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崇華
【摘要】比較教學法是運用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對學科內部或不同學科之間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教學方法。統(tǒng)計學的實踐教學可以用EXCEL、SPSS、SAS、MATLAB、STATISTICA等多個教學軟件實現(xiàn),而軟件自身的差異性也給比教教學的實現(xiàn)提供了前提,在線性回歸分析的實踐教學中,有意識的通過Excel2010和Spss21.0兩種不同軟件操作界面、操作方式、運行結果等進行比較教學,相關聯(lián)系,相似辨別,從一個軟件自身和不同軟件之間分別進行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使學生對線性回歸分析實踐操作能夠運用自如,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比較教學法 一元 多元 線性回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26-02
1.引言
比較教育起源于19世紀初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比較法就是比較教學論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我國1979年才恢復和重建比較教育這門學科,比較教學論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學科盡管起步比較晚,但對比較教學法的實際運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2.比較教學法簡介
2.1比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
從世界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較,是人類思維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而比較教育學自1817年誕生以來,就比較教育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從比較教育一開始,教學問題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對課程設置、教學組織、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等教學方面內容研究的深入,比較教學論從比較教育學中獨立成為一門分支學科。比較教學法作為其對教學方法研究的衍生產(chǎn)物也隨之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2.2比較教學法的實踐依據(jù)
目前對比較教學法的運用研究已經(jīng)涉及到高等教育的部分學科:如C語言和JAVA程序設計、離散數(shù)學、西方經(jīng)濟學等。在這些研究當中,學者們運用比較教學法對新舊知識之間、易混淆的概念之間、理論與實際之間進行了對比教學;也有一些采取了結果比較法、“誘導”比較法、循序漸進比較法等進行比較教學。由作者的智慧衍伸出了比較教學法的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而比較就是其中的核心。相對于針對一門專業(yè)學科本身特點的“專業(yè)教學法”,比較教學法更具靈活性,不僅僅學科本身,也可以對不同學科之間進行對比分析。這些都為比較教學法在統(tǒng)計學實踐操作中的實現(xiàn)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2.3比較教學法定義
比較教學法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關于比較教學法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比較教學法就是運用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對學科的內部或不同學科之間進行對比分析來探討、學習該學科知識點的一種教學方法。比較教學法的體現(xiàn)是豐富多彩的,與學科本身的知識系統(tǒng)及授課教師個人素質之間都有很大關系。
3.比較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
從思維訓練的角度看,比較教學可分為求同比較:將相同或近似的知識點加以比較說明,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點,加深理解;求異比較:對不同的知識點,教師引導學生揭示其中的差異性。本文就以線性回歸分析為例,對Excel和Spss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對軟件自身操作及不同軟件之間進行求同和求異比較教學。
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y=?茁0+?茁1x+?著
其中y是因變量,x是自變量,?著是誤差項,?茁0,?茁1稱為模型的參數(shù)。通過線性回歸預測y與x的函數(shù)關系,通?;貧w模型中會假定E(?著)=0,故而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形式為E(y)=?茁0+?茁1x,只需估計?茁0,?茁1的值。
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y=?茁0+?茁1x1+?茁2x2+…+?茁kxk+?著
其中y是因變量,x1,x2,…,xk是自變量,?著是誤差項,假定E(?著)=0,?茁0,?茁1,…?茁k為模型的待估參數(shù)。
以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實踐操作:
某商業(yè)銀行2002年的主要業(yè)務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來源:《統(tǒng)計學》第六版第12章例題數(shù)據(jù),賈俊平,人民大學出版社
首先,以不良貸款為因變量,各項貸款余額為自變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操作。
①用Excel2010進行線性回歸的操作過程如下:首先加載[數(shù)據(jù)分析],打開數(shù)據(jù)分析窗口,選擇[回歸],“y值輸入?yún)^(qū)域”中框選“不良貸款”的數(shù)據(jù),“x值輸入?yún)^(qū)域”中框選“各項貸款余額”的數(shù)據(jù),也可勾選“線性擬合圖”繪制其擬合圖,單擊[確定]。
②用Spss21.0中文版進行線性回歸操作過程如下:進入Spss21.0界面,選擇[分析]/[回歸]/[線性],在[線性]界面中將“不良貸款”選入“因變量”,“各項貸款余額”選入“自變量”,在[保存]選項下可選擇進行預測及預測區(qū)間的計算,在[繪制]可繪制相應各變量間的擬合圖,單擊[繼續(xù)]/[確定]。
附Excel2010和Spss21.0一元線性回歸運行的部分結果如下:
方差分析
兩種軟件操作方式的比較
求同比較
求異比較
其次,對上述數(shù)據(jù)以不良貸款為因變量,其余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操作。
兩者操作步驟基本一致,以Excel2010為例:[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回歸]/“y值輸入?yún)^(qū)域”中框選“不良貸款”的數(shù)據(jù),“x值輸入?yún)^(qū)域”中框選其余所有變量數(shù)據(jù),單擊[確定],區(qū)別就是自變量的框選要選擇多個自變量。下面僅就Excel的一元和多元線性回歸的部分結果進行差異性比較教學。
此外,多元線性回歸中,如果出現(xiàn)多重共線性,可在Spss21.0[回歸]界面下,“方法”選擇“逐步”,默認[選項],選擇[繼續(xù)],單擊[確定]。直接作逐步回歸剔除相應變量,而Excel用于逐步回歸操作步驟過于繁瑣和復雜,一般不作選擇。
4.結束語
通過線性回歸分析Excel2010和Spss21.0中文版的兩種不同操作方式進行求同和求異的比較教學,使學生對線性回歸分析的實踐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恰當?shù)能浖M行實踐操作。筆者在實際上機操作中發(fā)現(xiàn)采用軟件自身的比較和不同軟件操作方式進行比較教學比單一操作方式操作成功率要高出很多,可見比較教學法對學生掌握其操作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時見.比較視野下的教育變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賈俊平,何曉群,金勇進.統(tǒng)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董澤華.相關聯(lián)系·相似辨別·相近組合[J].彭城大學學報,1996,11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