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楊慶
【摘要】“多媒體程序設計”是數(shù)字媒體技術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得教學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本文對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解決方法,并從課程的授課形式、實踐教學模式、考核手段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學改革的實施情況。
【關鍵詞】教學改革 有效教學 BOPPPS 項目驅動
【基金項目】南京工程學院2014年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JG20140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17-02
隨著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專業(yè)人才需求激增。依據(jù)應用型本科的辦學理念,南京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保?shù)字媒體技術專業(yè)面向大三學生開設了“多媒體程序設計”課程,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考核形式三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課程特點及現(xiàn)狀
“多媒體程序設計”是重要的專業(yè)課,在高校同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并不多見。出于通用性和高效性的考慮,選用了Visual C++作為開發(fā)工具,希望學生在運用中能夠真正理解面向對象、模塊化、組件化的程序設計思想。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操作系統(tǒng)為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媒體處理提供的接口及其開發(fā)方法(如:GDI/GDI+、MCI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介紹DirectX、OpenGL、OpenCV等第三方開發(fā)工具的特點和使用,為后期學習“虛擬現(xiàn)實與系統(tǒng)仿真技術”、“游戲開發(fā)設計”等綜合性專業(yè)技術課奠定基礎。
課程教學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2個環(huán)節(jié)共64學時,另配有16學時的課程設計,在公共教室授課,實驗及課程設計在專業(yè)機房進行。但畢業(yè)設計情況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在完成整個學期的學習任務后,對所授知識的掌握并不理想。經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認為與其它開發(fā)工具相比,Visual C++更加難學;函數(shù)較多、參數(shù)定義復雜,記憶困難;缺乏興趣、死記硬背,不少學生學習目標僅為通過考試,并不重視真正的實際應用。
2.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討論和分析,總結出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教學手段單一,講課為主,輔之以上機實驗。理論課在公共教室授課,90分鐘的課堂,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只是聽課和觀看演示,對編程沒有切身體驗,無法真正參與到學習中,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另外,從課時安排上看,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對獨立,講課結束后隔一至兩天才進行實驗。學生到上機時,關于操作的要點已基本忘記,學習效率低。
2)實踐環(huán)節(jié)雖然占了整個學時的三分之一,但“驗證性”的內容過多,教師直接給出案例的操作步驟,學生按步驟調試運行,完成后寫出實驗報告。從表面看,實驗完成得都很好,但長期按部就班使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很多學生對編程的認識依然停留在結構化程序設計層面,對面向對象和組件化的設計理念缺乏深入了解,知識掌握不扎實,對于方法的變化和功能拓展都會產生畏難情緒,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
3)依然采用陳舊的考試方式,教師考前劃重點,學生突擊背程序,表面上成績理想,但學生并沒有理解和掌握實際應用方法,面對一個陌生的實訓項目,普遍感到信心不足。
3.教學改革的實施
課程教學現(xiàn)狀和我校所提倡的“學以致用”辦學目標有相當?shù)牟罹?,因此探索新穎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尤為緊迫。我們在學習和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師生現(xiàn)狀、實驗室建設情況以及課程的特點,從課堂授課方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入手,進行了改革實踐。
3.1課堂教學有效化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的西方[1],課堂教學的有效化一直是教學改革追求的目標,近年國內外院校提出了多種有效教學方案,都取得一定的成效和進展,其中BOPPPS教學模式得到了授課教師的廣泛積極采用。
BOPPPS教學模式將授課過程依次劃分為導言(Bridge-in)、 目標(Objective)、預測評(Pre-assessment)、 參與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期測評(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6個階段[2]?!皩а浴彪A段主要介紹課程的學習目的和重要性,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目標”階段,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方向?!邦A評測”階段,通過練習、測試、作業(yè)等發(fā)現(xiàn)問題、解答問題,預先了解學生情況,進而調整授課內容;“參與學習”階段,主要安排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討論,鼓勵學生提問和思考;“后期評測”階段,通過答題等方式,了解學習成效;最后的“總結”階段,由教師總結要點并布置任務[3]。
BOPPPS是理想的教學模型,而“多媒體程序設計”教學是以專業(yè)程序設計為主,知識點繁多、重應用而輕理論,因此教學改革不能完全照搬模型的每一個階段來進行。受該模型的啟發(fā),我們對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重新進行了評估和修正。
(1)授課地點設在機房
將合班課一律調整為單班,授課地點設在專業(yè)機房,有利于互動和輔導,機房提供軟件和網絡環(huán)境,便于學生獲取教學資源。在機房授課,教師每講一步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上進行操作,這樣一來更容易牢記步驟,理解設計方法。
(2)規(guī)范課堂教學流程
參照BOPPPS模型,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將90分鐘的課堂劃分為5個單元:①引導(10分鐘),教師簡要介紹學習目標;②預評(10分鐘),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適時調整講課深度,同時學生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帶著問題聽課;③練習(35分鐘),該單元是教學主體,教師先概要介紹案例的實現(xiàn)方法,然后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④測評(20分鐘),根據(jù)學生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分,并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部分依據(jù);⑤總結(10分鐘),教師總結要點內容,解釋共性問題,布置課后作業(yè)。
3.2 實踐教學項目化
教改實施中我們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的改進并不能完全扭轉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的現(xiàn)狀。教學案例和課后任務僅僅鞏固了理論知識,現(xiàn)成的例子使學生習慣于照葫蘆畫瓢,抄襲現(xiàn)象也很嚴重。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動力,缺乏團隊合作的體驗,而項目教學法可以彌補實踐教學的不足。
項目驅動教學(Project Based Teaching)模式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之上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充當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輔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講授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轉變?yōu)橐酝瓿身椖柯殬I(yè)體驗和解決問題為主的互動式的教學,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最終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新建構[4]。實際應用中,我們根據(jù)其主要特征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①提高教師職業(yè)素質
項目驅動教學客觀上要求授課教師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具有一定工程項目經驗。而部分教師長期從事單一教學工作或偏向于專業(yè)學術研究,缺少項目經歷,很難在實訓過程中對學生做出精準的指導。對此從兩個方面加以解決,一方面鼓勵教師開展與企業(yè)的科研合作,派遣教師到企業(yè)進修培訓;另一方面,邀請企業(yè)的資深工程師共同參與指導,為學生項目實踐提供必要的職業(yè)經驗。
②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
教學過程采用分組學習,每組4至5人,分組時保持各組的水平相當,提倡團隊合作。教師在輔導過程中,不能簡單地演示一遍,而應以提示和點撥為主,教會學生不要死板地依賴教材和記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MSDN、網絡搜索等工具查閱資料并且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fā)學習主動性。
③合理的項目設置
由于課程內容的組織按軟件項目開發(fā)過程進行,項目設計至關重要,其合理性及數(shù)量都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在設計時我們重點把握三個原則:①緊扣教學內容,有實際應用價值;②難度適中,使學生能夠保持學習熱情;③綜合性強,做到知識與技能的統(tǒng)一。
3.3 考核形式多元化
“多媒體程序設計”課程剛開設時,為追求“考教分離”,采用了傳統(tǒng)的紙質閉卷考試, 后來嘗試了基于題庫的機考方式,雖然這兩種方式對促進學習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都存在弊端。結合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改革實施,我們同時將考試方式和評分標準做了全面的調整:①不再組織統(tǒng)一考試,對學生的學期成績給予多方面的綜合評價,課堂練習和實驗的評測成績占30%,最終的項目實踐評價成績占70%;②項目考核采用逐個驗收并現(xiàn)場提問的形式,根據(jù)學生項目工作的完成情況、工作的難度、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分;③最終的成績采用等級制取代原有的百分制,淡化學生對分數(shù)的追求,將學習的眼點放在能力、素質和知識的提高上。
4.結束語
課堂教學的有效化使課堂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理論知識得到及時鞏固;實踐的項目化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試方法的改革,讓學生感覺到學習變得有趣而實用,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杜絕了作弊的可能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本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理解遠遠好于以前,操作的熟練程度、編程能力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崔允都.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鄄47.
[2]劉桂秋.有效教學概念新探——綜合有效教學觀之下的有效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 2008(9): 11-13.
[3]Pattison P, Russell D.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 handbook[M]. Vancouver:UBC Centre for Teaching and Academic Growth,2006:42-63.
[4]陳旭輝,張榮勝. 項目教學的項目開發(fā)、教學設計及其應用[J]. 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8):59-61.
作者簡介:
莊嚴(1969-),男,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多媒體技術、網絡安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