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丹
(贛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贛南采茶戲傳承人陳賓茂的表演藝術(shù)研究
??∮拢嚨?/p>
(贛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陳賓茂,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贛南采茶戲代表性傳承人,用五十余載的光陰于江西贛南采茶戲的傳承和發(fā)展。贛南采茶戲?qū)儆凇皠討B(tài)藝術(shù)”,其傳承發(fā)展離不開傳承人這一物質(zhì)載體。當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贛南采茶戲表演藝術(shù)面臨傳承危機,對贛南采茶戲傳承人陳賓茂的表演藝術(shù)研究意義重大。即將從卓殊“三子”、靈動“四韻”、 惟妙“二擬” 、盈碩“三情”等四個方面對陳賓茂表演藝術(shù)進行分析,形象描述陳賓茂表演贛南采茶戲的精湛技藝以及對贛南采茶戲表演藝術(shù)理論進行獨特整合。
陳賓茂;贛南采茶;表演藝術(shù)
2006年“贛南采茶戲”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傳統(tǒng)經(jīng)典、技藝的傳承,各級政府要積極轉(zhuǎn)換思想,大力制定相關(guān)措施,配合綱要進行實施。當下學界對于贛南采茶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歷史源流、表演技巧、藝術(shù)形態(tài)特征等方面的本體研究。贛南采茶戲?qū)儆凇皠討B(tài)藝術(shù)”,其傳承發(fā)展離不開傳承人這一物質(zhì)載體。當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贛南采茶戲表演藝術(shù)面臨傳承危機,對贛南采茶戲傳承人陳賓茂的表演藝術(shù)研究意義重大。陳賓茂自舞勺之年學習贛南采茶歌舞戲,師從于林圣浩、謝德勝、張佐祥等老藝人。他跟林圣浩老藝人學習采茶戲摳、矮、夾、駝的“反丑”表演藝術(shù),隨謝德勝老藝人學唱腔和艮、頓、脆、顫的梭角分明的“正丑”表演藝術(shù),取劉日鳳和徐榮秀柔美、細膩、文靜的“典雅”表演精粹,最后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形成了靈動鮮活、瀟灑流暢、即興精妙的表演藝術(shù)風格。
卓殊“三子”①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使贛南采茶戲風韻獨具,不僅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還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叭印痹陉愘e茂老藝人身上呈現(xiàn)出了一種特有的不對稱動勢,舞姿別具風情且自由灑脫,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的無拘無束,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民間舞形式,演繹出了豐富多彩的卓殊之美。
(一)上山下山,如履平地——“步子”
“步子”是“三子”中最具有代表性,是贛南采茶戲中“丑角”舞蹈語言的核心步伐。“丑角”又分為正丑、反丑兩類。正丑,又稱“丑行俊扮”,多為贛南地區(qū)客家勞動人民中的男子,其性格特點:善良幽默、機智勇敢和憨厚滑稽;反丑,又稱“化丑為美”,多為一些老財、煙鬼賭徒、流氓地痞、浪蕩公子,在傳統(tǒng)劇目中,“反丑”常常是被諷刺嘲笑的對象,常以一些生動、含蓄、詼諧、幽默、滑稽、插科打渾的動作,互相逗趣、自我調(diào)侃、自我作踐,充分顯示贛南客家人的“化丑為美”、“丑中見美”的品格特征。贛南采茶戲中的“步子”種類豐富,最常見的如:高樁步(并腳、開腳或頓跟步)、中樁步、矮樁步、滑步等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矮子步”,正確標準的“矮子步”做法如下:正步全蹲或半蹲,腳跟被動全立起,腳尖著地,身體重心落在前腳尖上。
陳賓茂老藝人在表演時,膝蓋屈成六十度左右,腳跟、膝蓋與臀部成三角形狀,步伐穩(wěn)重而膝蓋明顯呈現(xiàn)出“重屈輕起”、“屈重隨浮”、“下沉上浮”的特點,腳下輕飄飄,眼中神彩飛揚。這一動作常常用于上山、下山、行步等活動表演中。在陳老藝人表演的“上山摘茶”中,可以看出陳老藝人表演的獨特之處在于:眼有神,腰豐韻,手柔和,腳輕盈。具體做法:雙腳蹲屈,腳尖踩地,腳跟飛舞,腰背前傾四十五度,眼神目視前方,配上雙手的左右韻,可以說是上山下山,如履平地。同時,這種“步子”也被學者們譽為“東方芭蕾”或“南方的男性芭蕾”[1],呈現(xiàn)為卓殊。
(二)變化莫測,模擬萬物——“扇子”
贛南采茶戲中“扇子”主要有傳統(tǒng)的蒲扇和當代的折扇兩種。傳統(tǒng)的蒲扇是彩旦、老旦所用,后來隨著表演的需要,采茶戲藝人對扇子改進,逐漸發(fā)展成為折扇。而扇子恰恰在贛南采茶歌舞戲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采茶表演冇(無)扇子,等于吃飯(冇)筷子”。[2]值得注意的是,陳賓茂老藝人在采茶戲表演時,對折扇的利用可謂妙中生花,可謂卓殊。
陳老藝人手中扇子真可畏是變化莫測,模擬萬物的好東西,如:用扇子模擬端茶給您吃,用扇子模擬簸箕篩米,用扇子模擬勺子舀東西,用扇子模擬紡棉紗,用扇子模擬龍頭,用扇子模擬鋤頭等等。從陳老藝人的表演中可以看出扇子就如同陳老藝人的情感寄托,通過萬能的扇子,陳老藝人不僅能表現(xiàn)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工具,還能模擬動物的形象,植物的狀態(tài),人物的心理等,又如:用扇子模擬“狗股擺尾”中的黃狗尾巴;用雙扇子模擬“挑擔茶葉膨膨松”中的擔和茶葉;用扇子模擬“駝子納涼”中的駝子抽著的大煙得瑟、灑脫的心理。
(三)飄逸如飛,功能萬千——“袖子”
“袖子”在贛南采茶舞蹈中,指的是左袖比右袖約長66厘米。②它不同于其他劇種中的水袖,而是左袖子加長,用以耍、甩、揮、舞,與右手上的扇子配合身段表演?!靶渥印钡膭幼鳂O為豐富,有甩、揚、拋、擺、繞、抖、捧、拖、撩、圈、抓、飄、卷、纏等等,這些動作都有深刻的含意。“袖子”的舞法有18種之多,有平肩擺袖、腋下圈袖、腹前圈袖、繞膝水袖、禪灰袖、拜年袖、前后拋袖、胸前絞袖、頭頂團袖、鳳尾袖、狗尾袖、穿針引線袖、蛇袖、波浪袖、拖袖、花籃袖、纏腰高拋袖、八字繞袖等等。其中著重分析了陳賓茂老藝人表演的“禪灰袖”尤其引人注目,“禪灰袖”常用于互相做揖或是進家門前時的表演,做法是:抬右腿,用左手上水袖向有大腿摔至右后跟,隨著右腳落地,抬左腳,用扇子從大腿邊掃腳面,面部表情要表現(xiàn)出得意、快樂的樣子。[3]袖子的作用:抒發(fā)感情、表情達意、模擬萬物等等,在陳老師的手上袖子的舞動堪稱卓殊。
贛南采茶舞蹈動作多數(shù)來自民間,表現(xiàn)內(nèi)容豐富,跳起來輕松活潑,抒情方式“丑中見美”,有著濃郁的山野田園味道和舞動水乳相融。通過欣賞陳賓茂老藝人對“三子”卓殊的表演,讓我們思考到想要學好贛南采茶,首先必須對卓殊“三子”進行刻苦學習,掌握并靈活運用。
贛南采茶戲中卓殊“三子”無論如何變化都離不開靈動“四韻”的配合,這種配合豐富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動姿韻律。其獨特的動姿韻律堪稱一絕,創(chuàng)造了贛南采茶戲別具一格的靈動“四韻”之美。
(一)前后韻
前后韻又叫“前后推”,表演時以腰為軸,雙肩前后交替均勻推出。陳老藝人有獨特的表演方法,具體方法是先立腰,半蹲成中樁,空拍右肩帶動后收,同時右手提腕,左肩推動向前,同時左手壓腕,頭略微上仰,眼睛目視前方,如此反復即可。[4]
值得關(guān)注的是陳老藝人在表演“老虎頭,鯉魚腰,雙手蛾眉月,腳底輕飄飄”時,運用了前后韻凸顯出其靈活多變的優(yōu)點,彰顯出陳老藝人年輕的姿態(tài),人雖老,但形、心未老,表現(xiàn)得像二十歲的少年一般活躍。
(二)上下韻
上下韻又名上下推,指以腰為軸,兩肩交替往下壓。陳老藝人在表演上下韻時,立腰拔背,眼神目視前方,中樁準備,上下起伏,由肩帶動,空拍上提右肋,右手提腕,形成右肩高,左肩低,同時,左肩放松向下,左手壓腕,收左肋骨,左右做法相反。[5]
陳賓茂老藝人在表演“老妹擔水肩頭痛”時,運用上下韻,把老妹擔水時的痛苦表現(xiàn)的苦中作樂,逗樂觀眾,表演的高明之處在于讓觀眾看著痛苦的老妹,卻又開懷大笑。陳老藝人表演的十分得體,上下韻運用的恰到好處。
(三)八字韻
表演八字韻時,以腰為軸,提背立腰,高樁步為主,腳底小碎步,同時兩肩平滑“∞”字圓。觀陳老藝人表演八字韻時,高樁準備,雙手起于身兩旁,當雙手起于身體四十五度左右時,雙手向相對的方向均勻平模至身前九十度交叉,順著身體向髖部摸回,這屬于正八字韻,同樣的方式反正運用,稱為反八字韻。
陳老藝人在表演“烏龜爬沙”“八字繞袖”“泥蛇穿草”等等中,都運用到了八字韻,八字韻在陳老身上體現(xiàn)出的是自由而有節(jié)奏,松弛而不懈怠,柔美而不失陰勁。陳老藝人表演時,還常常教導我們:“做動作時,講究的是氣息的帶動,起于腰,要有陰功(余勁),否則就如同泄了氣的皮球,既不能彈起,又不能滾動。”等等。
(四)平磨韻
平磨韻指以腰為軸,身體由2點方向均勻、平穩(wěn)至8點方向,再按原來的動作路線反復,身體上身主動,下身被動,形成像推磨一樣穩(wěn)而有力。
陳老藝人在表演“清茶飄香”中,顯得表演穩(wěn)重而有力,眼睛看著鍋里的細茶,一臉的喜悅之情,同時配上扇子、袖子的運用,使得茶香撲鼻而來,其樂開懷,喜氣洋洋。
總之,在陳賓茂老藝人表演中,靈動“四韻”為其表演增彩添色。這“四韻”的學習為更好的掌握贛南采茶增加了“砝碼”。
縱觀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對模擬動作的解釋有很多種,有蒙族人們對駿馬、老鷹等動物的模擬,凸顯出勇猛、矯?。灰灿写鲎迦藗儗兹傅哪M,展現(xiàn)出優(yōu)美動勢或扮演孔雀公主等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故事,但贛南采茶中的模擬不局限于動物,還有很多對人物心理、勞作、場景等進行模擬,形成了無比豐富的模擬動作。
(一)模擬動物
模擬動物在贛南采茶戲中可謂是一大奇觀,無論丑的動物,還是美的動物,在陳賓茂老藝人的眼中這些動物都可以模擬,在贛南只有您叫不出名的動物,沒有陳老藝人模擬不了的動物。陳老藝人模擬表演過的動物有:黃狗射尿、狗股擺尾、烏龜爬沙、懶貓抓癢、鴨嬤抖翅、餓狼尋食、牛牯聳肩、公雞啄米、小猴洗澡、蜻蜓點水等。[6]
陳賓茂老藝人在表演“小猴戲水”中,心中一想,面部一變,身體一收,猴手猴腳一模擬,嘿嘿,一只小猴呈現(xiàn)在您的面前,隨著陳老的表演,映入眼前的是一只小猴在小河邊嬉戲玩耍,討人喜愛。又如陳老藝人在表演“烏龜爬沙”時,只見陳老眼睛一閉,三秒的準備,肩部打開,小臂收回,大臂與肩平行,小臂與大臂成九十度,雙手張開成虎口,掌心向前,臀部上撅,頸部前伸后縮,伸出時,眼睛有神,目視前方,收回時,下巴下壓,含蓄不漏,呈現(xiàn)出的便是一只小烏龜在沙灘上爬行的悠游自得。
(二)模擬人物
“藝術(shù),歸根結(jié)底是一種信息過程,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社會交往的一種手段。”藝術(shù)信息具有物質(zhì)形式又具有精神內(nèi)容,是“物質(zhì)形式中載有精神內(nèi)容,精神內(nèi)容通過物質(zhì)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特殊的“經(jīng)過組織與物化凝定的審美信息”。[7]模擬人物恰恰是藝術(shù)信息的傳遞,內(nèi)心的表露,情感的抒發(fā)。
陳賓茂老藝人在表演“劉二尋花”中,對劉二人物的表情刻畫鮮明,神態(tài)展示準確,身體運用靈動,微妙之處在于借贛南采茶戲中的“說”與“舞”相結(jié)合的傳統(tǒng)形式,結(jié)合模擬各種動物動作與扇子的運用,以矮子步為主,凸顯出“化丑為美”“丑中見美”的藝術(shù)形象,把“劉二”這個“反丑”角色塑造成了詼諧幽默、滑稽可笑。
總之,在陳賓茂老藝人表演模擬中,不難看出這種惟妙惟肖的模擬形態(tài)下,隱含著豐厚的文化傳統(tǒng)與人文情感。這便是掌握贛南采茶戲的第三種必經(jīng)途徑:親身的生活體驗。
陳賓茂老藝人在表演贛南采茶戲中的三種情態(tài)時,也同樣經(jīng)歷了這個過程?!叭椤痹谮M南采茶戲中指的是:幽默風趣之情態(tài)、丑中見美之情態(tài)、苦中作樂之情態(tài)。
(一)幽默風趣之情
客家人五次南遷,到達贛粵之地,沒有良田,吃不飽飯,在艱苦的歲月里,他們并沒有抱怨、放棄、頹喪,而是以幽默風趣之態(tài)演繹出別樣的美,為后人留下了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待人好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正如德國思想家恩格斯所言“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優(yōu)越的表現(xiàn)?!保?]又如奧·弗洛伊德所言:“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具有幽默態(tài)度。它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天賦,許多人甚至沒有能力享受人們向他們呈現(xiàn)的快樂?!保?]這種幽默風趣之情在陳賓茂老藝人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陳賓茂老藝人在表演“茶童上路”中,把辛勤勞作的摘茶表現(xiàn)出一種“邊歌邊舞”的狀態(tài)。一路歡歌雀躍,洋溢著輕松歡快的情感和積極樂觀的精神態(tài)度,塑造出了一個生動鮮活的少年“正丑”的形象。從這段表演中,不難看出客家人在承受痛苦時,那種沒把苦事演出來,而是以幽默風趣之形態(tài)演繹出積極向上的樂觀之態(tài)。
(二)丑中見美之情
丑中見美之形態(tài)就是觀看到丑的表演或作品,讓自己笑了,這是一種美,內(nèi)心感動了,這又是另一種美,傳揚下去了,變成為了經(jīng)典之美。[10]正如俄國思想家列夫托爾斯泰所認為:“我覺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這一笑增加了臉上的魅力,這臉就是美的;如果這一笑不使它發(fā)生變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這一笑損害了它,它就是丑的?!保?1]又如阿拉伯戲劇演員雷哈尼認為的“我愛有某種丑的美,我愛優(yōu)雅曼妙的風姿,我愛勝過滔滔雄辯的沉默。我寧可一天十次看到丑。只要其中有閃光、新意和智慧,而不愿在一個月里看見一次靈魂空虛的渺小的美。”[12]
陳賓茂老藝人在表演“駝子納涼”中,與俄國思想家列夫托爾斯泰、阿拉伯戲劇演員雷哈尼的觀點不謀而合。這也正是“駝子納涼”模擬訓練組合成為經(jīng)典表演組合的緣故吧!在表演中,陳老運用了模擬烏龜爬沙、各種滑步、模擬蜻蜓點水等丑的動作,來表現(xiàn)出一位辛勤一天的駝子走到大樹下,抽著大煙,稍做休息,當陳老表演駝子出場時,觀眾的第一反應那就是笑聲,接著便是掌聲,這足以證明丑中見美之情態(tài)的經(jīng)典。
(三)苦中作樂之情
“現(xiàn)實是改變不了的熔巖,我們只能改善其化身?!边@句話正是證實了苦中作樂的客家人,客家人將辛勤痛苦藏于心底,通過文學語言與身體語言演繹出歡快、奮進、得意、幽默的故事情節(jié),使得客家人迎來的便是快樂、滿足、上進、熱忱的心態(tài)。
陳賓茂在表演“拉牛上坡”中,右手“握合扇”屈肘扛肩,左手握空心拳隨動律左右擺動,眼神一會目視前方,一會右側(cè)向后瞟上一眼,頸部前伸后縮,腳下以“拱步”為主。這一表演,不僅模擬了老牛上坡,還表現(xiàn)出客家人的樸實能干。正如陳老說言:“我是一頭老黃牛,就要耕田,這是我的職責。”當每次聽到這句話,內(nèi)心如翻了五味瓶一般,有仰慕的感情,又有奮斗的動力。
由此可見,在陳賓茂老藝人的表演中,不難看出獨具贛南地域特色的采茶戲,具有詼諧幽默的氣質(zhì)美,然而這種氣質(zhì)美常常被我們忽略,甚至一度誤解與誤讀的精神財富。這便是學習好贛南采茶戲的最為關(guān)鍵之處。
贛南采茶戲以它特有的表演藝術(shù)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它是我國民族民間舞中的特色地方舞種,也是贛南客家人的藝術(shù)結(jié)晶。對陳賓茂老藝人表演藝術(shù)的研究,在贛南采茶戲的研究中只是個開始,只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希望有更多的學者、專家來參與贛南采茶戲傳承人陳賓茂的表演藝術(shù)的研究,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更好的傳承發(fā)展贛南采茶戲表演藝術(shù)。
注釋:
①陳賓茂等藝人們把矮子步、單袖筒、扇子花簡稱為“三子”。
②參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輯部.《中國民族民間舞集成·江西卷(上)》,中國ISBN中心,1992:337.
[1]張宇俊,籃文.奇葩雋永[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3:271.
[2]郭磊.贛南采茶舞蹈教材與教學實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4-7.
[3]黃文華,陳賓茂.獨具特色的“三絕”——談贛南民間舞中的三大表演技巧[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1):56-58.
[4]賴丹.贛南采茶舞蹈風格的六大特征[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2):110-115.
[5]賴丹.贛南采茶舞蹈風格的六大特征[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2):110-115.
[6]李雪玲.民間“丑”的意趣和鄉(xiāng)土“美”的升華——從贛南采茶舞的化丑為美說起[J].民族藝術(shù)研究,2015(3):73-80.
[7]王一川.從信息觀點看藝術(shù)[J].當代文藝思潮.1985(3).
[8]謝狂飛.美國品格教育研究[D].北京:復旦大學,2012.
[9]李兵.奧尼爾與弗洛伊德[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6):20-24.
[10]馬偉華.認同與自?。何幕杂X視野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問題研究綜述[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6(1):25-29.
[11]周然毅.“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對象化”與美的本質(zhì)[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1992(S1):21-25.
[12]廖述務.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 自正發(fā)]
Study on the Performing Arts Heritage Chen Binmao Gannan tea picking
CHANG Jun-yong LAI Dan
(School of music,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Chen Binmao is national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Gannan Caicha opera representative inheritance people,with more than fifty years of tim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Jiangxi Gannan Caicha opera. Gannan tea picking belongs to "dynamic art" and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annot do without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inheritance. The current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Gannan Caicha opera performing arts tradition facing crisis,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meaning of Gannan Caicha opera heritage Chen Binmao. This paper from Zhuo Shu "third son",smart "four rhyme",however wonderful "intend," Ying Shuo "three" four of Chen Binmao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is analyzed,the image description Chen Binmao performing Gannan Caicha opera virtuosity and of Gannan Caicha opera performance art theory of unique integration.
Chen Binmao; Gannan Hakka; Performing Arts
J722
A
1008-9128(2016)05-0103-04
10.13963/j.cnki.hhuxb.2016.05.029
2016-02-25
2012 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shù)學項目:贛南采茶舞蹈的風格特征研究(12BE036);2015年度研究生創(chuàng)新專項資金項目:贛南采茶戲傳承人陳賓茂的表演藝術(shù)研究(YCX15A027)
??∮拢?990-),男,河南扶溝人,碩士生,研究方向:民間舞蹈教育與舞蹈文化。
賴丹(1962-),女,江西崇義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舞蹈學與舞蹈教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