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文晶
(黑河學院體育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大眾健康需求對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與促進
寧文晶
(黑河學院體育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全民健身運動自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而且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非常有幫助?,F(xiàn)如今提升人們的健身意識,實現(xiàn)體育健康促進成為體育鍛煉的有效途徑。本文在分析大眾健康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大眾健康需要的特征進行詳細分析,提出了體育鍛煉能夠滿足人們健康需求的相關策略,希望可以為大眾健康需求的獲取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理論性的參考。
大眾健康需求;體育鍛煉行為;影響;促進;策略
對人們來說,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做什么事情都是白搭,一個良好的身體是人發(fā)展的基礎,而健康需求主要是個體為了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而在行動、心理以及意識等方面的健康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一般來說,一個積極的健康需求可以有效激發(fā)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提升體育鍛煉的效果。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變,如何更好地詮釋大眾健康需求,也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2.1 多樣性特征
所謂的健康并不是說沒有疾病就是健康的,健康指的是人的心理、身體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有一個良好的表現(xiàn)。個體作為社會中的一個成員,在實際的生產(chǎn)生活中,必定會受到經(jīng)濟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在今后激勵人們關注的時候,也能夠?qū)θ松眢w、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人們在追求健康的時候,要保證其健康的多元化需求。
2.2 主動性特征
一個人一旦擁有了健康的心理及身體,才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更好地進行生活、學習,在實際的生產(chǎn)生活中,由于會受到工作以及經(jīng)濟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整個人的身體構(gòu)造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在不斷增長的壓力影響下,個體對自身健康水平的實際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上升,這種主動性需求也給個體參與體育鍛煉帶來了強大的驅(qū)動力。
2.3 動態(tài)性特征
人自身的身體和心理特點都是隨著年齡以及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的,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發(fā)展模式,因此人們的健康需求也很好的體現(xiàn)出這一動態(tài)性特征,而這種動態(tài)性特征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非常明顯的區(qū)別。打個比方說,人們在剛剛接觸社會的時候,由于生活環(huán)境以及工作任務的變化,使得人們自身的心理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時候只有盡快的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夠真正的滿足這一階段工作和生活的實際需求。而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以及工作環(huán)境的不斷改變,由于新壓力的不斷增加,人對壓力的理解還有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又會有新的壓力出現(xiàn),這時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問題上也表現(xiàn)出了更多的傾向性,所以人們的自身健康需求一直都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
3.1 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
在人們從事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加強體育運動的宣傳非常有必要,只有讓更多的人知道體育健康的重要性,才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健康鍛煉中。所以一定要加強健康知識以及健康行為的宣傳力度,利用報紙、網(wǎng)絡等手段來對體育健康進行實時宣傳,通過宣傳來提升人們對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在實際的工作中要有意識地加強體育健康行為,不斷提升人們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yǎng),這樣也是保證人們鍛煉主動性的基礎。
3.2 組織好大眾健身體育活動
在組織環(huán)節(jié),需要做的就是激發(fā)更多的人對體育鍛煉感興趣,并且能夠真正參與到體育運動和工作中,使其成為人們?nèi)姘l(fā)展的主要目標。在開展日常體育工作時,最好利用上節(jié)假日的時間,開展一些人們喜歡的、愿意參與的運動等專項活動,利用這些活動來激發(fā)人們的體育熱情,這時再組織體育活動就會非常的得心應手,人們的熱情也會非常高漲。在實際的組織過程中,還要派專業(yè)的人員對專門的區(qū)域進行管理,出現(xiàn)問題直接與專人進行對接和溝通,及時解決問題,保證所組織的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下去。在健全俱樂部制度的同時,發(fā)揮出良好的帶動作用。
3.3 培養(yǎng)人們健康鍛煉意識
在全民健身的大環(huán)境下,體育技能是當前大眾參與體育鍛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在真正選擇體育鍛煉內(nèi)容的時候,體育工作人員一定要把好質(zhì)量關,加強對個體體育興趣及技能的鍛煉,在遵循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按照趣味性的原則進行體育項目的推廣。任何一項體育運動單獨拿出來都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將趣味性融入其中,就會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再通過言傳身教,就可以提升人們的體育鍛煉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人們的健康需求。
3.4 做好人們的健康心理疏導
人在接觸社會之后,由于受到經(jīng)濟、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壓力影響,使得人們的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都受到了非常大的考驗,在這種復雜情況下,加強對人們健康心理和生理的疏導可以極大的提升人們的健康水平,促進人們的健康發(fā)展,這也是當前健康心理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加強心理疏導還需要工作人員積極的組織人們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鍛煉中放松自我,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緩解工作以及生活中帶來的壓力。舒緩身心,讓自己心情舒暢,以一個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工作和生活中。
3.5 加強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
在開展體育健康促進活動的過程中,由于會受到參與人員以及場地設施的影響,導致很多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其積極性都會受到一定的打擊。例如,體育場地設施不能很好地滿足鍛煉的需求,場地設施老化,進而影響了人們的體育鍛煉安全。所以在群眾體育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對運動場地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在優(yōu)化體育場地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體育場地的設施使用率。
3.6 培養(yǎng)人們適應體育環(huán)境的能力
在參與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體育教師一定要善于加大對個體的引導和教育工作,并按照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及場地器材的實際條件來利用各種場地,從而實現(xiàn)從事鍛煉,提升身體健康水平的最終目的。例如,在社區(qū)中可以組織人們練習太極拳等健身技能,幫助人們在相對有限的鍛煉場地能夠很好地實施體育鍛煉。與此同時,還要加強體育鍛煉組織的管理能力,在實際的體育活動中能夠承擔相應的組織管理事務,在狀況允許的情況下,讓人們自己去做,去管理,從而進一步提升組織的管理能力。在社區(qū)中可以讓人們?nèi)コ修k運動會,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夠去組織去承擔,從而有效的提升人們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3.7 促進人們終身體育意識
大眾健康需求對人們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非常大,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還要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因為體育鍛煉只有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鍛煉發(fā)展之后,才會對身體產(chǎn)生效果,如果半途而廢或者三分鐘熱血,那么對人們產(chǎn)生的影響是非常小的。所以只有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才能夠更好地促進人們體育鍛煉的發(fā)展,大眾健康的需求才能夠真正的達成。
在我國大眾體育開展的過程中,深入發(fā)展人們的體育意識、提高人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技能水平是當前發(fā)展的重點,也是滿足人們健康需求的主要目的,更是體育健康促進的關鍵?;诖耍藗兊捏w育鍛煉行為還需要社會各個領域的不斷優(yōu)化,對體育場地進行改善,增強體育鍛煉場地設施,運用運動會等形式來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中,讓人們能夠在一個正確的健康需求基礎上不斷提升人們體育鍛煉行為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更加高效的完成大眾健康需求,促進體育鍛煉更好更快發(fā)展。
[1] 楊再淮,項賢林,倪偉,等.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目標市場的研究[C]//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04.
[2] 李法偉,蔡軍.陜西省居民體育消費統(tǒng)計指標體系研究[C]//第三屆全國體育產(chǎn)業(yè)學術(shù)會議文集.2008.
Influence and promotion of public health needs on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NING Wen-j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ihe University, Heihe 164300, China)
The national fitness has been praised by the masses since its development, and it is very helpful to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enhance people′s fitness awareness and to achieve the promotion of physical health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of physical exerci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ublic health needs,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to meet the health needs of people,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ublic health needs.
Public health need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Influence; Promotion; Strategy
2016-10-13
寧文晶 (1968-),女,碩士,教授。
G807
B
1674-8646(2016)23-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