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第二中學高三地理辦公室 郭慶鋒
面向21世紀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育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學生看作是能動的主體,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育的價值取向。地理新教材從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出發(fā),在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教育過程、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內容和新的變化。就其內容而言: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在每課后面都安排了一個“活動”。從形式來看,這些“活動”雖然放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但同舊教材課后“思考和練習”不同,它涉及實驗、觀測、參觀調查、討論、標本的采集與制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等多種形式,更重視利用課本學到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研究、分析、說明一些問題,以提高學生思考、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教師對這些“活動”內容的教學,要注重方法的靈活性、形式的多樣性,對學生的回答不要進行消極評價,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下面就高一地理新教材談談“活動”內容的教學。
縱觀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活動”內容,就其特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鞏固類
這類活動往往是對課文內容的復習與鞏固,是對知識的再認,此類題目難度較低。
2.鞏固實踐類
這類活動既對課文內容起到鞏固的作用,又可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才能,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常常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常常會產生春風化雨般的作用。
3.實驗類
借助直觀教學手段,要求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觀察,豐富感性材料,然后通過分析、推理,提示某種現象的成因,從而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這類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促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4.觀察類
這類活動通過學生的持續(xù)觀察,很好的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認知能力。
5.調查類
這類活動的實踐性較強,要求通過查閱資料、參觀、訪問等方式積累材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結論,提出建議,因此對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大有裨益。這是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特點,也是課堂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6.討論類
這類活動的內容相當開放、民主,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就一論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或者就有爭議的觀點,分組討論,力爭以理服人。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性,主要指要教給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知識和培養(yǎng)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重視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和個性的發(fā)展。這種討論類活動正體現了這一教學新理念,使學生能夠活潑的、主動的發(fā)展。
7.成果展示類
這類活動通過成果展示,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啟迪新思維,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1.“活動”內容要有機的融入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以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
新教材“活動”內容的設置,多數是結合課堂教學過程而設計的,因而“活動”內容必須融入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一是將“活動”內容作為新課的導入。把“活動”內容放在導入部分教學,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產生一種刨根問底的求知欲望,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這類活動在課后及時的完成,既對課文內容起到鞏固的作用,又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才能,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活動”內容的開展形式應靈活多樣
由于新教材“活動”內容類型多樣,因此,在“活動”內容開展形式上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進一步探究嘗試的欲望。除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外,還可采用地理小論文、黑板報、地理小報、競賽、討論交流演講、作品展示等多種形式。開展此類活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體驗了經過艱苦的勞動后享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由于此活動完成起來耗時較多,所以在完成此活動是征得班主任的支持,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討論,這樣不僅有了充足的活動時間,而且有利于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活動過程中特別讓有生活經驗的同學多發(fā)表看法,通過同學的討論活動實現了知識的共享。
3.“活動”內容的時間安排要由課堂延伸到課外
新教材的有些活動內容,學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才能解決,如觀察類活動:1.2《太陽、月球與地球的關系》的連續(xù)觀察一個月的月相,記錄總結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因為這類活動在時間按安排上當堂課不能完成,必須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后做充分的準備。一般可以在課前一段時間布置學生準備,學完本課內容后解決,也可以在本課內容學完后布置學生準備,在單元小結時解決。這就使“活動”成為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或補充,真正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通過實踐掌握技能。
現代教育理論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生活離不開活動?!盎顒印痹谝欢ǔ潭壬峡朔藗鹘y(tǒng)的教法,它能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獨立性的發(fā)展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它已成為現代學校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動”,正以新穎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新異刺激的不斷探究反應。因此,我們應重視教材活動中“活動”內容的教學,有意識的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加強對“活動”內容的教學策略的探究,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