
除了對新生進行入校校史教育、接待重要外訪人員、定期舉辦展覽外,豐富參展對象、擴大擴寬參展者數(shù)量及范圍、精美的校史宣傳手冊、網上校史館建設、實物展品出校園等都是做好校史宣傳工作的方法和途徑。
(五)做好榜樣性專題展覽活動
典型素材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如果說高校校史館是高校的重要宣傳窗口,那么典型專題展更是重要窗口中的窗口,對具有正面教育意義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校史館要樹立典型,舉辦專題展覽,以此向師生、社會弘揚正氣,激勵師生用榜樣標準要求自己。因此,校史館要重視榜樣專題展覽活動,以此做好宣傳窗口、魅力窗口。
(六)引進社會資源,加強合作
高校校史館辦展可以本著平等、互惠、優(yōu)勢互補等原則引進一些需要學校校史出校門或在校園搭建相關平臺的外單位、個體等社會資源,爭取辦展人力、財力等資源的支持,這樣既能擴大師生對社會的了解范圍,為師生搭建了社會教育平臺,亦能讓校史走出校門、走入社會,對校史的宣傳、開放工作意義匪淺。
(七)加大高校校史的編研力度
高校校史作為高校的活檔案,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就是對高校歷史進行研究,研究成果能客觀地呈現(xiàn)高校的歷史變遷,并讓一代代高校人以史為鑒,因此,高校校史的編研工作不可忽視。校史的編研工作應由熟悉高校發(fā)展史的高素質人員組成,材料的征集、收集、編研過程,要反復審核,力求內容詳實,最后,將編研成果(手冊、畫冊、出版物等實物)搬出庫房,融入校園和課堂,讓師生緬懷校史,用校史育人,用校史激勵廣大師生,用校史繁榮校園文化,亦可讓編研成果走出校門,讓其成為學校的宣傳工具。
(八)加快高校校史館數(shù)字化建設
要實現(xiàn)網上宣傳校史、網上舉辦專題展,利用網絡擴大學校知名度,利用網絡促進校史館的開放力度等,都離不開校史的數(shù)字化。因校史館藏大多源于檔案館,因此,在校史數(shù)字化建設中,校史館完全可以直接利用或借鑒已經數(shù)字化的相關檔案史料和實物的數(shù)字化成果,避免重復勞動,節(jié)約時間和成本,即是資源整合的體現(xiàn),更彰顯了共建校史館檔案館的理念??傊?,高校校史館的數(shù)字化建設即是網絡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數(shù)字化建設的必經之路,只有打好數(shù)字化基礎,校史館才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進一步提升校史服務能力、擴大學校宣傳力度打下堅實基礎。
[1] 韓紅磊.高校檔案工作和校史館建設互補作用的探討 [J].蘭臺世界,2013(12):117-118.
[2] 劉穎,王征.校園文化視野下的高校校史館建設[J].檔案建設,2013(3):14-15.
[3] 楊潔.多媒體技術條件下高等學校校史館建設[J].科技信息,2014(3):112.
[4] 張海蛟,金忠山.高校校史館的文化功能及其實現(xiàn)[J].校園文化,2010(10):66-67.
[5] 李冰.高校校史館在大學生德育中的作用[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8):218.
[6] 黃麗雯,曹玲,顏祥林.我國高校檔案館與校史館資源整合模式探析 [J].云南檔案,2013(9):45-47.
(責任編輯 查明華)
The Thoughts of Universities History Museum
CHEN Zhengjiao
(School Offi ce, 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Like the university archives, the history museum of universities is the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ng base. The content of History museum and form variety, vividness, primitiveness, directiveness, open characteristic determines its irreplaceable functions of records, publicity, incentive, artistic edification education, reference, etc. As an important propaganda window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erfection of the investment of museum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llection of rich content, way of exhibition, publicity way, and digital construction 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ssions of archivists and the current workers.
university; history museum; archive museum
G278.6
A
1674 - 9200(2016)05 - 0101 - 04
2015 - 12 - 29
陳正嬌,女,云南宣威人,文山學院黨政辦公室館員,主要從事檔案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