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瑛
(麻城市博物館,湖北 黃岡 438300)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與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淵源
熊 瑛
(麻城市博物館,湖北 黃岡 438300)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一首深受革命軍隊和人民群眾喜愛的革命歌曲,他反映了人民軍隊與舊軍隊和土匪武裝的本質區(qū)別,體現了我黨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首歌就源自于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革命軍隊;軍民關系;詞作者認定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剛剛召開的第十八屆六中全會,始終將黨的紀律建設擺在最重要的位置。早在1948年冬,毛澤東主席就向全黨全軍提出了“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要求。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由此可見,紀律對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性。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人民的軍隊逐步形成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基本內容的行為準則,充分展示出人民軍隊與國民黨舊軍隊以及土匪武裝在本質上的區(qū)別。體現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紅四方面軍的搖籃,同樣,也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誕生地之一。
徐向前元帥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他在回憶錄《歷史的回顧》中談到:鄂豫皖時期,并“沒有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樣完整的規(guī)定和提法”[1]。但也有很嚴明的紀律約束,正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他還例舉鄂豫皖紅軍初創(chuàng)時期,紅三十一師因事務長私挪公款而槍斃的案例。這位司務長就是戴克敏的叔伯老表。外號“狗子”,也是一個老革命,參加過黃麻起義,后來在戰(zhàn)斗中負傷,才被安排到紅三十一師的二大隊當司務長。因為他的姐夫在黃安縣七里坪街上做生意,就私自將部隊里的20塊銀元,拿到其姐夫所開的店中入股分紅。事情暴露后,徐向前與戴克敏等師領導開會商量,處決了這個司務長。由此可見,鄂豫皖紅軍在早期已經十分注意部隊紀律的重要性和嚴肅性。
到了1929年底,紅軍內部已開始傳唱《紅軍紀律歌》:“紅軍紀律最嚴明,一切行動聽命令;沒收要歸公,買賣要公平;說話要和氣,開口莫罵人;借物要歸還,損壞要賠償;上門板,捆鋪草,房子掃干凈。”這個時候的紅軍紀律歌,無論是在用詞、內容還是韻律上,已經相當接近《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隨著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迅猛發(fā)展,紅四方面軍成立前夕,鄂豫皖軍區(qū)黨務委員會向所屬部隊發(fā)出了“執(zhí)行政府的政策法令密切紅軍與地方的關系”的第六號通告。通告中明確規(guī)定:“反對無原則破壞蘇維埃的經濟政策,無組織無計劃不經過考察不經過群眾路線的沒收。堅決實行不拿窮人一針一線的口號。對私打土豪和私拿東西的,無論黨員、團員和紅色戰(zhàn)斗員及指揮員一律執(zhí)行軍事和政治紀律?!盵2]
可以說,黨對人民軍隊嚴格的紀律要求,貫穿于鄂豫皖紅軍的整個歷史發(fā)展中。即使是最艱難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期間,部隊仍然沒有放松紀律對革命軍人的教育約束。紅二十八軍在堅持大別山的游擊戰(zhàn)爭中,仍明文規(guī)定: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損壞東西要賠償,買賣要公平,大小便要避女人,一切繳獲要歸公。也正是由于人民軍隊有了鐵的紀律,才贏得了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的堅定支持。從而在根據地內形成了軍民團結一條心的大好局面。就連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張國燾在寫給中央的報告中也不得不感嘆蘇區(qū)人民對紅軍的擁護,稱:“鄉(xiāng)間的老太婆甚至將好吃的小菜留起來,說等紅軍來送給他們吃。”[3]
鄂豫皖紅軍在紀律上的嚴明,不僅體現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而且是走到哪里就將嚴明的紀律帶到哪里。給兄弟部隊和當地老百姓都留下了良好的影響。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毛澤東主席曾對紅二十五軍長征路過隴東時,嚴格執(zhí)行群眾紀律的行為表達贊賞,稱鄂豫陜省委和紅二十五軍領導“民族政策水平很高,群眾紀律執(zhí)行得很好”。紅二十五軍在進入聚居地區(qū)興隆鎮(zhèn)前,就結合當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專門制訂了“三大禁令、四項注意”。即“禁止駐扎清真寺,禁止打回族中的土豪,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葷?!焙汀白⒁庾鹬鼗刈迦嗣竦娘L俗習慣,注意用回民的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婦女,注意實行公買公賣,不準在回民面前說‘豬’”等。
正由于紅二十五軍在長征中,正確地執(zhí)行了黨的民族政策,嚴明了部隊的紀律。不僅消除了通過回民地區(qū)原預想的阻力,相反得到了援助。如,興隆鎮(zhèn)有兩位婦女看到高山頂上的紅軍哨兵沒法做飯,就拎著一籃饅頭和湯罐送上山去(戰(zhàn)士們也付了幾個銅板,以表示酬謝;部隊離鎮(zhèn)時,全鎮(zhèn)男女老幼齊集街頭,設立香案、擺上油果,為紅軍送行。馬青年等幾名回族青年還參加了紅軍,被編在軍政治部,沿途負責帶路聯(lián)絡,宣傳群眾。紅軍所到之處,常遇回民群眾結隊相迎,為紅軍報告敵情,充當向導。
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支英雄部隊的前身正是當年從鄂豫皖走出的紅四方面軍和中原突圍出去的新四軍第五師。以副司令員李先念為首的大批軍事指揮員都來自鄂豫皖蘇區(qū)。8月29日,鄧小平在光山縣北向店提出:“要在大別山站住腳,必須堅決執(zhí)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由于一些百姓誤聽國民黨的反面宣傳,不敢與大軍進行接觸,有時候見到部隊過來后,還出現“跑反”的情況。這樣一來,自然使一些干部戰(zhàn)士滋長了急躁情緒,打罵群眾、拉丁送病號等違反紀律時有發(fā)生。這些現象馬上引起了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的重視。為此,他們在黃安縣(今紅安縣)七里坪主持召開了整頓紀律的干部會議。會上,劉伯承司令員憂心忡忡地說:“我們的紀律如果不好,并且不能迅速糾正,就會在大別山站不住腳!”鄧小平政委警告:“這樣下去,就是我軍政治危機的開始!”旋即,政治部門向部隊上下發(fā)出了關于整頓紀律的命令。就在這個時候,司令部機關居然發(fā)生了一起嚴重的違紀事件,一位管理員為解決辦公和生活上的困難,趁主人逃走的機會,私自撬開了一家商鋪的門,拿了一刀有光紙,幾支毛筆以及幾斤粉條和白糖。
情況反映到劉鄧首長那里,鄧小平政委拍案而起:“命令規(guī)定搶打老百姓者,槍斃!搶劫民財者,槍斃!強奸婦女者,槍斃!沒有說的,直接槍斃!”這個時候有的同志說,畢竟只是拿了一點東西,更何況事件發(fā)生后,司令部已派人給事主道了歉,賠償了損失,槍斃是不是太重了?鄧政委說:“這個事件的性質太嚴重了,如果司令部的人觸犯軍紀就不追究,那會對部隊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整頓部隊紀律的命令豈不成了一紙空文?”
劉伯承司令員接著說:“必須堅決按照命令執(zhí)行槍斃,同時,還應該召開大會,我們要用這個事例來教育整個部隊,我們是人民的軍隊,絕不容許存在侵犯人民利益的行動,哪怕是絲毫!”
鄧小平十分贊同地說:“劉司令員說得好??!現在是一個關鍵的時刻,誰違犯紀律,誰就在損害我們的部隊,在我們再三強調紀律的時候,司令部卻發(fā)生了這樣嚴重的事件,我是非常痛心的,更為這位同志惋惜。這種事等于是給敵人幫忙,不嚴辦,部隊就要垮臺!”
由于部隊嚴格執(zhí)行了劉鄧首長的指示,嚴守部隊紀律,從而消除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顧慮,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斗爭熱情,使劉鄧大軍在群眾中有了很好的影響。我軍在大別山這個戰(zhàn)略要地不但站得住腳,而且站得穩(wěn),迅速地進行了戰(zhàn)略展開,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為人民軍隊的行動準則,充分體現了我們軍隊的本質和宗旨。特別是七十年代,毛澤東主席指揮八大軍區(qū)司令員齊唱這首歌開始。這首歌就成為了紅色經典,久唱不衰,然而究其源頭,還得從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達陜北后說起。
當時,紅二十五軍已經完成長征,到達陜北,并且和陜甘紅軍合編成為紅十五軍團。部隊在取得勞山和榆林橋戰(zhàn)斗的勝利后,蘇區(qū)內掀起了擁軍參軍的高潮。為了加強對新兵和投誠戰(zhàn)士的紀律教育,軍團政治部門要求所屬的宣傳科要編出紀律教材發(fā)給有帶兵經驗的政工干部,讓他們下連隊開展紀律教育。
因此,用什么樣的形式來編成大家簡單易懂,耳熟能詳的教材來對部隊進行紀律教育,成為政治部宣傳科長劉華清亟待解決的問題。紅二十五軍長征前夜,中央派程子華來鄂豫皖傳達中央指示,同時也帶來了中央蘇區(qū)的很多革命歌曲和紀律條文,其中就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條文。部隊長征到達陜南開辟新區(qū)后,軍領導要求宣傳科的同志要深入部隊中去宣講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個時候,劉華清就曾有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成歌曲的想法,但由于不懂樂理,無法將想法變成現實。這次政治部門要求編教材,劉華清又開始來思考這個問題,思考的過程中,軍政治部秘書長程坦找到了他,建議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為歌曲讓官兵傳唱。這一提議馬上得到劉華清的贊同,兩個人經反復詠唱,終于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條文填進了鄂豫皖革命歌謠《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曲調中。他們將結果向軍團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作了匯報,在郭述申的支持下,程坦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紅色戰(zhàn)士報》刊登,并下發(fā)給各部隊。隨著這首歌在紅十五軍團中的傳播,部隊的組織紀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進。
劉華清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對這一段歷史有著詳細的記載。為此,他還講了一個花絮:“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結束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我們打下張村驛等據點后,于11月上旬在鄜縣(今富縣)以北地區(qū)與中央紅軍會師了。中央決定,恢復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的番號,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也就在慶祝兩軍會師的大會上,紅十五軍團的官兵高聲唱起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立即引起了全場注意,出了點風頭。會后不久,許多部隊都學會了這支歌?!盵5]
隨著抗戰(zhàn)的爆發(fā),革命的發(fā)展,“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條款都做過修改,這首歌的歌詞也就作出了相應的修改。1950年,總政治部組織文藝專家對歌詞又進行了修改;1957年再次修改,便成了現在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大半個世紀以來,這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受到人民解放軍廣大官兵和全國人民的喜愛,對于加強紀律性,增強軍隊內部和外部團結,促進部隊作風建設,起了積極作用。
可以說,《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由紅二十五軍先唱起來,然后在紅軍各部隊中傳唱開的,而劉華清將軍作為當事人的回憶,應該是真實可信的,也是一種權威性的論據。
劉華清上將在回憶文中所提到的歌曲編詞作者程坦秘書長究竟是什么來歷呢?程坦,原名程宗壽。1907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黃安縣(今河南省新縣)箭河鄉(xiāng)黃谷畈村馮顯邊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參加紅軍前曾在家鄉(xiāng)念過幾年私塾。16歲到紅安縣七里坪當雜貨鋪伙計,1925年參加革命,1927年入黨,參加了黃麻起義。曾經在黃安縣擔任過鄉(xiāng)、區(qū)委書記,中心縣委和道委秘書長,紅二十五軍秘書長,紅十五軍團民運部部長。全國解放后,歷任湖北省委副書記、湖北省政府副主席,北師大黨委第一書記兼副校長;國家監(jiān)察部副部長、交通工作部副部長、內務部副部長,民政部顧問。是全國政協(xié)第三、四、五屆常委。1980年12月26日病逝于北京。
1935年10月,當程坦在創(chuàng)作完這首最初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時,并不會想到這首歌會在以后的幾十年中,會作為人民軍隊的經典歌曲久唱不衰。作為有文化的政工干部,利用人們所熟悉的民歌曲調填入重新創(chuàng)作的革命新詞予以傳唱,是我黨我軍,特別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所特有的一種宣傳形式。由于是戰(zhàn)爭環(huán)境,這些歌詞的創(chuàng)作者基本上都沒有留下姓名。因此,程坦在創(chuàng)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詞時,除郭述申,劉華清、唐天際等少數人知道外,并不為其他人所知[6]。
這首歌從紅十五軍團傳播開后,伴隨著各路紅軍的會師、伴隨著革命軍隊的前進步伐,響徹在各個革命根據地,響徹了全中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首歌一直是以傳抄的形式傳播。為了適應各個時期,發(fā)展和變化了的新形勢,各個部隊在傳抄過程中,又對歌詞作了部分修改,但曲調基本沒有變化。只不過歌單上關于“仿土地革命成功了”曲調的說明被刪去,歌曲名稱也不盡相同。直到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fā)表了《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后,人民軍隊才有了統(tǒng)一的革命紀律條文。同時也就有了統(tǒng)一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
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總政治部根據1947年頒布的訓令,結合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形勢需要,分別于1950年底和1957年,兩次組織專人對這首歌的歌詞進行適當修改,并在雜志上公布,至此,《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完全定型。但直到這個時候,這首歌的最初詞作者程坦仍不為人們所知。
1964年夏天,在北京程坦同志的家里,聚集著十來位原紅十五軍團的老同志,大家剛從人民大會堂看完大型歷史歌舞劇《東方紅》回來,興致勃勃地談論著長征和革命戰(zhàn)爭年代,特別是為眾人熟悉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家一致建議程坦向中央申報恢復歌詞原作者的名字,但程坦卻一直沒有提出這個要求。
1973年3月,程坦病重住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他躺在病床上,看著國務院發(fā)來的干部履歷表上“有何著作”一欄,思緒萬千,他認為這不只是一個著作權問題,而且是一個無產階級戰(zhàn)士革命品質的表現和見證。于是,他以口述的形式,向國務院的周恩來總理如實報告了他在紅十五軍團工作時編寫“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詞的情況,要求組織調查核實,將這件事填入到個人的履歷表中。在周總理的直接關懷下,調查很快開始了?!督夥跑娢乃嚒冯s志社還專門訪問了程坦本人,由于一些原因和干擾,此事一直未作出結論。
1980年前后,原紅二十五軍的老首長程子華、郭述申、劉華清等領導同志先后向中央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就程坦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詞原作者寫了證明材料。在中央的直接關心下,調查工作得出了最終結論,對程坦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詞原作者一事予以確認。《解放軍報》、《解放軍歌曲》等報刊重新發(fā)表了這首歌,并鄭重注明“程坦編詞”。
[1]徐向前.歷史的回顧[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60.
[2]紅安縣革命史編寫領導小組辦公室.紅安革命歌謠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6:55.
[3]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zhàn)史編輯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zhàn)史資料選編·鄂豫皖時期(下)[M].解放軍出版社,1993:532.
[4]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zhàn)史編輯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zhàn)史資料選編[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3:166.
[5]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73.
[6]梁小岑,馮文耀,楊宏文.鄂豫皖蘇區(qū)文化史料選編[Z].河南:河南省革命文化史料征編室,1998:341.
[責任編輯:郭杏芳]
2016-11-21
熊 瑛,女,湖北麻城人,文博館員。研究方向:中共黨史。
J604
A
1672-1047(2016)06-0008-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