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王月英
語病題是“語言的運用與表達”題,它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想品質(zhì),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這類題目是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失分嚴重,因而影響了考試的質(zhì)量。下面筆者就2007年高考試題中考查病句類型的特點闡述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軌跡不停地相交,才編織成這大千世界紛繁的生活。
B.近年來,我國專利申請一年比一年多,專利申請的持續(xù)快速增長,表明國內(nèi)研究開發(fā)水平和社會公眾專利意識在不斷提高。
C.這里,昔日開闊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變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縮減著,令人痛心。
D.由20多個國家的生物學家參與的“生命百科全書”研究項目,計劃將世界上180萬種已知物種的所有信息編纂成冊。
A“邂逅”和“相逢”語意重復;B成分殘缺,“持續(xù)”前加“數(shù)量”,“意識”和“提高”搭配不當,提高改為“增強”;C語序不當,“每年”移至“也在以”前,“令人痛心”缺主語,前加“這種情況”。D表意不明,“20多個”既可以指“國家”,也可以指“生物學家”。而此題所給的標準答案是(D)不妥,此處是數(shù)量定語修飾出現(xiàn)歧義。類比,如“3個學校的領導”,“3個”既可指學校,也可指領導。即數(shù)量定語修飾造成表意不明,下面就表意不明或歧義形成的原因進行簡單的探討:(下劃線部分出現(xiàn)表意不明)
1.數(shù)量定語修飾(數(shù)量詞)造成表意不明。數(shù)量詞既可修飾人,也可修飾物造成歧義。如“數(shù)百位死難者的親屬”,“數(shù)百位”既可修飾死難者,也可修飾親屬。
2.多義詞(形容詞)造成表意不明。如“他很煩人”,既可指人討厭他,也可指他麻煩別人。
3.句子結(jié)構(gòu)劃分(句讀)造成表意不明。如“咬死將軍的狗”,既可指死的是將軍,也可指死的是狗。
4.代詞造成表意不明。如“小王看見小李和他的哥哥一起走來”既可理解為小王的,也可理解為小李的。
5.名詞造成表意不明。如“她是蘭蘭姐姐”,既可指她本人是蘭蘭,也可指她有個妹妹叫蘭蘭。
6.動詞造成表意不明。如“這房子沒建好”既可指房子質(zhì)量不過關,也可指房子沒有竣工。
7.兼類詞造成表意不明。如“這輛自行車沒有鎖”,既可指自行車沒有鎖子,也可指自行車沒有上鎖。
據(jù)此本人作了辨析病句的順口溜:表意不明有歧義,數(shù)量定語多理析,名代動兼明語意,句讀劃分細品思。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