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健
(西南民族大學 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 成都 610041)
?
蘇州園林的發(fā)展歷史與文化內(nèi)涵研究
王東健
(西南民族大學 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 成都 610041)
蘇州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典范,中國園林藝術的集大成之作,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一直以來是人們到蘇州旅游的必經(jīng)之處,享譽海內(nèi)外。其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時的古吳國,到如今已經(jīng)歷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園林建筑在歷朝歷代都有修建,尤其明清時期私家園林的修建最為興盛。其蘊含的江南文化底蘊更是延續(xù)至今,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蘇州園林;文化傳承;歷史
中國最早在商代就出現(xiàn)了園林的雛形,而蘇州地方的園林最早雛形則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的吳國。闔閭在位時吳國日益強大,稱雄一方,闔閭下令伍子胥造闔閭大城,這是蘇州城最早的建城史。在此基礎上吳國王室建造了大量的苑囿別館,至夫差時這種風氣更甚,諸如夏駕湖、長洲苑、華林園、姑蘇臺等皆為那時候的杰作,據(jù)《吳地記》中所載夏駕湖為吳地最早的苑囿。當時的貴族皆好風雅,江南自古是文脈之地,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諸多貴族開始追求高品質(zhì)的生活,田獵游賞,無一不好,栽植豢養(yǎng),無一不喜,史籍載:“闔閭出入游臥,秋冬治于城中,春夏治于城外姑蘇之臺……興樂石城,走犬長洲?!盵1]48這短短一段話,就指出了幾處著名的苑囿,當時主要供吳王游玩之娛。至于闔閭死后所葬之虎丘作為帝王苑囿的代表也成了今天馳名中外的旅游景點。
吳國在壽夢當政時逐漸強大起來,其后繼承的闔閭及其子夫差更是將吳國推至全盛。強盛的吳國先后打敗了楚國和越國,并北上與齊晉黃池會盟,風頭一時無兩。正是由于此時吳國處于一個強盛的地位,使得這些皇家苑囿無一不體現(xiàn)這種霸氣,不管是夏駕湖還是諸囿建造時皆占地廣闊,層層疊疊,一片波瀾壯闊,當時這些都只能從史書上得見,如今僅存于世的已不復當年的輝煌,這是以建筑而體現(xiàn)當時吳中人的一種尚武豪放文化和經(jīng)濟政治稱霸一方的寫照。
春秋戰(zhàn)國之后吳地統(tǒng)一于秦,秦漢時吳王所留下的苑囿大都辟為官家園林抑或被富商大賈所買斷,出于吳地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大部分的百姓是沒有資本去建造園林的,也就沒有私家園林的出現(xiàn)。史籍所載蘇州最早的私園則出現(xiàn)在東漢,吳大夫笮融建石“節(jié)家園”。同治《蘇州府志》載:“笮家園,在保吉利橋南,古名笮里,吳大夫笮融所居。”[2]101笮融為東漢末丹陽人,時吳轄三郡,丹陽郡為其一。笮融曾依附徐州牧陶謙,在徐州大起浮圖祠,笮融有建造雅好和條件,便在蘇州建造宅園,即人所謂之“窄家園”。
到了魏晉時期,特別是東晉始,吳地發(fā)生了大變革。經(jīng)年的八王之亂全國被攪得天翻地覆,北方更是據(jù)于蠻夷的統(tǒng)治之下,大批士家大族隨著晉王室紛紛南遷,有學者說南方經(jīng)濟發(fā)展始于永嘉南渡,這時候的蘇州成了大批士家大族、豪門巨賈的聚集地,有利于日后諸多私家園林的建立。當然,有錢的基礎上只是決定你有沒有能力去建造園林,但不代表你有這個想法,決定人們有興建私家園林想法的還是當時社會普遍崇尚的寄情山水的隱逸之風。當時中國社會經(jīng)歷了混亂和痛苦的時期,這時的儒學已經(jīng)式微,有外來佛教以及本土道教的影響,再加上門閥士族對官場的壟斷,文人士大夫不再醉心于功名利祿,對現(xiàn)實社會產(chǎn)生種種厭惡,寄情山水尋求心靈的滿足。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文壇上謝靈運的山水詩開一派之宗,顧愷之、張僧繇的山水畫也獨立形成,山水詩和山水畫為私家園林的興建準備了很好的模板。
在這些私家園林中最著名的為辟疆園,它是由名士顧辟疆所建,號稱“吳中第一名勝”。王獻之曾慕名游覽而留下“辟疆驅(qū)客”這一典故。[3]224顧氏為吳中大族,諸如其他像陸、朱、張幾大家族雖不及北方僑居大姓亦建造了許多私家園林。這期間的造園技術已經(jīng)不像秦漢之前的粗放豪邁,反而趨于精致靈巧,這與吳人性格的轉(zhuǎn)變和世俗宗教的影響密不可分。春秋戰(zhàn)國時吳人民風強悍尚武助吳王稱霸諸侯,“吳俗好用劍輕死”是當時最好的寫照,及至東晉南朝士人的性格發(fā)生了完全的轉(zhuǎn)變。諸多玄學之士從玄學無為出發(fā),超然物外,使人們對山水的認識,從物欲享受提高到“暢神”的純粹精神領域階段[4]23。講究藝韻神動,對藝術審美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一個質(zhì)的變化。
(一)盛于唐宋的寺廟園林
魏晉南北朝時,宗教盛行,吳中人杰地靈自然建造了不少佛圖精舍,單就蕭梁一朝,因舉國崇佛,在蘇州建造了大量的寺廟,這些寺廟多具園林之勝。隋唐時隨著大運河的開鑿,南北交流密切,蘇州地處要沖,社會經(jīng)濟得到極大發(fā)展,園林的建造也日益興盛。這些被保存下來的寺廟逐漸興盛,香火鼎盛,往來絡繹不絕,成一時游覽佳處。始建于三國時的報恩寺殿堂頗多,極度宏偉,梁代時由于寺內(nèi)大造寶塔,至唐時這些殿宇窮極宏麗,冠絕東南。又如梁時建造的寒山寺,初籍籍無名,至唐顯勝,雖然一部分歸功于張繼《楓橋夜泊》,但更多的是唐時的這種社會文化風氣的使然。至今寒山寺也是蘇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北宋初年建成的云巖寺塔也即聞名中外的虎丘塔壯觀異常,規(guī)模宏偉,飛檐重樓,在南宋時更被列為“五山十剎”之一。位于木瀆鎮(zhèn)上的東晉司空陸完新建的靈巖山寺,唐代時規(guī)模宏大殿宇之多為一方之最,至宋時為東南之冠,為佛教凈土宗道場之一,游人不絕。諸如西山包山寺、崇元寺等皆盛于唐宋。
(二)趨于成熟的私家園林
東晉永嘉南渡為蘇州輸送了大量寶貴財富,諸如能工巧匠、風雅之士等等,更大的貢獻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方面。雖隋唐起于關中,但蘇州經(jīng)濟發(fā)展一點也沒有落下,吳中自古以來多產(chǎn)魚粟,更有大運河的開鑿帶動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安史之亂后北方經(jīng)濟大退步,對南方需求大增,蘇州能安于江南帶動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至南宋時,江南變?yōu)槿珖?jīng)濟的中心,更是大大促進了蘇州的繁榮。
唐時蘇州的私園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唐代修建園林時,受當時社會文風的影響,將詩詞繪畫藝術與園林相融合的建園模逐漸成熟。最早建于盛唐的是孫園,位于桃花塢,受到大詩人白居易盛贊。韋應物為蘇州刺史時在唯亭建一山莊,常吟詩其中。大詩人陸龜蒙也是個園林愛好者,他在蘇州建有多處亭林。至五代時,蘇州偏安一隅避免了中原王朝的長年戰(zhàn)亂,吳越王錢氏家族官僚等在蘇州廣興園林,成為蘇州造園的一個高峰期。當時著名的錢氏南園,園林屋宇錯落有致,假山、花草、樹石等一應俱全。其他諸如像孫承佑池館,亦是亭臺樓閣,小池水榭,富麗堂皇。
至北宋時,慶歷黨爭使得詩人蘇舜欽放逐留寓到蘇州,臨孫承佑池而靈感大發(fā),“傍水作亭曰滄浪”[5]47,于是蘇州四大名園之首的滄浪亭便應運而生。南宋時,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開始轉(zhuǎn)移到了南方,蘇州成為了經(jīng)濟繁榮的重鎮(zhèn)。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各類園林風景名勝等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園林藝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如上面介紹的滄浪亭即是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與藝術價值。諸如此類還有樂圃、萬卷堂(即后來的網(wǎng)師園)等,這些園林平時供人游賞,風靡一時。范仲淹在蘇州辦府學,開創(chuàng)學院園林;朱勔承辦花石綱,太湖石在園林中大興其道;花木栽培技術的改進,使得院內(nèi)栽培一時興盛。
至元時,民族矛盾尖銳,全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都大受影響,蘇州位于江南,雖所受波及較小,但也造成了人們造園心理的轉(zhuǎn)變。蘇州府城造園之勢漸趨漸少,但并不是說整個造園的人就少了,大部分人開始在鄉(xiāng)村反墾造園,史料記載元時蘇州造園30多處,而蘇州城造園的數(shù)目不足10處,大半位于蘇州城周圍的縣村等地。其時建造的位于蘇州城內(nèi)最著名的當屬獅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為天如禪師所建,原為其所建的菩提正宗寺,后改為獅林寺。園內(nèi)多假山怪石,堪稱一絕。其時鄉(xiāng)村所建的園林,諸如昆山玉山草堂、常熟梧桐園、同里萬玉清秋軒等皆為當時有名的私家園林。這與當時蘇州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元末張士誠踞蘇州時也大興造園之風,留有多處遺跡。
蘇州園林經(jīng)過之前的發(fā)展和成熟,明清時候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明清時,資本主義萌芽,蘇州位于江南富庶之地,經(jīng)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這時候的造園之風更勝于從前,造園技術極大提高,留下來的作品比如拙政園、網(wǎng)師園、留園、環(huán)秀山莊等皆為精品,現(xiàn)在均被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據(jù)記載,明代的時候蘇州大小園林有300多處,清代的時候略少,也有200多處,這個數(shù)字遠遠超過前朝各代。
造成明清時期園林興盛的原因諸多。其一經(jīng)濟上,以絲織業(yè)為代表的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資本主義經(jīng)濟萌芽,當時“傭工之人,計日受值,各有常主,無常主者黎明立橋以待喚?!盵6]225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造就了大量的富商巨賈,而這些富商一旦有錢之后便置地造宅。建造園林花費甚多,即使是平時的修繕維護也是需要可觀的財力的,因為園林如果不經(jīng)精心維護,兩三年即可顯破敗之相。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和富商的涌現(xiàn)使得建造、維護耗資甚巨的園林成為可能,江南造園之風興盛。其二政治上,明清的時候,江南都是當時主要的政治中心之一,尤其是蘇州地處政治中心地帶,這就為在蘇州大規(guī)模建造園林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條件。其三主觀上,園林建造的目的之一是供那些建造者游玩享樂之用,明清兩代吳地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達官貴人的奢靡享樂之風盛行,很多人造園的目的沒有了那種寄情山水的雅趣,更多的是為了顯示身份,巴結權貴,一些處于政治中心的人渴望在殫精竭慮之余有這么一塊地方可以使自己遠離爾虞我詐,不必出門即可縱情山水。同時,此時建院的理論知識也已經(jīng)自成體系,明代吳江計的《園治》和文震亨的《長物志》是對造園經(jīng)驗的總結,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同時,修建的園林飽含了造園者復雜的情感、思想等等,與當時吳中繁榮的文化環(huán)境是密不可分的。明清時蘇州人才輩出,文化氛圍厚重,是江南地區(qū)首屈一指的文化重地,衍生出大量的文化大觀。文學方面,名家輩出;明初的“吳中四杰”,明中期的“四大才子”等均是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戲曲上昆曲和評彈的發(fā)展豐富了民間文化。繪畫書法方面大家輩出,吳門畫派、吳門書派名震天下,開創(chuàng)了蘇州文化史上的輝煌時期,直至今天都影響很大。[7]6
(一)融入道家玄學思想
蘇州的園林除個別之外,譬如一些寺廟園林,在造園思想和意境上都深受老子“無為”、“清心寡欲”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梢哉f玄學的哲學觀是蘇州園林的造園思想的本原,“故風俗澄清而道教隆洽”[6]125。道家講究天人合一,我們來看看蘇州園林的特點:其一,在塵出塵,居世出世。這些造園者們大都受老莊思想影響,講究出世,因為厭倦了塵世的種種煩惱,渴望得到寧靜,但自己心里不想隱居山林,過那種清苦的日子,于是乎在市里造了園林,隱居在了市里。這種心理從本質(zhì)上來講還是不愿意舍棄富足的物質(zhì)生活,只是心理上暫時地需要寧靜而已。園林的存在既在塵,在的是處于繁華的市井,又是出塵,園內(nèi)暫時提供了山林的清靜之樂。是道家玄學思想的真實寫照。[8]81其二,道家講究素雅、淡泊,就如同陰陽魚一樣,黑白兩色簡簡單單不落塵埃。蘇州園林的主色調(diào)即為粉墻黛瓦,黑白兩色,簡簡單單,正是道家追求清靜無為的寫照,也是返璞歸真的現(xiàn)實存在。其三,天人合一,風水五行。中國古人歷來重視住宅的風水文化,蘇州園林既為宅邸,依然少不了陰陽五行八卦的風水原理,究其所源亦是人與自然的這種“天人合一”觀在建筑上的生動反映。園林錯落有致,有花、草、水、石、木,無一不是合乎風水卦象的存在,在造園者寄情山水的同時也無不體現(xiàn)其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外在價值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經(jīng)久不變的話題,蘇州園林不論是從構造、陳設、文脈等方面都體現(xiàn)著人本思想在其中的作用,既不破壞自然界合理存在的物質(zhì)關系,又將其與人內(nèi)心豐富的思想相結合,堪稱完美。古人的想法是單純的,古詩中所描繪的山水竹林之樂是很好的寄托情感的存在,而園林就是它外在轉(zhuǎn)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又如潑墨山水圖,描繪了一幅幅美好的景象,古人又樂得利用起來,廣泛地運用到園林,且不失人與自然的中庸之道。水的輕柔襯托出山石的凝重,反過來山石的凝重又反哺了水的輕柔。就是園林中的陳列擺設亦嚴格遵照和諧的價值觀,不同的房間周圍環(huán)繞不同的景致,就好像建筑與自然已經(jīng)融為一體。[9]39蘇州園林本身積淀的歷史文化價值固然重要,但我認為這種更深層次的和諧之道才是其本身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內(nèi)在價值,值得我們學習,不管是在經(jīng)濟社會的任何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1]吳越春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2]蘇州府志[M].南京:江蘇書局,光緒9年.
[3]魏嘉瓚.蘇州園林史漫錄[J].東南文化,1992,(Z1):221-226.
[4]馮秀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綱要[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
[5]吳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6]吳郡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7]黃瑋.蘇州園林的歷史文脈[J].中國園林,1994,(10):5-7.
[8]曹林娣.蘇州園林與生存智慧[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78-84.
[9]林家治.蘇州園林崛起的歷史根源及其表現(xiàn)[J].中國園林,1985,(3):37-40.
責任編輯:胡栩鴻
History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Classical Suzhou Garden
WANG Dong-jian
(Department of Tourism Historical Cul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Suzhou garden is a model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chitecture. It is the masterpiece and a comprehensive expression of Chinese garden art and famous world culture heritage, known as “Jiangan gardens are unparalleled under heaven; Suzhou gardens are unparalleled in Jiangnan”.It is always a hot tourist attraction in Suzhou and enjoys a good reput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s history dates back to the ancient kingdom of Wu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has possessed over thousands years of history up till now, accumulating a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770BC~221BC)Garden architectures have been built in the past dynasties, especially the private garden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Jiangnan culture remains alive today and possesses immeasurabl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the classical Suzhou gardens; culture heritage; history
2016-06-25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科研項目(CX2015SP206)
王東健(1990-),男,江蘇鎮(zhèn)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史。
TU986
A
1674-344X(2016)09-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