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市興業(yè)縣北市鎮(zhèn)萬龍小學 黃燕麗
農(nóng)村小學由于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往往三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剛接觸英語的農(nóng)村三年級學生對英語充滿好奇,同時由于英語單詞的發(fā)音與中文發(fā)音有較大區(qū)別也會讓他們對英語產(chǎn)生陌生感和距離感,認為英語單詞的發(fā)音和記憶比較難,加之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不懂英語,且錯誤地認為小學只要學好語數(shù),英語學習是初中的事。如果這個階段不能持續(xù)地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他們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進而影響英語學習積極性,甚至有放棄英語學習的念頭。因此,小學啟蒙階段的英語教學至關重要。
作為農(nóng)村小學英語教師,想要上好小學三年級啟蒙階段英語,首先需要明確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學生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使其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具備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初級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為達到上述幾項教學任務,筆者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來做好英語啟蒙教學。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要求運用者必須在各種不同的場合靈活地運用各種句式。對于學生來說,英語離開了生活,也就失去了生活體驗、失去了情感、失去了學習的意義,練習也就會變得枯燥和乏味。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創(chuàng)設貼近農(nóng)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拉進學生與英語的距離,消除陌生感,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話,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知、理解、運用語言,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掌握語言,運用語言,讓英語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從課堂的導入、拓展到作業(yè)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可以說是生活在課堂的再現(xiàn)。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進課堂,用生活情景再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再次體驗生活,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從而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學生的體驗。我們只有將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才能真正使之實用化、自然化。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nèi)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于接觸它,并且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妙的音樂常令人心曠神怡,其旋律、音韻、節(jié)奏常把人帶進特有的意境中。如果把內(nèi)容淺顯的英語兒歌與正確的語法、詞匯和兒童口語結合起來,形成優(yōu)美的、規(guī)范的兒童英語口語。課前集體哼唱像字母歌、元音字母歌、數(shù)字歌與英語歌曲,可調(diào)整學生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為其上課作好準備。這不但適應了少年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水平,而且語言所表達的事物和意念很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兒童在學習時會覺得十分親切、有趣,說唱兒歌時更能投入自己的情感,學的更好、更快。此外,教師還可以依據(jù)學生熟悉的調(diào)子編歌填詞,費時較少,收效甚多。
此外,生動活潑的課堂游戲可以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加用所學知識探索新知識的機會,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鍛煉。比如在學習動物名稱時,可以先將小動物的聲音錄制下來,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和樣子來學。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這樣,學生就會很有興致,有的裝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難的詞在學生口中變得流利起來,枯燥的單詞很快被學生記住。也可采用聽音辨動物的方法,如在教學tiger elephant pig等動物名稱,先讓學生分別聽動物的叫聲,猜是哪一種動物,大家紛紛舉手,猜對后再引出一個個新單詞,學生們對此會感到特別興奮,學習興趣也會達到高潮,爭先恐后地回答。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在輕松的語境中掌握了知識,活用了英語句子。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边@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chǎn)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教師可以用Clever boy/girl.Very good. Well done. Good job.Wonderful…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同時還可以采用書后蓋印兒、發(fā)放小貼紙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后會互相評比書后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漸形成。
通過采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jié)課都能有所收獲,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由于采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
綜上所述,做好農(nóng)村小學啟蒙教學需要多種策略結合應用,通過這些策略的綜合實施,多管齊下,才能在興趣、學習基礎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任何一個方面的偏廢都會影響整體教學效果。由于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農(nóng)村英語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全面系統(tǒng)地應用各種策略是一個相當艱難而又意義深遠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總結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