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陸坪初級中學 王成玉
初中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短板,因為時間的久遠,好多詞語已經(jīng)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而考試時關于文言文的默寫、實詞解釋、原文翻譯、虛詞用法等要占25分之多(100分),相對30分的作文,語文教師提高成績的重點在此。但是學生學習時因為缺乏了語境,要么死記硬背,要么一頭霧水,反正就是效果不佳。學生對文言文有一種畏懼心理,盡管我們一再強調要理解性的去記憶,但是對于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有點難!有些孩子還戲稱為語文書里的“苗話”:“讀起來嗝嗝巴巴,做出來全是馬叉。”幾次單元測試下來,學生對學習語文失去了信心。鑒于此,我準備拿《孫權勸學》一文來練練手。想通過情景導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孫權勸學》一文是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在延續(xù)前面四課展現(xiàn)名人風采的同時,又產(chǎn)生一些新的變化。就內容而言,本文情節(jié)簡單,語言通俗易懂,是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絕佳教材。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借助課文的注釋和相關資料,應該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同時,由于本文的主題與學生的學習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對于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態(tài)度和方法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習上的自信心,也是教材設置這一課的主要目的。
上課了,按著“劇本”教案“演”,一開始,就卡了。導入的情景問題是:《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曾隨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后又占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的人,大家知道他是誰嗎?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猜。見此情形,我知道此路不通。隨即靈機一動拋出問題:誰知道方仲永這個“神童”怎么變成一個普通人的?學生爭著舉手。那么,海倫·凱勒又是因為什么實現(xiàn)了人生的大逆轉的呢?學生等不到提名,七嘴八舌的回答:“學習”“莎莉文老師”。我明確之后順勢導入: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通過學習,實現(xiàn)人生逆轉的文章《孫權勸學》。
心理學上認為:思維過程通常是從需要應付某種困難,解決某個問題開始,概括地說,思維總是從某個問題開始。根據(jù)這個原理,新課的導入,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既體現(xiàn)教學重點又饒有趣味、難度不用太深的問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逐疑探秘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我這篇情景問題轉變了懸念的設置,以學生已學過的知識,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們求知的欲望,他們自覺的學習,不用請 主動入甕。
孔子說得好:“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當學生處于“憤”與“悱”的狀態(tài)時,教師才有可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活躍他們的思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相對不穩(wěn)定的階段。慢慢進入青春期,加之農村孩子多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行為的自律性不強……作為一個教師,尤其是語文老師,應細心地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及時地掌握他們的心理,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行為、心理方面的教育。不能事事給他們以棒喝,而是在課文情境的設置上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力所能及地開啟他們的心扉,使他們有所思,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求知欲望。
在課時總結我說:“孫權作為一國之君,高高在上。但他能屈尊對一個人進行良言相勸,最終使這個人成就了大業(yè)。這個人是誰,我們姑且不去管他,但作為一國之君,能屈尊勸勉臣子就學,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再回過頭來看一看呂蒙的這個人,他竟能聆聽孫權的勸,從容就學,他的這種能聽進別人良言相勸的精神不也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嗎?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是否也應該向他們學習呢?”當?shù)玫酵瑢W的肯定的回答后,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總之,語文教學中情境的設置很重要,但是有效的情景導入更重要。從這節(jié)課上我明白,情景設置無論是哪一種,都要貼近學生實際,才能有效。就像我上這一課時做的第一個情景提問,看似學生能夠回答,實際上現(xiàn)在的學生每天手上不離手機,周末不離電腦,有空只看動畫片的實際狀況來看,我們的文學經(jīng)典也不再是他們的最愛,所以……幸好我及時調整,通過再次設置懸念的方式,引導學生把舊知識與生活實際、科學的學習方法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整節(jié)課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敏銳,教學效率高,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探究學習方法的興趣。這個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學習語文不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的動手、動腦,特別是情感的體驗,學生是無法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也無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更談不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學生學習需要情境,學習情境需要真實,即貼近生活。真實的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我們研究學生的生活。我們成年人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有很大不同,我們的生活中有神舟9、神10……他們的生活里只有同樣會飛的“奧特曼”“電擊小子”;我們的生活里有哈勃望遠鏡、有“黑洞”,他們的生活里只有“嫦娥奔月”的古老傳說和同樣能對宇宙星際了如指掌的“藍貓”“淘氣”;我們的生活里有對“霧霾”式環(huán)境的擔憂,他們的生活里有“熊大”“熊二”式的堅守……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是不完全一樣的,他們的生活里有屬于他們的樂趣,有屬于他們的精彩。所以我們不要總是抱著電腦里的那些感動我們的“高大上”情景,舍不得放棄,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學生的生活,應該進入學生的世界去,看看他們在做些什么。在他們的玩樂中,在他們的游戲中尋找,搬到我們的課堂上,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陌生,才能引發(fā)他們的遐想,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從而與文本碰撞出火花。
我們的語文課堂與生活息息相關,有效的情景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從文本中學到的知識、哲理、思想等用在生活中,以便促成學生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這就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班級實際,在新課的情景導入上做精心設計,使新課的導入像磁鐵一樣牢牢吸引住初中學生,撥動他的心靈之弦,使他們快速、高效、主動、積極地進入到新課學習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