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閏琳+++易夔
【摘要】家長參與校本課程在增加學校課程多樣性的同時,不僅培養(yǎng)了家長的教育意識,還給了教師取長補短的機會,讓孩子有了更多的與家長相處的機會。家長參與校本課程是各國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本文把家長參與的校本課程分為三種形式:會議式、活動式和講演式。
【關鍵詞】家長參與 校本課程 實施形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32-01
盡管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開始關注孩子的學習,但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jié)現(xiàn)象仍然非常突出。學校開展教育改革就應該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把家庭和學校結合起來。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以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開發(fā)研究校本課程是教育回應新世紀挑戰(zhàn)的一種方式。通過校本課程,學校一方面充分發(fā)展了自己的辦學優(yōu)勢和特色,吸引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另一方面,貫徹落實了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yǎng)和造就創(chuàng)造新世紀的人。家長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實施更是有助于發(fā)揮家長在新課程實施中“正向催化劑”的作用。
一、校本課程的含義
“校本”就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有三層含義:即為了學校,,在學校中,以學校為基礎。廣義的校本課程指學校所實施的所有課程,也就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自己開發(fā)的課程。狹義的校本課程指學校在實施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實施的擁有學校自身特色的課程,也稱學校課程。本文的校本課程指狹義上的。也就是說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自己的教育理念、對學校系統(tǒng)和學生需求及課程資源的評估,學校通過自己的研究、設計或者是與專業(yè)人員合作編制出的多樣性課程。
二、家長參與校本課程實施的意義
我國從近現(xiàn)代開始就有教育家關注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影響,陳鶴琴就曾指出幼兒園教育必須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今的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改革后的課程內容要更加具有生活意義,家長和學校對待學生要有一致的價值體系,共同關注學生的生活。家長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實施,正是響應這一改革,有助于發(fā)揮家長在新課程實施中的“正向催化劑”作用。美日英澳大利亞等國都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當成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英國 1980 年頒布的《教育法》中就有條例規(guī)定,所有的公立中學和 300 名學生以上的小學都必須設立董事會,并且其中家長代表必須在三分之一以上,由此,家長參與是世界各國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對學校來說,家長參與可以豐富學校的課程資源,還為學校的發(fā)展帶來了新鮮血液。對于教師而言,家長參與校本課程給了他們更多的與家長接觸和溝通的機會,便于其了解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家庭,得到更多關于孩子們的資訊,更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吸收不同家庭豐富的課程資源,從而獲得專業(yè)上的發(fā)展。在家長參與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家長更好地履行了教育子女的權利和義務,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交友圈子,這有利于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理解、信任、尊重的親子關系,學生感知到家長的關心與愛后,才會更努力地爭取好的學習效果和發(fā)展,從而達到自身學習態(tài)度的積極轉變。
三、家長參與下校本課程的形式
21世紀初,國務院頒布《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來,校本課程作為學校自己開發(fā)的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儼然成為了課改的重點,經過多年的探究和實驗,全國各地在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實施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經驗。以浙江省寧波市萬里國際小學為例,該小學積極響應新課改,開設“家長百家講壇”,學校篩選合適的話題,面向全體家長征集主講人,首先是家長自愿報名,最終學校評估確定主講嘉賓。該百家講壇不僅面向學生也面向家長,通過百家講壇這一活動形式,豐富了課程資源,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學校的民主開放度也大大提高了。說起家長參與的校本課程的類型,不同的分類標準有不同的分類結果,筆者認為刪繁就簡,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形式:會議式校本課程、活動式校本課程和講演式校本課程。
(一)會議式校本課程
在這類課程中,家長作為主持人,提前確定一個主題,讓學生們在課上圍繞這個共同的主題進行交流討論,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以引導他們得到明朗獨特的觀點。該課程的主題應該圍繞該年齡段學生關心的能引起其共鳴的問題或是利于其情感價值道德觀培養(yǎng)的話題,例如,小學生應該讀什么書?假如我們是羊村的一員,你愿意是誰?遇事自己解決的沸羊羊,遇事找村長的喜羊羊還是遇事直接退縮的懶羊羊?我們應不應該幫媽媽做家務等等。
(二)活動式校本課程
在這類課程中,家長作為組織者,應提前確定自己組織的活動要達到什么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要進行什么行為?;顒拥哪康膽撘宰寣W生鍛煉其動手能力或是有更多的實踐和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為主,力圖增強其團隊合作能力?;顒拥牡攸c應該根據具體的活動來定,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操場,比如,如果要組織的是手工活動課,家長應提醒學生提前準備好必備的孩子專用剪刀、彩紙和畫筆等在教室上課,如果要組織的是一節(jié)體育游戲課,那家長就應提醒學生穿上便于運動的鞋和衣服課前在操場集合。
(三)講演式校本課程
在這類課程中,家長作為演說者,在課堂上,以語言作為主要手段,輔以體態(tài)用語,針對某個具體問題或是具體事件,鮮明、完整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例或者是抒發(fā)情感,爭取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家長應和學校溝通提前擬定講題,寫好講稿。演講的主題要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其內心,可以是家長分享其求學的經歷或是幼時的囧事,也可以是家長因其人生閱歷所得到的知識經驗像那些生活教會我的事,更可以是家長分享自己與孩子的日常相處,總結自己與孩子相處時有哪些是做得比較好的,有哪些是還需要改進的。這樣的以孩子為中心、一切為了孩子、所有都關于孩子的演講才能直達孩子們的內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與家長的距離也不是那么遠,養(yǎng)成與家長分享自己生活學習中的點滴的習慣。
家長參與校本課程是一個邊研究、邊實踐、邊完善的過程,家長在家庭中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引導應該跟教師在學校中的教育保持一致,在這種合力下,學生才能得到個性的發(fā)展和人格的完善。社會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每個家庭的努力,而孩子的良好發(fā)展更是家庭發(fā)展的重中之重。家長參與校本課程是新課改的產物,對于可能帶有糟粕的新事物,我們不能一味回避,要勇于嘗試,在實踐中發(fā)展繼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校課程建設的水平,相信家長參與校本課程必定能走過重重困境,豁然開朗。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馬忠虎.基礎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4]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政策法規(guī)處.教育政策法規(guī)學習手冊[M].上海:文匯出版社,1998.
[5]楊卉.新課程實施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思考[D].延安:延安大學,2013.
[6]陳培瑞.基礎教育新課改:反觀與前瞻后的沉思[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7]王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澳大利亞的經驗和啟示[J].基礎教育參考,2004(07).
[8]汪菊.論課程開發(fā)中的家長參與[J].江西教育科研,2003(09).