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寶琨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興趣融入語文學習當中,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因此,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感知、探求知識,已經(jīng)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學習興趣;師生關系;課內培養(yǎng);課外培養(yǎng)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旦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主動,學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把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環(huán)境中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種人際關系,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因此,克服師生關系中的消極因素,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
了解學生階段發(fā)展的身心特點,對學生自我完善、獨立自主的心理特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信任,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做教學的主人。在此同時,教師又要看到他們發(fā)展的片面性、不穩(wěn)定性,并施以正確的引導。教師信任的力量非常巨大,可以使學生發(fā)生根本的變化。
2.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
斐斯泰洛齊認為,教師應該像母親對待孩子那樣,以積極愛護的態(tài)度去了解和教育學生。教師應該熟悉學生、融入學生,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多給學生關愛的眼神、溫暖的話語、鼓勵的手勢,消除師生之間的疏遠感,讓學生在教師濃濃的愛中學習與成長。
3.教師要民主公正地對待學生
教師對待學生,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風。教師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領導,而是對學生學習起引導作用的人。要讓學生敢于接近教師,愿與教師交往。同時,教師對待每位學生都應該是公正的,實事求是地評價他們的長處與不足。因材施教,使教育效果達到最大化。
4.教師要尊重和理解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立個性,依據(jù)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施教。教師應多鼓勵,少批評,用愛感化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即使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要有耐心、關心、愛心,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5.教師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
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不斷更新自己在專業(yè)領域的知識,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并且做到文化面盡量要寬泛且博淵。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舉止、行為要得體,穿著打扮要莊重大方。
二、語文學習興趣的課內培養(yǎng)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有效途徑。如何使課堂教學具有更高的藝術水平,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談。
1.注重導入
導入在教學過程中就像一臺戲的序幕,安排得當就能收到先聲奪人的奇效。教師上課伊始,應該選擇適當?shù)膶敕绞?,使學生活躍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以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強烈探求感。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經(jīng)過“熱身”,自然就增強了教學效果。
2.巧設疑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互動,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課堂提問設計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展開和學生學習活動的效果。因此,設計的問題不能過深或過淺,也不能為設問而設問。好的設問,能夠使學生懷著興趣進入文本,品味體悟,進行思考、討論,從而使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3.優(yōu)化教學方法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枯燥單一,我們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和與時俱進,融合多種方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使課堂鮮活靈動起來。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4.合理調控時間
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找準重點難點至關重要。在突破重點難點之后,教師可以運用的活動方式展示內容,以吸引學生參與,也可以將時間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自主地學習與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5.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越來越廣泛地走進了語文教學的課堂。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能夠輔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感染力強,使學生很快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語文學習興趣的課外培養(yǎng)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因而,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生活。課外語文學習的活動方式有以下幾種:
1.廣泛的課外閱讀
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2.組織競賽
合理地組織語文競賽,可以提升學生的上進心,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這些比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賽后,對獲獎的學生進行嘉獎,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3.參加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的內容豐富,如果僅停留在課本上,必然會造成學生對語言文字感知的障礙,從而慢慢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可以維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把語文的學習引向更深的層次。
不采取強制的手段,使學生帶著興趣自主愉悅地學習知識,才是成功的教育。也只有有了興趣之師的引導,才能真正讓學生完成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學習效果,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袁桂林.現(xiàn)代教學思想專題[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5.
[3]吳孝亮.淺談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中學語文,2008(0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